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摩登上海時尚家居展館裡,一場名為“Creation of Creators” 以下簡稱COC的展覽別開生面。
與其他聚焦於“物”的展會不同,COC的視角聚焦在“人”,將平面設計師、造型師、跨媒介傳播者等各行各業的設計者們彙聚于此。
這些通常隱藏在幕後默默創作的一群“乙方”,在COC完全純白的空間上盡情展示著他們在各自領域內的創造力。
COC展覽現場,2000平米的純白空間像一張巨大的空白畫布,任由人與物在其上塗抹色彩 。攝影:王為
表面上,COC像是一場多彩的裝置藝術展,不過在發起人之一的周宸宸看來,現場的展示與互動更多只是一個引子,他並不僅僅站在策展人的角度策展一場展覽 ,更希望作為一個先行者探索未來之路。
從COC延伸出來,他想嘗試和探討的,是設計文化領域與“居”類製造業之間無限對接的可能。
身為獨立傢俱產品設計師,周宸宸帶著理性的分析和縝密的邏輯不斷觀察與思考。在這個過程中他發現,現在的設計領域與傢俱行業,其實一直存在不一樣的運行法則和評判規則。他也意識到,只有當這兩個部分相處得越來越融洽,二者相輔相成,未來的中國傢俱設計才有可能走得更遠,乃至於在國際上發出聲音。
對話周宸宸
Q_賴丹蕾 A_周宸宸
1.
中國市場及消費者的認知
都已到達一個臨界點
Q:目前國內的傢俱需求呈現出怎樣的特點?
A:就目前的國內市場來講,接下來肯定會有更多國際品牌進入中國,也會有更多好的中國本土品牌誕生,這是因為整個中國市場及消費者的認知都已經到達一個臨界點,國人的選擇也會越來越多。
而中國傢俱設計產業在不遠的未來,在市場端、經濟端、產業端會轉型升級,向發達的經濟體靠攏,而由此引發的是國人對於設計的需求也會越來越多元。
Q:作為獨立傢俱產品設計師,您如何在自我表達與大眾需求之間取得平衡?
A:廣義上的“自我表達”,也就是創意這裡指的不是造型或功能等狹義上的創意,它就在市場需求之中,並不需要和市場需求平衡。當然,產品設計中,滿足市場需求之後,在某一維度上的強烈創新性,也是非常重要的。
周宸宸為梵幾設計的最新FF系列之Kuan Chair 和 Kuan Bar Chair
在與傢俱品牌合作的過程中,周宸宸一直在嘗試尋找屬於中國現代與世界同步的設計表達方式,進而表達出獨特的中國當代設計語言。攝影:梵幾
Q:能否說說您的設計理念?
A:設計理念在每個階段都會有所不同。當下,希望我們的設計能對中國的設計行業以及設計相關的產業,甚至社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希望我的設計是人性化的,區別於現如今很多僅是為了設計而設計的作品,表面上可能滿足了大眾的好奇心,迎合了媒體的傳播喜好,但這對於設計產業的發展並沒有什麼貢獻。
另外我們也肩負著在世界範圍內去創造“中國設計”這樣一個認知的使命,不只是中國風格,而是有中國的基因,能夠被世界絕大多數人接受的設計狀態。
2.
中國傢俱設計,
不可能脫離當前的社會形態與結構
而孤立存活。
Q:在您看來,什麼是有“中國味道”的傢俱?
A:“中國味道”並不能概括為某一具象化的特徵,但一定是世界通用並且認可的,為世界上大部分人,為共通的部分去做的設計。我們不想把中國味道局限在某個地域或文化中,但又不會忽略自己的背景,因為這是我們的立足點,也是中國設計的立足點。同時,我們可以有更多的可能性,更多的維度。設計是沒有界限的。
之後,我會有非常多不一樣的、跳躍性的設計,也一定會帶來爭議,但其實這是我們自己的選擇,此外,也一定會堅持優雅、美和有時間感的設計。
周宸宸設計的Fan Chair,將金屬、木材、布藝三種材質進行組合,中國傳統團扇形態的椅背,不經意間帶來清涼之意。
2016年,周宸宸憑藉這件“Ping Screen“屏風獲得米蘭國際傢俱展SaloneSatellite Special Mention設計獎。
Q:如今國內的傢俱設計與國外相比,最大的差距是什麼,差距從何而來?
A:從社會背景來看,中國的經濟發展也不過三四十年,如果沒有這個前提就去比較,是不理智的事情。
設計一定要依附於當下的社會形態和階段,不可能脫離當前的社會形態與結構而孤立存活。設計不是一個具體的職業、行業,無法不跟其他環節產生關係就自己產生價值,就像合作方是什麼水準,在一定程度上會決定設計的水準。
整個中國的狀態和人們的需求狀態,在精神層面和發達經濟體是有差距的,這個差距決定了他們會如何看待設計、如何選取設計,所以我覺得這是最本質的。對於已經進入到這個行業的從業者,不僅要明白這樣一個背景,當然也要不遺餘力地思考和追求。
3.
中國傢俱設計的未來,
是設計產業的轉型升級。
Q:未來中國傢俱如何才能形成有中國特色的設計語言?
A:有時候“中國特色”、“中國文化”會被過分放大,所以談及文化,我會願意用“西方”、“東方”這樣的詞彙。在如今的全球化社會,“當代文化”是首當其衝的,而後才是“東方文化”、“西方文化”,三者之間一定會有交集和碰撞。
比如日本設計、北歐設計、義大利設計,其實80%都是基於人類共同的“當代文化”,20%融合了它們各自的民族文化影響。
而屬於中國自身的文化影響,依然還需要我們不斷地汲取、剝離與提煉。因為現在我們看到的一些所謂的被放大化的“中國文化”,其實並不全是從中國文明中流傳下來的,某些所謂的文化,更確切地說應該是一種“行為習慣”。
COC現場的正中位置是論壇的主舞臺,為期三天,這裡一共舉行了13場與“設計”和“未來”相關的主題討論。舞臺兩側,每一個展位都面向論壇,參展者既是論壇參與者也是聆聽者。攝影:王為
Q:如果從COC的角度出發,您認為中國傢俱設計產業未來應如何發展?
A: 中國傢俱設計的未來是設計產業的轉型升級。
目前中國經濟的發展已經到了“改革開放初期經營模式”的臨界點,轉型升級背後的核心,是商業基因和商業經營模型的根本轉變。而那些不本質的、單執行緒思維的、用金錢就可以直接達成的“偽轉型升級”則都是虛假的。只有將“設計”與“品牌驅動”注入到商業的基因層,才能從源頭真正實現轉型升級,進而實現中國產業乃至社會向發達經濟體的進化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