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中的傢俱-二十年前,一場傢俱展,一本逼格爆表的手工書,至今仍未被超越

-蔣念慈-
國際知名大行家,著名古董商、收藏家
香港 華藝大榮 創始人
蔣念慈個人收藏經歷
門類:古典傢俱 文房雅玩 竹木牙角 茶香道器具
1982年開始 香港華藝家具文玩商店
1987年開始 大榮木業製品有限公司
1997年,舉辦“歲月中的傢俱”古典傢俱展覽, 出版《歲月中的傢俱》一書, 開創收藏“原始狀態傢俱”的概念。
1999年,舉辦“地方傢俱”古典傢俱展覽,出版《地方傢俱》一書,開創中國傢俱地方流派的概念。
2006年,為紀念雙親退隱,出版《紫檀緣——悅華軒藏清代傢俱與珍玩》一書田家青著,文物出版社,2007年1月出版。
2007年,在北京皇家糧倉舉辦紫檀傢俱展覽。
2008年,在北京世紀壇合作舉辦“盛世雅集”展覽,並出版《盛世雅集— 2008年中國古典傢俱精品展》一書。
2010年參與“簡約雋永”展覽,該展覽出版《簡約雋永—明式黃花梨傢俱精品展》一書。
2010年,在北京合作舉辦首屆“鑿枘工巧”中國古代傢俱藝術展,並出版同名書籍。
2012年,在北京世紀壇合作舉辦第2屆“鑿枘工巧”中國古臥具展,並出版同名書籍。
2013年,在北京世紀壇合作舉辦第3屆“鑿枘工巧”中國古坐具展,並出版《坐位——中國古坐具藝術》中央美術學院 編,故宮出版社,2014年1月出版
2015年,在香港與兩依藏合作舉辦“苦行與奢華的交織”展覽,出版《文房中的小宇宙 百件風雅玩物》一書。
-蔣偉光-
蔣念慈親弟弟
香港“如木”品牌傢俱負責人
香港家私裝飾廠商總會常務副主席
注:“華藝大榮”乃家族生意
蔣念慈負責舊傢俱
蔣偉光負責新傢俱
-林仲強-
香港明愛白英奇專業學校設計學系系主任
前“華藝大榮”設計師
引 言
1996年9月,紐約佳士得拍完美國加州中國古典傢俱博物館專場,中國傢俱第一次突破單件百萬美元大關,進入西方藝術品收藏視野。明式傢俱感動世界。
1996年10月,上海博物館新館建成開放。王世襄畢生珍藏的80件重要傢俱,落戶上海博物館,成為教科書般的傢俱標本。
1996年5月,美國波士頓博物館展出了一場名為“屏居佳器”的中國古代傢俱展。這是首場展覽與學術探討結合的傢俱展覽,成為日後傢俱展覽的典範。“不是展示最貴的藝術品,而是最好的藝術品。”藏家愛德華.C.詹森說。
1996年,距離王世襄《明式傢俱珍賞》在香港首發已超過十年。這十年間,明式傢俱在大陸被瘋狂搜索發現,通過香港大量出口,那是一個瘋狂而又美好的年代。
1997年2月。寒冬剛過,萬物復蘇。在香港,三個風華正茂的年輕人聚在了一起,策劃了一場高格調的傢俱展覽,空前絕後,轟動全港。
配合展覽同期上市的,還有一本高逼格的手工書橫空出世。20年間,這本書拿過無數大獎,至今無法被超越。
“不是別人追不到你,而是我們走得太遠,走得太快了。”蔣念慈說。
回味那時的往事,抽絲剝繭般層層剝開,我們可以看到,這樣美好的展覽,可以看做是上世紀90年代的縮影,那也是玩傢俱的行家們最為懷念的時光。可惜,那樣美好的年代,再也不可能重現了。
但通過文字的梳理和影像的重現,那段時光又回到我們的視野。今天我們講的故事,就是關於這場“歲月中的傢俱”展覽,以及那三個壯志淩雲的追夢人。
緣 起
“歲月中的傢俱”展覽海報。採訪前夜,蔣念慈翻箱倒櫃地找出來,掛在辦公室書櫃上,拍下這張照片。
1996年,春節後的一個晚上,蔣念慈、蔣偉光、林仲強三個人坐到一起,熬到深夜,苦思冥想,決心辦個不一樣的展覽。
當時,香港還處在英國統治的影響下,西方人是中國古董傢俱最主要的買方,出口的老傢俱都是按老外的要求,要麼“洗過澡”,要麼按老外的要求裁切,將高傢俱變矮,以便適用於西方室內空間。
那麼,真正原始狀態的傢俱究竟是什麼樣子?就一定是髒兮兮、油膩膩的嗎?
NO!
原始狀態的傢俱,也可以很美麗。他們決心為這樣的傢俱辦一個別開生面的展覽。
“現在跟你們說起來很輕鬆,兩分鐘就能說清來龍去脈。但事實上,在當時我們卻為此花了兩三周進行激烈辯論,最後半夜兩點才在廣東番禺工廠最終拍板,確定展覽方案。”蔣念慈回憶說。
Raw
二十年前的展覽現場,到今天來看仍然也不過時。
要讓人先接受這些傢俱,要對傢俱進行清潔和修復。
但這不是一般的修復,裡面有一條看不見的線擺在那兒——Raw尋求表面的處理,這條線要能夠著,卻也不能逾越。修復清潔的過程,蔣念慈深入其中,既是指導也是監督。
“最後要達到的效果,是不用打蠟,但女孩子手摸上去不會髒,穿紗裙坐上去又不會被木刺鉤到。”要達到這樣的效果,其實相當不容易。
彼時修復條件並不充裕,在香港很少有人有能力這樣修復傢俱,既保持傢俱原來的狀態,又使傢俱乾淨整齊有如絲綢般的觸感,多數都以打蠟取而代之。
他們嘗試挑戰自己,想引領一種“傢俱時尚”,這樣的嘗試花去了他們大量的時間。
其中有一張對拼而成的欄杆塌,他們甚至用相同材料按照1:13複製了一個模型,這也成了日後微型傢俱的濫觴。
deep pocket
蔣念慈好友,Brad Davis和Janis Provisor夫婦
美國藝術地毯“Fort Street Studio”創始人
曾于上世紀90年代初在香港居住
為了讓展覽更有視覺衝擊力,他們找來美國油畫家Brad Davis和Janis Provisor夫婦。
二人挑選了一些畫風匹配的大幅油畫作品。在舉辦是次展覽的“華藝”香港店,它們和傢俱古今中外共治一爐。
有了藝術家的加入,蔣念慈又找到一家很有名氣的公關公司,為展覽做策劃推廣。起初,公關公司並沒有動力做這事,覺得古董商都是吝嗇之徒,很難搞。蔣念慈對公關公司說:“我們可是deep pocket,掌握的資料、客戶和資源,也許超出你們的想像。我們不做預算,不計成本,只要把展覽做好。”
最後,這場展覽,蔣念慈前前後後一共投入了兩百萬元。這個數字,就算在今天來看已經十分驚人,放在二十年前的九十年代,更是天文數字。要知道,一張絕好的黃花梨大案,彼時也不過幾十萬元。
“說起來,這樣地花費大力氣做一件看不到回報的事,打個比方,就像是調動千軍萬馬,只為打死一隻蒼蠅。”說完這句話,蔣念慈像個天真大男孩一般,嘿嘿地笑了。
開 幕
1997年2月27日,展覽開幕式上。左起:蔣偉光、蔣文山蔣念慈的姐姐、龍美仙、Tuyet Nguyet、蔣念慈。
開幕式上,來的都是腕兒。那時非常流行用英文簽名。
“以前的香港上流社會說的全是英語,現在又是一面倒的普通話。歲月就是這樣不經意地改變了很多人。”蔣念慈說。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這次開幕式製造了香港古董圈前所未有的轟動效應,在古董圈,還從來沒有人像他們這樣如此高調、誇張、放蕩不羈地做一個展覽。無論是傢俱的修復、展覽現場,還是出版的展覽書,都體現了幾個年輕人內心對極致的追求。
“或許,我的上半段流著商人的血,下半段流著文人的血。”蔣念慈說。否則,這樣千軍萬馬打蒼蠅的做法,在商業世界如何能行得通呢?
蔣念慈收藏了當天的嘉賓簽到簿,從“華藝”的印章風格,還能看出時代的印記。
以下,是根據簽到順序羅列的部分嘉賓簽名。我們重點挑出幾位嘉賓稍作介紹。
1.徐正夫“翦淞閣”主人黃玄龍的岳父
2、時任蘇富比中國藝術副主席 龍美仙
3、《Arts of Asia》雜誌負責人 Tuyet Nguyet
4、新加坡最大的古董傢俱行家 Just Anthony Lee
5、香港古董店“繼遠美術”主人 吳繼遠
6、“雲漢樓”文物修復裝裱中心 周葆洪
7、香港畫家 石家豪
8、蘇富比亞洲區行政總裁 程壽康
9、臺灣大行家陳宗貴、電影導演 李沛權
10、香港收藏家莊貴侖上海博物館王世襄紀念館捐贈者、鐘華培香港著名大行家
11、2010年中國嘉德“簡約雋永”專場黃花梨架子床的持有者 呂麗芬
12、時任香港佳士得老總 Alice Piccus
13、香港著名傢俱修復專家 王就穩
14、加拿大紫黃傢俱大行家 鮑先生
現場
展覽現場。近前的桌面上擺放的,是為展覽特別出版的同名手工書。
白色空間、射燈、錯落有致的陳列、跨界藝術品、綠色植物、美好的鮮花……
在今天的展覽中被廣泛使用的元素,以及生活美學的氛圍營造,20年前的春天,三個年輕人已經玩得爐火純青了。
手工書
封面封底
因為是手工書,所以印量極少,只出了1000本。現在蔣念慈手上只剩下10本不到。在某海外網站,這本書已被炒至176.98美元起。
《歲月中的傢俱》是為匹配同名展覽出版的一本書。
1995年底,蔣偉光和一位來自美國加州的攝影師去山西拍攝老房子,結識了剛從美國讀書回來的林仲強。兩人一拍即合,耗費極大心力,共同協作完成了這本書。
無論是極富質感的用紙、純手寫的中英文書法,還是獨特的內容結構、呈現形式,讓這本書放到現在也依舊創意十足,逼格滿滿。
扉頁。這本書的所有文字,均來自設計師林仲強的書法。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在扉頁,作者引用了徐志摩的經典名詩。配合的場景是,夕光中,欄杆榻後,三個結束勞作的女人不經意間推車而過。
末頁。詩句和場景照片和扉頁形成強烈呼應。
翻到書的最後一頁。同樣的角度,同樣的欄杆榻,只是光線變暗,人影也已經消失了。詩句換成了告別時的《再別康橋》:“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
淡淡的口氣,淡淡的離愁。這場展覽和這本手工書要表達的態度和情懷,都融在這兩句詩裡了。
在蔣念慈的建議下,傢俱細節被突出放大,主體卻使用了小幅照片。
因為是手工書,除了印刷,其他所有的環節都需要手工完成。照片是提前花了幾個月時間拍好的,沖洗出來,千挑萬選之後,再結合文字內容,一張一張地插入其中。
藥櫃
酒桌
圓幾
四出頭官帽椅
“每張照片由四個角固定,平均插入一個角,最快也要一秒鐘。印刷裝訂完插照片的活兒,就用了幾十號人手工完成。照片插入完以後,還要一遍又一遍地校對檢查,看是否插錯位置。”蔣念慈說,“這些工作量其實大得驚人。”
這個過程繁瑣,卻也有趣。蔣念慈、蔣偉光、林仲強也親自完成了一批。
四門櫃
炕几
萬曆櫃
有一晚,他們在辦公室裡攤了一地的書和雜亂無章的照片。三個男人像孩子一樣坐在中間,一邊焦頭爛額地忙著往書裡插照片,一邊哭喊為什麼要給自己挖這麼大的坑。
“現在想想,眼淚都要掉下來了。”蔣念慈開玩笑說。
題外話
蔣念慈的私人資料庫。
陳列架上裝滿了20多萬張過去積累的影像資料。
上世紀九十年代,買中國古董傢俱大多是西方人,以及少部分來自香港、臺灣、東南亞的華僑。他們渴望用一些不一樣的傢俱裝飾空間、豐富生活和視野,對此持有相當開放的心態。
那是中國古董傢俱的一個黃金時代,一時間百花齊放,各類型的傢俱都有人爭相收藏。
“現在回頭看,那時大家都是糊裡糊塗地買,然後糊裡糊塗地賣。但在當時,我們卻是十分清醒的幾個。我們的視野較為開闊,從不過分渲染紫黃傢俱,也從不貶低漆木傢俱,更從不打壓創新傢俱。”蔣念慈說。
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過去二十年間,蔣念慈經手收藏的重要傢俱,有分量極重的紫黃傢俱:
2008年,中國嘉德“盛世雅集――清代宮廷紫檀傢俱”專場的大部分重器即出自蔣念慈。圖為清乾隆 紫檀雕西番蓮大平頭案,成交價3136萬元。
黃花梨 四面平帶翹頭條桌,在中國嘉德2010秋季拍賣會“簡約雋永——明式黃花梨傢俱精品”專場中,以2352萬元成交。出自蔣念慈之手。
2013年,北京保利8周年春拍,由蔣念慈送拍的“清乾隆 紫檀高浮雕九龍西番蓮紋頂箱式大四件櫃”,成交價為9315萬元,創下中國傢俱單品最高紀錄,保持至今。
近5年間,蔣念慈也參與策劃過在業內轟動一時的“鑿枘工巧”系列展覽:
2010年“鑿枘工巧”展開篇,突破材質與門類限制,呈現古典傢俱的藝術魅力。
鑿枘工巧,中國古坐具藝術展2013,彙集國內外五十余位藏家的百件精品珍藏。蔣念慈參與策劃展覽。
在傳統傢俱之外,蔣氏旗下的“如木”ELMO品牌則專攻當代中式傢俱,由蔣偉光主導,在過去二十年間也曾拿獎無數。追溯起來,比國內大熱的多數新中式品牌歷史要早得多。
“如木”ELMO創新傢俱,由蔣念慈的弟弟蔣偉光主持經營
“如木”ELMO產品宣傳照
“如木”ELMO的創新作品
“如木”ELMO近年部分獲獎
在蔣念慈看來,收藏不可忽視的作用之一是以古喻今,收藏的同時也是在梳理資料、整理過去的歷史,追溯當年發生的事情,從過去預見未來。
就如這場展覽的名字——歲月中的傢俱。
福利一
掃描二維碼,加入《歲月中的傢俱》粉絲群,閱讀完整版手工書。
暗號:蔣先生好帥。
福利二
識別二維碼,進入分答頁面,直接向蔣先生一對一提問。
還沒玩過?你要OUT啦!
長按右側二維碼
腹有詩書氣自華
投稿 | 合作 | 分享
微信:shuangyu_love
電話:18310765815
郵箱:191805765@qq.com
閱讀原文,走進東方生活美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