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當代藝術譜系展|陳鴻志個展:脫域·一場現代性視覺實踐

福建當代藝術譜系展
Exhibition of Fujian Contemporary Art Genealogy
福建當代藝術,脈絡清晰,形態多元,四十多年來,與中國歷史文化語境緊密相連,不斷探索中國現代性和本土文明演進的種種可能。
客觀而言,福建當代藝術面貌異質異樣,原因有四:一為山海地緣之故,導致本土人文兼具封閉性與開放性,二者相悖相生;二為農耕文化與海洋文化彼此滋養,儒釋之風猶存,江湖血性尚在;三為先秦至明清,中原四次向福建遷徙,至明天啟年間,歷時逾兩百年的閩台同省,以及福建向海外移民,形成混雜鮮活的宗教文化和生動獨特的現實圖景:上古自然神崇拜,道教文化、宗祠文化、坊巷文化、市民文化、碼頭文化、草根文化、媽祖文化等融合共生;四為十六至十七世紀,大航海時代,福建首開泉州至波斯灣航線,彼時西方天主教、中東穆斯林、日本與歐洲諸國,與福建皆有通商往來。中國近現代東西文明之間的衝突與交流,福建首當其衝。福建當代藝術,正是在這樣廣闊的時空中逐漸孕育,其圖像譜系與創作實踐,同福建迥異的地域山川、人文景觀一樣,承載著記憶鄉愁、流動著家國情懷、遊轉著奔騰不息的個體精神,以及介入全球化背景下的藝術實踐和社會行動。
福建當代藝術,肇始於1979年的“閩南畫派”,1985年成立於泉州的“BYY視覺藝術研究會”。1983年,“廈門達達”在廈門群眾藝術館舉辦了“廈門五人現代藝術展”。1986年,黃永砯為“廈門當代藝術展”撰文《廈門達達——一種後現代?》,同年刊登於《中國美術報》。1989年,黃永砯受邀參加中國美術館舉辦的“中國現代藝術大展”,以及法國蓬皮杜藝術中心舉辦的“大地魔術師”。廈門達達,成為全國85新潮美術最響亮的組成部分。1994年,出生於泉州的蔡國強,以《地球也有黑洞》的大規模爆破計畫,獲日本文化大獎——“廣島獎”,繼而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亞洲現代藝術家。
此後,福州又陸續舉辦了“’96單身陳述—當代藝術展”、“’97漂移——中國當代藝術邀請展”、“’98福州亞太地區當代藝術展”、2001“同異性描述”福建當代藝術展、2002“經驗的差異”福建當代藝術家邀請展,2011“淡定”先鋒藝術展等當代藝術展等。眾聲喧嘩眨眼而過,相當一段時間,福建當代藝術進入沉潛期,藝術家有的北上建立工作室、有的調離福建另謀發展、有的移民海外獨自前行,還有的駐留本地埋首創作。直至2016—2017年,宜美術館陸續推出2016福建當代藝術“浮島”系列展’、2017海岸線計畫、“遊山尋脈——當代藝術收藏展2015-2018,2017“衣缽為證”系列展等,福建本土當代藝術力量開始重新凝聚復蘇。近年來,福建南北兩地,以福州、廈門為中心,新藝術空間不斷出現,年輕的當代藝術力量蓄勢而為,福建當代藝術又迎來了重要的歷史拐點。
值此時代氣象,“福建當代藝術譜系”系列展應運而生,旨在梳理本土四十多年來的藝術生態與藝術現象,即尊重歷史存在,也不忽略當下發生。福建當代藝術是福建近現代文明與當代文化語境最有力的視覺呈現與話語表達,它是綜合的資訊現場,由文本、影像、裝置、架上、新媒體實驗等多元藝術實踐交疊共生,成為國際話語最有效的表達方式之一。
福建當代藝術,融東方文脈於激變流殤的近現代文明中,其地域血脈所具有的張力、活力與生命力,將通過不斷深入的學術整理、歷史書寫、創作實踐得以伸長綿延。福建當代藝術譜系梳理,任重而道遠,也勢在必行,以此致敬歷史先行者,也為後來者留下可供追溯研究的文獻資料。
是為序。
鄭 娜
美術學博士,美術批評家
寫于閩江西岸·融匯山水
2022年5月20日
主辦 | SPONSORS: 宜美術館
策展人:鄭娜
Curator: Na Zheng
藝術家:陳鴻志
Artist: Hongzhi Chen
策展助理:陳梁佳琪 · 劉枝 · 蘇菲
Assistant: Jiaqi Chenliang · Zhi Liu · Fei Su
出品人:林中小路
Producer: Zhongxiaolu Lin
開幕時間 / Opening:2022.06.11 星期六 19:30
展覽時間 / Exhibition: 2022.06.11-08.11
展覽地點 / Venue: 福州市鼓樓區三坊七巷·黃巷6-8號宜美術館
海報設計 / Poster Design: Studio JU
媒體支持 / Media Support: 雅昌藝術網 在藝 家園HOMELAND
宜美術館
票務信息:單人票15元
購買連結:
福建當代藝術譜系展
第一回
陳鴻志個展
2019-2022
“Delocalization”
2019-2022 · Hongzhi Chen Solo Exhibition
《 脫域·一場現代性視覺實踐 》
“Delocalization:A Visual Practice of Modernity ”
——陳鴻志藝術創作述評
鴻志和我多年未見。2007年,王林先生應張頌仁先生之邀,擬於香港籌辦“後先鋒中國新藝術的四個方向”當代藝術展。展覽邀請了中國當代藝術卓有建樹和影響力的藝術家共66位,相關學術研究將深入探討地域性和文化傳統中的個體意義與個體價值,因此彙聚全國不同區域的藝術創作顯得尤為重要,我提議回福州尋訪少數閩籍本土藝術家參展,曉偉老師向我力薦鴻志,那時正逢鴻志用亞克力材料創作《迷牆》系列。
翻開當年畫冊,我曾為鴻志《迷牆》撰寫作品點評,現摘錄如下:
“陳鴻志近期進行以下嘗試:一是把繪畫從布面轉換到亞克力;二是努力打破作品固有的展覽方式從架上走向架下,從室內走向空間,讓平面繪畫轉化成立體裝置,與觀眾形成開放性互動。其作品打破繪畫、雕塑、裝置的邊界,消弭多重藝術語言之間的相互鉗制。在其《迷牆》系列中,陳鴻志把中國歷史文化資源結合新的材料表現形式,以場景化的敘事安排,呈現人性自由與個體的創造力。”
2007年至今,整整過去15年。鴻志從亞克力創作出發,在中國當代藝術創作中埋頭前進,繼《迷牆》系列之後,分別推出《療養院》、《黑教堂》、《時間的殘片》、《家翳》、《社會工廠》、《光明之追》、《蒙翳》、《謎光》等系列作品。
溯源中國當代藝術脈絡,在線性時間軸上拉開橫向的座標體系,值得品讀研究的是,陳鴻志作品與上世紀90年代武漢的文化波普、上海的民間波普以及北京的玩世波普、政治波普無關;與廣州的新新人類及四川的卡通一代無關;與東北受凍土文化影響的繪畫圖像無關;與西北濃郁的黃土風格無關,也與東南沿海地域彼時頗為流行的民俗風情畫無關。鴻志出道初期,《迷牆》系列、《魔方》系列,以至稍後的《療養院》系列,其對繪畫語言的純熟駕馭令人側目,似乎具有天生的繪畫手感,這在閩籍藝術家中似乎並不多見。我們可以看到,叢林中、溪水畔、孤寂天地之間,鴻志的物象或沉浸在欲望深處;或獨自行走在曠野中;或西裝革履,密林裡圍桌而坐;或如人類初民般赤裸身軀自我放逐。幾乎每一幅作品背後,都有似曾相識的西方美術史圖像與知識譜系隱匿其中,畫面看似恣意塗抹,卻是向經典致敬,貌似日常的人物風景,卻呈現異質異樣的陌生情境,令人似曾相識卻又詫異莫名。
緊隨其後的《黑教堂》系列保持一貫的表現主義風格,卻打破單一的背景敘事,鴻志有意識地抽取東西方經典文化圖式,東方上古神話視覺符號開始盤旋於畫面,標誌著藝術家已從最初的個體性精神追求轉向對文化身份的自覺追問,從而跳出地域性拘囿,走入全球化的歷史語境與文化框架。這一系列作品,畫面強烈地傳達出東方精神的悲憫情懷,西方宗教的救贖精神,從祭壇畫到文藝復興,從格列柯到佛洛德,其能指與所指的多重互文,絕不是對東方圖式的簡單挪用與拼貼,在豐富的東西文化符號交融中,隱喻著錯綜複雜的文化間性,耐人尋味,在此就不詳細展開。可以肯定的是,鴻志這一時期的作品在中國非典前後,眾生喧嘩的中國當代藝術現場顯得格外卓而不群,與’85美術新潮的文化選擇和精神特質在某種意義上形成一定呼應。這幾組系列文本,在中國同時期當代藝術史的書寫中具有特殊意義,值得我們重新闡釋。
2019—2022年,陳鴻志個人創作語言再次進入關鍵的轉變時期。值得關注的是,畫面表現主義風格依舊持續,帶有濃郁超現實主義意味的幻像空間中,圖像表現逐漸消解,色點與筆觸取而代之。建築、廢墟、空曠的廣場和巨大的拱廊,構成現代神話的異托邦,主體圖像在斑駁密集的色點中被有意解構,近看,畫面由大小不一、或疏或密、或急或緩、或厚或薄的色塊構成一簇簇急速移動的人流,視覺效果接近抽象表現主義的扁平化,但控制力極強的筆觸卻始終保持精神的嚴肅性,這是一種帶有古典主義氣質的現代主義態度,藝術家始終保持著一種近乎英雄主義和純粹主義的底色。
2019年之前,鴻志的畫面,更多的是交織的歷史空間,充滿結構主義色彩,有著自然性、神聖性與世俗性,如《黑教堂》所示,藝術家確認方位空間的過程,也是尋找文化身份和東方文化符號的修辭過程,知識主體在每個事物中似乎都能發現自己的映照,此種現象類似於具有相似性的物件,彼此形成互相作用的能量場,但時空卻是有限的。
2019年之後,陳鴻志的系列作品,色點取代圖像,廢墟隱喻了邊界的彌散,歷史空間得以逐漸消解,即主體堅固的結構敘事從內部開始坍塌,有限的小宇宙得以無限展開。畫面中,充滿敘事情節的歷史空間成為無邊的開放場域,它從一系列相互指涉的關係中突圍而出,指向一處異質的隱秘所在,即產生某種脫域的修辭象徵:社會關係從彼此互動的關聯中,通過不確定的時間的無限穿越,在重構的關聯中“脫離出來”。它與流動的現代性相似之處在於具有共同的斷裂性,即觀念的斷裂、生活的斷裂、技術的斷裂和文化的斷裂等等。其不同之處在於脫域之後的再嵌入,意指重新轉移或重新構造已斷裂的社會關係,讓這些關係賦魅時空,重新契合。陳鴻志正是通過對現代性精神碎片的一次次修復,重新以個體思考去連結社會行動,指向未來。社會空間通常存在兩種類型:一種關聯著所有其他空間,即烏托邦;一種對立於所有其他空間,即“異托邦”。在此,烏托邦存在著現實主義理性,制約著現代性的無邊的開放性。二者之間存在的悖論,恰恰讓脫域,成為一種語言修辭的試驗場域。
陳鴻志繪畫語言轉折的三年,人類受疫情裹挾,成為命運共同體,然而全球化的現代性社會空間又面臨著,並已出現斷裂的種種跡象。藝術家自覺的語言變革,必然嵌入社會現實景觀。在視域時空的伸延分離中,以微觀個體,審視當下漸趨分離的全球化生態現場,在不確定的實踐中不斷重構與再嵌。在此,視覺語言被反思性地運用於視覺表達中,由此引發關於現代性的第一層思考。隨之而來的語言凝滯,恰恰與現代性基本特徵,即斷裂相互摩擦,進而引發關於現代性的自反性想像:溫和的改良與新秩序的再生。
陳鴻志繪畫邏輯和語言修辭,雖然生長在福建當代藝術脈絡之中,卻與中國乃至全球當代藝術的現代性探索彼此相連。作為閩籍當代藝術的中堅力量,陳鴻志的創作文本對福建當代藝術生態及現象的研究將具有重要的學術意義與精神價值。
鄭娜
寫於閩江西岸
2022年6月2日
部分展覽作品
© Chen Hongzhi |REBIRTH
2019 250×200cm Oil on Canvas
Artist / 陳鴻志 《複生》 布面油彩
Yi Art Museum 2022
© Chen Hongzhi | VORTEX
2019 300×200cm Oil on Canvas
Artist / 陳鴻志 《渦》 布面油彩
Yi Art Museum 2022
© Chen Hongzhi |SUNBEAM
2019 250×200cm Oil on Canvas
Artist / 陳鴻志 《日曜日》 布面油彩
Yi Art Museum 2022
© Chen Hongzhi |MACRO WORLD No.1
2021 100×80cm Oil on Canvas
Artist / 陳鴻志 《是名世界1》 布面油彩
Yi Art Museum 2022
陳鴻志部分手稿
Yi Art Museum 2022
藝術家簡介
x
陳鴻志
陳鴻志,1979年出生于福建仙遊,1999年畢業于福建師範大學美術學院油畫專業,現為職業藝術家。
個展
2021 丟失底座的方尖碑——陳鴻志個展,第零空間,北京
2017 花鏡——陳鴻志個展,賢空間,北京
2016 謎光II——陳鴻志個展,福建省美術館,福州
2015 謎光——陳鴻志個展,今日美術館,北京
2012 平行世界——陳鴻志個展,鑄造美術館,北京
2008 五誇克——五個個展,多倫美術館,上海
2007 迷牆——陳鴻志個展,聖東方畫廊,上海
2006 遊戲——聖東方畫廊,北京
群展
2017 社會劇場——第五屆重慶青年美術雙年展,四川美術院美術館,重慶
2017 敘事中國——香港回歸二十年中國當代藝術巡迴展,香港,中國
2016 文明的迴響——致敦煌,陶溪川美術館,景德鎮,中國
2016 海峽墨韻——閩籍藝術名家書畫邀請展,中國文史館,中國
2015 多維視界,蟻巢美術館,漳州,中國
2015 穿越敦煌——文明的迴響:第一部,太廟,北京,中國
2015 民間的力量,民生美術館,北京,中國
2014 壹貳三肆伍——中國青年藝術家聯展,JJ中正畫廊,首爾,韓國
2014 亂展——一個不能把握整體的時代,上舍空間,北京
2014 芳草地藝術節主題展“小邏輯——當代藝術的語言編碼與話語表述”,芳草地畫廊,北京
2014 馬中建交40周年——中國閩籍當代藝術展”,馬來西亞
2013 今日繪畫中的媒介與方法,寺上美術館,北京
2012 藝術·前沿,宋莊美術館,北京
2011 圖像的重構——當代藝術聯展,多倫美術館,上海
2010 中國元素,現代畫廊,臺灣
2009 重慶雙年展,國際會展中心,重慶
2009 都市中——中國當代藝術選展,子午線國際空間,美國
2008 中國新潮,現代畫廊,臺灣
2008 藝術北京主題展——藝術突破,中國農展館,北京
2008 第二現實,子午線國際空間,美國
2007 無忌當代——中國當代藝術邀請展,聖東方畫廊,上海
2007 後先鋒中國當代四個藝術方向,英皇道633號,香港
2006 今日中國美術大展,中國美術館,北京
2006 中國當代藝術文獻展,中國世紀壇藝術館,北京
2006 匯合——國際當代藝術家聯展,廈門大學美術館,廈門
2005 港龍航空中國新銳畫家飛揚大獎,藝術景畫廊,上海
2004 純粹——當代藝術展,福建省畫院,福州
2004 少年心氣——中國新銳繪畫獎,何香凝美術館,深圳
策展人簡介
x
鄭娜
鄭娜,籍貫福州,美術學博士,畢業于四川美術學院、西安美術學院。長期從事中國現當代美術史論研究及寫作、當代藝術策劃及批評實踐、中國現當代漆藝理論研究等工作。曾就職廣東美術館,現為閩江學院引進人才,蒙古國研究大學碩士生導師。中國美術批評家年會學術委員。
曾工作及合作過的藝術機構:廣東美術館、廣州時代美術館、廣州大劇院藝術中心、香港K11藝術基金會、成都藍頂美術館、蘇州本色美術館、福建省美術館、廣州匯豪社、成都空港10號藝術空間、北京798藝術基金、北京宋莊藝術促進會、上海藝博會、上海奧賽畫廊、貴陽城市零件藝術空間、重慶團山藝術中心等,以及韓國、東歐等公共藝術機構。
曾策劃廣東美術館’85以來現象與狀態系列展兩湖潮流/湖南·湖北當代藝術展1985-2009等,廣東美術館·廣州大劇院當代館第一回展、香港K11藝術基金大陸地區武漢、貴陽等藝術空間開館展、重慶團山藝術中心首展、“中國西安·韓國慶州”老城對話展,“中國當代藝術青年生態研究系列展”等數十場國內外學術展,以及擔任北京宋莊藝術節總策劃及主題展策展人、連續五屆上海藝博會青年藝術家推介展推薦人等藝術實踐活動,並編撰出版相關文獻、畫冊、及評論文章。
Copyright © Yi Art Museum
宜美術館
東南當代力量
YI ART MUSEUM
FUJIAN CONTEMPORARY ART
宜美術館成立於2014年,位於有著“半部中國近現代史”的福州三坊七巷黃巷6-8號,是福州首家推廣當代藝術的民營機構。宜美術館立足東南,秉承東方文脈精神,兼具前沿性、當代性、實驗性的全球化視野,以推廣福建新藝術和挖掘新的福建藝術為己任,同時,記錄、推動並收藏具有藝術史價值的福建及大中華地區的藝術實踐文本,並以此為學術基石,挖掘新生代藝術創作參與到中國當代藝術發展的脈絡中。
宜美術館定期推出展覽計畫、學術沙龍、公共教育普及、藝術品鑒會等系列活動,注重在地沉浸、閩台互動,促進國際交流與合作,努力打造具有東南文化特質的福州當代藝術新座標。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