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淩
物合山房主理人,古瓷修復師,漆藝家。
出生福州漆藝世家,多年來致力於古瓷器修復工作,過手殘物千件。讓漆、古器物回歸生活,讓大家享受有漆生活。這是初心,也是未來。
風和日麗,我們相約在物合山房喝茶。
物合山房是陳曉淩的工作室。穿過師大後頭一段美食街,繼續向下一拐,停了車,鑽進角落一個綠蔭裡,上了二樓見一個鐵門,別管它關著開著,敲門就是。
在物合山房喝茶
十來點鐘的樣子,我已經在茶桌落座,把被植物包圍的老舊窗戶推開三扇,回頭見桌上她修復好的宋瓷上已經擺上了茶點,白襯衫牛仔褲,皮膚白皙,黑髮過耳一寸。
沒有匠人的煙火氣,反而一副文人模樣。
初心
陳曉淩的父親陳健是有名的漆藝大師,她自小在漆味中長大,成年後自然而然走上漆畫家的路子,用漆做畫,也用傳統工藝做一些造型古雅工藝複雜的賞器。一直到四年前,“我遇到了一個瓶頸,有一部分就是,不管你畫得多好,很多人連漆’是什麼都不知道。”說這句話的時候,她難得皺眉。
什麼是漆?
她開始尋找。做金繕無疑是一個途徑。金繕,簡單講就是“用漆修補破損的器物”,讓它們重歸生活,得以繼續使用。這是她最原始的初心,那時,金繕還是一個極少數人知道的“小眾詞”。
物合山房工作室
也就是從那時起,她把工作室搬到山上,和亦徒亦友的曹永強一道做起了“物合山房”。
“物合”二字,取自《莊子·齊物論》: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多年後,它在朋友中有了更接地氣的認知:修復、造物。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金繕給她帶來的不止這些。
2017年,卡薩帝的設計師因金繕修復結識了陳曉淩,並將漆工藝用在了現代的高端家電上,陳曉淩的金繕因此走上了大眾媒體舞臺,在節目上,她將工作室推出的第一個作品——一套老茶+脫胎漆茶則送給劉嘉玲、馮紹峰、楊瀾等幾位明星。
陳曉淩受邀參與浙江衛視“你好,生活家”
我笑著調侃她要火要紅。
她笑笑。幾天後節目播出,曹永強在微信上跟我說:茶則要紅了,漆也要紅了。
物外
什麼是漆?漆就是器,器要用於生活,“讓它回歸到生活,這是對漆最大的保護”。但是這些年,困擾她的已經不再是這個問題。從漆畫漆工藝品到金繕,她探索了漆的更多可能性。
但是,漆還能承載什麼?
從兩三年前起,就不斷有回饋從朋友中來,“有的人不太懂,但是就問一句話,你做的東西好像不太一樣啊’。”說到這裡,我看到坐在對面的倆師徒臉上有坦蕩的開心。
破損的古代器物經過精細修復,又重新回到日常生活
“不一樣”在哪裡?
我想,應該就是這些年在陳曉淩身上看到的東西——文氣。匠心,是將手藝用於生活;文心,是去講究。
湊著光,細細去看,線條簡約不繁複不多餘,但是在流線上卻又有延展的想像力,若是塊狀,也是簡單直接。
她從來不在上面貼花,或者嘩眾取寵凹造型。但是在她勾勒的線條裡,卻能看見四季。以意象表達具象,這無疑是高級的文氣。
物合山房修復的古陶瓷
更為難得的,是這些修復好的器物若是放在一方茶桌上,或者放在文房角落,又極為妥帖,一點不覺唐突。空間與器物和主人相融,造就不一樣的物合山房。
這是陳曉淩說的“物外”——不為修復而修復,器以載道。“道”,就是自我和時空。
關照
不為修復而修復,那到底是為什麼修復?
最初是因為“惜物”。
這麼經典的東西,遠離生活落於他人之手,可能不比現在過得好,因對器物的“多情”成全器物的“殘”。但誰成全誰,這是說不好的。
2016年,她挑選修過的器物在三坊七巷辦了一個修復展,取名“無常·日常”。無常,指人和器物命運的無常,日常說的是“修復是工作室的日常”,“器物是生活的日常”。
在這個展覽中,她將器物融入空間,將工作室的日常搬上了展臺。
陳曉淩在工作中
修繕並不是最難的,最難的是讓它融入空間。
新的器、舊的器,新的痕跡、舊的痕跡,怎樣跨時空讓他們相互通融在一個空間中?
“相互關照,通融的狀態。人會格物,物也會格人。形成自己的語言,有個人語境在裡面。”這是陳曉淩的解決辦法。
繕物,其實是一個玩物的過程。
研究它本身的工藝、窯口、當時當地的人文,才能更好融合。而在這個過程中,人與器是相互關照的過程。
吸收,揉碎,消化,再融入到下一個修復過程中,而對於器物來說,它也承載了她加之於其上的氣息。而後在使用中,修復後的器物又會不斷有變化,記錄這個變化,再用於修復。
透過修復實現器物、空間和人之間的通融和關照
這是器物、空間和人之間的通融和關照。
幾年的“玩物”積累後,陳曉淩開始再一次嘗試製作器物。這一次不再是工藝品,而是回歸到生活本身的日用器。但對這個日用器,她卻有很高的“企圖心”:“看那些古人遺留下來的經典器物,也會暗暗去想做出來的東西,怎樣才能成為經典?”
她選擇做一個脫胎漆茶則。
三層布胎,三道灰,十幾道漆,歷時75天,完成後再用描金工藝簡單勾勒圖案線條。
三層布胎,三道灰,十幾道漆,歷時75天,完成後再用描金工藝簡單勾勒圖案線條。
在小小一個茶則上承載的工藝並不簡單。細細把玩,非常親膚潤手,不同的光線變化漆底下的金箔會有不同的反照。
聽說長久把玩,日日不同。
修復師的潔淨與細緻,也表現在生活的每一個細節裡
陽光漸漸泛黃,桌上的器皿又呈現出不一樣的細微變化。來實習的姑娘準備下班, 師徒倆開始小心收拾桌上的器皿。
這是我已經看過許多遍的過程:紫砂壺沖乾淨倒扣在茶巾上,白瓷杯沖乾淨回歸到一條線,茶點收起來再把盤子擦乾淨,露臺上的菖蒲還要細細護理一番,窗戶要避開這些植物小心關起來……
有時候被“磨嘰”得受不了,我也動手幫起忙來,一急一慢反倒變得十分唐突,不由自主停下來,看著安靜穿梭在空間裡的陳曉淩:
與其說她是金繕修復師,不如說她是一個以漆為媒介的造物生活家啊!
▼
陳曉淩手制
劉嘉玲、馮紹峰同款茶則禮盒
退藏首發
限量30套
長按下圖,瞭解詳情
▼
點擊末尾“閱讀原文”也可購買
文 字 | 鄭三觀
攝 影 | 周昂、曹永強
編 輯 | 程 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