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拍賣市場競爭激烈的北京殺出一條血路?
華藝國際做到了。
這家有著三十多年歷史的老牌拍賣行,始發廣州,自去年疫情期間逆流而上,揮師北京。2020秋季北京首秀斬獲了20.1億元成交額,2件拍品成交價過億,32件拍品成交價過千萬,解鎖7個白手套專場,並誕生3項成交紀錄,成為2020年藝術品拍賣市場最引人矚目的黑馬案例。
繼開拓了北京、香港疆土之後,今年秋季,華藝國際東進上海,正式成立了上海華藝拍賣有限公司及華藝國際藝術空間,並推出以當代藝術為主打的上海首季拍賣會。
揮師北上後的華藝國際,儼然已如一頭睡醒的雄獅,開疆辟土,南征北戰,屢創佳績。
而華藝國際的主戰場,也逐漸從嶺南轉移到了京城。今年秋拍,華藝國際繼續使出洪荒之力,其中的傢俱板塊令人驚喜,首次推出“逍遙游——黃花梨傢俱及陳設專場”,呈現50余件來源有序的精品傢俱瓷器雜項,於12月9日在北京國際飯店舉槌拍賣。
精彩紛呈,不容錯過。
/
part 1
逍遙遊之傢俱篇
“逍遙遊”出自《莊子》開篇第一章,是莊周作為道家代表人物哲學思想的重要標誌,認為人生的最高境界是超脫於世俗的生活之外,“乘道德而浮游”,深切地探討了君子無為的一種逍遙之態,暢遊於太清,覽物至逍遙。
逸興於太清 覽物至逍遙
以此為意,本次北京華藝國際特集眾典雅之器,成“逍遙遊”專輯呈現給諸位同好,涉陳設、清玩、佛道等多個門類,以期助藏家形成“游於物外”的玩物境界。
一眾來源有序的黃花梨傢俱,其中包含有十二扇屏風、四出頭官帽椅、獨板翹頭案、羅漢床、平頭案……等多樣的明清黃花梨傢俱樣式,旨在逍遙物外的書房營造上,提供給各位藏家多樣的選擇途徑。
△
LOT1032
明末清初 黃花梨螭龍紋十二條屏
H: 58cm;L: 323cm
RMB: 2,800,000-3,800,000
屏風不僅僅作為一種傢俱,更多的是作為一種地位和權威的象徵。古人以木為框,上裱絳帛,畫了斧鉞,專門陳設于皇帝寶座後面,稱為“斧鉞”,顯示天子的“九五”之尊。《史記》中也記載:“天子當屏而立”。“府邸”中的“邸”字,指的就是屏風,在古人生活中,大型屏風儼然成為衡量身份的重要標準。
這件圍屏前後兩面的雕工都非同一般的精美,無疑足以使人從兩面均可觀賞。可能其作用便是獨立於一間大廳堂中,作為分隔空間之用。每扇圍屏以榫卯相聯而不用金屬合頁。絛環板內飾有精工細雕的螭龍紋。圍屏中央的屏心留白,當為裝飾可隨時替換的中國書畫,一如現代的漆屏風。圍屏的畫心,很可能在一側飾有人物山水,另一側則可裝飾書法。整屏型制巨大,用料皆選取優質黃花梨,製作不惜工料,木紋繁華瑰麗,色澤沈穩富貴,宮廷貴胄不能為之。圍屏保存不易,多有破損或遺失,成套傳世且保存完好者屈指可數。而此屏幾經輾轉,仍舊如此品相佳美,堪稱奇跡。在北京紫禁城的皇宮中,飾有各種裝飾的圍屏,或鑲嵌著書畫,或鑲嵌著緙絲山水或各種紙張,常常用來作為可移動的矮牆,以為間隔大廳之用。
△
LOT1048
明末清初 黃花梨四出頭嵌癭木官帽椅成對
110cm×55.5cm×78cm
RMB: 3,500,000-4,500,000
參閱:
安思遠:《洪氏所藏木器百圖》件11,第62、63頁,
MIMI AND RAYMOND HUNG,1996年
此官帽椅為典型的明式傢俱簡約的製作特點。看似作工簡單,雕飾無多,卻頗具匠心,其造型簡練明快,彎曲中見端正,樸素中顯大氣,這也是明代傢俱最為常見的特點之一。
右滑查看完整獨板
△
LOT1044
明末清初 黃花梨如意雲牙頭夾頭榫帶托泥
獨板翹頭案
190×46×81cm
RMB: 3,500,000-5,500,000
翹頭案長而不寬,兩端翹起,明清時素為名門望戶所愛。此案檔板雕飾巧致,面板木紋雋美,尤為出眾。翹頭案常設客廳,倚南牆,可陳置奇石、時花、古玩等,于主人會客時平添清雅。
△
LOT1027
清中期 黃花梨及黃楊木羅漢床
H: 80cm;L: 189cm;W: 92cm
RMB: 2,000,000-3,000,000
來源:
中國嘉德2012秋季拍賣會,
澄懷觀物——明清古典傢俱專場,lot3901
參閱:
1.王世襄,《明式傢俱研究》文字卷丙6、丙7,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1989年,第73頁。
2.《洪式所藏木器百圖》,Privately Published,New York,1996,p.97.
彌勒榻、羅漢床都是為適應國人舊俗而保留的傢俱品種。羅漢床亦是明清宮廷寶座的前身,小號的猶如現代版的“沙發”。此床大獨板圍子、軟席面、簡素的束腰、牙板以及秀美的馬蹄足皆體現了明式傢俱之遺風。圍板、大邊、牙板以及四腿選材色澤統一,紋理優美,質感溫潤,應為一材一器,這對一件由名貴材料製成的傢俱來說,極為不易。
右滑查看完整案面
△
LOT1016
明晚期 黃花梨夾頭榫大畫案
H: 80cm;L: 213cm;W: 64cm
RMB: 1,800,000-2,500,000
來源:
1.留余齋舊藏
2.中國嘉德2012年春季拍賣會,Lot.2849。
參閱:
王世襄 《明式傢俱研究》文字卷 P59,乙83,
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1989年7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整器的設計頗為用心,上舒下斂的邊抹、圓柱四足和圓形梯棖,都使大畫案多了一些敦厚氣息,又不失磅礴的氣勢。設計者和製作者對所有細節的考量,盡顯大案載道的理念。此案為大型畫案,其敦厚的風格、巧妙的雕飾、豪爽的用料,使之成為明式傢俱的上乘之作。畫案的特色在於用材粗碩,古樸文雅,結構嚴謹,雕飾簡約,是大型傢俱中很有代表性的一件。
從傳世傢俱所見,高度適中之長案應多為畫案,此論可於明代書畫中得證。一般觀念寬度超過六十公分為畫案,未過六十公分為長案或書案,此案寬六十四公分,可稱為大畫案。
此案比例完美,結構精煉,頗具簡約之韻味,濃厚的葆光,見證歷史風華。
△
LOT1035
清早期 黃花梨博古雙螭龍紋圈椅成對
94.5×59.5×45cm
RMB: 1,500,000-2,200,000
圈椅成對,原皮殼,尺寸較大,造型開張。椅圈五接,舒展大方,末端外翻卷珠狀。彎式背板甚為精彩,兩側有一木雕成的掛角牙,中間背板彎曲線條流暢,如意紋開窗起陽線,浮雕螭龍紋飾,背板木材花紋秀美,線條流暢自然,裝飾簡約卻顯大氣。
△
LOT1034
清早期 黃花梨卷草龍紋十字棖折疊方桌可拆卸
H: 82.5cm;W: 94.5cm;L: 94.5cm
RMB: 800,000-1,200,000
這張方桌設計巧妙,一物多用,拆裝自如便於攜帶,屬於“行軍桌”範疇。由於這類傢俱頻繁裝卸,故損毀、分散較多,完整傳世不易。
△
LOT1002
明末清初 黃花梨有束腰馬蹄腿炕桌
H: 29cm;L: 97cm;W: 62.5cm
RMB: 600,000-1,000,000
著錄:
1.伍嘉恩,《明式傢俱二十年經眼錄》,北京,2010年,p82
2.埃斯肯納齊
來源:
1、伍嘉恩舊藏;
2、南非葛籣阿爾卑斯舊藏;
3、埃斯肯納齊舊藏;
4、中國嘉德2012年春季拍賣會,lot2856
此炕桌線條俐落圓潤,秀美俏麗。四角打槽內嵌如意形黃銅頁片,既起到加固保護的作用,又有美觀之效。炕桌是在床榻或席地而坐時施用的矮形傢俱。清人入關前以遊牧為生,起居習慣以席地為主。入關後,還保留著原有的生活習俗,因而在清代傢俱中,這類矮形傢俱還佔有相當比重。
現故宮博物院各宮殿內的床、炕上還可見到此類傢俱陳設,當時它既可以供使用者依憑靠襯,又可以放置物品,亦可區分坐者主次,一物多用。即使宮廷筵宴,也多使用此種矮桌,是宮中經典的傢俱類文物。此炕桌較通常所見炕桌尺寸略大,線條及造型均無可挑剔,工匠製作之技巧亦已達極致。
/
part 2
逍遙遊之古琴篇
特別要提及的是本專輯所展示的三張古琴,其可追溯至宋元,是中國歷史文化繁榮高峰之典型代表,也是高山流水最為直觀的物質呈現,保存完好,琴聲悠揚婉轉。
△
LOT1021
南宋-元 褐漆“玉韻”仲尼式古琴
款識:琴背刻“玉韻”鐵線篆書款
龍池內鈐印“長物”篆文印
通長:121cm;肩寬:18cm;肩寬:13cm
RMB: 1,500,000-2,500,000
來源:
民國諸城派古琴家詹澄秋先生舊藏
參閱:
謝瑋著,成器思論,中國書籍出版社,2018.01,第145頁
張斌,宋代的古琴文化與文學[D].復旦大學,20061,146頁
此琴由眠琴榭主人于1946年購自于詹澄秋先生。古琴仲尼式,通身髹棕褐色大漆,鹿角灰胎,琴身桐木面板,梓木地板,標準“桐天梓地”,琴肩部位於二徽半處,琴腰位於八徽至十徽八分,符合南宋古琴形制特點。琴面漆面顯小腹蛇斷和牛毛斷,十分古樸。龍池鳳沼短而寬大,符合高古琴制式。琴身發音溫潤細膩,高低音均勻松透,是為宋元古琴佳器。
局部細節
本件宋琴漆胎細膩、色質溫潤、金光內含,呈現隱忍含蓄美,琴背楷書雙鉤“玉韻”琴名。其形制呈肩聳且狹的扁圓形,採用素面、光素,通體單色,僅以純粹色漆作為琴身髹塗。典雅、平易,以樸質取勝,展現宋琴超凡脫俗的氣質,其通過本品漆質本身的肌理和材料營造質美、材美,琴身表現出宋時特有的瀟灑、簡約,以及審美的統一。
△
LOT1022
明初 黑漆蕉葉式百納古琴
通長:122.5cm;肩寬:19cm;尾寬:13.5cm
RMB: 1,200,000-1,800,000
參閱:
1.西泠印社2020年秋拍,明代蕉葉式古琴,成交價RMB 2,702,500
2.[宋]田芝翁.太古遺音 卷二[M].明精鈔彩繪本臺北國家圖書館藏
3.[明]高濂.遵生八箋,論琴,古琴新琴之辨[M].成都:巴蜀書社,1988.
此蕉葉式古琴琴身修長,形似一片芭蕉葉,琴額底面出莖下垂,琴體兩側若葉緣起伏波曲。通體髹黑漆。兩側似蕉葉的葉緣,向下略微翹曲,琴體形態旖旎秀逸,琴底仿若蕉葉之莖。曲折的線條象流動的音韻,優美的身姿既表現了文人浪漫的情趣,又充滿了藝術感。整器漆紋呈現為蛇腹端,斷紋均勻,線條優美,猶如潑光粼粼之湖水。龍池內為正六邊形木片相接而成,大小略異,固所謂“百衲”之一種。
現所見的蕉葉古琴多為明代、清代斫制,而宋代蕉葉古琴流傳的極為少見,現存蕉葉式古琴實物全部來自元末和明清兩代,且明代占絕大多數,最早的“無名蕉葉琴”制於元末明初,按理來說,輕薄古琴多音色清揚,而本品因背面貼百衲屏,使之音色不失厚重,且保存狀況良好,此琴應是僅存的少數元末明初蕉葉百納古琴之一。
△
LOT1020
明萬曆 「清風徐來」仲尼式琴
L: 120cm
RMB:1 ,000,000-1,800,000
來源:
1.盧芹齋舊藏;
2.北京保利2011年秋拍Lot.4957
款識:
龍池上方漆書篆書“清風徐來”
龍池內兩側:左邊:海虞徐舜竹家藏;
右邊:萬曆辛醜年練川張小松造。
此琴仲尼式,琴體造型簡練,音質蒼古渾厚,頗為精准,以桐木為面,梓木為底,鹿角灰漆胎,胎質細膩。通體髹栗色漆,色澤古雅幽寧。琴額飽滿,鳳舌雅逸,琴軫、嶽山、承露、冠角、龍齦、齦托等皆檀木制,精微概略。十三個蚌徽琢磨精巧,七個軫規矩有度,兩個硬木雁足秀而不弱。以上種種,與修長之琴身相得益彰,甚是儒雅。
琴名“清風徐來”
與虞山琴派的“清、微、淡、遠”風格暗合
龍池上方漆書篆書“清風徐來”,龍池內兩側刻兩行楷書,左邊:海虞徐舜竹家藏,右邊:萬曆辛醜年練川張小松造。字跡俊秀雋永,功力不俗。琴面通體開小蛇腹斷雜有牛毛、流水,琴腹密佈流水斷,如棱似羽,宛如溪越石澗,繽紛百極,雅致無比。
/
part 3
逍遙遊之瓷器篇
再觀瓷器,本專輯瓷器多以高古器、單色釉器為主,如定窯白釉皮囊壺、白釉甘露瓶、哥釉葵口洗等,這些均是在陶瓷史上有著重要位置的清雅重器,其意之重既是其歷史價值的厚重,更是因其被歷代文人雅士所珍視的地位之重。
△
LOT1033
明嘉靖 青花龍紋大缸
無底價
直徑73cm
「大明嘉靖年制」橫排楷書款
來源:
1. 紐約佳士得2012年9月,Lot1422
2. 紐約蘇富比1987年4月11日,Lot198
3. Flora Whitney Miller舊藏,曾為whitney museum 博物館館藏藏展覽展品
明嘉靖青花雲龍紋大缸。大缸體重圓碩,唇口,深弧腹,下斂,平底無釉。瓷質堅硬,釉質肥厚泛青。青花使用回青料,發色藍中泛紫,為嘉靖“回青”之最純正者。大缸又被稱作“吉祥缸”、“太平缸”,是明代景德鎮禦窯廠製作的一種專供宮廷使用的官窯大缸,一般器型較大,且結實耐用,不論做為宮廷的糧、油等儲存器,還是盛水防火都極為適宜,由於在器身使用青花繪畫龍紋裝飾,故而得名龍缸。缸腹部飾雲龍紋、蓮紋、寶珠紋;腹部主體紋飾為雙龍搶珠,上所繪兩條巨龍,一龍戲珠在前,一龍緊隨其後,相互追逐而行。它們昂首曲頸,怒目圓睜,四肢強勁有力,五爪呈風車狀,勾爪鋒利;雙龍升騰于雲海間,似在嬉戲,又似在興雲布雨,展現出威武姿勢,盡顯皇家氣派。龍紋間以水生植物菱角、蓮葉、團藻為飾,是目前所見嘉靖瓷缸中較為罕見的裝飾組配,也證此缸可能是明室宮廷作為魚缸之用。
△
LOT1012
元 哥釉紙槌瓶
H: 10.4cm
RMB: 800,000-1,200,000
來源:
1.傳日本萬野美術館藏
2.北京保利“大明格古”Lot.5191
哥窯為宋代“五大名窯”之一。其胎色有黑、深灰、淺灰及土黃多種,其釉均為失透的乳濁釉,釉色以灰青為主。哥窯質地優良,做工精細,全為宮廷用瓷的式樣,與民窯瓷器大相徑庭。
瓶撇口,頸細長,扁圓腹,腹部飽滿,圈足。釉色呈灰青色,沉厚細膩,光澤瑩潤,如同凝脂。足邊無釉,呈鐵黑色,俗稱“鐵足”,有支釘痕。通體釉面開片,釉面開片較大,為冰裂紋。片紋縱橫交織,有較強的藝術魅力。哥窯足部無釉處呈現出鐵紅色,即所謂“鐵足”。這是因為此類器物胎骨含鐵量特高,在還原作用較強的足部露胎部分呈黑色,即“鐵足”。
/
part 4
逍遙遊之香具篇
逍遙遊的思想從莊子至東坡,所形成的是一種賞心玩物所追求的至高境界,而如若進入這一至高境界除需要至高的思想修行之外,也需要極雅趣之物常隨左右以研習、感應古人之物我境界。如香具:
△
LOT1025
清康熙 萬壽無疆缽式爐
直徑6.2cm;高8cm;重1252.2g
“惕庵”二字篆書款
RMB: 550,000-800,000
來源:
1.孔祥熙舊藏
2.紐約佳士得2015年9月拍賣會 Lot.2006
此類浮雕修飾之爐,在常見宣系中十分罕見。大凡清初之器,多以厚重沈實端莊大氣,均為其時標淮制式器物。康熙一朝,國事大定,國富民強,上承開國之強盛以拓疆土,內攘國政則以固江山,成就清王朝盛世。從此爐整體鑄造工藝來看,處處體現出清王朝盛世之景象,在清初宣系裡可稱絕品,此爐是一件名副其實的古玩藝術珍品!此爐底款為“惕庵”二字篆書。鑄後修刻,款形方正,金絲鐵線,浮雕如嵌,底平字峻,筆力遒勁,奏刀精准,極為工整,此類款識,應為當時之官器款識也。關於款識當可細查斟酌, “惕庵”二字,通過多方文獻記載查處,為明末清初,著名散文家“湯來賀”之齋號。湯來賀1607-1688原名湯來肇,字佐平,改字念平,號惕庵,別號主一山人,世皆稱其為“南斗先生”。江西南豐人。官至升兵部侍郎兼廣東巡撫。明末清初散文家、詩人。
△
LOT1004
清初 「益賢氏」款銅沖天耳爐
「益賢氏」三字豎排方款
D: 11cm;W:987g
RMB: 600,000-800,000
此爐整體造型、比例及局部細節特徵,都彰顯著明末清初時期的風貌,銅質精細,致持之墜手,叩之音清脆亮,顫越悠揚,細密厚實,實為精銅所制,又皮殼精妙絕倫,形、色、款、質,均為上佳,為私款爐中鮮見之作,或禮佛敬神,或玩賞焚香,是為藏家追捧之物,據爐底「益賢氏」落款,此爐或為清初貢生甯擢案頭之物,根據《潁州寧氏族譜·世系表》十二世所示:“ 寧 擢公 予慶公次子 ,字益賢。其為清代詩人劉體仁 1617—1676年的外甥,子婦為清代著名女詩人劉令右,可謂書香世家。遙想當年,甯先生在國子監讀書作文時,此爐即伴在旁,暗香滿室……
△
LOT1026
明 銅麒麟香薰
高50cm
RMB: 900,000-1,200,000
香熏精銅鑄造,以瑞獸麒麟為形,器型碩大。麒麟身形矯健,身布鱗片狀表皮,前腿挺立,後腿曲蹲,扭頭向遠處眺望。其頭頂生獨角,雙耳豎立,圓眼怒瞪似銅鈴,嘴微張,露出舌頭和兇猛的獠牙。頸部、四肢鬃毛濃密厚重,背鰭戟張,肋下火焰迎風飄揚,尾部向上豎起,更添威猛祥瑞之態。下承長方形底座,腹部中空上下聯通。底座右側銅環可向外拉開作抽屜狀,供倒放香灰之用。麒麟是中國傳統瑞獸,性情溫和,傳說能活兩千年。古人認為,麒麟出沒處,必有祥瑞。
/
part 5
逍遙游之玉石雜項篇
除上述傢俱、古琴、瓷器、香具之外,華藝國際本次“逍遙遊”專場另有靈璧、白玉、竹雕、碧玉等材料所制之文房佳器,是道家耽樂山水,陶醉自然,崇尚靜觀哲學的極佳體現。其展現了在靜幽清虛的環境中修身養性,排除萬界幹攏,才能達天地之勝的重要哲學邏輯。
△
LOT1055
清 太和殿用九龍地毯
267×183cm
RMB 800,000-1,200,000
來源:
2012.12.7巴黎Aguttes Sas Lot.67
龍毯形呈長方,清宮新疆編織盤金線栽絨毯,以圓金線做底經、底緯,由外到內栽絨裝飾花卉。卷草,連珠紋。中心開光內編織圖案為九龍,其中八條成對稱圍繞著正龍。主圖廓外,亦金絲絞絨繪舒枝蕃蓮,枝朵對角呼應,排列規則有序。寓意:佛光花羽,慈降祥臨。外廓深藍邊上額,起絨題署“太和御用”此毯工藝甚為複雜,光耀閃爍,色相潤和,金絲絞絨織就,尺幅巨大,為百年至今保存完好,彌足珍稀。
△
LOT1017
清乾隆 青白玉層巒絕壁山子配座
高49cm
RMB 800,000-1,000,000
來源:
紐約邦翰斯
此件山子選用上等青白玉製成,形制隨形而雕呈山巒形狀,山峰聳峙,山石嶙峋,層巒疊嶂,遠觀之極富畫意,工匠們以刀代筆,在玉石上充分發揮。整體筆意粗獷豪邁,佈局疏朗有致,層次分明,構思巧妙,走刀似繪畫,又能達繪畫難得之立體視覺效果,自正面到反面再到側面,隨著觀賞角度的不同,畫面亦隨之變化,兼有各式小細節帶來不停的驚喜,賞玉的同時亦得其意,配以瑩潤之玉料,妙不可言,堪稱玉作精品。從此件玉山子可以看出作者經營位置頗費思考,雕琢工藝精湛,畫意深遠悠,是一件極具中國傳統文人氣質的藝術佳品。
△
LOT1008
清早期 紅木框祁陽石雙色雕郭子儀祝壽圖大插屏
43.5×57cm;連座高90cm
RMB 580,000-680,000
來源:
南京文物公司舊藏
該插屏以上好祁陽石俏色浮雕而成,插屏是清代重要的宮廷陳設品,常陳設於幾案之上。該石質肌理瑩徹、古樸優雅,屏面整裁為長方形上好石料。屏心則選材“祝壽圖”,祝壽圖以郭子儀的汾陽王府為背景,人物姿態各異,熙來攘往,場面十分宏大。
△
LOT1053
清中期 迦楠香木鑲金栗壽字手串
長30cm
RMB 500,000-800,000
來源:
中國嘉德2013.5.13Lot.3467
伽楠香,亦稱奇南香,為沉香中極為珍貴的一種,有異香,為清代宮廷為喜愛。雍正、乾隆年間,廣東督撫和海關官員常向宮中進貢伽楠香手串。這件伽楠木珠組成的手串,中軸兩端的佛頭,左右兩側有顆珠二十粒,其下綴有銅鎏金葫蘆流蘇。
△
LOT1023
明 白玉山子配座
長19.4cm
RMB 260,000-360,000
此山子給人的是一種自然的美,一種立體變化的美,一種令人夢幻的美。整個作品遠觀之猶如一件天然成型的太湖石擺件,處處透露著四面透巧,八面玲瓏,是一件案頭文房的不可或缺的雅品,足以珍之。
△
LOT1005
明/清 靈璧石隨形山子配座
長21.5cm;高10.5cm
RMB 100,000-150,000
來源:
臺北鴻禧美術館舊藏
出版:
《中國美術精華——臺北.鴻禧美術館所藏品展》,P162
此石形勢奇偉,“皺、瘦、漏、透”諸品皆俱,如飛來仙峰,雖石色黑褐,罅隙滿身,似刀劈斧砍,但渾然天成,質樸清遠,從容莊嚴,擊之如金聲玉振,餘韻悠長。古代文人把對靈璧石的收藏與鑒賞視為一種風雅,其中融入和滲透了傳統文化和思想意識,甚至成為了一個文人的外在標誌。
結語|
於此,本次北京華藝國際的“逍遙遊”專輯所集的一眾雅物,以期在當下追求至尊至繁的領域之外,為給為藏家開闢一方清淨之所,提供一份可供清賞的自在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