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賞石復興時代開啟:拍賣史上第一座賞石園林十一空降香港

中秋節前一天晚上,晚飯後我在公園裡散步。天朗氣清的夏末初秋,微風徐徐吹過,天空鋪滿薄薄的深藍色,一朵雲也沒有。不知何時升起的月亮悄悄掛在北邊的山頭上,又大又圓。
中途停下來在長椅上休息。就在這時的朋友圈,我看到有關明代園林賞石的視頻。
從一滴雨開始的五分半短片,伴隨著柴科夫斯基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第一樂章,在風起雲湧的畫面中,一幀一幀層層推進,仿佛夢回中世紀的法國巴黎,上演了一出盪氣迴腸的傳奇故事。
丘壑煙雲——青珊瑚
視頻來源:嘉德香港
月光下,不禁遐思翩翩:一座賞石的一生,到底能去到哪些地方,經歷什麼樣的故事?
出身明代名門望族
戴氏之稱,緣于戴族。
顏師古注史遊急就篇雲:
“戴公生公子文,遂稱戴氏”是也。
——《族支譜序》
要瞭解一塊石頭的人生,並不困難。
人總會有好多可能的改變,總會有秘密。而一塊石頭的情形就不同了,尤其是有故事的石頭。我們可以閱讀它的履歷,清晰看到它走過的路程。
賞石園林來自建于明代的戴家花園,原來的舊址在安徽省休寧縣隆阜村。
賞石園林來自建于明代的戴家花園
休寧縣儒風昌盛,有“文章華國,詩禮傳家”之稱。隆阜村位於安徽省的最南端,居皖而通浙贛,依山傍水,是一個“溪流一線,小舟如葉,魚貫尾銜,晝夜不息”的碼頭村鎮。
隆阜戴氏,是當地的名門望族,名人輩出。
《徽州歷代進士名錄》中記載,自有宋以來,隆阜戴氏一族共出了二十七名進士,其中最為著名的為乾隆年間著名文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戴震。胡適評價他說:“論思想的透闢,氣魄的偉大,二百年來,戴東原真成獨霸了。”
戴震1724年1月19日—1777年7月1日
字東原,又字慎修,號杲溪。
休寧隆阜今安徽黃山屯溪區人,
清代著名語言文字學家、哲學家、思想家。
戴震東原公生活過的痕跡
古人多聚族而居,這座園林賞石曾置於戴家庭園之中。可以想像,戴氏族人聚居于此,園林之間,幼童嬉戲,少年吟書,婦人遊園,不勝樂哉。這座園林賞石在戴氏一族傳承數百年。直到清代中期,青陽富商曹禮安買下了戴家舊宅,園林賞石亦歸曹氏所有。
二十世紀,此園林賞石又整體流散至海外,生長在園中的一株直徑達五十公分的羅漢松被遺留在隆阜,現已不知所蹤。
雖歷經時空地域的變幻,這座珍貴石園始終被各任主人善待有加,保存完好
千年風化形成的凹凸褶皺,滄桑而濃郁
2019年十一黃金周期間,嘉德香港即將於10月7日晚上6點,觀華——明清古典傢俱專場在香港會展中心部分復原戴家花園,呈現拍賣歷史上第一座賞石園林,堪稱中國歷代庭園藝術的集大成之作,勢必成為拍場上的點睛之筆。
焦點的焦點
一塊石頭的一生,大多數是平淡無奇的。
有的長在山裡,千年不動,萬年不變,與地球融為一體。有的生在海邊,任海浪日夜拍打,風殘日蝕。有的淪為建築材料,甚至脫離石頭的質感。更多的石頭則無名無姓,隨意生活在任何一個角落和路邊。
說到底,這個世界上只有極其稀少的石頭是被欣賞的,尤以中國賞石為甚。
熱愛道法自然的中國人,自古至今心中都盈動著一片自然山水,於是他們造園林,以假山流水表達自由暢遊的心情。千年賞石歷經風化形成的凹凸褶皺和百洞千壑,可賞,可歌,可神遊。
園林共由300餘塊岩石構成,主體是20餘塊太湖石
嘉德香港金秋呈現的這座賞石園林共由300餘塊岩石構成,主體部分是20余塊玲瓏別致的太湖石,組成整座園林賞石的點睛之筆,構建了奇巧的視覺空間變化。
其中,20座太湖石裡的三座主峰,更是其焦點中的焦點。
三座主峰賞石於中國安徽發現,後被海外藏家運至法國。2015年5月21日—10月18日,被移至比利時Roeulx城堡的花園裡,參加一場名“雲”的展覽,與其它現當代藝術聯合展出。
2015年, 三座主峰於比利時Roeulx城堡前的花園裡展覽
2018年11月5日—2019年6月2日,整座園林被移至法國科松河畔展覽,旁邊就是達·芬奇Leonardo Da Vinci參與設計建造的香波堡Château de Chambord。
園林賞石於科松河畔香波堡旁展覽
2019年10月,整座園林將在香港嘉德預展拍賣。
一塊石頭的一生到底可以經歷怎樣的故事?這三座主峰的旅途可能完成了有關中國賞石的所有想像了。
千年的靈石,亙古的神性
最引人矚目的是兩座主峰的姿態。
在與香波堡隔河對望的場景中,某個烏雲密佈的天空下,整座石頭園林就像一個遠古時代的神域,300塊石頭圍成一個圓,1、2號主峰立于中間,形成絕對主角,視覺上非常震撼。
1號峰的某些角度與宋徽宗的《祥龍石圖》有相似的張力:
1號主峰
212x140x60cm
宋 趙佶 《祥龍石圖》局部 絹本設色
故宮博物院藏
2號主峰
190x180x50 cm
1號主峰位於園林正中,佔領C位,是所有太湖石中最重要的一塊。它代表了整座園林的中軸線,將封閉幽暗的西側與通透明亮的東側在此分開。
單看1號主峰的右側上部分,似乎能看到一隻鷹的利齒,雄勁有力,非常靈動。又如山海經裡的某種神獸,張大嘴巴,似在怒目圓睜,又如在展翅大笑。
1號峰表情豐富,似鷹的利齒,又如展翅大笑
而身後緊跟的2號主峰,細看之下,就像彎腰跟隨著它的另一頭巨獸,令人聯想起魔幻電影裡的場景,仿佛二人正自信滿滿地奔赴一場勢在必得的戰鬥,實在太有趣了!
與1號峰相比,2號峰低調得多
仿佛魔幻場景裡的兩隻神獸正自信滿滿地奔赴一場勢在必得的戰鬥
中國古代藝術中的氣韻流動是永恆的精神,無論何種藝術品類,由內而外的氣勢與氣象的呈現,是抵擋不住的感染力。
這座園林的1、2號主峰,單看清新自然,遒健樸茂。組合呈現更是充滿氣韻流動的迷人魔力。細細端詳,能感覺到無所畏懼的能量,在二者的身上強而有力地運行,有喜悅,有決心,有夢幻的覺醒。
“上帝之眼”
更特別的是,兩座主峰組合陳列,不僅形成了獨特的無縫銜接,在某些角度下,出現了類似“上帝之眼”的效果,更為這千年之石增添了諸多靈氣和神性。
中國賞石的故事,才剛剛開始
中國賞石文化自古由來已久,至唐宋時期達到鼎盛。
所謂“君子寓意于物”,峻挺兀岸、百洞千壑的賞石被置於書齋和庭園,文人在賞石過程中傾注自己的人格理想,寄託對大自然的頂禮膜拜。
在明朝以前,人們賞石偏好孤峰獨置,拳石當山。取大體量的賞石單獨成峰,置於竹木之間。而到了明代,人們追求賞石自身意趣的同時,開始關注空間的概念,將賞石彼此組合,配以竹木花水,構成園林,以期通過木石疊映來寄託他們入山林、觀天性的林泉之心。
到了今天,好古的人們仍然將賞石視為寄情山水的載體。在空間興起的近幾年,如若空間中缺了賞石,似乎便缺了高古之氣和文氣。
在拍賣市場,中國賞石雖未單獨成項,但也有部分精品陸續出現:
清 十八世紀 黑靈璧石賞石
28.5cm
成交價:223.972萬元
香港蘇富比,2011年春
清乙卯年1735 金農及高鳳翰題靈璧賞石
高57cm
成交價:180.62萬元
香港佳士得,2015年秋
而像嘉德香港今秋呈現的整組賞石園林拍賣,還是拍賣史上的第一次。
為這座石園,嘉德香港委託窄門文化遠赴法國錄製視頻、拍攝了大量精彩照片,並單獨為石園製作出版了一本200多頁的書,足見其對背後文化能量的重視:
《丘壑煙雲——青珊瑚》
窄門文化 編著
2019.9
筆者以為,此次拍賣的重大意義不在於拍賣本身和結果,而在於以拍賣舞臺,將中國厚重的賞石文化推向藝術市場。
可以預見,以此為開端,中國賞石文化勢必將迎來更高的關注,賞石復興時代即將開啟。
所以,一塊石頭到底可以經歷怎樣的一生?
千萬別認為這是它旅行的終點,它穿越千年而來,又將穿越至未來的千百年。
中國賞石在當代的故事和篇章,才剛剛開始掀開……
延伸閱讀:
史無前例:500年的中國庭園與500年法國城堡的優雅對話
迷影之下——從“青珊瑚”看古代園林賞石斷代
丘壑煙雲——青珊瑚:揭幕歷史性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