蔣念慈:古典傢俱展覽不是蘋果發佈會

三十多年來,蔣念慈先生參與策劃過多次傢俱展,見證了古典傢俱展從簡易的中國傢俱排排坐,到各種形式和概念的出現。但從始至終,有些東西是他一直強調並且堅持的,比如說展覽必然帶有公益性質,而不能只是買賣;比如說展覽必須有新事物或者新概念出現,否則若只是把東西攤開給人看,那展覽還有何意義?
近年來,各種名目的展覽層出不窮,但卻少有能成為經典,甚至合格的。究竟怎樣才是展覽最合理、合適的樣子?為此,本刊記者採訪了蔣念慈先生,請他談談展覽本該具有的面貌。
人物名片
蔣念慈,明清傢俱收藏家,香港古董商。
Q
A
&
對話蔣念慈
問_湯石香 答_蔣念慈
這兩場展覽讓人印象深刻
記者:這三十多年您也看過許多場傢俱展,其中您印象比較深刻的有哪些?
蔣念慈:我印象中比較深刻的展覽,第一個是美國波士頓美術館的“屏居佳器——中國古代傢俱展”。我曾在你們雜誌上多次提起它,因為這是第一個把生活氣息引進以往一直都是中國傢俱排排坐古典傢俱展的展覽,或者說這是首場模擬古代居住環境空間陳設的中國古典傢俱展。
“屏居佳器——中國古代傢俱展”中松江先民生活場景書房
很多中國瓷器和書畫的展覽都意圖營造古代的文人空間,來形成一個藝術的意境,但他們都沒法做到。只有傢俱,或者說只有優美的傢俱,才能營造出這樣的一個“中國文人空間和意境”的概念。而“屏居佳器”第一次實現了這個夢想,雖然在如今看來並不夠好,但畢竟他們走出了第一步。
“鑿枘工巧——中國古坐具藝術展”是蔣念慈參與策劃、也是他印象最為深刻的展覽之一,其就坐具這一門類的覆蓋面之全,前所未有
第二個就是“鑿枘工巧——中國古坐具藝術展”。我提出、策劃、並出資舉辦了“鑿枘工巧”系列展覽,其中坐具展是我最滿意的詳見本期文章《“鑿枘工巧”古代傢俱系列展回顧》。
兩個整年過去了,我敢說依舊沒有能超越它的展覽。和“屏居佳器”不同,它不是在恢復場景,而是一個“橫向比較”的概念,以極大的覆蓋面和數量橫向比較不同時間、地區的坐具,這樣的對比可以讓很多人對各類坐具的不同以及坐具文化有更直觀的理解。並且這麼多硬木和漆木傢俱的展品又集中在坐具這單一門類,這樣的規模暫時不是很容易超越。
古典傢俱展不是蘋果發佈會
記者:您覺得展覽的意義是什麼?怎樣才算是一個真正的展覽?
蔣念慈:展覽的意義是教育。就像博物館一樣,通過展示而達到教育的目的,只是這個展示更為集中,有一定的主題。
在我看來,一個真正的展覽必須具備以下兩個元素之一:
一是展示前所未有的、新的東西。比如說一個新發掘的很稀有的鑽石、一個全新的設計。因為從所未見,所以有意思,有意義。
二則是要有一個新概念,用這個概念把已經存在的東西綜合起來,把你的故事、你的想法,你想通過這個展覽所要傳達的東西,講給人聽。例如1996年我在香港舉辦“歲月中的傢俱”展中,第一次把古典傢俱以原始狀態介紹給人們,建立起古典傢俱的“包漿”或稱“原皮殼”論。
如果一場展覽這兩點都不具備,那麼我不知道它有什麼價值。
蔣念慈
記者:古典傢俱似乎很難做到“從所未見”,那麼是不是只能從第二點切入?
蔣念慈:古典傢俱展不能像蘋果發佈會一樣,每年都有新的東西出現,所以在沒有新發現的古典傢俱的時候,我們怎樣用舊的東西,產生新的效果?這就是策展人的思路了。首先我們要確定我們要表達什麼樣的概念,布展人也得擁有一定的能力去實現這種表達。
但目前國內外的展覽都一樣,沒有新東西,也沒有新概念。重複的展覽太多了,沒辦法讓人看出有什麼不同,也沒法留下記憶。
概念和創意是未來
記者:七間房和攻玉山房的展覽在這兩年聲名頗盛,您對這兩個展覽怎麼看?您覺得它們的展覽形式,會是未來的一個方向嗎?
蔣念慈:七間房和攻玉山房的展覽都是我的老搭檔伍嘉恩的作品。
7間房——嘉木堂明式傢俱現代生活空間暨王世襄先生紀念室大展之客廳圖片提供:中國嘉德
七間房在很大程度上,是希望用一個現代概念把伍嘉恩的這些收藏串起來。所以營造成七間房間,讓人體驗這些傢俱的精美。
攻玉山房藏明式傢俱展
攻玉山房展覽的概念也是一樣,只是風格上完全不同。七間房更多現代感,攻玉山房則是又回到伍嘉恩傳統的白顏色,江南水鄉的感覺。
這兩個展覽雖然伍嘉恩都盡了她的本分,給人以非常美的享受,但畢竟這兩個展覽都是商業性的展出,而且相對缺少了新生的概念。
未來世界會是個多極的世界,而不是單極或者終極,這在展覽上也是一樣。未來年輕人越來越有個人的性格,也越來越有自己的想法,他們會爆發出很多不同的概念和創意,會有很多不一樣的展覽出現。平鋪直述的展覽會將會煙滅在人們的視野中。
出品人丨林育程
責任編輯丨程 香
值班編輯丨湯石香
採訪丨湯石香 受訪者丨蔣念慈
文章來源丨《古典工藝傢俱》2015年12月刊
長按二維碼 諮詢詳聊
福建區域總代理
知上傳媒林先生
電話:18650056399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