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漁:最拉風的傢俱設計師

李漁無疑是百年不遇的古代傢俱大咖。傢俱對於性情天真的他,既是可愛的玩具、遊具,是其名士生活的雅具,同時也是彰顯其靈性之美的道具。然而,一生賣文為生的李漁置辦傢俱是捉襟見肘的,他或許是古代傢俱大咖中最好玩的一個,但可能也最窮的一個了。
李漁
生於1611,卒於1680年,初名仙侶,後改名漁,字謫凡,號笠翁,常自稱“湖上笠翁”。明末清初浙江金華蘭溪夏李村人。他是影響深遠的文學家、戲劇家、生活美學家、名士和百科全書式的人物。所著《閒情偶寄》,文筆優美,風趣幽默,於嬉笑怒駡中見真性情。
明式傢俱是古代文人生活裡的一幅畫卷。那明麗有致的幾、案、床、榻,都屬文人最貼心的知己。它們箴默不言,即是文人生活的用具,也是他們寫意心靈的藝術之載,同時更成他們超越之心的道院與禪林。
玩世靈童
中國最能理解明式傢俱之美的,首推明末清初的那批文人名士。這其中,筆補天工的李漁,更用其特立獨行的生活和風趣盎然的情趣,為中國傢俱文化譜寫了一段全新篇章。
讀《閒情偶寄》就能感受到,李漁對傢俱滿懷深情。無論設計、款式、雕飾和擺放,傢俱的每一個細節他都留心觀察,似乎如果他有時間和精力從事傢俱製作,中國傢俱的整個風貌都將大為改觀。
他像一位天真無邪的孩童,在一隅時空中興致勃勃地改床易榻、擺弄幾案,極具創意,也極盡巧思。他發明了別致實用的“涼杌”、“暖椅式”和一系列箱籠櫥櫃的裝飾法,並從名士的角度發表許多傢俱的見解,內容廣博有趣,文筆風致嫣然。
清康熙年間翼聖堂刻本的《閒情偶寄》圖片提供:中國嘉德
李漁無疑是難得一遇的傢俱設計大師。他自謙地說,《燕幾圖》的作者黃伯思“聰明什佰於我”,他比不上黃伯思,也沒有財力置辦出《燕幾圖》上的傢俱。但李漁認為“凡人制物,務使人人可備,家家可用……務舍高遠而求卑近”,傢俱設計和製作,要簡易實用,符合大多數人的要求才是正道。因此,他就地取材,就近取材,也就著自己的日常傢俱而取創新,開始對傢俱的設計和改造。
一時間,傢俱都活靈活現地錯落在李漁的閒情裡,而李漁那拉風的閒情,也都悉數寄寓在幾案床榻、箱籠櫥櫃當中。
李漁是文字天才,《閒情偶寄》也是永恆的生活美學經典。在中國古代人物中,與他最相似的當屬蘇東坡。所不同的是蘇東坡曾當過官,而李漁則終生孑然江湖之遠,是明末清初一位著作等身的專業作家。
民國版的《閒情偶寄》
讀《閒情偶寄》,撥開浮華的個性與才情,細品李漁的內心,只覺他儼然繁華紅塵裡的一抹孤獨。他對人間的所有人事物,都有獨具一格的認知。大至朝堂風雲、人生百態,小至詩詞曲賦、四時百花,世間的每一個波動都能撥響李漁的文思。
同時期的名士陳繼儒是李漁引為榜樣的人物,但李漁又與他不同。陳繼儒是極力避免與人世牽纏的“山人”,而李漁則可謂大隱隱於市的禪者的超脫。他歡迎滾滾紅塵的滾滾而來,於其中的每一處境界都引以為樂、引以為得,活脫脫的一位玩世靈童。
李漁畫作之《山居讀經圖》立軸。落款:康熙十八年晚秋,李漁
但李漁癡情卻非癡情物,他玩世而有恭,內心始終不忘失其一汪明澈絕塵的本性清水。塵世紛繁的名韁利鎖和物欲享受似乎一直想要綁縛李漁的心,它們每次進入李漁的精神領地,也都能找到自己光燦燦的一張座椅,但真要往上面坐的時候,這椅子卻當下就破了——李漁之心,“覓心了不可得!”
夢斷科舉
明萬曆三十九年1611年八月初七,李漁出生浙江蘭溪的一個醫藥商家庭。他一出生就已不凡,據說母親肚痛三天三夜不分娩,後來一位道士路過,說這孩子是星宿下凡,李家地盤太輕載不動他。在道士建議下,李家把產婦移到祠堂後,李漁才呱呱墜地。
父親李如松是子承父業的醫藥商,但他不想兒子走他的老路,而是寄望李漁讀書考功名以光耀門庭。因此李家從小就督促李漁讀四書五經,做八股文章。而李漁正是讀書寫作之材,四書五經過目不忘,總角之年便能吟詩作賦,下筆千言。
李漁畫作之《墨梅圖》
崇禎八年1635年,25歲的李漁參加金華府童生考試,文章一出,就傾倒了考官——當時頗有名氣的提學使許豸,成為名噪一時的“五經童生”。崇禎十二年1639年,29歲的李漁又信心滿滿地赴杭州鄉試。然而命運卻在這時,開始把他引到另一個方向——李漁意外地名落孫山。
他百思不解,三年後再試,卻依舊不第。意興闌珊之餘,他寫下七律《榜後諫同鄉下第者》:“才亦猶人命不遭,詞場還我舊時豪。攜琴野外投知已,走馬街前讓俊髦。酒少更宜賒痛飲,憤多姑緩讀《離騷》。姓名千古劉蕡在,比擬登科似覺高。”
李漁畫像
從此,李漁不再走尋常路,與山水作伴,以屈原和劉蕡為榜樣,去做能抒發真性情、真意趣的文章。
賣文終生
放棄科舉,李漁回家鄉蘭溪隱居,在友人幫助下,建成一座別致園林——伊川別業。他親自設計土木花石、置辦幾案傢俱,一時間,燕又堂、宛轉橋、宛在亭、打果軒,蔚為大觀,李漁用其才情把一座小山張羅得極具文化和詩意。此後幾年,李漁就在這伊川別業裡品味山水、讀書作文。此時,清軍已入關,山外已改朝換代。
然而,以李漁並不富裕的家境,這樣詩意的生活也意味著他一大家子的簞食瓢飲。於是在順治七年1650年李漁40歲時,他不得不告別蘭溪,舉家遷往杭州,開始他“賣賦以糊其口”的寫作生涯。
李漁編寫的《芥子園畫傳》
賣文為生,李漁大概是古今第一人。居杭短短幾年間,他以旺盛的創作力,連續寫出《憐香伴》《風箏誤》《意中緣》《玉搔頭》《奈何天》《蜃中樓》六部傳奇,及《無聲戲》《十二樓》兩部小說。作品一問世便暢銷無阻,被爭購一空,李漁由此文名日盛。
此外,他還開拓出另一條生財之道。不同一般意義上的名士高邁,李漁不僅不排斥達官貴人,還刻意奉迎結交。一來可拓寬眼界,二來可拓展人脈,三來還有大把的機會打秋風。成名後的李漁,除家鄉浙江外,足跡遍及北京、山西、陝西、甘肅、湖北、福建、河南、江西,每到一處,都用文章才情縱橫捭闔於當地官場和文人圈,以此增加了許多遠超其寫作所得的收入。
李漁編寫的《芥子園畫傳》
浮世茫茫,人情何堪。正所謂道常無為而無不為,李漁對人生看得透徹,也就活得瀟灑。他遊戲人間,筆耕不輟,以才生財,不亦樂乎。
康熙十九年1680年,才人老去,七十歲的李漁在留下數百萬字作品後,終於油盡燈枯,在杭州西湖畔的家裡,走完了其“終年托缽,所遇皆窮”的賣文一生。
李漁畫作之《吹墨梅花圖》立軸
傢俱怡情
一部《閒情偶寄》,一部李漁的人生。此書著于李漁61歲時,彼時的李漁已儼然白髮鶴顏的大仙,人生百般滋味嘗遍,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不過如此,誠然如此。
於是,詩詞曲賦、園藝百花、筆墨紙硯、技藝百工、桌椅板凳、乃至山水女人、房事養生,全都化成藝術的精靈,一一流諸李漁的筆下,是那麼生動,那麼優美,那麼典雅,又那麼有趣。《閒情偶寄》一出,家弦戶誦,風靡古今,似乎整個文壇都為之一時黯淡。
清代刻本的《閒情偶寄》圖片提供:北京保利
李漁寫傢俱,寫在《閒情偶寄》的“居室部”和“器玩部”中。他不無辛酸地說:
“吾貧賤一生,播遷流離,不一其處,雖債而食,賃而居,總未嘗稍汙其座。性嗜花竹,而購之無資,則必令妻孥忍饑數日,或耐寒一冬,省口體之用,以娛耳目。人則笑之,而我怡然自得也。”
他為了耳目的怡然自得,不惜忍饑挨餓。同樣,買不起好傢俱,他就自己動手改良傢俱。首先,他認為幾案類的傢俱,有三件小物不可或缺,分別是:抽屜、隔板和桌撒。
抽屜是多多益善的“容懶藏拙之地”,把簡牘刀錐、丹鉛膠糊之類的“文具”都放在裡面,可為寫作生活省掉許多囉嗦。隔板是李漁獨創,冬天伏案寫作,桌下燒火取暖,火氣上炎,桌面會被燒壞掉。為此李漁就另備一塊活板襯在桌面下,或用繩子懸系,或用鉤子掛住。
他吐槽說最好是在造桌子時就加上一塊可卸可安的活板,讓活板代替桌面承受上燎的火氣,燒焦了就另換一塊,他說這是“珍惜器具以惜福”。桌撒是用來墊桌腳的小板,李漁覺得用磚頭瓦片來墊擺不穩的桌椅太醜陋,於是造了許多一頭薄一頭厚的桌撒,“以備挪台撒腳之用”。桌撒要製作精美,且要上漆,使它跟桌椅的顏色一樣,一來墊上後不影響美觀,二來做衛生時也不會誤把它當成無用的東西掃除掉。
接著,李漁發明涼杌和暖椅。他在馬紮中間加一個小箱子,裡面放上涼水或冰塊,變成一個“冰箱”,夏天坐上去就可以消暑了,是為涼杌。而暖椅,外觀即是椅子也是辦公桌也是轎子,“一物而充數物之用”,放上煤炭後可以不斷生暖,是冬天寫作的絕好傢俱。同時,李漁還創造出“床令生花、帳使有骨、帳宜加鎖、床要著裙”的“十六字令”,用來改裝他最認為比老婆還重要的床榻“是床也者,乃我半生相共之物,較之結髮糟糠,猶有分先後者也……妻妾為人中之榻,而床笫乃榻中之人。”。
除此之外,還有櫥櫃箱笥和屏風幾案,李漁對每一件傢俱的使用,都做到物盡其用,並獨出心裁,用百般巧思,與傢俱一起“玩”得不亦樂乎。
在李漁最富創意的暖椅式發明後,他得意地說,跟我這款可做轎子用的暖椅比起來,魏晉王子猷雪夜訪戴的那艘船可以當柴燒了,孟浩然騎著踏雪尋詩的那匹毛驢也可以賣了,倉頡造字使“天雨栗,鬼夜哭”,我造這款暖椅,會不會也這樣呢,我可真是比那位憂天的杞人還憂心忡忡哩。
李漁改造傢俱是一等一的好手,若是放在今天,他不知道會設計出多少新穎獨特、雅俗共賞的“新古典傢俱”呢,更何況博學多才的李漁,在《閒情偶寄》中還寫了大量論述傢俱擺放和審美的文字。
李漁無疑是百年不遇的古代傢俱大咖。傢俱對於性情天真的他,既是可愛的玩具、遊具,是其名士生活的雅具,同時也是彰顯其靈性之美的道具。
然而,一生賣文為生的李漁置辦傢俱是捉襟見肘的,他或許是古代傢俱大咖中最好玩的一個,但可能也是最窮的一個了。
出品人丨林育程
責任編輯丨程 香
值班編輯丨湯石香
文丨陳桂湖
文章來源丨《古典工藝傢俱》3月刊
點擊“閱讀原文”,訂閱《古典工藝傢俱》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