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段“很燃”的展覽概念片~
來源:UCN
9月28日,當秋日的餘暉灑進景德鎮陶溪川美術館,“遷徙泥性——2019中國當代陶藝學術邀請展”以下簡稱“遷徙泥性’展”,也正式揭開帷幕。
“遷徙泥性”展開幕式
這是第十三屆全國美展陶瓷藝術展的四大平行展另外的三大展覽為:彩繪今朝——2019中國新時代陶瓷繪畫展、紅土日新——2019江西美術作品展、今日傳承——景德鎮陶瓷藝術展中,最具學術高度的展區。
既與全國美展陶藝展形成有機互補,也為觀眾提供了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全國陶藝創作現狀的群展。
展覽視頻來源:UCN
講座與學術研討會的舉辦,也為此次展覽做了更大延展。
一場由廣州美術學院教授、也是此次“遷徙泥性”策展人左正堯主講的“創作的秘密”講座,從西方繪畫的終結與開始,尋找創作的密碼;一場集結眾多專家、學者、藝術家探討當代陶瓷藝術發展、創作及未來的“遷徙泥性”學術研討會,也隨即展開。
配合展覽,對中國現當代陶藝進行了一次深具意義的回望與系統的學術梳理。
遷徙,泥性
陶瓷,在古代是中國的別稱。作為中國的國粹之一,陶瓷曾在文化領域一度成為世界陶文化的標準,引領審美潮流。
進入新世紀以來,陶藝融入當代藝術的創作理念,注重對觀念的表達和泥性的挖掘,帶來了審美內涵和形式表現上的極大開拓。
何謂“泥性”?在策展人左正堯看來,“泥性’是陶藝區別於其它藝術形式的本質,是陶瓷語言裡必需堅守的態度,如果沒有對泥性’的堅守,猶如水墨畫裡沒有了筆墨。”
始於泥,終於藝。
普通的泥土,灌注了陶藝家的力量與情感,在火的淬煉中涅磐,也喚醒了時間沉澱的秘密。這是陶藝,在世界越來越趨同的情況下,讓人始終葆有期待的、不可替代的神奇魅力。
越來越多的藝術家,將個人氣質與才情鑄於泥土、塑造深邃的藝術境界。無論是作品形式所呈現的自由純粹的意識形態,還是創作主題所表達的對現實生活的多元思考,都飽含著基於自然、社會以及人性的深切關注,具有豐富的人文意蘊和高度的文化自覺。
“遷徙,是人類進步的常態,也是藝術進步的狀態。考慮到景德鎮是一個遷徙的城市,古往今來有大量藝術家遷徙至景德鎮進行創作,景德鎮的瓷器也通過遷徙與世界各地的作品進行交流與傳播,我將此次的展覽主題定為遷徙泥性’。”策展人左正堯說到。
對此,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館長張子康進一步解釋:“遷徙泥性,不止是藝術家以質樸的泥土為載體將自然的生命律動遷徙為秩序感的造型,更是一代代藝術家對泥性本質的沿襲與創新、對人與泥、火、水的不斷解構與熔合,遷徙著中國傳統的造物精神。”
最具影響力的藝術家
中國當代陶藝在國際陶藝與傳統陶藝的雙重影響下正逐步走向成熟,近二十年來取得了突出成效及影響力,並已呈現開放與包容並舉的態勢,各種展覽和國際交流日益增多。
在充分考慮這一特殊環境和時代背景後,此次“遷徙泥性”展,共邀請了19位中國具有影響力的陶瓷藝術家:韓美林、白明、左正堯、劉正、吳永平、遠宏、白磊、李正文、黃煥義、梁冰、李蓓、陳光輝、戴耘、許潤輝、馮澍、朱國東、孫月、陳驍、崔久霄。
這一參展陣容,是令人驚喜的。
他們中有實踐先行、文化底蘊深厚的老藝術家,有觀念革新、廣有建樹的中年藝術家,有思維活躍、注重文化自省的青年藝術家。以這樣一個年齡結構呈現的邀請展,其意義就在於我們可以從幾代藝術家的作品中,看到中國陶藝的發展進程和新的變化。
再有一點,這些參展藝術家大部分來源於各大美院或高校,他們具有良好的藝術與美學素養,且具備了特別獨立的思考能力和創作能力,在各自不同的方向上,有意識的尋求陶瓷藝術語言的多種可能性。
正因如此,展出的作品內容廣泛,富有創造性,構思和表現形式具有非常深刻的內涵,在展現陶藝自身特性和文脈的傳承關係的同時,突出專業領域的時代要求,體現對新時代藝術範式的探索。
就連以往在老陶藝家那裡根本無法容忍的“破損”,也成為一種新的意象,新的語言。
耳目一新的展陳方式
“具有時空感的佈局”,“作品與作品、作品與空間皆有呼應”……在陶溪川美術館參觀過“遷徙泥性”展的不少圈內人,紛紛直言這是一場令人耳目一新的成功策劃。
“無論策展思想、空間規劃、呈現方式、燈光、節奏,都呈現出一種當代性氣質與專業品質。”
展覽所在的陶溪川美術館,在2015年開館之前,是一座廢舊的老工廠——原景德鎮市“十大國有瓷廠”之一的“宇宙瓷廠”。
在保留原址,對內部進行科學設計改造後的美術館,則演變成為一個非常當代,且有藝術感的新空間。
陶溪川美術館,總建築面積7517平方米展呈面積約3000平方米,擁有八個展廳以及一個長達81米的隧道窯裝置。
“遷徙泥性”策展團隊,正是巧妙利用了陶溪川美術館的展廳結構,以迥然不同以往的陳列方式,體現出他們對陶瓷藝術的理解——作品不是單純獨立的,只一束聚光便足夠,“我們的展覽是作品與空間的關係,它已經是進入到了空間裡面去表達。”展覽總策劃白明說。
參展藝術家的作品,也非割裂的單體陳列,而常常是多體並列,利用大面積的鋪開陳列,來完整地體現藝術家的創作構想與藝術理念。
著名評論家、策展人賈方舟對這一點極為認同,“比如說韓美林的作品,作品本身並不具有很強的當代性,可是多個單體作品平列布開,加以和展廳結構的呼應,就使這組作品一下子融入到這個展覽的當代氛圍之中。”
“遷徙泥性”展,是一次深遠的時空探索,關於陶藝的傳統與當代,關於不同學術背景下的中國當代陶藝家的藝術碰撞,是鮮活的展陳,也是深入地反思。“啟廸、引領廣大的陶藝創作者,向曠遠和縱深的空間及學術領域去開疆拓土。”
“在藝術創造面前,遵循技術與一切已有的模式遠沒有當下鮮活的表達更加重要。”白明如此感歎,他希望當代陶藝家能有更多的思考。
而另外一位業內人士則大膽預測:“關於這場展覽,傳統一派和當代一派有很大的爭議,但是再過五十年回看這次展覽,也許會有革命性的意義。”
圖片來源|程世達、
UCN、陶溪川美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