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傢俱中的炕桌,當代生活中的“清歡”。

第一眼看到這件炕桌,腦海中浮現的是個宜室宜家的姑娘。
炕桌的使用由來已久,在《韓熙載夜宴圖》中,我們就能看到羅漢榻上的炕桌被當作飯桌使用。
到了明清傢俱發展巔峰的時期,炕桌的使用日漸普遍,款式繁多,且用材考究,製作嚴謹準確,結構合理規範,逐漸形成穩定鮮明的風格。
炕桌,是實用與禮儀的結合體。
所以我們最開始說的那張炕桌給人最直觀的印象,就是可俗可雅。它是親民的,就如同它的材質緬甸花梨。
緬甸花梨含有豐富的油性和蠟質,木紋清晰,穩定性強。它的花紋類似海南黃花梨,但是身價卻低於紫檀、海黃等名貴紅木,更符合大眾的審美和經濟水準。
炕桌又帶有幾分文人的詩意。
這件炕桌在器型上,我們可以輕易的發現傳統的古韻,所用的線條和造法幾乎都能在王世襄的《明式傢俱研究》一書中找到對應的解說。
束腰部分加矮老,此類絛環板造法頗多,本例屬於開孔挖透而不用浮雕,並沿著開孔起燈草線,式樣為簡單的圓頭矩形。雕花,也是極為經典的卷草紋。
腿足是三彎腿,先向外,次轉內,至足底再向外翻,故多為外翻大挖馬蹄。馬蹄外翻,牙條上壼門弧線圓轉自如,抑揚有致。
這件炕桌的足部特點和王世襄《明式傢俱研究》一書“桌案類-乙7·有束腰三彎腿卷珠足炕桌”腿足類似:
牙腳起陽線,至足端卷轉成珠而終結,故曰“卷珠足”,或稱“卷球足”,清代《則例》稱“象鼻卷珠”。足底又承以圓球,系一木連做。它和卷珠上下呼應,予人翼然飄舉的感覺。
而本例更為特別,它的腿足可以折疊。
如果說傳統的炕桌多在床上、炕上或羅漢床上代替飯桌使用,那麼可折疊的炕桌就註定了它的多功能性。
對於日常使用來說,“可折疊”代表著它移動便捷、可使用重複率高,且不占空間。
展開狀態與折疊狀態對比
炕几折疊後,僅有10公分厚
如此一來,雖名為“炕桌”,它的用途也不僅僅是“床上用品”。
立秋過後,氣溫漸降,天氣漸漸涼快了起來。
背著一張活腿的小炕桌,邀上一二知己秋游,悠游於郊外山澗攀石探流,走到哪裡累了,放下背上的小桌,支起在岩石之上,簡簡單單的喝幾口茶,聊一聊天,似有古人“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的豁然開朗。
受光線影響,戶外圖有些失真,實物顏色更接近室內圖
待得氣溫日漸降低,冬季易乏且枯燥的夜晚,將炕桌移到陽臺上,桌上零散的放些小酒和零嘴。
隨性地坐在地毯上,聽著窗外雨打芭蕉的美妙聲音,略開的窗縫裡漏出的涼風打在身上,帶著青草的滋潤香味下酒,平生足矣;
若是天高氣爽的時節,炕桌又有不同的用法。
明人高濂的《遵生八箋》可以一仿:“置古銅花尊一,或哥窯定瓶一。花時則插花盈瓶,以集香氣;閒時置蒲石於上,收朝露以清目。或置鼎爐一,用燒印篆清香。”客廳、書房乃至於臥室,都可以放置;
雨季綿長的春季,炕桌終於被搬上了床炕。
炕上的小桌放置盤、碗、杯、盞等餐具,就是小型的餐桌,火炕的溫度也能讓飯菜維持一餐飯的熱度;
桌上放書卷、紙筆和筆記型電腦,就是小型的辦公桌,工作久了手腳也不冰涼,若是久坐困乏,只需將炕桌連同桌上物品一起抬到一旁,就能躺下小憩……
這樣的小炕桌,真像個鄰家的女郎。既有貼近生活的真實一面,也有超越物質的詩意一面。熨帖著使用者的心靈,繁簡有度,冷暖自知。
現在下單,即送上圖同款便攜背帶

有束腰三彎腿卷珠足炕桌
材質:緬甸花梨
尺寸:長70*寬42*高27cm
折疊後長70*寬41.5*高10cm
淨重:8公斤

長按下圖識別二維碼即可購買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也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