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何以不器?

《論語·為政》中,子曰:“君子不器。”
自然而然,引出三個問題:什麼是“器”?君子何以“不器”?倘若不器,君子應該成為什麼?
不器|
君子若器,
則有鋒。
有鋒則易折,
器折則人夭。
關於第一個問題,“什麼是器?”
《四書集注》裡,朱熹有如下注解:
“器者,各適用而不能相通。成德之士,體無不具,故用無不周,非特為一才一藝而已。”
因此,器,是器具,是僅有一才一藝,是不可相通的某種工具。但這裡的重點不在於僅有“一才”,而在於“不通”。君子應通才,而不應像器具那樣,作用僅僅限於某一方面。
君子何以“不器”?|
君子不器,
則無鋒。
無鋒則必柔,
人柔則存久。
第二個問題,君子何以“不器”?
器者,用也。器,是無所謂好壞褒貶的,而器之用卻有。正如刀可以用來切菜,亦可用來殺人。有才無德往往比無才無德更恐怖,因為他擁有與德不匹配的才。孔子將“君子”視為為人處世的典範,有才之人的確可貴,但不足以成為君子。
《易經·繫辭》雲:“君子藏器于身,待時而動,何不利之有?動而不括,是以出而有獲,語成器而動者也。”
是以,“藏器”二字,“藏”字吃緊,“藏器於身”,就不再為“器”了。“藏器”如《大學》所謂“格物”,格物而窮其理,最後成就的是德行。從“藏器”中須體會出“一貫”,非“多學而識”,不是把各種技能收斂起來不去顯擺,而是等到用時才拿出來。
孔子一生都在走著自己大君子之道,也在教導著他人如何成為一個君子,從其一生所見所行之事,不器,成為了君子最基礎的入門要點。
“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都是表像,真正內核的是“明明德於天下”。
至此,第三問也就迎刃而解了。
君子藏器于身|
君子不器,
是道,是出世。
君子藏器于身,
是術,是入世。
2021年敬和拍賣春拍,繼續推出“不器——中國古代器物”專場,精選146件古代器物,從案頭之物如筆筒、文房水洗、端硯,到翡翠三足爐等多樣物品。
君子藏器于身,可由此體悟文人士大夫的審美意趣,賞玩歷經歲月沉澱的雅玩之物,一窺文人好古敏求的精神世界。
一起來看看吧:

Lot 379
清 宗玉款竹刻文姬歸漢圖筆筒
高:14.6cm
RMB: 500,000 – 800,000
款識:
宗玉
筆筒外壁通景運用陷地浮雕技法,刀法淺深組合,層次分明,畫面充滿立體感。描繪東漢末年蔡邕之女文姬從匈奴歸漢之情景,畫面中山石崖壁林立,上有流雲湧動,中間蒼松虯枝螭屈,龍鱗錯落,下有胡使、頭戴貂冠身著胡裝的蔡文姬、馬夫,後面還有多名護送的官員。
此筆筒雕琢如此之精湛,整體場面宏大,蒼松翠柏、馬匹人物,交相錯落,構圖連貫,虛實應和,韻味十足,以巧妙地方式把自然和認為完美地統一為一體,可謂意雅工良。毫無疑問的是同類製品中翹楚之作。其筒身上下鑲紫檀蓋,用料奢華,整體保存完好,包漿紅潤深沉,實為不可多得。

Lot 394
清康熙 張重威舊藏禦銘松花石仿青銅器紋硯
高:1.3cm 長:15cm 寬:9.4cm
RMB: 500,000 – 800,000
來源:
1.張重威舊藏
2.天津藝術博物館退還
3.國營文物公司舊藏
此硯為松花石,石色為淺艾草綠色偏白,有黃、白色如刷絲之橫紋石理。琢為鳳池式,平面形如一鳳’字,類似臺北故宮藏明端石鳳池硯’。硯背窪入,有兩足,背中央內凹方框內鐫有楷書’康熙年制’陰刻四字款。硯石青白如玉,堅致溫潤,造型雅致,寶存佳善,為不可多得的清代帝王御用之硯。

Lot 402
明 雲瑞辰制款銅象鼻筒爐
高:8.8cm 直徑:10.4cm 重:767g
RMB: 120,000 – 150,000
款識:
“雲瑞辰制”

Lot 404
清 鑄古堂制銅鬲式爐
高:5.5cm 口徑:12cm 重:1250g
RMB: 180,000 – 250,000
款識:
“鑄古堂制”
這件清代的鬲式爐,整體較為扁矮,給人一種穩定敦厚的感覺。其平唇口,收頸,鼓腹,三足,底部有篆書“鑄古堂制”款。此件銅質精絕,入手敦厚、沉穩,包漿古雅。直口,寬沿平折,短頸,圓腹,內膛寬廣,壁厚而沉重,三足鼎立。整器線條俐落,莊嚴肅穆,爐型雖小卻有大爐之式,有一種獨特的氣質和黃金分割的美感。如此美器,實讓人心悅意美,不忍放手。

Lot 409
清康熙 銅灑金雙象耳鳳尾尊
高:39.8cm
RMB: 200,000 – 300,000
款識:
“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三行楷書款
來源:
邦瀚斯倫敦,2013年5月16日,lot308
此尊器形挺拔,古樸大氣,包漿明亮。喇叭口,長頸,鼓腹,脛部弧收,矮圈足,平底。這種造型的尊因為狀似鳳尾,故名鳳尾尊。在同時期的景德鎮瓷器中也有類似的形制。此尊採用分鑄對接的辦法,器身和口部在頸部結合得嚴絲合縫。通體灑金,金片呈祥雲狀。頸部飾雙象耳,底部刻“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三行楷書款。

Lot 410
清乾隆 掐絲琺瑯松石綠地西番蓮紋雙龍耳尊
不帶底座高:58.5cm
RMB: 250,000 – 280,000
來源:
1.蘇富比倫敦,2012年9月27日,lot119
2.古天一2016年秋季拍賣會lot1120
本品體量碩大,造型規整,器身修長,敞口外侈,大而近平。器身則滿鋪纏枝蓮紋,以天藍色琺瑯為地,上飾黃、藍、綠、白、紅各色纏枝蓮,質樸美觀,清新自然,紋飾層次分明,主題突出,繁簡有致,美觀而又寓意美好,佈局錯落有致,富有層次感,令人賞心悅目。整器製作精良考究,色料純正,可堪玩賞。

Lot 359
清乾隆 剔紅雕嬰戲紋方形蓋盒
長:31cm 寬:31cm 高:7cm
RMB: 70,000 – 120,000
來源:
蘇富比紐約,2005年3月31日,lot224之一
蓋面為剔紅嬰戲圖,凡孩童十六人,仕女三人,神態各異。表情生動,姿勢優美,孩童嬉鬧玩耍一團和氣。背景小林中帶假山、樹、石錯落有致,構圖疏朗,盒內與底髹黑,盒外壁緣雕各種花卉。刀法流暢,雕工細巧,做工精緻,整器高貴典雅,包漿潤澤,保存完好。畫面寧靜有致,整濃意深,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藏品。

Lot 369
十四世紀 瑪瑙雕虎形掛件
高:2.8cm 長:8.1cm 寬:1.3cm
RMB: 150,000 – 180,000
掛件以橘紅色瑪瑙圓雕,製成奔跑的虎形,拋光溫潤。頭部前伸,頸部粗壯,身體修長。其造型非近世漢地之風,而與商周青銅器之虎形相類,高古神逸,具滇緬地區特色。刀工近漢八刀風格,乾脆俐落,交錯成形,一氣呵成毫無滯頓。通體色澤柔和,局部褐紅色樹葉紋點綴其間。瑪瑙硬度極高,成器不易,故此為高級別佩飾。

Lot 373
清 青玉刻禦題詩《三清茶》紋碗
高:8cm 直徑:12.5cm
RMB: 550,000 – 800,000
款識:
1.大清乾隆年制。
2.梅花色不妖,佛手香且潔。松實味芳腴,三品殊清絕。烹以折腳鐺,沃之承筐雪。火候辨魚蟹,鼎煙迭生滅。越甌潑仙乳,氈廬適禪悅。五蘊淨大半,可悟不可說。馥馥兜羅遞,活活雲漿澈。據佺遺可餐,林逋賞時別。懶舉趙州案,頗笑玉川譎。寒宵聽行漏,古月看懸玦。軟飽趁幾餘,敲吟興無竭。乾隆丙寅小春禦題。幹白,隆白。
此件蓋碗為乾隆朝三清茶碗的典型制式,擇和田青玉整雕,蓋聚而隆起,頂部稍平,作方唇口圈鈕。器口外侈,圓轉而下呈斜腹,底部圜收,承以圈足。圈口之內,鐫刻「大清乾隆年制」六字雙行篆書款。

Lot 374
清乾隆 黃玉仿古繩格紋鼎式爐
高:16.9cm 長12.7cm 寬:8.6cm
RMB: 500,000 – 800,000
乾隆皇帝酷愛玉仿古雕件,歷代名品都是其仿古對象。不過,其中最核心的部分則是對商周青銅禮器的仿製。有如本品的造型、紋飾都富有摹古之意,是一件極具仿古之風蘊的陳設用器,與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同時期仿定窯白釉方蓋爐在器形上有異曲同工之妙。

Lot 375
清中期 白玉留皮佛手擺件
帶座高:9.5cm 長:13cm 寬:3.5cm
RMB: 560,000 – 750,000
來源:
國營文物商店舊藏
參閱:
《北京文物精粹大系-玉器卷》,北京出版社,頁212,圖259。
白玉質,局部留皮,整器圓雕作豐滿婀娜的佛手形。外層高浮雕枝葉,葉片翻卷生動自然,紋脈走勢清晰,外加烤色映染,別有一番生趣。此器玉質上佳,琢技精湛,器形靈動,可謂巧工。

Lot 376
清中期 玉雕“一路連科”水洗
帶座高:7.5cm 長:20cm 寬:11cm
RMB: 500,000 – 800,000
來源:
國營文物商店舊藏
筆洗白玉質,荷葉形,葉心下垂,葉邊內卷,形成內凹的洗心。底部和葉邊四周雕荷花、小荷葉、鷺鷥,荷葉內托舉青蛙,故稱一路蓮科。此筆洗雕工精細,蓮葉造型與其它附屬紋飾相映成趣。碾琢的物象生動逼真,且富於自然生趣。配有木座、雕工精美。

Lot 445
清乾隆 朱漆描金鳳戲牡丹紋盤 一對
直徑:19cm
RMB: 1,000,000 – 1,500,000
款識:
“大清乾隆年制”雙方框楷書描金款
來源:
佳士得紐約,2012年3月23日,《重要中國瓷器及工藝精品》lot1711
此對漆盤為典型的乾隆宮廷御用器,形制相同,採用朱漆描金技法裝飾,舊配紅木鏤空螭龍逐寶相花紋座架。

Lot 416
明 銅鎏金財寶天王像
高:17cm
RMB: 350,000 – 500,000
來源:
蘇富比紐約,2013年,lot253
財寶天王是藏傳佛教中掌管財寶富貴,護持佛法的善神。依經典所記,在釋迦牟尼佛住持之時,天王在佛前立下誓願,願護持佛法,並給予眾生財富之資量,令其成就世間法。此尊造像左手持吐寶鼠,右手持寶幢佚失,坐於雄獅背上。身穿鎧甲,呈武將裝飾,腰勒金帶,腳蹬戰靴。坐騎回首仰望,尾巴翹起,雄壯非常,神態栩栩如生。

Lot 418
元 陳彥清造銅鎏金釋迦牟尼佛像
高:29cm
RMB: 1,200,000 – 1,800,000
款識:
“錢塘陳彥清造”
來源:
國營文物商店舊藏
此尊釋迦牟尼佛像,合金銅鑄造,高29釐米,通體鎏金,局部泥金。頭飾螺發,頭頂肉髻高隆,面相寬大,額部高廣,雙目低垂,神態安詳,大耳垂肩。蓮座及蓮瓣的形制特別而突出,造像材質為合金銅,這是判定宮廷造像最為關鍵的因素。

Lot 419
元 陳以德款銅無量壽佛像
高:33cm
RMB: 1,200,000 – 1,800,000
款識:
“錢塘陳以德造”
在眾多民間工藝大師之中,錢塘陳氏二人卻與眾不同,他們不是囿於一家之規,而是以超邁的格局博采眾家之長,其製作的佛像造型大氣,風格獨特,既有自己的審美和技術特點,更有對前人和當代官方樣式的繼承和吸收,成為當時堪與寺廟和官方造像比肩的大家風範。這尊錢塘陳以德造觀音菩薩像就是其典型代表。此像以超常的體量、完美的品相、鮮明的風格、諸多獨特的藝術特徵,充分展現了錢塘陳以德造像的風格特點及此像在陳以德造像中的獨特地位和價值,同時也展現了錢塘陳氏二人超凡脫俗的藝術才能和獨特的藝術風貌。

Lot 424
十八世紀 香巴拉王、跋陀羅尊者唐卡
47×33cm×2
RMB: 300,000 – 600,000
來源:
北京保利八周年春季拍賣會,2013年6月5日,lot7847
香巴拉王唐卡中,國王遊戲姿坐於坐墊之上,左手心性休息印置於左腿之上,右手置於身後。身前有一手托淨瓶起舞的空行母。上方為綠度母。背景為漢地常見的青綠山水樣式,以山間花開景色為背景,天空飛鳥啼鳴,充滿意趣,其畫工亦十分精細,富有濃郁的嘎瑪嘎止畫派藝術風格特徵。另一幅唐卡中尊者交腳坐於坐墊上,面露微笑,扭頭向左,雙目直視前方,神態沈靜。頭後有花草樹木。尊者對面的天空有文殊菩薩,環境清幽,而又富於生機和活力。

Lot 425
十七-十八世紀 雙身鵬翅馬頭明王立像
高:44cm
RMB: 1,500,000 – 2,500,000
馬頭明王rta mgrin,Hayagrīva也稱馬頭觀音、馬頭金剛等,音譯為「耶揭利婆」。它是密教胎藏界三部明王中蓮花部的忿怒明王,也是六道中畜生道的教主,為觀音的自性身。
此尊為較少見的大體量、工藝精美的雙身鵬翅馬頭明王,主尊馬頭明王三面六臂,在繪畫中主面為紅色,兩側面為黃色、綠色。主面三目圓睜,獠牙外露,戴骷髏冠,冠後紅黃色發須直立,頭頂上有金色馬頭。身披人皮、象皮、虎皮,懸掛白色骷髏、濕人頭瓔珞。引人注目的是二者身後的一對展開的翅膀,這也是其名稱由來。此尊像的工藝較為精湛,主尊背後的翅膀和腳下蓮座均可拆卸。

Lot 433
十六/十七世紀 銅鎏金彌勒立像及迦樓羅佛門柱
佛門高:256.5cm,寬:136.5cm
佛高:85.5cm
RMB: 7,000,000 – 12,000,000
出版:
Magische Gotterwelten. Werke aus dem Museum fur Indische Kunst, Berlin. Staatliche Museen zu Berlin; 1st edition January 1, 2000
此尊體量驚人的彌勒像呈立姿,右手施無畏印,左手與願印提一藏式佛塔;上身斜披輕柔貼體天衣,雙臂及手、腳腕等處飾以瓔珞;髮髻結為丘狀髻冠,頂上飾一火焰摩尼寶珠;耳後釘二條飄帶長拖及肩。造像整體為典型尼泊爾馬拉王朝晚期造像風格。
與彌勒像相配的,為一件兩米五高、一米五寬的拿具金門,金門上方為典型的藏式佛像背光式樣。
出版:Magische Gotterwelten. Werke aus dem Museum fur Indische Kunst, Berlin. Staatliche Museen zu Berlin; 1st edition
這一組重要的尼泊爾藝術珍品有著顯赫的出處和明確的著錄。早在2000年,柏林印度藝術博物館曾集合歷史館藏資料及柏林其他博物館的東亞宗教藝術品,出版專著《Magische Gotterwelten——Werke aus dem Museum fur Indische Kunst Berlin》《諸神世界——柏林印度藝術博物館藏品》,此書不但集合了東亞宗教藝術實物,還盡力收集了原屬於柏林亞洲藝術博物館的諸多藏品圖像資料。在此書的印度尼泊爾藝術部分中,編號203、204號的作品就是上述兩件巨型彌勒立像和金門。
從風格、工藝、內容、形制、傳承等諸多線索來看,這件金門以及巨大的彌勒立像,可能都與釋迦族祖居的加德滿都金廟有著甚深的聯繫,加之曾遠渡柏林的歷史,如今又能重回東亞,令人不得不感歎釋迦族珍寶的傳奇。

Lot 436
十七世紀 銅鎏金井臺蓮座十八臂准提觀音菩薩坐像
通高:58.5cm
RMB: 500,000 – 1,000,000
來源:
德國納高,2011年春拍lot14
觀音化身多變,有六大形象,准提觀音梵名Dorje Tsundi即為其一。此件十八臂准提觀音,其全跏趺坐於三層仰蓮座上,頭戴毗楞伽摩尼妙寶,以為天冠,冠中作一化佛,以表明菩薩身份。此造像為漢地所鑄,融合了密教特點,具有漢藏風格,造像很好的處理了各手臂之間的空間關係,繁而不亂,當為此體裁造像中少有的精美之作。

Lot 440
十九世紀 銅鎏金吉祥天母像
通高:38cm
RMB: 350,000 – 700,000
來源:
德國納高,2011年春拍lot18
吉祥天母又稱吉祥天女,藏語稱「班達拉姆」,是藏密中一個重要女性護法神。此尊為吉祥天母憤怒相,側坐于賓士的黃騾子上,兩腿張開,赤著腳。胸前佩戴珠寶,脖子上掛著兩串人骨念珠,三目圓睜,粗眉短須,呈忿怒相。發如火焰,發中飾以半月,表明她的方法是無上的。戴五骷髏冠。右手向右伸展,持專門對付惡鬼阿修羅的骷髏棒,左手當胸托骷髏碗,象徵幸福;手腳雕工寫實;臍上有太陽,象徵智慧。

Lot 461
商晚期 青銅己重爵
通高:20.5cm 長:17.5cm
RMB: 400,000 – 600,000
銘文:己重
著錄:
1.吳大澄《愙齋集古錄》第二三冊第十三頁第一號,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 年;
2.羅振玉《三代吉金文存》卷十五第二七頁第三號,民國二十六年1937 年;
3.王辰《續殷文存》卷下第十八頁七號,考古學社,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
4.劉體智《小校經閣金石文字拓本》卷六第二四頁第六號,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
5.孫稚雛《金文著錄簡目》第一九六頁第三二四零號,中華書局,1981年;
6.嚴一萍《金文總集》第二零九零頁第三五二一號,藝文印書館,1983 年;
7.《殷周金文集成》第十三冊第零八零四三號,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中華書局,1984至1994 年;
8.王獻唐《國史金石志稿》第六五二頁第二號,青島出版社,2007年
9.《山東金文集成》第五五二頁第二號,山東省博物館編,齊魯出版社,2007年;
10.吳鎮烽《商周青銅器銘文暨圖像集成》第十五冊第零七三零九號,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
此件商晚期青銅己重爵為李山農舊藏,最早著錄于清代吳大澄《愙齋集古錄》。民國時期羅振玉《三代吉金文存》、王辰《續殷文存》、劉體智《小校經閣金石文字拓本》、王獻唐《國史金石志稿》皆有收錄,傳承明晰。
此件爵流、尾纖細舒長,雙柱近流,卵形腹身,三角錐形足,半弧形鋬。雙柱作菌形,上有火紋。腹身正面起脊,以此為鼻基線裝飾內卷角型獸面紋。獸面只突出雙目,其餘皆以雲雷紋為之,依稀可見面龐、五官輪廓,是圖案由具象轉為線條化的跡象。鋬纖薄,不作獸首。鋬下鑄有“已重”二字,為器主徽記。爵是最早出現的青銅禮器,見於夏代晚期,至商代晚期發展成熟。此時流和尾長度接近,雙柱從流口之際向後轉移,流前段有加高趨勢,鋬上多作犧首,柱有菌形、帽形等多種,足以三角錐形為多,少數有三角刀形。本件鋬上無首,足近三角刀形,裝飾風格帶有過渡特徵,屬商晚期前段器。

Lot 462
Lot 462 商晚期·青銅串登父丁觶
通高:15.8cm 寬:14cm
RMB: 800,000 – 1,200,000
銘文:串登父丁
著錄:
1.羅振玉《殷文存》卷下第三十頁第一號,民國六年1917年;
2.方浚益《綴遺齋彝器款識考釋》卷二三第十六頁第一號,民國二十四年1935;
3.劉體智《小校經閣金石文字拓本》卷五第九三頁第一號,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
4.羅振玉《三代吉金文存》卷十四第五二頁第十號,民國二十六年1937 年;
5.孫稚雛《金文著錄簡目》第三四零頁第六零零九號,中華書局,1981年;
6.嚴一萍《金文總集》第三五七八頁第六五九五號,藝文印書館,1983 年;
7.《殷周金文集成》第十二冊第零六四四三號,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中華書局,1984至1994 年;
8.吳鎮烽《商周青銅器銘文暨圖像集成》第十九冊第一零五七三號,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
此商晚期青銅登父丁觶為收藏大家潘祖蔭舊藏,先後著錄于羅振玉《殷文存》、方浚益《綴遺齋彝器款識考釋》、劉體智《小校經閣金石文字拓本》、羅振玉《三代吉金文存》等金石名著。器型平面呈橢圓形,侈口束頸,斜壁垂鼓腹,底承高圈足,足底外撇。頸部下方飾紋飾帶一周,居中浮雕牛首紋,以之為中心,對稱兩個彎角龍紋,輔以雲雷地紋。圈足飾兩道平行弦紋,其餘光素。內底有銘文:“■ 串登父丁。”“■ 串”為複合族氏名,登父丁為器主名。

Lot 463
西周晚期 青銅史盄父鼎
通高:22.5cm 直徑:25cm
銘文:史盄父作寶鼎
RMB: 450,000 – 600,000
著錄:
1.羅振玉《三代吉金文存》卷三第五頁第三號,民國二十六年1937 年;
2.孫稚雛《金文著錄簡目》第四五頁第零七零二號,中華書局,1981年;
3.嚴一萍《金文總集》第三一二頁第零七八六號,藝文印書館,1983 年;
4.《殷周金文集成》第四冊第零二一九六號,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中華書局,1984至1994 年;
5.王獻唐《國史金石志稿》第二一零二頁第一號,青島出版社,2007年;
6.吳鎮烽《商周青銅器銘文暨圖像集成》第三冊第零一六四五號,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
此件青銅史盄父鼎舊配鑲白玉紐紅木蓋,著錄于羅振玉《三代吉金文存》、王獻唐《國史金石志稿》等書,為西周晚期前段器。

Lot 464
西周中期 青銅仲追父方彝
通高:25cm 長:14.3cm 寬:15cm
RMB: 3,500,000 – 5,000,000
銘文:仲追父作宗彝
遞藏:張廣建舊藏
著錄:
1.羅振玉《貞松堂集古遺文》卷四第四二頁第四號,民國十九年1930年;
2.羅振玉《三代吉金文存》卷六第三五頁第八號,民國二十六年1937 年;
3.孫稚雛《金文著錄簡目》第二六二頁第四五一九號,中華書局,1981年;
4.嚴一萍《金文總集》第二七二一頁第四九六零號,藝文印書館,1983 年;
5.《殷周金文集成》第十六冊第零九八八二號,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中華書局,1984至1994 年;
6.吳鎮烽《商周青銅器銘文暨圖像集成》第二四冊第一三五二八號,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
此件青銅仲追父方彝是西周中期器,最早著錄于1930年羅振玉的《貞松堂集古遺文》第四卷。羅氏1937年出版的《三代吉金文存》第六卷亦收入此銘文,八十年代社科院編纂的《殷周金文集成》載其源流為張廣建舊藏。

Lot 469
清 翡翠雕獸耳銜環三足爐
高:12cm
RMB: 900,000 – 1,500,000
香爐以整塊色調濃郁渾厚的翡翠雕成,爐體膛空壁均,器身以饕餮紋為主調,而兩側以龍首為對環,爐下獅首三足,一爐之內,呈各種恢弘神威圖像,古代禮法深嚴,而香爐非皇宮貴胄不可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