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警入蹕圖》,為明代多名宮廷畫師共同所繪,由《出警圖》與《入蹕圖》組成,兩者縱都為92.1釐米,前者橫2601.3釐米,後者橫3003.6釐米,是臺北故宮最長的長卷。
圖中所描繪的是明神宗于萬曆十一年閏二月前往天壽山,並至西山拜謁宣宗恭讓章皇后及景帝陵的盛大場景。圖中車馬人物無數,共出現了2014人次,車馬行李描繪亦巨細靡遺,其中隨行的幾件傢俱,亦可窺見萬曆皇帝的傢俱喜好。
萬曆十一年1583年閏二月十二日,文武百官在德勝門箭樓外久久佇立,目送著逐漸走遠的隊伍。
過去的一年裡發生了太多的事情,去年六月,手攬大權的首輔張居正積勞成疾,在任上逝世;十二月,掌管著宮中的馮保被以十二大罪狀上疏彈劾,年輕的皇帝似乎在逐漸解開束縛。
就在今年的正月,萬曆不顧大臣們的反對,決定前往天壽山謁陵。
橫屏觀看
☟
明人《出警圖》,描繪的是萬曆戎裝帶著百官前往天壽山謁陵的場景。圖中共繪有人物1090個。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他給出的理由是選定自己今後陵墓的位置,但或許也有著政治的意味——向先祖和朝臣們宣告自己這個皇帝終於名副其實。
於是,故事開始。
不同的皇帝,同樣的命運
·TUI CANG·
被肅清的道路上,除了送行的百官和早被皇帝吩咐好隨行觀察的畫家們,沒有人看到這個隊伍是多麼龐大。所有人都身穿顏色鮮亮的吉服,仿佛是在參加一場熱鬧的慶典。
隊伍的目的地是離京城四十五公里外的天壽山,那裡是明朝歷代皇帝的陵寢區。
自從明太祖朱元璋帶頭開始了謁陵“活動”後,明朝的每一代皇帝都遵循著祖制,親自前往葬有祖輩的天壽山謁陵,明面上是表達對祖輩們的孝思,實際上則各有動機。
比如還未稱帝的朱棣用謁陵來昭示正統,不日繼位;宣宗把謁陵“玩”成了詩會和遊獵;武宗謁陵完就四處遊玩去了,可謂是各種活動豐富多彩,看不到多少哀思;到了世宗,身為五禮中的凶禮,本來應該都著淺色衣服變成了“百官陪祀具吉服”,也不是什麼值得大驚小怪的事情了。
大家都穿得花紅柳綠
這是萬曆當上皇帝以來的第二次謁陵。
祭祀儀式往往都是有制可依的,和他三年前第一次謁陵一樣,大致參考的是萬曆的祖父嘉靖而不是父親隆慶的典制——後者在位的時間不過五年半。
隔代的“遺傳”似乎也在這對統治明朝最長的時間祖孫嘉靖在位45年,萬曆在位48年身上展現——嘉靖的前二十年可以算得上是一個勤奮盡責的皇帝。
萬曆也是如此,他們同樣在後來對朝臣失望而放棄朝務,嘉靖選擇了煉丹,而萬曆則在這場盛大儀式的九年後,與朝臣決裂,再不上朝。
明世宗嘉靖皇帝像,《出警入蹕圖》中的主角曾經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被認為是他。
明神宗萬曆像
但萬曆十一年,卻是萬曆最為意氣風發的時候。他在用一場盛大的祭禮展現皇家,也展現自己的風采和力量。
萬曆出場
·TUI CANG·
前面的隊伍早已走遠,送行的百官們還能看到的,是走在最後邊的身穿著“勇”字鎧甲的衛兵,他們沿著道路兩邊行進,護衛著前方載著輜重的車隊。
身穿盔甲的勇衣衛兵
任何一場大型活動都需要更為龐大的後勤保障,除了祭典儀式的用品,還有隨行人員需要用到的水、錢糧、衣物等等日常的雜物,畫裡的幾輛紅色兩輪馬車所展示的僅僅是被美化的九牛一毛。
後勤保障部隊
往前一些,被眾多帶刀府軍們簇擁著的是一輛由23匹白馬拉著的宮殿式大馬輦。
輦分兩節,車頂沿邊雕有金色的雲龍,車身滿髹朱漆,圍欄和車輪有金線刻繪,車尾插有四把太常旗——這是供萬曆騎馬騎累了,進去休息用的。
由23匹馬拉著的豪華大輦
有明一代,你很難看到比它更為豪華的馬輦,或許它是在萬曆的授意下,為了彰顯皇家的盛世風華而刻意畫得豪華,但也有可能真實存在——萬曆的奢靡一向是眾所周知的。
大馬輦左側,兩個太監扛著一把扶手為龍頭的金交椅,其餘幾個各自抱著腳踏、酒水罐子、傘等雜物。看起來應該是隊伍停下休息時,供萬曆在外邊坐著的裝備。
交椅的扶手為龍頭,腳踏髹朱漆。
前方,四把龍旗隨風而動,隨風飄來的還有四組樂隊正在吹奏的粗狂豪放的音樂。
隨風飄舞的龍旗
奏樂隊伍,圖中出現的樂器有號筒、大嗩呐、小嗩呐、扁鼓、橫笛、鐺子、拍板等。
經驗告訴我們,擁有背景音樂的出場人物都是非常重要的——萬曆終於出現了,他被成群拿著偃月刀的騎兵密不透風地擁著。
騎兵們呈v字形護駕左右
相比三年前,這次的謁陵已經沒有張居正的陪伴,從《明神宗實錄》裡的記載可知,這次隨侍護駕的是徐文璧和伯楊炳。只是我們很難從這些前呼後擁圍繞著萬曆的人群中找出能與名字一一對應的人物。
被人群圍繞著的萬曆,騎在一匹一看就知道是全畫最為華麗雄健的馬上。為了展現正面,他扭過來的上半身顯得有些不自然。
戎裝的萬曆,旁邊的兩個太監撐著曲蓋步行隨後。
這位已經當了10年皇帝的20歲青年臉上並沒有展現出稚氣,即使他的年紀放到現代,只是個還在上大學的懵懂青年。而萬曆在五年前就已經娶了妻子,並且在去年三月一日娶九嬪,當年八月,長子出生。
萬曆的妻妾們也參與了這個盛大的典禮,隊伍前方懸有鳳頭的肩輿顯示著她們的存在。
懸有鳳頭的肩輿
或許九嬪中最特殊的一位——鄭氏也在其中,就算當年因九嬪而批判萬曆沉溺女色的朝臣們也不會想到,萬曆會因為極度寵愛鄭氏和她的兒女而引發朝堂的“戰爭”,最後導致君臣決裂。
萬曆祭典的交通工具
·TUI CANG·
前方的樂隊在為萬曆開道,進行的隊伍輪蹄不停。
隊伍中,目之所及的各類代步工具多屬於萬曆——明朝禮制規定了天子鹵簿大駕的車輅有大輅、玉輅、大馬輦、小馬輦、步輦、大涼步輦板轎等。
於是前方的大象拖著華麗的車輅前進,後面跟著7匹白馬拉著的小馬輦以及28人抬著的步輦。
象輅
大步輦
小馬輦
還有一乘火紅與金色交織的板轎,它由12人抬著,轎頂是一顆金色的火焰明珠,頂蓋四沿有騰雲矯龍,轎身四片圍板的上部則是蜷曲的升龍,這些圖案應該是用戧金刻繪的。
這種板轎同樣也是皇帝在皇宮各殿往來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
紅板轎為正式儀式中的天子鹵簿之一,同時也是天子在皇宮內的交通工具。
各類乘具周圍,侍從們拿著萬曆路上所需要的各類雜物,比如替換著用的另一種形制的交椅。
另一把交椅,扶手的龍頭比前一把要小一些。
畫中出現的還有大大小小的朱漆戧金龍紋箱子以及各類食盒,它們算是畫卷中最常出現,且數目較多的傢俱了。
在真實的萬歷朝宮殿內,這一類器具更是數不勝數,萬曆似乎別有偏好一般,一做就是成百上千件,戧金的大小膳盒和託盤各自都有幾百件。
朱漆戧金龍紋的箱子,畫面中多有出現,裡面裝的或許是萬曆的衣物和旅途中需要用到的東西。
朱漆龍紋戧金的食盒,“體形”巨大。
皇帝和他的車馬們還慢悠悠地走在路上,最前方的先遣部隊已經在天壽山的松林深處駐紮好。
一部分先遣的後勤隊也到了,御用內監們有的抬著食盒,有的抬著漆箱,有的推著運酒的獨輪馬車。
馬車上的紅漆箱子隱隱露出一角
運著酒水的獨輪小車
又是巨大的食盒
已在松林深處駐紮好的先遣部隊
十四日,萬曆到達天壽山,祭禮終於要開始了。
歸路和歸宿
·TUI CANG·
無論是這幅畫還是《明神宗實錄》和《萬曆起居注》都沒有告訴我們祭禮的細節,轉眼就已經是回程。
手機橫屏觀賞更佳
☟
明人《入蹕圖》,繪萬曆謁陵完畢,從水路回程。其觀賞方式為從左到右。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後方的隊伍還扛著髹朱漆的箱子走在鄉間的小路上,前方的舟隊已經走出了老遠。
一派田園風光
萬曆就在舟隊中最大的一艘船上。他坐在四出頭且出頭俱為飾金龍首的寶座上,這把椅子的類似形制可以在相隔了快一百年、比他早六任的成化皇帝的元宵行樂圖中看到。身旁的五足圓香幾上的香爐燃著香,萬曆看起來是一副正在思考的樣子。
回程的舟隊,萬曆穿著紫袍,坐在船上。他的身後是雲龍升騰的屏風,右手邊的五足香幾難得不是髹朱漆的。萬曆的身形顯然比旁邊的太監更高大許多,這種刻意讓皇帝顯得更為高大的繪法在行樂圖中十分常見。
或許是在思索著壽宮的位置應該定在哪裡,在祭禮間隙,萬曆已經勘察了壽宮的位置;或許是在思考著擺脫了“束縛”後,如何一展身手,成為人人稱頌的千古明君。連前方舟隊裡的奏樂和一直不停的炮竹也無法影響他的思路。
明代的炮竹長這樣
遠方的西直橋下,百官們正在等待萬曆的歸來。
文武百官佇列整齊,於西直橋下迎接皇帝歸來。
畫裡的故事只停止於雲霧繚繞的皇宮。
雲霧中的皇城宛若仙境,右下角還有仙鶴飛過。五年後,萬曆最後一次謁陵,而後再四年,與朝臣決裂,此後再也沒有出過這個宮殿。
萬曆不會想到,這些當時殷切等待著他的臣子們會在後來令他失望、絕望,以致決裂。
沒有人能夠知曉
自己的身後事
·TUI CANG·
當年九月,萬曆再次謁陵,並擇大峪山為壽宮吉地。
萬曆十二年,定陵開始修建。
萬曆四十八年,明神宗萬曆逝世,葬入定陵。
1644年,明朝滅亡,有明一代皇帝們的盛大謁陵禮到此結束,此後只有遺留的子孫們偷偷的祭拜,以及另一個家族——打敗並且取代他們成為這片江山的新統治者們的家族,偶爾帶有各種意圖的“拜訪”。
1956年,定陵開啟。這座地下宮殿像萬曆生前的宮殿一樣塞滿了無數珍寶,其中發現的鐵盔、戎裝及烏紗翼善冠成為《出警入蹕圖》中所繪皇帝為明神宗萬曆的輔證之一。
最後,萬曆也葬入了這片他曾經數次謁敗的山林裡,被謁拜,被發現,以及被挖出。
畫外傢俱
畫中出現的傢俱還有:
《入蹕圖》的舟隊中,一小舟上放有矮桌,矮桌上酒器、清供、盞托及杯盞等,旁邊還放著朱漆圓香幾。這裡應該是供萬曆吃吃喝喝的地方。
《入蹕圖》中,內侍們在船頭捧著髹朱漆的膳盤,似在準備著給萬曆的點心。
《入蹕圖》中,岸上有人扛著髹朱漆的矮桌也可能為凳
《出警圖》中,轎前有人扛著朱漆戧金的交杌
以及五百年前的春天:
——————————
參考資料:
朱鴻.《明人出警入蹕圖》之本事研究;
林莉娜.明人《出警入蹕圖》之綜合研究;
吳美鳳.旌旗遙拂五雲來 不是千秋戲馬台——試探《明人出警入蹕圖》與晚明畫家丁雲鵬之關係。
文字|湯石香
編輯|退 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