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齋中長桌一,古硯一,舊古銅水注一,舊窯筆格一,斑竹筆筒一,舊窯筆洗一,糊鬥一,水中丞一,銅石鎮紙一。壁間懸畫一,書室中畫惟二品,山水為上,花木次,鳥獸人物不與也。”
明人高濂在《遵生八箋·起居安樂箋》裡描述了他對文房生活的講究,而案頭清玩的擺設則最能體現使用者的喜好與品味。
“水複山重客到稀,文房四士獨相依。” 陸遊的這首《閒居無客所與度日筆硯紙墨而已戲作長句》詩中所說的“文房四士”便是“文房四寶”。
南宋末年,趙希鵠在《洞天清錄》一書中將文房清供列為十項,即古琴、古硯、古鐘鼎彝器、怪石、硯屏、筆格、水滴、古翰墨真跡、古今石刻、古畫。他也是我國第一個將文房用器整理出書的人。
明初《格古要論》將文房清玩分為十三類,明末的《文房器具箋》一共列舉了45種文玩,可見當時文人書齋的豐富多彩,也能看出文房清玩所囊括的收藏種類之多。
“文房”一詞最早出現於南北朝時期,在士大夫階層出現以後,文人雅士在社會中扮演了更重要的角色。到了唐宋時期,在文人雅士的競相追逐下,文房用器大量出現,並且隨著規格的逐漸提高成為收藏的一部分。
在這樣一個日漸喧囂浮躁的時代,當代人越來越嚮往古人那番寧靜淡泊的生活狀態,尤其是古代文人的生活,而文人生活裡尤以書齋文化為甚。
在過去,文人的案頭擺設哪些清玩?因何用,因何設?又寄託了主人的哪些情思?探究之下,竟有無限意味。書房文化也成為追尋傳統傢俱不可忽視的一角。
回望過去的明月清風,流連古時的山河日月,既是追思,也為自省。我們生活在時代夾縫中,多少有些懷舊心態,所以只能到傳統的、物化的文明中,去尋找自己留戀的東西。
西泠印社拍賣自2004年成立以來,文房清玩始終是其用心經營的招牌項目之一。發展至今,形成每季四五個文房專場、拍品上千件的規模,在文房拍賣領域佔有了相當的話語權。
2017春拍,西泠印社就有“萃古熙今•文房古玩專場”、“文房清玩•古玩雜件專場”、“道入匠心•文房古玩專場”、“居敬堂•文房古玩專場”、“中國歷代瓷器專場”等五個文房專場。
繼上一篇推送我們介紹了萃古熙今戳藍色字點開連結部分亮點拍品外,今天再向大家介紹另外幾個專場的重點拍品。
推薦一
文房清玩•古玩雜件專場
▼
1635 清早期 宮爾鐸銘黃花梨雕玉蘭花詩文筆海
高22.6cm;口徑23.4cm
RMB 450,000-600,000
這件筆海是雜件封面。本季拍賣,西泠的各個文房專場都有筆筒呈現,喜愛筆筒的藏家可以大飽眼福了。其中,這件黃花梨大筆海最為引人注目。無論是尺寸、詩文、繪畫、工藝、材質方面看,都非常難得。
筆海以黃花梨琢制而成,形體碩大,直壁,深腹,玉璧形底。從璧內起線來看,應為一體鑿挖。腹外壁淺刻以玉蘭花填彩,其葉為松石綠粉上色。其後署“木天清供,子衡寫意”行書款,後鐫方形篆書印。畫面的另一側,鐫刻有“班之富,馬之逸,漢儒宋儒,門戶各辟,判櫝黜張湯之深修史登董狐之直,甫聖白仙,顧癡杜癖,縱橫驅遣,各適其職,合古今中書之才而范之於一”草書縱向八行陰刻詩句,以表現了銘者對於各名家見解。
此器不吝用材,所整挖的黃花梨材尤為稀少,造型碩健規整,其蘭花在整器上的佈局和表現手法乾淨俐落,隨形卻不失雅致,在文房賞玩器中實屬佳品。
1640 明 黃花梨轎箱
高12.8cm;長75cm;寬18cm
RMB 220,000-280,000
轎箱,顧名思義為古代轎子上使用的箱具,形狀像一個長方箱盒將底部兩端各切除一個方塊,恰好使箱子可以架搭在轎杠上。古代搭乘轎子的多為官紳,因此轎箱也為官吏所特有。
此黃花梨轎箱素雅不事雕飾,唯有蓋與箱身接觸面上起一邊線。側面立牆角包黃銅護葉加強穩固,蓋子頂面四端鑲如意雲頭。正面圓面葉,拍子雲頭形,銅活平鑲。箱內兩端有帶門蓋的小側室,正中是深且長的儲物空間。
1644 明 周天球款沉香雕竹枝圖詩文筆筒
高10.5cm;口徑6cm
RMB 120,000-180,000
銘文:落盡殘荷剝盡蕉,空亭風雨任蕭蕭。周天球。蘭朱。
來源:周慶基舊藏,由周慶基家屬友情提供。
此件沉香筆筒,取上等沈香料整挖而作,油脂性極大,分量墜手。整器經長期把玩,通體包漿瑩潤油亮。又因材料難得,筒身外壁採用浮雕工藝作翠竹,線條粗放隨性,寥寥數筆,頗具明味。筒身底部內嵌銅錢一枚,似康熙通寶寶泉小平錢。外底部所刻“蘭”字,正為周天球時常習作,蔚然呈趣。
1636 清 周芷岩制紫檀刻風竹詩文筆筒
高14.9cm;口徑11.6cm
RMB 100,000-120,000
銘文:照影青鸞不自持,天風颯颯弄毰毸。月寒波冷簫聲歇,續得黃陵廟裡詩。笠澤莊頭道士家,書囪風竹翠交加。新梢便有淩雲勢,高出牆簷掃落花。壬申八月上浣,芷岩制。
筆筒紫檀為材,略有束腰,色澤深紫近黑,包漿自然,溫潤凝重。其上刻周芷岩早年詩畫銘文,風竹二竿,刻畫精細,雕琢有力,盡顯自然灑脫之意,勘為案幾佳品。
1633 明 黃花梨雕蘭花形螭虎紋筆筒
高18cm;口徑18.6cm
RMB 80,000-120,000
筆筒以上等黃花梨木精製而成,木質細密,紋理清晰。整器打磨光滑,色黃如蜜,久經摩挲,圓潤無比。器口呈圓形,以花瓣形為邊飾,筒狀身,平底。外壁如同六瓣花瓣包裹而成,可見工匠構思之巧妙。
圖案抽象簡約,玄妙瑰麗,不同於繁縟紋飾者,更顯文人雅士之情操。整器雖紋飾樸素,然雕工毫不馬虎,精雕細刻,造型別致,集實用和觀賞價值于一身,蘊含豐厚的文化底蘊,為文人案頭清供佳作。
1638 清 玉如款紫檀嵌銀絲倭角盒
高16.3cm;長24.5cm;寬17cm
RMB 60,000-80,000
銘文:己不知足,甲子研山。玉如印
盒以紫檀為材,製作講究,盒身以嵌銀絲工藝作卍字紋錦地,紋飾飄逸自如。盒面嵌銀絲繪瑞獸花卉,所繪花卉、瑞獸皆怡然自得。整器材貴工精,顯露富貴之風。
1629 清 金農款竹根雕隨形印章
高6.5cm
RMB 50,000-60,000
邊款:前畫竹題記一篇,予往年所作,今重書之。甲子初秋,杭人金農。
印文:如雷朱。枕流館白。
落款者金農1687~1763,字壽門,又字吉金,號冬心、古泉、金牛、昔耶居士、曲江外史、稽留山民、百研翁等,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時來往於揚州間。工詩及古文詞,善篆刻,精鑒賞。書法工隸、楷,將《國山碑》和《天發神讖碑》融化於隸、楷間,獨創一格,號稱“漆書”。畫筆高古,不同凡俗,居當時畫壇首席,為“揚州八怪”之一。
1716 1926年作 吳昌碩 篆書 食破研
78×31cm
RMB 50,000-80,000
款識:丙寅春,摘東坡語,八十三叟吳昌碩。
鈐印:俊卿之印朱。倉碩白。
識文:食破研。
這塊匾為西泠印社首任社長吳昌碩1844~1927所刻。
吳昌碩原名俊,後改俊卿,字昌碩,又字倉石,號缶廬、缶道人、苦鐵,又署破荷、大聾等,浙江安吉人。詩、書、畫、印皆精,為一代藝術大師,近代六十名家之一。
1717 馬衡、邵裴子 篆書 清涼一小間
174×29cm
RMB 30,000-50,000
題跋:申父居士橋居胥山之麓,小屋數楹,窗明几淨……爰以其讀書處屬顏茲室,愧疏於筆劄,乃丐同學馬君叔平為篆五字以塞責焉。庚午1930年十月,裴子附識。
鈐印:杭郡邵長光弢盦父朱。裴子長生無極白。
識文:清涼一小間。
說明:邵裴子題跋。
特別適合夏天的一張木匾。“清涼一小間”,懸掛齋中,清風似自來。
作者馬衡1881~1955,字叔平,別署鍴廬、凡將齋,浙江鄞縣人,寓居北京。1947年當選為西泠印社第二任社長。現代著名金石書畫家、篆刻家、鑒賞家、考古學家。早年曾任北京大學研究所國學考古學研究室主任,故宮博物院成立後任古物館副館長,1933年任故宮博物院院長。
跋者邵裴子1884~1968,原名聞泰,又名長光,浙江杭州人。1930年7月至1931年11月任國立浙江大學校長。新中國成立後,曾任民革浙江省委常委、副主委、主委,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員會主任,浙江省文史研究館副館長,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
1645 清 周慶基舊藏李流芳刻詩文竹臂擱
長32cm;寬7.8cm
RMB 50,000-80,000
來源:周慶基舊藏,由周慶基家屬友情提供。
此件李流芳所刻詩文竹臂擱,詩文選自《西園雅集》,鐫刻有力灑脫。臂擱背後為馬氏小玲瓏山館珍藏鈐印,以敘述此件作品遞藏的歷史。
1749 清 鄧渭款竹制詩文臂擱
長25.7cm;寬7.5cm
RMB 30,000-50,000
銘文:書法以用筆為上,而結字亦須用工。蓋結字因時相傳,用筆千古不易。右軍字勢,古法一變,其雄秀之氣出於天然,故古人人今以為師法。齊、粱間人結字非不古,而乏俊氣,此又存乎其人,然古法終不可失也。雲樵。
銘者鄧渭1736~1795,字得璜,號雲樵山人。竹刻家鄧孚嘉之子,自幼師承家學,擅長刻竹和治印。竹刻工薄地陽文,又善刻行楷,字跡秀麗,為乾隆朝嘉定竹器刻字第一高手。
推薦二
道入匠心•文房古玩專場
▼
1204 明-清 宣德年制款銅胎掐絲琺瑯沖天耳爐
高14.8cm;口徑18.6cm
RMB 500,000-800,000
燕居焚香是宋代至清代文人士大夫的一種生活雅趣,黃庭堅于《謝王炳之惠石香鼎》中雲:“熏爐宜小寢,鼎制琢晴嵐。香潤雲生礎,煙明虹貫岩。”描述香爐成為文房必備之物,助眠宜賞。
香爐中,掐絲琺瑯工藝常有,但體型如此大者頗為少見,沖耳爐形制敦厚古樸,質沉壓手,口沿起三弦紋,平口上兩側置沖天耳,束頸鼓腹,下承三足。整器造型勻稱,方正有度,掐絲琺瑯工藝精湛,以纏枝蓮紋為飾,主要以天藍色為地,其內填以綠、紅、紫等各色琺瑯,色彩豐富,色澤妍麗斑斕盡顯高貴。如此精美者,非皇家宮廷制器所不能達。
1223 明 木漆金釋迦牟尼佛坐像
高77.2cm
RMB 300,000-500,000
釋迦螺發高髻,面相圓潤,額部寬廣,雙耳垂肩,低眉信目,神態怡然。衣紋垂迭流暢自然,衣褶自然起伏。右手置膝施觸地印,左手施說法印,雙腿結跏跌坐。
此尊釋迦牟尼佛造像,形象飽滿,工藝精湛,更為殊勝。
1197 明末清初 雪居款黃花梨嵌百寶筆筒
高14.8cm;口徑14.1cm
RMB 280,000-450,000
筆筒黃花梨制,底起弦紋,口沿刻雲雷紋。筒身向下略內收,形制優美。筒壁厚實,木質縝密,紋理清晰。筒身嵌百寶傲梅圖,梅枝聚散之間層次錯落,花瓣舒展曲折,渾若天成。外壁嵌銅絲詩文。整器敦厚穩重,光澤內斂,悠然雅趣。
1211 清 竹雕竹林七賢香筒
高23cm;口徑5.9cm
RMB 80,000-120,000
這件香筒,包漿滋潤,光澤如玉。刀工精湛,玲瓏細膩,取天然竹節隨形截成。筒身雕竹苞松茂,怪石嶙峋,竹林之中煙嵐縹緲,斜檻曲澗,古徑通幽。奏刀深峻,窪隆淺深,可五六層為主要特徵,頗具嘉定竹雕神韻。“竹林七賢”的清談、任誕之風影響甚巨,南朝帝王墓中亦以竹林七賢談玄飲酒圖樣為壁飾。
1199 清 黃花梨嵌百寶蝶戀花紋文具盒
高8.3cm;長23cm;寬14cm
RMB 60,000-80,000
盒面佈置疏密有致,花蝶刻劃精細靈動,各色寶石狀物生動,不遜丹青妙筆。畫面當中老樹虯枝,姿態奇古,枝頭正發出嫩芽,數朵玉蘭含苞待放,觀之令人感覺似乎有暗香浮動。
推薦三
居敬堂•文房古玩專場
▼
1344 清早期 白玉鏤雕玉蘭花插
帶座高23cm;高19cm
RMB 160,000-200,000
玉質花插最早出現於明代,造型以靈芝、玉蘭為多見。此件花插白玉為材,玉質溫潤瑩澤。立體圓雕,線條流暢,精巧之中透出靈秀。花插作成玉蘭花形,花瓣翻卷,莖葉纏作為依託,極具“淨若清荷塵不染,亭亭玉立倚欄杆。”之風姿,高潔意態,栩栩如生。原配紅木座。
1317 清 百寶嵌清供圖掛屏 一組兩件
長100cm;寬69cm
RMB 120,000-180,000
清供最早為香花蔬果,後來漸漸發展成為包括金石、書畫、古器、盆景在內的一切可供案頭賞玩的文物雅品。
掛屏屏芯正面黃色漆地,其上以白玉、青玉、獸骨等材料作高浮雕鑲嵌,製成清代傳統清供圖案,邊框紅木質。整器古樸幽雅,氣息沉穩華貴。
1351 清中期 白玉雕雙鳳耳水洗
高4.7cm;直徑11.9cm
RMB 80,000-120,000
洗,最早為戰國晚期的一種青銅器器型,用於日常盥洗,形體較大,宋代以後,洗逐漸脫離盥洗功能而為文房用具。
此洗選白玉整挖成圓形,內膛很淺,口內斂,可貯水,洗內淺浮雕靈芝及蘆葦紋,寓意長壽。兩側柄鏤空雕鳳鳥紋,鳳鳥身體舒展呈弓形外翻與玉洗相連,翅膀陰刻卷雲紋為飾,裝飾紋樣線條簡潔清晰,自然流暢,刻畫精細,清宮風格明顯。配紅木底座。
1303 清早期 周芷岩款竹雕二喬並讀圖筆筒
高12cm;口徑10cm
RMB 50,000-80,000
銘文:庚子仲秋。芷岩戲制。
此筆筒以陷地浮雕技法雕成,外壁採用通景的方式雕二喬並讀圖。圖中二喬坐榻上,一人執扇,一人抱書,旁側桌臺上置於筆墨等用品,並飾芭蕉、屏風等。佈局錯落有致,章法規矩。
落款者周芷岩1685~1773,原名周灝,字晉瞻,號雪樵,又號芷岩,嘉定人。周芷岩是嘉定派與吳之璠齊名的竹刻家。周芷岩在朱氏畫法刻竹的基礎上,更出新意,通常以淺浮雕及平刻為主,不借畫稿,以刀代筆直接在竹筒或竹片上刻山水、樹石、叢竹,創造出凹凸皴法,一改明代及清早期用高浮雕或深刻多層的風格,自成一代名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