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巨擘,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陶藝專業
薛乾月瀆公子,浙江大學茶學系研究生
同為90後的二人,於一次茶會中偶然相識,因著對茶共同的熱愛,於2016年在杭州轉塘象山國際藝術區一隅合作設立淡水間,前者負責器物陳設,後者負責茶,以輕科普的方式舉辦茶文化沙龍。
杭州轉塘山環水繞的象山腳下,坐落著一處旨在“重建當代中國本土建築學”的“烏托邦”——中國美術學院象山校區,由2012年普里茲克建築獎獲得者、現任中國美術學院建築藝術學院院長王澍主持設計。
建築隱入自然間,與山水共存,在詩意田園中感受森林與花草,在一個豐盛的藝術世界中,感受中國傳統的美學觀念與文化。
毗鄰象山國美的象山國際藝術區中,亦有著大小、性質不一的工作室、畫廊,有不定期舉辦的特色展覽、活動,藝術氛圍尤為濃厚。
畢業于中國美術學院陶藝專業的丁巨擘,也在此間,前前後後花了一年多的時間,於2016年7月完成了他親自設計建造的制器工作室——淡水間。
淡水間位處高樓之中,內室中卻特意營建了一處枯山水庭院,小而別致。高樓之外有遠方,內室中卻不乏詩意,照見主人丁巨擘細膩而文藝之面。
因為所學專業的緣故,丁巨擘在大二接觸到古陶瓷,從一瓷片開始了他“一發不可收拾”的收藏之路。
而這幾年得來的古器物與傢俱,自然也就成了工作室中極為亮眼的風景。
也是因為愛上收藏,他喜歡上喝茶。更因為茶結識了好友薛乾,讓淡水間不再僅僅是一間制陶工作室。
志趣相投,君子之交
他與薛乾的認識,源于一個朋友的茶會。後者現在更為淡水間茶友熟知的名字是“月瀆公子”,是一位來自浙江大學茶學系的研究生,一位窈窕淑女。
因志趣相投,二人很快成為好友,月瀆公子更是常至淡水間喝茶。
一者制器、識器,一者學茶、知茶,這一來二去的,二人便有了合作的想法。
他們決定一起呈現一個全新的“淡水間”:丁巨擘負責器物陳設,月瀆公子負責茶,這一間兩百多平方米的工作室,也就此將一半的空間“讓位於”茶。
他們別出心裁地在淡水間中劃出了三個適合於不同時令以及人數的茶飲空間:
緊靠窗邊的茶室,是主要器皿陳設處,也是常設接待區;榻榻米適合秋冬,亦能容納多人共飲,適合圍爐夜話;中式榻上的空間則用於夏季之時,三兩人於此乘涼小憩,喝一杯茶,無限愜意。
自然,這空間雖有劃分,卻不死板地定要如此嚴苛,不可變換。喝茶,不過求一份平心靜性,茶飲空間重要,這一份喝茶的歡喜心卻更加重要。
何況,他們還熱衷於不定期地更改此間格局。幾朵應時應景的花枝,新近得來的心愛收藏,甚至晴日裡透進窗來的陽光,雨聲淅瀝獨處的靜謐,等待落雪一起圍爐煮茶的翹首以盼。
冬夜裡,一爐茶,幾個好友,自成這一室的風景。
置淡水間,事茶玩器
居於此間,“內設茶具,茶鐺懸煮,素瓷靜遞,得三兩好友,以茶為趣,長日清談,此樂何及”。
兩人也因此得以實踐“淡水間”之名的緣來——一則期許自己能有淡如水的心境,二則君子之交淡如水,希望以茶為媒,結交更多有趣的人。
茶文化沙龍,是他們找到的“結交更多有趣的人”的一種絕佳方式。
當前,飲茶之風日漸,愛喝茶的人不少,但不懂其道的也不在少數。2016年10月份,他們便著手推出小型的茶文化沙龍——月瀆公子主講分享,邀來不同的茶友,以輕科普的方式講述茶的歷史文化、製作工藝,品飲不同的茶類,體驗口感對比……
他們希望,能以這樣的方式,“回歸到物品的本身,同時在喝茶的過程中去瞭解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
飲茶、聊茶,賞器、玩物。天南海北的人聚在一起,從陌生到打開話匣子,聊到不願離去。
如今,淡水間也不時地推出他們自己監製的茶,或是職人的手作茶器與個人收藏的老器物。茶於他們來說,更意味著一種踐行理想生活方式的態度,也是他們能找尋到的關於愛好與事業的一個平衡點。
從單純的喜歡,到深入地瞭解,認知不斷提升之外,一種對待茶,對待生活的態度也在悄然變化之中。
臺北冶堂主人何健先生曾言:“茶是至清至潔之物,不論你認識程度如何,欣賞能力為何,它都如實地呈現出它的內容物質和內涵元素……成就一個絕佳的文化載體。它保有自我,卻給予使用者極大的空間。”
丁巨擘與月瀆公子誠然將茶融入了他們的生活之中,也相信唯有沉下心來,放慢生活的節奏,有喝茶的“閒情”與“閒心”,才能感受一件器物的線條與質感,悠然自得,將平常的日子活出一片文心與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