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觀精舍:藏書萬卷,好茶千斤,半屋器物貫古今。

“榮觀精舍”主人
“榮觀精舍”主人為60年代生人,畢業於北大考古系。此人“好玩”也“好玩”。
《這些書您都讀過嗎?》一書以主人的文章題目命名,他曾在作者介紹中自嘲:“因學考古無所成而改玩古董,因好飲茶過度而投資茶業,因藝無所成而稱多藝,因學無所長而稱博學。”

“榮觀精舍”內有萬卷藏書,另有天窗兩處,真是應了網友那句“萬書砌井好觀天”。
舍內藏有幾百斤陳年老茶,實實為外人羨。
何謂榮觀?一定有命名緣起吧?
榮觀精舍主人答:“老子曰:雖有榮觀,燕處超然’,這是緣起。金剛經曰:佛說般若波羅蜜,即非般若波羅蜜,是名般若波羅蜜’,這是緣滅。”故所謂榮觀,實無足觀,是名榮觀。
長洲文氏,自文征明以來,幾代人文薈萃,而其曾孫文震亨積幾代文人生活經驗,著《長物志》,專論文人起居空間的佈局與配置。卷一就是室廬,開篇即言:“居山水間者為上,村居次之,郊居又次之。吾儕縱不能棲岩止穀,追綺園之綜,而混跡塵市,要須門庭雅潔,室廬清靚。亭台具曠士之懷,齋閣有幽人之致。又當種佳木怪蘀,陳金石圖書。令居之者忘老,寓之者忘歸,遊之者忘倦。”
由此可見文人空間,需先是“私人空間”。
古時人際往來,關係一般者相見于客廳,至交方能言歡于主人書房。想窺得主人文化修為與品味,只有步入書房才可見真章。
看房內所藏書畫、碑帖、書籍,乃至陳設器物,處處可投射主人學識與鑒賞品味,因而書房堪稱古代文人的私人博物館,因為這是古代文人最重要的收藏陳設空間。
文人空間,需先是“私人空間”。
如今玩各類空間已成時尚,因此在拜訪“榮觀精舍”之前,我心裡認定這也是主人玩的空間,所謂交際平臺而已,大概用於接待泛泛之交的朋友。
怎料想我是小人之心了!
“榮觀精舍”位於福州本世紀初建成的老社區深處。十幾年過去,歲月為社區打磨上包漿,這裡的光陰似乎都放慢步伐,人心在此也會不由得沉靜。往常登高樓是電梯一進一出的便利,在這裡則是踏踏實實的百級臺階。來前雖已和主人打過招呼,但沒想到只敲了一聲,主人就開了門,想來是主人等候已久,此刻在腦海裡閃過一詞——“謙謙君子”。
這裡是書房,也是主人生活了十幾年的家。
原本認定是玩的空間,未曾想這就是“榮觀精舍”主人已生活了十幾年的家。頓時心中竊喜,想要在古時,我怎有資格入這樣的雅舍?更不可能在此自不量力地為外人道“榮觀精舍”之“榮”。能見此處,是真切的驚喜。

戲問先生:您這油光鋥亮的腦袋也是這萬卷書滋養出來的包漿吧?
先生自謙:“工具越多,實則道行越淺。”
“榮觀精舍”主人為60年代生人,畢業於北大考古系。此人“好玩”也“好玩”。
《這些書您都讀過嗎?》一書以主人的文章題目命名,他曾在作者介紹中自嘲:“因學考古無所成而改玩古董,因好飲茶過度而投資茶業,因藝無所成而稱多藝,因學無所長而稱博學。”主人謙和、幽默,“榮觀精舍”,是“知其榮,守其辱”。
《老子》的“雖有榮觀,燕處超然”說的是即使擁有榮華,也當淡然處之;但在這精舍中,我確實一眼看不出主人的榮華。
設計極簡,用材極樸,著色極素,所以是“簡樸寨”
“榮觀精舍”裝修于本世紀初,主人說起自己這一方天地,語帶調侃:“設計極簡,用材極樸,著色極素,所以是簡樸寨’,沒趕上潮流,所以也不會過時。”
放眼望去,舍內裝潢用材極為普通,確實不見其“榮”。不過若有明白人來此,定覺目不暇接。陳列其中的金石書畫及隱含的主人的意趣情懷,只有內行才窺得門道。

大漆屏風為漆畫大師唐明修先生作品,經六年光陰才得以完成。
走入“榮觀精舍”,迎面的是一架大漆屏風,屏心的朱紅為主,間以黑棕色的甲骨文為素材漆畫,是漆藝大師唐明修的作品,被主人命名為《元亨利貞》。
古典家具名類繁多,據說屏風與榻是士大夫家中廳堂最重要的傢俱,屏風有屏障的作用,又可分割空間,居廳堂之要衝,所以是古人最要裝飾的傢俱。紙未面世前,繪畫多見於器物及牆壁之上,而屏風作為大型器物,屏心畫便是傳統繪畫最重要的載體。再以繪畫材料劃分,漆畫是為歷史最為悠久的國畫。
這木水之精,調和萬物,廣合天下,有著仁愛與包容精神,如水如玉,象徵著文人精神。明代楊明在黃成大所著中國最早的漆藝專著《髹飾錄》序言中對漆德之定語是“堅牢其質,光彩其文”,可見僅這一架大漆屏風,後面就有翻不完的卷宗。
北齊大字碑拓,篆書筆意的隸書:-“道鑒不二,德悟一原”,為北齊著名書法家僧安道壹所書。
拾階而上,可見書牆一堵,旁邊竹簾上掛著北齊的大字碑拓,篆書筆意的隸書——“道鑒不二,德悟一原”,為北齊著名書法家僧安道壹所書。
跨進門檻,一眼望去,四壁盡是書,外加庫內典藏,主人估計足有一萬餘冊,並說古代文人的收藏,藏書第一要緊事,碑帖拓片次之,再次才是金石器物。那書脊包裹著光陰的黃變及主人雙手摩挲過的包漿。
這滿屋子藏書,各處所放何書,主人是爛熟于心。閒談間,凡需要書籍內容作論證處,先生總能立即找到。“榮觀精舍”因書、因帖、因主人談吐,彌漫著書卷氣。
書牆之外,精舍內隨意所見盡是古器物,又以茶具、香具和文房器具為主。
一石一器俱是先生心頭之好,件件有故事,且樂而為外人道也。
書牆之外,精舍內隨意所見盡是古器物,又以茶具、香具和文房器具為主,金石玉瓷、竹木牙角,什麼材質的都有,而且聽起來件件皆有故事,若細細把玩,那真能將這日月忘得一乾二淨。
主人藏書萬卷,又是考古專業出身,對藏品源流瞭若指掌,藏品多經考證,將收藏與學識相連,享樂其間。
主人好茶也懂茶,尤其鍾愛唐宋茶器。“榮觀精舍”內所見茶器只是主人所藏極少一部分,主人收藏歷代茶器數量眾多,為此已經註冊並要籌建一家茶文化史博物館來陳列。聽說主人還藏有幾百斤的陳年老茶,聽了足以讓人滿口生津。
主人好茶也懂茶,尤其鍾愛唐宋茶器。
北宋古茶器,天然皂石所制
書齋品茶
精舍內收藏有多尊佛像,上起北魏、中跨兩宋,下達明清。北魏、北齊時期朝廷崇信佛教,這一時期的佛像,成批出土不少,論佛教出土器物,當屬此特殊時期價值較高,所以歷史上也流散到世界各地,多被著名博物館收藏。
主人的北魏北齊的佛教摩崖石刻拓片收藏,也是福州一絕,據說最大的碑刻,面積大一百多平方米,單字大小有五六十公分見方,一條拓片,長達十五米以上。
山東青州出土文物,北齊佛腳
金石味是我在這個空間感知到的品味。
主人所藏器物價值雖高,可也並未怕其損壞而束之高閣,反而隨性地拿來使用。如陳眉公在《小窗幽記》中所言:“餘嘗淨一室,置一幾,陳幾種快意書,放一本舊法帖,古鼎焚香,素麈揮塵,意思小倦,暫休竹榻,餉時而起,則啜苦茗,信手寫漢書幾行,隨意觀古畫數幅,心目間,覺灑灑靈空,面上俗塵,當亦撲去三寸。”
這種場景,幾乎活生生地再現在榮觀精舍之中。

談到“文人空間”時,主人自謙:“不敢稱文人空間’,我就一散人,還沒文’上。”
讀書、寫字、賞物、品茗,再看“榮觀精舍”,原來是榮辱不驚,榮而不炫。“榮觀精舍”不僅“榮”於物,也在人。私人空間氣韻與主人審美、品味及個人修養息息相關。
三次登門,皆讓我不舍返程。作為一名學術極為不精的晚輩,與主人實在是沒有對等交談的資本。主人倒也不介意,無論我所提的問題是好、是壞,總是耐心解答,想舊時私塾先生有如此好秉性的,估計也不多見。
若論“文人空間”,我認定“榮觀精舍”當之無愧。奈何閒談間,聽主人穿越時空地聊古人的居住空間、談收藏、講讀書、解析《莊子》、說生活,只扯到“文人空間”時,主人自謙:“不敢稱文人空間’,我就一散人,還沒文’上。”
“家中有書,未必算文人。讀書人與文人有別。讀書人多少有些知識,但不一定有文化。文化即為文所化,若沒有被足夠的人文所滋養,怎敢自稱文人?中國傳統文人一定是立足于人文修養上,文學、哲學、歷史、藝術、音樂,這是人文,當然還有人格培養、生活趣味及品味的陶冶,人文非流於表面,而是內在。”
人生快意不過在此,讀書賞物,逍遙地晃過一日又一日。
主人曾為著名漆藝家沈克龍漆藝作品集《涉事》作文,文內談到:“那天和克龍兄談起一定要把八大手書《古詩十九首》中的這一部分編入畫冊,而且,就這四句,這其實是我眼中的克龍兄藝術軌跡與追求:
“渉江采芙蓉,蘭澤多芳草;采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
榮觀精舍主人意譯為:
浸淫在歷史長河中
想取其精華
卻看見的是無盡的寶藏
我採擷的目的
是為了心中的大道。”
我想這四句大抵也是榮觀精舍主人對傳統文化的追求。
攝影:程世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