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藝術家沈克龍的漆事:一條路走到“黑”。

涉事一日,做漆一天
獨家原創視頻:《涉事》
◎沈克龍,1964年生於南京。現為職業藝術家。
偌大的工作室。
師徒幾個著手準備新作品:拿木條拼就的工作臺,三個年輕人赤著胳膊,沈克龍一件普通T恤,戴著工人常用的手套,一邊不忘手上的活一邊招呼我:你自己在那玩會兒,這東西一開始就得搞完!
他說的這東西,是大漆。雨天,最適合做漆,所以他把下雨天當作是“上天的恩賜”。

承古而不沉古
Talk to shen kelong

沈克龍操著江蘇口音,時不時冒出一句“我ca”,“ca”的音調不斷變化,從第一聲到第三聲,高度濃縮他的情緒。
他坐著,泡茶、叼雪茄、高談闊論,但拿起邊上一副小小的黑框眼鏡戴上時,端正的學問人氣息一下迸發出來。
他從不在一些條條框框裡。
大漆,往高了說是傳統文化,往低了說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總跟過往撇不開關係。到了他這,變成了一種可以東方性可以當代化的介質。
中國傳統以具象來描繪背後精神,他的作品,似像非像,甚至完全用抽象色塊,弱化了像,反而讓大漆的質地突出,用大漆的質地表達出心中的“離像”。
比如:《觀自在》系列,敦煌題材,幾個圓,就釋放了心中的禪;
《往境》系列,幾個宋人形象,亭台一角,賞石樓榭,那是他所嚮往的文人生活,愜意自得。大漆的質地帶上了歷史的厚重感,思,而難得,這是他心中的桃花源;
他畫山,大漆質地從潤到澀,山腳的流水到高處不勝寒盡在其中;
哪怕只是一塊顏色,大漆色澤的變幻,或者乾脆露出底布紋理,坦坦蕩蕩,立在跟前不過幾平米,心中卻是蒼茫。
◎《觀自在》系列
◎《往境》系列
無數種畫面背後的可能性,千絲萬縷的意猶未盡。在他的作品中,東西方元素交融對話,過去與現在相互碰撞。但當所有的畫面慢慢隱去,最後存留的永遠都是他對生活對藝術的嚮往。
無論漆畫油畫,具象或者離像,走進去,是對文人生活的嚮往、對傳統文化的拷問、對桃花源的執念和對大漆本意的尊重。他讓大漆蛻變成當代藝術意趣。
複想起那個週末,幾人喝茶,談及傳統文化的當代性:
“仔細想想,傳統在過去不也是在前人的基礎上創新而來?我們今天討論的當代性,在一千年前的一個雨天,前輩們是不是也這樣圍坐談論?”
“一定是,《蘭亭集序》寫的就是這個,”他隨口而出,“過去的,哪怕昨天的也可以叫傳統’,不要一味從古,尊古是為了創新。”
程世達老師也當真:“古人更純粹,談得肯定比我們更深入一點!”

把修養當做對象來錘煉
Talk to shen kelong

說到純粹,沈克龍何嘗不是?
我們今天說他隨性自由,偶爾髒話,你就在心中勾勒出一個玩事的主兒?以為他天馬行空隨便塗抹再瞎編故事?見過他的人一定知道,在這隨性的背後,是他幾十年的文化修養。
就如他自己所說,跟西方不同,我們的文化是養成的。
他自小聰穎,十來歲參加中日藝術交流,被授予日本文部大成獎。
十幾年後,他從南京藝術學院壁畫專業畢業,當時的藝術市場尚未形成。做過幾年室內設計,在2000年,他選擇做一個職業藝術家。
什麼叫職業藝術家?
“我的生活中只有藝術,我只靠藝術養活生活。”他這麼解釋。
1989年大學畢業後來到福建,他在福州創立第一個個人工作室,正經開啟閩都職業藝術家生活。那時候,國畫油畫有了一定市場,但是他看准了漆畫的“一團黑”。靠著油畫養漆畫,一養就是好幾年,到後來,漆畫市場才有一些起色。
他涉獵極廣,從東西方藝術到哲學思維,從傢俱到瓷器,從文玩到雜項,無論你說到哪,他都有自己的理解,他管這叫“換湯不換藥”,但大夥心裡清楚絕非那麼簡單。他的朋友各行各業都有,很多人成為常客,熱衷於到他這取經。
雖見識廣博,作品中也呈現出多元性,但他對中國傳統文化卻是愛到骨子裡,以古為骨,兼之其他皮肉。唐詩宋詞散文駢文,隨取隨用。他也愛玩老東西,在把玩的過程中看宋人的講究,又在殘缺中看到頹廢之美。
他曾在婺源過了好幾年的寫生生活,住到成為“模範村民”。他說婺源最具中國意境,那裡的山水、建築、人文,是真實的“桃花源”。這是他內心深處的嚮往,一如每一個中國文人。是以,在他的作品中抽絲剝繭最後剩下的骨,亦都是傳統元素:漢唐的磅礴大氣,宋韻的雅致細膩,文人畫的留白意境……
萬般姿態,皆從古中來。

一條路走到“黑”
Talk to shen kelong

沈克龍喜歡八大,說起八大眉飛色舞,一段話幾個“我ca”連續出現。他佩服八大的自在灑脫詩情畫意,也佩服他的才情修養。東方的藝術在於養成,而八大就是在極致的養成後方能達到這樣的境界。
八大曾說,“涉事一日即作畫一日”。2011年,沈克龍在北京辦展,就取名《涉事》,除了“涉事”二字的本意外,應該還有另一層理解:涉,涉足,事,漆事。
他的手蛻皮嚴重,這是做漆二十幾年後還留著的過敏反應。在最開始,紅腫脫皮瘙癢,家常便飯。很難想像,當一個人面對多種選項時,為什麼還會選最難的路?
講到這裡,他難得“矯情”一回,“你就是喜歡。喜歡有什麼辦法?”
跟雨天一樣,他把大漆看成是生命的恩賜,“它給你那麼愉快的享受,總要折磨你一下,也能理解。上帝給你的時候,讓你受點皮肉之苦也是應該的。沒有這麼一點,就顯得沒那麼深刻。”
沒有哪個詞能高度概括他對大漆的喜愛,於是他想到了“信仰”,甚至把微信簽名改成“一條道走到黑”——黑,是大漆的顏色。
二十多年後,他帶著嚴重蛻皮的手和大漆融為一體。東方性、國際化,可以磅礴、可以奢華、可以樸素、可以大氣……擁有無數種可能性,安靜地呆著就有極強的說服力和底氣。
這是大漆,也是沈克龍,未來他的作品中會呈現何種姿態,你都不會覺得意外。
沒畫完的畫、多餘的條案、收來的舊傢俱、淘來的陶器,外加一牆放在地板上隨便寫的字,工作室一角隨手組合,變成了媒體口中的“最美工作室”,許多友人盛讚有“漢唐味道”。
但對他來說,“這就是幹活的地方”。他心中所嚮往的還是中國文人式的“桃花源”。
在那裡,有一片山水,門前一方田園,幹活時全世界都安靜,偶爾停下來,窗外鳥叫聲堪堪入耳。好天氣,飲一杯老茶,屋內的“山水”和屋外的山水渾然一體。
這嚮往,一定在他的“黑道”旁無數次開出花來。
文字 | 鄭三觀
視頻 | 且亭文化
攝影 | 程世達 張樹光
編輯 | 程 香
會心
沈克龍漆畫作品展
Communion of the Soul
2017.07.08-08.08
福州•江濱壹號•壹號藝術空間

一番長聊,獲益匪淺,因篇幅有限,僅抛磚引玉。
我們整理了一份問答,
如有興趣,
點擊下面的連結查看對話實錄:

對話沈克龍:大漆最能代表東方精神和文化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