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賈松,聽雪堂主人,經營傳統傢俱十餘年。
我問賈松,為什麼要叫“聽雪堂”?
他說這來自於一句詩,“臥聽蕭蕭雪打窗”。
“雪本來是用來賞而不是聽的,我覺得它可以描述一種心態,人在屋子裡靜靜的,能聽到雪打在窗紙上的聲音,也就是靜觀世界的意思。我不喜歡過分的熱鬧。”賈松說。
我只是覺得好,就像聽見雪,靜靜地打在窗紙上。
—謝穀—
一
遠觀,如霞似錦;近看,細入纖毫。
民俗園一個安靜的午後,在聽雪堂,我仔細端詳賈松的九個銀邊五彩螺鈿小盤,感受時光流轉。
這是一套“九如”題材、“商山”款的盤子。點螺之後,以近似雕玉的手法,在螺片上用針或刀刻劃出更加細膩的圖案,如人物的五官、鬍鬚、衣紋,山石的裂痕等。不湊近看,根本不會注意到這些細小的刻劃。
九九,歸一。
“這種手法叫油絲毛雕。據說古時候揚州人從事這一行當的,到了四十歲左右即患眼疾,重者幾近失明。古代的工匠有一種近乎執拗的信念,要讓你遠觀,觀出如霞似錦的光芒;讓你近看,看出細入纖毫的痕跡。光芒刺眼而刻痕細密,這就是一門古代漆作中黑夜與星辰’的裝飾藝術。”賈松說。
現在能觸發他興趣的,就是這類漆器小件。
二
黑漆描金,戲曲人物故事竹絲方盒。
賈松是行裡公認審美極好的一個人。
1982年,他高中畢業。並未參加高考,也沒有職業。那是一個可以讓人做夢的年代,詩人用詩歌作通行證,而18歲的賈松,拾起畫筆,一畫就是九年。
鄰居陳欣當時在家畫畫,賈松經常串門去看他畫。之後買書,就開始自己上手,畫山水小寫意。
後期,他報了一個素描班。是功底,更是天賦,畫第三次習作的時候,他的畫已經被老師當成了范畫。
黑漆描金,人物竹絲圓盒。
三
繁花漸欲,迷人眼。
九十年代末期,軟木傢俱在北京屬於行貨。行家去收傢俱,一買就是幾十、上百件。根據外國人的要求整體翻新後,再出口。規模大的,工人可達幾十號。開料、修配、雕刻、打磨、上漆、包裝,分工明確。
2005年以後,熱度有了明顯退減,幾個月才發一箱貨。
“那時,喜歡中國傢俱和玩收藏的人成長起來了。他們可以花幾倍於老外的價格,買一件軟木傢俱。受價格和當時匯率、經濟環境的影響,老外選擇了收手。”賈松說。
對傳統傢俱審美的普及,有他一席之地。
四
在聽雪堂,動物仿佛也有了靈性。
從2003年開始買傢俱,到2005年有了聽雪堂,賈松趕上的其實是一個時代的尾巴。
那時候,聽雪堂還在龍爪樹。這個名字微有詩意的地方,彼時只是個農村,周邊卻聚攏了一撥兒生意人和愛好者,像一個根據地,靜待美學革命的發生。
四月,海棠在院中盛開,像詩句落在紙上;松獅在陽光裡,聽花開的聲響。
那個諾大的地方,至今賈松憶起,仍感覺像有一束花火,從時光隧道深處迸裂而出。
花間藤下,自斟淺酌。
五
對三維立體的、有架構的東西,賈松最感興趣。
在潘家園舊貨市場閒逛,讓賈松對老物件萌生了興趣。
“對興趣愛好,其實你會自己逐漸梳理,然後確認自己的目標和方向。那時對三維立體的、有架構的東西,我最感興趣。”賈松說。
這自然得益於他早年學畫的經歷。對他而言,傢俱和繪畫殊途同歸,都屬於基本功,訓練人的觀察和理解力。
《明式傢俱研究》裡,袁荃猷的手繪傢俱圖,對透視感的精確把握令賈松尤為佩服。
“這樣才有了跟這本書、跟傢俱深入交流的可能。”他說。
這算是啟蒙嗎?也許吧。王世襄的“五美八病十六品”,賈松爛熟於胸。硬木傢俱和軟木傢俱之間的壁壘,本並不如人們想像的那般森嚴。
六
夢裡尋她,千百度。
一開始,賈松只是愛好者。有閑,喜歡看東西。
“那個年代,70分的行貨跟90分特別好的傢俱之間,價差不高。當時東西還很多,可供選擇的餘地很大。你只會覺得自己錢不夠,或者尋思能否遇見更好的。現在好東西都罕見了,價格也無法同日而語。”賈松說。
他喜歡北方的傢俱,覺得厚重,更有味道。等去的地兒多了,視野開闊了,優秀的南方傢俱他同樣喜歡。
談美,從來不是泛泛而談。當風格不成為桎梏,美才得以淋漓盡致地釋放。而從他後來經手過的傢俱看,我甚至覺得,賈松自己就是一種風格。強烈的風格,毫無模棱兩可。
從大木作漸趨式微的明清始,一向不被重視的小木作在微末的刀錐之地,花樣翻新,無止境地窮盡精巧。
七
2008年10月23日,賈松發表專貼《雜玩八十項》,引爆傢俱版。
從愛好者到行家,身份的轉變自然而然。然而在龍爪樹,聽雪堂的前六個月,賈松卻沒賣出一分錢。從早到晚沒有人來,也沒有人給他打電話。如置身瀕絕孤島,他開始質疑自己。
那時候,他還跟姐夫在一塊,平日裡喝的都是十塊錢的桶裝水。有一次,看姐夫嘴巴起泡,賈松問他怎麼不多喝水。姐夫說,咱還是省省吧。
從朋友那兒,賈松知道了雅昌論壇有個傢俱版。一開始不太會用電腦,他就看大家聊天,關注那些頻繁發言的人。
“予人玫瑰,手有餘香。”2008年,賈松找於山設計了一款“聽雪”沉香。那時候國內做沉香的,還很少。他把產品資訊發到論壇裡,進行義拍,想把錢捐給需要的人。適逢汶川地震,義拍所得8000餘元,全部捐給了紅十字會。
2005年9月29日,以“木_公”為名,賈松發了第一篇帖子《玫瑰椅 晉作吾不恨無“黃”傢俱》。分享令自己心儀的一隻楠木玫瑰椅。
拍得並不考究,甚至在匯出照片的時候,他發現照片都是倒著的。於是跟人學,怎麼用acdsee調整方向。
朋友送他一台索尼717、兩盞燈和一個同步器。這在彼時就已經被淘汰的相機,賈松卻如獲至寶。在朋友指點了兩次後,他開始自己琢磨,怎麼把照片拍得清楚,還漂亮。
一段時間後,有幾次,老鄉乾脆拉整車的傢俱直接就來了,讓賈松幫忙拍照。
美,是一個不帶武器的闖入者。“木_公”之名鵲起,賈松的生意也變得順風順水。
南官帽椅局部。清楚,還要漂亮。
八
天圓地方,載道於器。
那個階段,賈松被稱作“椅子王”。
有一隻四出頭官帽椅,靠背板上下兩處開光,天圓地方。河北軍寨老鄉先是把椅子拿到一個大行家那兒,因為湊不成對兒,沒要。再拿到賈松這兒,沒有還價,很痛快地接受了。
但這其實已經違反了一條不成文的規定:多便宜你都應該還價,而不給對方覺得自己要價少了倒打一耙的機會。
但,那又怎樣?
2006年12月28日首發傢俱版“雅集”帖:召集網上同好發同主題帖子。開啟了另一種模式。
這只椅子,賈松讀懂了。在帖子裡,他寫道,“圓,是中國道家通變、趨時的學問;方,是中國儒家人格修養的理想境界:智欲其圓道,行欲其方正’。圓方互容,儒道互補,構成了中國傳統文化的主體精髓。”
“天圓地方”的概念遂在論壇上風靡一時。馬書著《明清製造》收錄了一隻近似的椅子,而在賈松轉手這只椅子後,類似的椅子受此影響,價格過不多久便上了一個臺階。
留存至今,讓賈松歡喜的楠木玫瑰椅。
九
用對待黃花梨傢俱的態度,賈松修復著軟木傢俱。
對老傢俱,賈松有自己的修復觀。
比如椅子的腿足,有殘,他不去接,而是套銅:根據足徑選取相應壁厚的紫銅管,截成四等份,底端以內焊的方法與足墊結合,從一側開槽口用以容納管腳棖下的牙板。成型後打磨拋光,形成微微的挓度,再進行做舊及上鏽處理,使之在觀賞時有年代感。
套銅,精心掩蓋後的美感。
“不僅恢復了正常的高度,且形成了永久的保護,這種精心的掩蓋又極具美感。如果用傳統方法,即便找到相同的木料,木紋之間也很難連貫得起來,日久之後還會出現明顯的色差。”賈松說。
和順堂主人張旭憶起賈松,至今對其當年的修復藝術讚歎不已。
銅是與黃花梨傢俱配合使用最多的一種材料,用對待黃花梨傢俱的態度,賈松做著軟木傢俱的修復。這不是對傢俱的敬畏,而是對美的持戒。
十
黑紅漆,帶底座畫盒。
諸種原因所致,在國內,保存完整的大漆傢俱鳳毛麟角。而越是小的東西,完整性就越強。
玩傢俱的時候,賈松最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你看以前的大漆,這要是完整的該多好啊。”
那是一種你可以感同身受的遺憾。
2011年搬到民俗園後,賈松便很少再玩傢俱。聽雪堂從一個展廳綜合面積超過500平方米的院子,變成一個院子中只有幾十平米的不起眼的角落。
彩繪,漆奩。
安之若素。
改玩小件,既是在商言商的敏銳嗅覺和戰略調整,但更主要的,是可以實現對美的極致追求。
賈松只留了極少件他認為很有意義的傢俱。資金周轉的需要和空間的限制,讓他的大多數傢俱都流散了。但也不覺得可惜,“因為它們都在懂的人手裡”。
我問他,“玩傢俱的那個階段給你留下的是什麼?”
賈松想了想,然後用近乎篤定的口吻總結自己的過去,“是成就感,是自己的東西得到認同,是歷經過的那些酸甜苦辣。”
也是傢俱,讓他對漆藝有了執迷。
十一
“我想隨意一點,小資一點,跟得上時代潮流。”
“你喝咖啡還是茶?”賈松問。
我們的交談伴隨著咖啡機的聲響,那些在話語間沉澱下來的歲月,猶如眼前的這杯咖啡,甘苦雜糅其間。
賈松梳著莫歇幹頭,著藍白間格襯衫,青色仔褲,以及藍色尖頭鞋。紅色的眼鏡腿非常醒目。他健身,比大多數他這個年紀的人要潮。
“我特別想生活安逸一些,時間能夠自由支配。隨意一點,小資一點,跟得上時代潮流。”賈松說。
生活,就是賈松的動機。
除了看書學習,這幾年他頻繁地去到歐美國家參加拍賣。這陣子,他又攜妻帶子去了香港。
我剛到的時候,他正在研究一隻從國外購回不久的剔犀工藝的漆碗,為碗底與碗身漆色不一而陷入思考。
“也許碗底有款。我想這只有兩種可能,要麼朝代更迭,時人避禍所致;要麼碗底有損,後人修復所為。人做一件事,總有他的動機。”賈松說。
狀態的鬆弛讓他萌生了更多的興致:鐵器結合漢磚,做成了茶台;鐵器結合木匾,做成了茶桌;為嵌螺鈿衣箱配極具當代感的金屬支架;用四塊松木組成一隻坐墩,等等。無論是金屬的沉穆還是木頭的古拙,都是賈松審美觀的物化。在聽雪堂,它們顯得如此神秘而優雅。
而生活,就是賈松的動機。
可能你還會喜歡:
先有王世襄,後有明式傢俱
一人|“傢俱販子”張旭:親歷黃花梨傢俱最瘋狂的年代
這一次,我們不談高大上的明清傢俱,僅僅從一張根結椅開始說起
撰 文 | 謝 穀
編 輯 | 程 香
長按右側二維碼
腹有詩書氣自華
分享你的收藏故事
微信:shuangyu_love
電話:18310765815
郵箱:191805765@qq.com
閱讀原文,走進東方生活美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