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有王世襄,後有明式傢俱

編者按
《明式傢俱研究》
王世襄 著
出版社:三聯書店
出版時間:1989年初印,
2005年修訂
二十世紀後期,明清傢俱的藝術和商業價值都走向一個高峰,並登上藝術品的殿堂。這現象的原因之一,是因為王世襄先生兩本專著的問世——《明式傢俱研究》與《明代傢俱珍賞》。
王世襄先生一生博雅,著作等身。
明代傢俱研究與珍賞,其劃時代、經典等等讚美無庸贅述。作者半個世紀的追尋與探索,可謂荀子所言的真積力久則入,學至乎沒而後止。從搜求傢俱實物,到弄清結構;從斷認傢俱年代,到文章圖版。王世襄夫婦可謂慘澹經營,但他們卻自覺苦中有樂。可見對所事之物的由衷喜愛,若非如此,單憑意志斷難完成得如此傑作。
談到成書經歷,“……冬禦重棉,夏旋電扇,燈下伏案,往往達旦。……”讀至感人。
王世襄先生和夫人袁荃猷
書成後的洛陽紙貴不必待言,其出色程度在可預見的未來也是難以被超越的,而前人包括Ecke Gustav在內的研究也幾乎被淹沒其中。
學人成一家之言的傳統理想,王世襄在收藏的世界中實現。當一些天賦與能力為時人所重的學者,因為渡過一個艱難的六七十年代,為自己才華浪費在那些不安穩的年月而不得成果著作歎息之餘。不應忘記,像錢鐘書,王世襄他們也同樣經歷了那個時代。
王世襄為袁荃猷學琴而改制的黃花梨琴案圖片提供:中國嘉德
官宦之家出身的王世襄,錦衣玉食,長輩薰陶,讓他為一個玩家一個收藏家的先天氣質環境所有。
王世襄逗鴿像
所謂玩家在某種方面似乎帶一種貶義,但在王世襄這裡,則成為一種專門之學,一種巨大樂趣。跟風與景仰之人不在少數,甚至於收藏言必稱王世襄。
董橋文章語頗雋永華麗,也喜好收藏。書畫瓷雜之內,尤愛文房諸玩,每每對王世襄以致敬目光,心底也必尊以王世襄大藏家。收藏家者,在於其藏品,更在於其風範。
張伯駒名士風範,慷慨無私。王世襄以正直、博大和謙慎心態超越了歷史的狹隘,超越了個人曾有過的榮辱。
自若地面對大起大落的人生
王世襄的收藏沒有稱雄於世的重器劇跡,這更可以看見他在世人眼中的地位。他雖衣食無憂,但也沒有讓他可擲千金的財資,後來家庭經濟隨社會變化每況愈下,張伯駒式的魄力更不可能在他身上重現。千年禮樂歸東魯,萬古衣冠拜素王。
明萬曆 纏蓮八寶紋彩金象描金紫漆大箱,2003年“儷松居長物——王世襄、袁荃猷珍藏中國藝術品”專場拍品。
圖片提供:中國嘉德
徽宗宣宗乾隆的收藏固然常人不可企及,條件的限制。王世襄的收藏則可學,然只能得其皮毛,無法得其精髓。可得其舊藏物件,卻無法得到他收藏品所帶有的一段段奇人奇事。至於他的幾本傑作,幾段憶往,更是無法複製。
在一小部分人裡,他是窮王,也是素王。收藏素王,其實不恰當,但難以找到對這位收藏界無冕之王的更好形容。
王世襄舊藏 黃花梨架子床,現存上海博物館攝影:程香
入藏在上海博物館裡的那批王世襄舊藏明式傢俱,自然件件都是王先生的心血訪尋得來,每件都有它的精彩不一的故事。
董橋先生對《自珍集》特別鍾情,因為裡邊多有物件聚首的因由。無論所談是古琴銅爐還是竹刻傢俱,攬文思賢,讀者不免感慨不已。遇到精美佛像,王世襄慷慨解囊,所費超過兩月工資,生活則為此拮据。
在喜愛的事物面前,王世襄天真得像個孩子
又遇精美竹雕,議價不成,藏家收回,一年後再見,賣方索三倍其原價,不敢再議,購之而歸。這些當然只是王先生無數經歷中的一兩件事例而已。
王世襄一生所藏傢俱,如今大多在上海博物館安了家攝影:程香
當時年月的人,包括王世襄在內,經濟都並不寬裕。王先生著迷此間玩物,手頭卻不寬鬆,故是殺價高手,甚至不免吝嗇。他還經常強調,所藏皆人棄我取之物,是撿破爛所得。當年的破爛後來價值連城,這只是再次證明儷松居兩位主人的眼光與包容。
王世襄舊藏
對於明式傢俱研究的成就,王世襄先生說,假如別人具備同樣的條件會比他寫得更好。這是謙遜。普通讀者誠惶誠恐閱讀書中的每一個資訊細節,不敢有任何議論,它顯然是完美的。但作者已經談到他的不滿意,檢討著缺點或者不足。這是學者的品德,章學誠會說是文德文理。
公允地說,明清傢俱研究,無論是實物還是年代鑒定,其遠航之船才剛剛起錨。時代迅速往前,但研究的問題似乎是離我們距離明代越來越遠,研究起來自然是越來越難。而能將把現在和未來的研究者一起帶返過去的,是王世襄和他的著述。
青年王世襄像
卻有遭遇明主而不自知之人。馬未都先生曾回憶他跟王先生在山西的經歷。
當時的某個村莊,家家戶戶都是古董,他倆進到某屋,屋裡一床躺一老農。炕上赫然放著一本被翻舊的《明式傢俱珍賞》,還有一對烏木南官帽椅。老者並未起身,邊抽煙咳嗽跟著兩位先生說話。屋內另一少婦正在做飯,刷鍋點火,屋內煙火彌漫,於是他們離開。
王世襄舊藏 黃花梨四出頭官帽椅
馬未都安慰王先生說,“您那本書是全村最貴的書。”王先生卻說:“這對烏木椅早年看見就可入書了。”
馬未都說當時他對這老農的輕視頗是憤怒,馬先生不滿的是老農對王先生的不尊重。
晚年王世襄
我開始讀時也一樣為那老農有眼不識泰山而憤憤不平,雖然那老農並不知道進屋之人就是王世襄。讀者多喜聞美談獵奇,我一度幻想著這段相遇能漸入佳境,就像瑪律克斯遭遇海明威之時。然而動人一幕沒有出現,老農最終是沒能喊上一聲“大師”,他不是瑪律克斯,他只是一無名之輩,他永遠不會知道天天目睹的大師著作本人,曾有一刻離他那麼近。
就在王先生一行人離屋之後,滿屋彌漫的煙霧把老農的記憶帶到稍早前的時間。
此時老農的師傅在彌留之際,一旁邊站著老農。師傅對老農說,“你自跟我學習木工,又跟我倒騰老木器,我已沒什麼可教你的了,這裡有本書,你拿去看吧。”
老農接過書來,“《明式傢俱珍賞》,一百二十塊,師傅,這是什麼書,這麼貴。”
“這是傢俱研究的集大成之作,我一生所得不及十一,真是天外有天。你不用對我磕頭,不知道作者是否在世,若是日後你能有幸遇此書作者,對他磕幾個頭也是應該。”
——其實,這一段是我的想像,畢竟我對老農以及他的人生一無所知。
出品人 | 林育程
責任編輯丨程 香
作者丨遠藏
文章來源 |《古典工藝傢俱》2016年4月刊
點擊“閱讀原文”,訂閱《古典工藝傢俱》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