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12月,天氣越來越冷,拍賣市場卻是越來越旺。南北拍賣行都在這個月紮堆舉行預展拍賣,每天都有各種罕見重器、億元神器在朋友圈頻頻刷臉。
不過,今天我們要推薦的不是罕見重器,也不是億元神器,而是一組畫風清奇的書齋雅器,相比較天價拍品,這組文房的出現可謂夾雜於其中的一縷清風。氣質不俗,好看不貴,新藏家也可大膽入手。
這組拍品來自中國嘉德的傳統文房專場“案上雲煙”,也是中國文房拍賣的一個旗幟性專場。
我們先來看一件田家青出面背書的大畫筒:
4753
清乾隆 黃楊木香山九老圖大卷缸
來源:明月尋我軒舊藏
尺寸:直徑27cm;高34.6cm
參閱:
朱家溍、王世襄主編,《中國美術全集 工藝美術編11 竹木牙角器》,文物出版社,1987年,第12頁;
嵇若昕主編,《匠心與仙工:明清雕刻展·竹木果核篇》,國立故宮博物院2010年,第104頁;
陳浩星主編,《懷抱古今:乾隆皇帝文化生活藝術》,澳門藝術博物館, 2011年,第253頁。
估價:4,800,000-5,800,000 RMB
北宋八大家蘇軾寫過一首著名的《點絳唇·二之一》:
閑倚胡床,庾公樓外峰千朵。與誰同坐。明月清風我。
別乘一來,有唱應須和。還知麼。自從添個。風月平分破。
其中,“與誰同坐。明月清風我”一句,帶著淡淡的孤獨和驕傲,幽幽千年,猶有餘香。
今年嘉德秋拍「案上雲煙」專場呈現的一件“清乾隆 黃楊雕香山九老圖大畫筒”,原為明月尋我軒舊藏這個主人也是白居易的粉絲吧?,黃楊木制,一體通景,雕寫了唐代白居易等九位耋宿於東都洛陽的香山會酒賦詩的故事,是傳世黃楊雕刻中極為罕見的立件文房重器。
據嘉德工藝品部總經理喬皓透露,當年田家青先生第一次見到這只大畫筒,就斷定為乾隆禦制。問其為何,答曰單從工藝來看就頗具特色,現在已經絕難複製了。今秋喬皓執畫筒再請田家青鑒賞時,田家青即以長文一篇證其風度,洋洋灑灑,融會貫通。
這裡摘選田家青先生的長文一角,以窺畫筒之奇:
自兩宋至清代,傳世藝術品中以“九老圖”為主題者,繪畫之外,便是雕刻。而雕刻之中,猶以乾隆時期的雕刻作品,制于盛世,采料珍貴,體量重碩,出手便覺氣勢恢宏,而傳統雕藝發展至此時,已至登峰造極之境,因此最令世人矚目。
若不分雕材質料而統觀之,迄今海內外公私所藏乾隆時期“九老圖”雕刻作品中,有兩件玉雕和三件木雕可列為精中之精:其一“乾隆禦題會昌九老圖玉山”,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其二“宮制碧玉香山九老圖筆筒”,現藏河北省博物館;其三“宮制檀香木雕會昌九老圖”, 2015年經保利拍賣公司拍出;其四“乾隆禦題楊維占雕伽南香山九老圖”,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其五,即本文所述“黃楊雕香山九老圖大畫筒”。
而在三件木雕中:檀香木雕者雖然未必是“乾隆禦題會昌九老圖玉山”的呈覽木樣因造辦處一般不會用檀香這樣貴重的材料製作呈覽木樣,但一母同稿,忠實體現了玉雕山子的狀貌特徵;伽楠香雕者,因為其雕材片屑比金、極為珍貴,故雕者巧就其方形局促的自然體勢,儘量少施雕琢而成;因此,僅就木雕雕藝而言,得以舒展構圖並充分發揮了木雕深邃玲瓏的優勢,當首推此“黃楊雕香山九老圖大畫筒”。
但是觀賞此“黃楊大畫筒”,其慘澹經營,輒清新出人意外而又在情理之中,令人折服。
高妙的藝術構思,還要高妙的雕刻水準才能得以表現。而此黃楊大畫筒最大的精彩處,正在於其雕功,真稱得上是神乎其技、歎為觀止。
清乾隆 黃楊木香山九老圖大卷缸 局部
除上述大畫筒之外,本場「案上雲煙」專場還呈現了一組同一藏家的齋室雅器LOT號4784-4801,多以隨形器為主,清新自然,值得關注。
藏家描述這組雅器的氣息:書屋落雪靜,香霧緩升騰;倚杖撫石,憑幾坐忘。
這裡擇選幾件以作推薦:
4792
清早期 硬木三彎腿雲紋香幾
尺寸:53.5×47.5×84cm
估價:300,000-500,000 RMB
在傢俱類型裡,花幾、香幾因不是家居必用器,多供富貴、文人家庭使用,因而數量稀少,一經出現,也必是藏家追捧的物件。
圓高香幾《廣百將傳》插圖 明崇禎刻本
這張香幾做海棠狀,幾面用四段弧形木邊攢成框,打槽裝板心,高束腰,下與陰刻卷雲紋牙子相接。四足三彎腿,自彭牙以下向內收斂後又向外翻出卷球。整器曲線彎弧優美,有婀娜之姿,簡約雋秀,獨具一格。香幾可陳設爐鼎,宮殿佛堂,也擺設香幾,除焚香之外,兼放置法器等。從豐富的細節足可見此香幾制者刨除繁俗,法到自然,集合文人意趣心境與傳統設計,巧用工料,終制瑰器,令觀者怡心悅目。
4793
清早期 “宣德年制”鬲式爐
尺寸:直徑12.2cm;高5.7cm;1197g
參閱:
陳慶鴻著,《大明宣德爐總論》,巨光出版社,1996年2月,頁110;
朱力主編,《明清古玩真賞》,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8月,頁98;
劉錫榮著,《鐘鼎茗香:榮齋宣爐清賞》,文物出版社,2000年1月,頁101;
王世襄編,《自珍集——儷松居長物志》,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3年1月,頁34。
估價:120,000-220,000 RMB
有了香幾,自然離不開香爐。
我國香文化是靈性的文化。真正的香,是通過有相的香而進入無相的香。
此爐銅制,采青銅禮器鬲之形制,幾經改良,合襠為腹,去耳平光,盤口束頸,爐腹圓鼓,下有三足鼎立,其足豐腴短碩。通體光素,其色傾黃,飽滿勻亮。包漿圓融,寶光由內而外,光澤熠熠,撫之則潤如凝脂。內膛素裡,打磨光滑平整。爐底開框鏨刻“宣德年制” 四字陽文篆書款,字型長方端整,修磨規整。整器造型簡潔大方,穩重端莊。其銅質精純,器形雖小,然入手沉墜。包漿厚潤,保存完好,氣韻沉靜肅穆,乃文人逸品。
鬲式爐亦稱“素腹鼎”,其歷史可以追溯到新時期時代的陶鬲。鬲式爐和其他文玩形式的銅爐不同,它一般不陳放於書房案頭,而是陳列於相對重要的位置,肅穆端儀的造型具有相當的禮儀功能,這意思該器物為何取上古器物造型的緣故。焚香自不離銅爐,宋代金石學的興盛,仿古銅器造型的器物眾多,南宋趙希鵠《洞天清祿集·古鐘鼎彝器辨》:“古以蕭艾達神明而不焚香,故無香爐。今所謂香爐,皆以古人宗廟祭器為之。”故而所制之銅爐大多猶有三代鼎彝之遺意。
4786
清早期 紫檀瓜棱長頸花插
尺寸:高9.5cm
估價:50,000-80,000 RMB
本場的兩件紫檀花插之一,瓜棱形,具有雕塑感,也是可陳設於幾上的精緻雅器。
花插為紫檀材質,直口,長頸垂腹,周身光素無雕飾,陰刻深雕瓜棱,底面彙聚形成四瓣花卉。整器造型簡約秀雅,線條俐落流暢,質地細膩溫潤。色澤較深,紋理隱現,包漿厚重,承花之器,必取簡約典雅,小器大樣的雅物,方顯主人趣味。
4787
清早期 紫檀瓜棱長頸花插
尺寸:高9.5cm
估價:50,000-80,000 RMB
花插是一種用於插花的器物。始見於明,器形有圓球形、梅花筒形、鼓形等多種。春華秋實,可插上幾枝,賞於案上,別有一番韻味。
此花插紫檀質,作四方立身體,倭角小口,圓形唇,束頸,高身,四折棱通身內倭至底,下承四方內倭淺圈足。花插口沿部雕一圈陰文回形紋為飾,花插長身兩對面外壁嵌銀絲鏨刻飾以篆書詩文,文曰:“誦鼎有先鼎,清供寺對君”。底部起框刻“子明”篆書款識。整器造型簡約雅致,造型朗朗大方,倭角線條挺拔俊秀,其包漿渾實,是一件美觀實用的文房佳器。
4800
清晚期 子安款紫檀詩文筆筒
尺寸:直徑6.7cm;高10.6cm
估價:90,000-120,000 RMB
這件筆筒最大的特點是以紫檀整挖而成。
直壁圓口,平口平底,下有圈足,通體光素無工,淺刻陰文行書詩文:“桐江春水綠如油,兩岸青山送客舟。明秀漸多奇險少,分明山色近杭州。蘭溪西下水縈回,分付船窗面面開。緊記心頭須早起,明朝無數好山來。子安刊”且落有“士俊”“之印”兩方篆體小印。
整器雖以刀代替筆,猶能融會貫通,不囿於平鋪直敘文字,刻勒俊挺,以刀就筆,體勢靈動,婉轉自如,時浸秀潤之氣。整器包漿光潤,刀工俐落,不失為一件清玩珍品。
於士俊,字子安,江蘇吳縣人。 光緒年間至北京以竹刻為業,擅長書法,自書自刻,竹刻作品以行楷書為多,字跡娟秀,品種有扇骨、臂擱等。傳世有“琴形竹劍匣”等雕刻作品。
4784
奇石山子
尺寸:93×49×65cm
估價:80,000-120,000 RMB
山子石制,整體形似一不規則菱形。其表面嶙峋崎嶇,凹凸不平,層次分明,面面可觀。
造型渾然天成,趣味盎然。既似一尾帆船迎風而行,傲然鏗鏘;又如海上仙山,漂浮屹立於浪潮之中,左側即為翻滾的浪花。整器自然天蒼蒼,沈奇大氣,其表面圓潤,包漿瑩厚。此器師法自然,以韻取勝,擺於書齋案頭,俯仰之間,山川盡入眼底,頗和古人以小觀大,心慕自然之趣。
4785
嶗山綠山子
尺寸:78×33×62cm
估價:60,000-90,000 RMB
山子以嶗山綠石琢刻而成,其石質細密清潤,溫潤如玉。色澤碧且靜穆古雅,深沉靜謐。其山形嵺峭,勢如斧劈,岩石層面或平整,或顯露層層肌理構造,層疊堆巒。間有褐色線痕依山勢布生。下配方形木座,更顯古樸之意。陳與書齋案頭,意趣風雅。
嶗山綠石,又名嶗山綠玉,俗稱“海底玉”,舊稱“勞山石”,產於山東省青島嶗山東麓仰口灣畔,佳者多蘊藏于海濱潮間帶。其石色沉綠,體生有結晶,可陳設廳堂幾案欣賞。宋、元時已有人將其用於案頭清供及製作文房用具,明、清兩代始即成為名貴觀賞石。
4801
清中期 嶗山綠石立峰
尺寸:高23cm
估價:30,000-50,000 RMB
又一嶗山綠石原石。石質細密清潤,溫潤如玉。色澤碧且靜穆古雅,深沉靜謐,其中岩脈混雜連理,山脈連綿,跌宕起伏,展示出立體的山川景觀。
有一溝壑自山頂斜下至山地,如瀑布傾瀉。另有一溝渠盤旋繞山體而上,頗似山間小徑。此石有山有水,又有曲徑通幽,置於案頭陳設,意蘊天成,頗合古人慕山林野逸之心。嶗山綠石,又名嶗山綠玉,俗稱“海底玉”,舊稱“嶗山石”,產於山東省青島嶗山東麓仰口灣畔,佳者多蘊藏于海濱潮間帶。其石色沉綠,體生有結晶,可陳設廳堂幾案欣賞。宋、元時已有人將其用於案頭清供及製作文房用具,明、清兩代始即成為名貴觀賞石。
4796
清 奇石隨形桌
尺寸:114×108×54cm
估價:30,000-50,000 RMB
古時文人崇尚純樸天然之品味,文房用品亦在簡練淡泊的審美情趣下,強調師法自然,以韻取勝。
此桌整器似高山崖壁,渾厚大氣,沉奇偉岸。質地糲膩相兼,形態自然,憚奇盡怪。層次分明,面面可觀,造型渾然天成,趣味盎然,古意十足,美觀與實用兼備。
4788
清末民國 奇木隨形帖架
尺寸:40×22.5×25.5cm
估價:50,000-80,000 RMB
看完香幾和奇石,我們再來關注幾件本場的奇木作品。
上圖之器乍一看不知為何物,細看介紹才知道這是文人臨帖的帖架。以一根隨形粗枝繞成U形主體,又以旁枝加以穩固。在不經意之間其實蘊含著很多古人的巧思。
清宮畫中有形制相似的鏡架
奇木帖架取一段虯枝稍加修飾而成,隨性而出勢,曲折盤繞,高低起伏,極富動感。雖為木質,似有山之峭拔,石之嶙岣,洞天之變幻,靡不畢具。作為生活器具,頗有自然雅趣。作為帖架莊重中不失靈巧之氣韻,根瘤盤結多變,回環扣合,其錯落之中,盡顯陰陽、明暗、剛柔、虛實之美,於峰迴路轉處,忽見姿態萬千。
所謂“虯枝撐月倚高寒,瘦影拂琅玕”,此架造型飽滿,渾然天成,有畫圖深意,余情山林之味。為者殊有識鑒,非士大夫好事者不為也。整件器物保存完整品相極佳,包漿溫潤暖人,下端刻有行書銘文“耕煙散人”“石穀”。
4789
清 奇木杖
尺寸:高174.5cm
估價:50,000-80,000 RMB
同一藏家呈現的奇木杖之一。嶙嶙風格,頗具靈氣。
形制拙樸,癭節顯著,又透露出些許清雅之意,包漿均潤,皮殼亮澤。杖身有陰文篆書“蘄覺壽福無疆永寶用享 執信 趙”款識。東方杖具講究「天然至上」,注重選材,較多是頭、身、尾一貫的一根杖。這是因為中國人崇尚天然,喜愛「因材施用」,此杖即是一例。
4790
清 奇木杖
尺寸:高200.5cm
估價:30,000-50,000 RMB
同一藏家呈現的奇木杖之二。依舊是以自然木隨形,略加雕琢打磨而成,饒有意趣。
此杖自然飄逸,歷歷癭節,多年摩挲,包漿厚重蒼潤。整杖富有自然韻味,彰顯歲月滄桑和老而彌堅的精神,氣韻遒勁不失清雅。杖具是老人的持物,而推崇敬老是傳統,也是一種基本的禮貌,致使杖具也順帶成為威望之表徵。
4791
清 奇木根瘤卷缸
尺寸:54.5×27×47cm
估價:150,000-250,000 RMB
除了田家青推薦的乾隆禦制大畫筒,本場另有一件奇木畫筒,意趣不同,古樸自然。
此卷缸取一段奇木刳挖而成,利用其自身節理、天然透空,凹凸有致,層層迭迭有如天然樹洞,根瘤宛若小巧奇石,韻致古拙,自然成趣。其形呈扁圓形,口外撇,底微收。其正面保留其天然根瘤,有多個鏤空小孔點綴其間。側面樹根呈流水狀,曲折有致。整器癭結累累,紋理蜿蜒,包漿瑩潤,有自然之趣。
明清兩朝,以天然木製作的文玩,為文人墨客喜好。古人制器喜好“載道于器”,文人上書房案頭陳設器物,實用之外,更是精神化的象徵,是以澄懷觀道,以達悠游隱逸自然。此種器物自然天成,置於書房,盛放畫卷,頗增自然古樸之意。
4798
清早期 奇石花幾
尺寸:54×40×90cm
估價:30,000-50,000 RMB
此幾依奇石天然之形,略加打磨而成,頂面平整。其質地糲膩相兼,表面嶙峋崎嶇,形態自然,憚奇盡怪。既似老根盤旋錯節,穿插遊走;又似高山崖壁,瀑布傾瀉。
整器呈乳白色,凹陷處時有橙色點綴。其造型渾厚大氣,沉奇偉岸,頗具自然古樸之趣。古時文人崇尚純樸天然之品味,文房用品亦在簡練淡泊的審美情趣下,強調師法自然,以韻取勝。
4799
清中期 奇木佛龕及黃楊木觀音像
尺寸:高42cm
估價:90,000-120,000 RMB
這也是一件奇木佳品。
佛龕取天然木根自然形態製作而成,隨形出勢,底部敦實,上部枝杈盤曲,既有盤根錯節之姿,奇松蒼勁之感,又具舒朗有致之態,以樹木枝幹之蜿蜒形制,表現飄逸靈動之美,若似有曲洞倚伴,雲蒸霧繞。又巧借樹根之穩健遒勁來表現供龕之端莊,包漿油潤亮澤,古意十足,趣味天然。
觀音以黃楊木雕就,面相安詳恬靜,束髪高冠,頭著帽巾,身披袈裟,衣紋則曲折起伏,充滿張力。觀音赤腳而立,以榫卯結構供奉於佛龕之中,似踏雲而來,風采卓然。
4795
清中期 劉墉“竹林書屋”橫額
尺寸:84.7×41.6cm
估價:50,000-80,000 RMB
木匾髹漆,雙勾刻勒,刻“竹林書屋”落款刻“石庵”及朱漆印章“飛騰綺麗”。字體皆用黑漆就。
劉墉學古不追求外表的形似而注重用筆之法。起筆喜用藏鋒,轉折處用偃筆作折鋒,字形豐滿圓潤,內中骨力強勁,猶如棉裡裹鐵;用墨於潤中見枯,拙中見巧;結體疏密有致,點劃輕靈多變,氣韻蒼遒。
清人張維屏在《松軒隨筆》中指出劉墉的書法特徵:“貌豐骨勁,味厚神藏,不受古人牢籠,超然獨出”,可謂中的。康有為也高度評價劉墉的書法成就:“力厚思沈,筋搖脈聚。近世行草書作渾厚一路,未有能出石庵之範圍者,吾故謂石庵集帖學之成也。” 但在劉墉諸多傳世書法中,有很多代筆和贗品,特別是劉墉有三姬,皆能代筆可亂真,鑒別真偽代筆,除要辨別整體風格外,可注意圖章,如署名“石庵”二字並鈐長方“石庵”壓腳印或蓋有“飛騰綺麗”印者,皆為其姬妾代筆。
4797
清早期 描金雲龍紋盝頂箱
尺寸:36.6×36.6×42.5cm
參閱:
故宮博物院編,《清代宮廷包裝藝術》,紫禁城出版社,2000年,頁162;
李久芳主編,《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 清代漆器》;
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年,頁193;
徐天福主編《大清盛世:瀋陽故宮文物展》,國立歷史博物館,2009年,頁129。
估價:150,000-250,000 RMB
最後來看一隻裝飾性極強的盝頂箱。盝頂箱在唐代已十分流行,多用以盛放印璽、玉冊或經卷。
箱方形,蓋頂仿古建築呈盝頂形,通體髹金漆為地,飾識文描金龍鳳紋,海水江崖之上,龍鳳環繞火珠輾轉騰挪,以朵雲相稱,寓意祥瑞,以金漆襯托更是富麗堂皇。箱體前後兩面有銅鍍金鏨花銅活,左右兩側設提環。此種在木胎上刻花或用漆灰堆起花紋再塗金的工藝,稱為“識文描金”。其花紋隱起,呈現淺浮雕效果,因極類似日本的“末金縷”和“蒔繪”漆器而被稱作“洋漆”。
此箱保存基本完好,斷紋自然,原配之絲絛尚在,更有收藏價值。清宮造辦處曾大量製作這類金漆器,並在工藝上有所創新和突破,將識文描金與彩繪等漆藝相結合,取得很高藝術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