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藝術市場到底怎麼樣?我們在典亞藝博現場採訪了三十個人

很多人關心現在的香港好不好?
在2019如約而至的典亞藝博現場,出現的是更多對藝術文化充滿熱情的面孔,我們在現場採訪了三十個人精選了13位,他們來自世界各地,有些是參展藝廊,有些是收藏家,有些是藝術愛好者。
香港的情況到底怎麼樣,尤其是香港的藝術市場到底受大環境影響有多大?
一起來看看他們對香港當下的藝術市場持有何種態度和期待吧排名不分先後,以採訪時間為序。

蔣念慈:
這是一個適合撿漏的季節

古董商,香港華藝大榮主人
香港
香港沒有大家想像中那麼亂。是有示威遊行,但是如果不去示威地區的話,可能最多只能影響到少部分人的交通,我們普通老百姓的生活還是照舊如常,我自己的四個孩子從中學到小學,每天還是一樣上學、放學。
從藝術市場來看,這是一個適合撿漏的季節。
恰好是因為今年人來得少,而拍賣公司和拍品數量其實並沒有減少,估價也比往年低得多,所以對有眼光的買家來說,撿漏的機會就多了。

黑洪祿:
三個字:“照樣做”

知名收藏家、行家
香港
我今年86歲了,1949年從北京到香港,開始古董行家生涯,到今年整整七十年。這期間香港也經歷了起起伏伏,不管社會環境如何,對我們這一行來說,就是三個字:“照樣做”。
該做生意的照樣做生意,該做展覽的照樣做展覽。其他的外面的事情我們也管不了,由他們去吧。

黑國強:
文化和文明的發展,
始終是人類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典亞藝博與水墨藝博創始人、研木得益主人
香港
今年的典亞的招商情況實際上有點困難,但沒有大家預想的那麼嚴重。我們大概減少了不到10%的參展商,當然又有新的參展商和更年輕的當代項目補充進來,所以影響沒有大家想像的那麼大。反而我們爭取到了更充足的進場布展時間,展覽呈現更精緻,我感覺典亞的能量場又回來了。
2019典亞藝博首日現場
我覺得不管這個世界經濟和政治怎麼樣發展,文化和文明的發展始終是人類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可能這一刻你沒有收藏的心情,但是別放棄去收藏的欲望和學習的欲望,享受當下,享受藝術吧。
2019典亞藝博首日現場
以我個人作為一個參展商的角色來說,今年的研木得益,我們有兩個特色鮮明的展覽。
一個是我與父親黑洪祿先生一起做的這個“七十所見,三十所聞”特展:
“七十所見,三十所聞”特展
“七十”既代表父親七十年的古董經營經驗,亦表達古董行家一生的功力來自不斷的眼見及思考,展出的這張2.52米長的黃花梨刀牙板畫案和6張成套的黃花梨“團龍”、 “鼎壽”紋玫瑰椅,都是父親多年來在真實生活中使用的傢俱。“三十”即是我自1989年正式入行以來師承兩大師傅,一個是父親黑洪祿,一個是安思遠先生。行家也要靠耳聞,接收前人經驗,而今“三十”繼承“七十”之所見所聞矣。
這個特展只展不賣,展品以傢俱和書畫為主,其實書畫才是主角。我希望用一種特別的方式傳達,當然我也很少提到,我們黑家的強項不光是傢俱,近現代書畫亦是我們的強項,尤其是石魯的作品,以及傅抱石、潘天壽、徐悲鴻等近現代作品收藏。
另一個展區我們展示了七對“成雙成對”的傢俱:
“成雙成對”展區
包括了紫檀癭木面板三角半桌、黃花梨一腿三牙八仙桌、鐵力木半月桌等,以成對或相似的款型,放在一起形成了有趣味的對比。

張迦南:
買東西的人還是很多

國際匠人協會 主席
香港
我看到的情況實際上比往年更好。
首先是買東西的人還是很多,對我們產品有需求的人也不少,加上國際匠人協會已經累積了一部分的粉絲,所以今年我完全沒有擔心。
其次,我們的展位從第一年的3米*3米的小展位,擴大到今年的六七倍,表示了我們對典亞藝博的信心。
國際匠人展區
第三,從合作藝術家來看,我們除了和日本京都府合作,帶來了多位元日本藝術家的作品,還加入了香港、廣州的藝術家作品,無論是展品的數量和品質都更加豐富精彩。

宋安平:
只要東西夠好,怎麼樣都會有人來看的

顏藝術策展人
臺北
其實我們沒有特別去關注香港的社會局勢,因為對我們做展來說,只要東西夠好,一切都不是問題,怎麼樣都會有人來看的。
我們的此次展覽呈現藝術美學和北歐居家設計概念,將北歐設計歷史傳承與現代居家理念相融合,並將藝術融入生活之中。可以看到,除了北歐的經典傢俱設計,還混搭了草間彌生的作品、康熙成化款青花碗、明式圈椅、常玉的版畫,放在一起陳設完全沒有違和感,算是一次對“藝術生活化”的實踐和示範。
顏藝術空間
藝術設計市場,在國外是相當成熟的,已經納入他們的收藏領域。比如說一盞五六十年代的琉璃燈可以拍賣到幾十萬美金;比如說你現在看到的這把椅子,它上面有設計師、工匠的簽名,已經過去五十年了,還可以在市場流通,它的屬性已經是收藏品了。
可是在中國,設計還處在一塊新興市場,和收藏版塊還有距離。所以我們在做的工作和展覽,其實是在慢慢地拉進設計和收藏領域的距離。

Marcus Flacks:
風雨無阻十一年

《士林典藏:稀見木作小文房》作者
倫敦
這是我參加典亞藝博的第十一年。今年我們的策展主題是“權杖的禪與境”。
馬科斯與水松石山房聯展
前幾年和水松石山房主人Hugh Moss聊起這個項目,一拍即合,決定做一個展覽:牆上的水墨畫是Hugh Moss所繪,展出的拐杖來自我個人的收藏,每一根拐杖都代表了一種文人的風格。

藤文浩:
在這個當口毅然來港的都是真愛

日本東京美協拍賣公司 創始人
東京
今天的香港還算安靜,該來的還是都來了。在這個當口不畏風險能夠毅然來港的都是真愛。
一年一度的典亞藝博,貴賓酒會第一天,雖然受香港局勢影響,與會人數較往年有所減少,但是各家參展商仍然使出渾身解數,亮出滿堂寶物,吸引了不少真正藝術品愛好者的眼球。
2019典亞藝博首日現場
從本季香港秋季各大拍行狀況來看,即使全球經濟低迷、政治局勢緊張、市場資金保守,但各大拍賣公司仍端出高水準的專場及精品,逆境勇進。蘇富比推出了乾隆料胎畫琺瑯包袱瓶,堪稱稀世珍寶,此外還有「利國偉爵士」的中國藝術品珍藏專場也是重器雲集。香港保利則再推「北美十面靈璧山居」、「瑞士玫茵堂」等頂級西方私人收藏,其中的乾隆青花釉裡紅雲龍大天球是繼同款雍正釉裡紅雲龍天球瓶之後的又一件頂級官窯巨作,此外一系列清宮造辦的玉雕作品也是秀美佳器。
希望香港的明天更美好。

馮耀輝:
香港沒事兒!

兩依藏博物館創始人
香港
放心,香港能怎麼樣?沒事兒!
我個人主要是關心中美的關係,會真正影響到全球局勢。中國就做好自己的事,堅持走好要走的路就好。短期的風波對香港影響不大,畢竟香港和大陸是一脈相連同頻共振的。

王煒倫:
好的東西永遠都有人買

恒藝館第二代掌舵人
香港
坦白講,最近的社會事件多少會影響到一些客人入港的意願,但對恒藝館來說,每年來典亞藝博已經變成一種習慣,都是在這個老位置。今年我們也見到了很多老朋友和熟面孔,要來的基本都來了。有些真的來不了的客人,我們也會儘量通過微信發發圖片。
恒藝館今年的主題以傢俱和竹刻文房為主,這次的傢俱都是出自香港的一位老收藏家,在他手上收藏已超過二十年,狀態保持得很好,完整度也很高。
恒藝館
香港永遠是一個藝術交流的國際化平臺,很多不同國家的人都會來這裡參展、看展。換個角度看,任何一個行業都有高低起落的時候,好的東西永遠都有人買,和短期形勢關係不大。只要大家仍然在努力推進中國文化和藝術市場,香港一定會更好。

江曉:
只要想買,來不來現場根本不是問題

藝術家、藏家
福建,莆田
我算是典亞藝博最早一批的買家。自典亞藝博2006年創辦以來,從一開始的小展場到後來進入會展中心,每年我都有到現場看一看,買買喜歡的東西,也看到了一路以來的變化。
早期我是屬於衝動型消費心理,很多東西沒見過,收藏欲望比較強。後來建立自己的收藏標準,買東西也會越來越客觀。尤其是最近三年,大家的收藏情緒回歸理性特別明顯,以前可能都願意提前一天來,在vip之夜就定下心儀的藏品,“先到先得”。現在可能更願意多觀望兩天,不急著下手。
早些年的典亞藝博,古董部分占的比例很大,後來當代藝術慢慢補充進來,到今年當代藝術可能占了三分之二,覆蓋了大部分的展位。這個變化形成的背後,我認為是因為古董是經典藝術的沉澱,談的是歷史;當代藝術是更新換代的門類,生命力很強,談的是當下和未來。當代藝術的比例上升,某種程度上是促使典亞藝博保持強勁活力的重要原因。
古董珍玩與當代藝術的比例在逐漸變化
從地域來看,香港是高度自由的國際港口城市,吸引世界各地的參展商和藝術家、收藏家相對容易,加上典亞藝博積累了很多成熟經驗,規矩立得很好,對想買東西的藏家來說,只要想買,來不來現場根本不是問題。
近幾年受全球大環境影響,藝術市場也一路往下走,有沒有最近香港的社會事件,其實效益都會受到影響,保持平常心吧。

張富荃:
怎麼樣才能拿出更多感動人心的藏品,
才是最重要的

居意古美術 主人
臺北
今年是我們參加典亞藝博的第九年,感覺到參展商很明顯的一個變化是,從早期的大家“貨堆貨”為主,到今天的以空間、氛圍、品味為主打造古美術品牌,現場交易量不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在這樣一個國際性平臺上傳達審美趣味。
藝術品的收藏是一件能夠深入人心的事情,可能當下一些外在的因素干擾了大家的想法,但是我覺得面對好的藝術品,人們總能獲得心靈的平靜和對美好的嚮往。
對我們業者來說,越是在這樣的環境下,越要去思考,怎麼樣才能呈現更好的一面,怎麼樣才能拿出更多感動收藏家的東西,這是最重要的。
居意古美術空間
居意古美術今年以文人意趣為主題,帶來了黃楊木隨形台座、明末清初的名家竹雕系列、明末清初的臂擱、元代至早明的名家漆器張成造 菊花漆盤等作品。

張偉華:
對藏家來說,當下是採購的好時節

雲中居 主人
臺灣
我從1978年自臺灣往來香港兩地生活,已經41年了,最近4個月都住在香港,放心,很安全!
以藝術市場來看,香港目前還是全球非常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美國因為貿易戰進出已經成問題,倫敦已經走上下坡路,新加坡有點遠,香港的自由進出自然就成為藏家首選。
其實,早在1997年香港的經濟和藝術市場就遭遇過一次猛烈衝擊,那時候兩家拍賣公司的成交率跌至一成多,有起有落太正常了。所以只要手裡有好東西,都不用怕,而且好東西會越來越少,錢卻不會不見,反而越印越多。
和炒股一樣,越是低潮的時候,越適合進倉採購,對藏家來說,當下是採購的好時機,只要東西夠真、稀有,大可入手。

潘敦:
今年的心情很佛系

松蔭藝術 創辦人
上海/臺北
松蔭今年是第五年參加典亞藝博,明年還會來。最近幾天和同行們交流時的關鍵字是:佛系。大家沒有很大的抱負和志在必得,佛系參展,佛系觀展,得失心沒有那麼重。
展覽方面,今年松蔭藝術在延續原有的文人藝術之外,嘗試了一些改變,帶來了胡適主題展。
焦點展品是一封徐志摩寫給胡適的信,背景是當時徐志摩在母親去世半小時後,即提筆給胡適寫信,傾訴他對母親的懷念。
松蔭藝術
董橋先生今年出了一本書,名為《讀胡適》,他說:“胡先生的學術果真過時了,胡適推行新文化的努力也隱入文化史的篇章裡了,我緬懷的,是胡適之對世界、對國家、對山河、對生靈的關愛和擔當。”
這句話也適用於當下的香港。
撰文|程 香
攝影|氓 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