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明朝後期大臣,書畫家。松江華亭人,也就是今天的:
作為晚明的高級知識份子,董其昌精鑒賞、富收藏。
收藏有巨量的古代書畫作品,尤其是書法,時常在家中召集朋友聚會品鑒。
晚明時期,高級文人間經常舉辦書畫古玩品鑒的主題party。
董其昌在江南地區幾乎天天都參與這類聚會,自己也頻頻舉辦,展示自己的巨量藏品。
正所謂:炫富一時爽,一直炫富一直爽……但是天天這樣親力親為地誇炫,董其昌很快就累到感覺自己被掏空。
於是,他苦苦思索這樣一個問題:有沒有什麼輕鬆的方法,能讓天下人都知道我董玄宰的書畫收藏是“江南第一”呢?
伐開心,去園子裡轉轉……
原來這空白的並不是牆壁,而是他無處安放的得意之心。靈光乍現,一個天才的Idea誕生了:何不把我畢生所藏刻成法帖,鑲於牆上。讓大家一邊遊園,一邊賞玩?
他找來了一些蘇州碑刻妙手:
法帖盡數摹勒上石,嵌於宅園內廊下。
這種回環立體全景式展示,果然引發了不小的轟動。
董其昌還將其逐一拓印,編綴成冊,分贈外地的好友品鑒。
後來,因索求法帖的人太多,董其昌索性將其批量拓印,上市發行。從收藏家華麗轉身成為出版界大佬。
文人的快樂,就是這樣樸實無華且高級……
他的《戲鴻堂法帖》一經上市,便被各地士子爭相購買,用以學習書法。
董其昌的收藏遂一舉聞名天下。
看著遠處那些崇拜的目光,董其昌不禁露出了姨母的微笑~
這種摩勒法書、刊刻發行的方式遂演變成了一種時尚。
譬如大名鼎鼎的劉園,也即後世留園主人劉恕:
和他的留園法帖:
以及怡園主人顧文彬:
和他的怡園法帖:
當然,也少不了大家喜聞樂見的、最愛湊熱鬧的乾隆皇帝:
和他的三希堂法帖、快雪堂法帖……你們懂的……
▲
清拓三希堂法帖
▲
清拓快雪堂法帖
玩笑開完,書歸正傳。
在唐代由於帝王的喜愛,出現勾摹前人墨蹟集帖,即《萬歲通天帖》。到宋代又出現了彙集歷代名家書法墨蹟,將其鐫刻在石或木板上,然後拓成墨本並裝裱成卷或冊的刻帖。這種刻帖既使古人的書法得以流傳,並擴大其影響,又是學習書法的範本,故又稱之為法帖。
法帖,以石、木為載體鐫刻備拓的歷史最早可追溯至五代南唐李後主《澄心堂帖》,北宋著名的《淳化閣帖》《絳帖》《潭帖》《大觀帖》《寶晉齋法帖》,這些都是早期的法帖形式,今已不存實物,惟餘零星拓本存世。
明清之際,隨著士人學子對書法學習的需求逐漸提升,彙集前人書法墨蹟、鐫刻法帖的行為持續不斷,規模也越來越大。大量的文人收藏家,都會將自家所藏的歷代法書摹勒上石,鑲嵌于自家園林的牆壁上。一方面是用以配景愉目,另一方面也是便於與賓朋好友品鑒誇炫,同時,還可以傳拓編冊,在市面發行,以傳承書法藝術,讓更多的晚生學子得以臨習描摹,精進造詣。
這些滿載前人書法藝術的石刻,在沒有照相技術、沒有掃描技術、沒有高清印刷技術的古代,成了保存脆弱紙張上藝術的重要手段。無數次的戰亂與天災,讓無數的書畫藝術瑰寶消失,古人們終於明白,藝術的傳承要遠遠重要於藝術品本身,與其小心的保存片紙尺帛,更應該讓天下人都能一睹其藝術之美。
金石永壽,大塊文章。這就是法帖背後的文脈,也是我們今天策展“大塊文章”展覽的原因。
在此次“大塊文章”展覽上,你可以一次性欣賞到“平穩中有奇崛之氣”的北齊刻石;含蓄端莊法度嚴謹的唐代《梵網菩薩戒經》刻石……更有首次對外展覽的漢碑《嵩岳隆盛碑》,面對面感受這些古老石刻的金石氣息。這也是平常在博物館中難以得到的特殊體驗。
2020年1月5日14:00,北京古玩城B座二樓212“瞻源藝術空間”歡迎大家一起來現場讀碑、賞碑。
部分精彩展品搶先看:
版權所有:棲雲文化
內容有編輯和刪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