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致成詩-陳仁毅著作《中國當代傢俱設計》出版背後

在人的一生中,
如果沒有經歷過從「心靜」到「安定」的生命狀態,
那精神品質中的唯美「意境」要如何出現?
——陳仁毅 《中國當代傢俱設計》
程香 | 《古典工藝傢俱》雜誌 主編
1984年生於湖北,
2010年創刊《古典工藝傢俱》,該刊現已成為業內最具影響力的媒體。
2016年創辦退藏文化,專注于家具文房藝術品的媒體傳播與分享。
2015年開始參與《中國當代傢俱設計》一書,見證該書出版的全過程。
本文記錄的即是出版過程中的點滴與感懷。
極致成詩
文/程香

2011年。一個普通的週六上午,我收到一條短信:“程香你好,我是陳仁毅。收到你的採訪提綱,可以電話回答你的提問!”
當時還在週末懶覺中迷糊的我,立刻彈跳起來,洗把臉,清醒過來,備好紙筆,在腦子裡匆匆過了一遍採訪主題。然後回復他:“我準備好了。”
片刻,一個陌生的臺灣號碼撥過來。迷人的男中音,普通話講得很好,詞彙量很大,邏輯性強,每一個問題都能快速切中重點,出口成章,對答如流。實在是我們當記者的最夢寐以求的採訪物件。
這是我第一次採訪“春在”。我永遠也不會知道,這一天,這樣一個普通的週末,竟是我結緣“春在”的一顆種子。
2011年10月,《古典工藝傢俱》採用“春在”傢俱作為封面圖。

有了第一次的愉快採訪,很快,就有了第二次、第三次。
在知道越來越多“春在”的故事之後,我發現了陳仁毅的另外一個身份:接觸古董傢俱近30年的資深行家、藝術品顧問。用他自己的話說,其實,這才是他的主業。“春在”,只是副業,做的是一份情懷。
每一年,至少有一半的時間,他都在國外。穿梭於各個國家的拍賣會與藏家之間,以及博物館、美術館之間他將這種工作模式稱之為“旅行”。還有一小半的時間,用來經營“春在”,也就是這本書的緣起與主角。
我也是後來才慢慢明白,為什麼“春在”的設計,與所有新中式傢俱設計都不同——無論是傢俱,漆器,陶瓷,還是小物件,都漫出一股濃濃的文人氣。
文人氣,是很虛的。很難用具體詞彙來形容這種感覺。但是,去過“春在”展廳和會所的人,見過“春在”設計的人,都能感受得到這種氣息。
我也是後來才慢慢明白,那種文化的氣息由內而外向外彌漫的感覺,都是因為春在的靈魂陳仁毅。

瞭解過陳仁毅的履歷過後,也就不難想像,春在的氣質從何而來了:
-1985年,王世襄的《明式傢俱珍賞》在香港首發後,大陸老傢俱的價值被全世界看見,像鏟地皮一樣被掃貨。那個瘋狂的年代,陳仁毅親歷其中。
-1987年,他從臺灣到大陸,第一個十年,在廣東中山,經營老傢俱。過手、拆解的老傢俱實例,數以萬計。
-1995年,開始從老傢俱拆解中總結新發現,並運用到新傢俱設計中,建立“春在”的原始雛形。
-2003年,離開廣東,來到上海拓荒。租下郊區的18畝地,親自設計,打造了人文氣質十足的花園會所。
-2004年,正式成立“春在”品牌。從此,春在的故事就這樣徐徐展開了。直到今天,“春在”依然是當代傢俱設計史上不能忽視的一抹亮色。
二十多年的老傢俱拆解經驗,近三十年的全球旅行經驗,親歷了中國傢俱從蘇醒到快速消失的輝煌年代,也參與了西方一場又一場重要的拍賣。看到了中國傢俱在全世界的特殊價值,也看到了當代傢俱設計的狹窄與不足。
就如美國詩人艾米莉·狄金森所說:“假如我沒有見過太陽,我也許會忍受黑暗。”
四十歲以後,有幾個問題常常浮現在陳仁毅的腦海中:接觸了這麼多藝術的美好之後呢?經手過這麼多傢俱的美好之後呢?拆解過這麼多結構的美好之後呢?看過了這麼多生活的美好之後呢?
於是,不知何時,油然而生的,他有一種使命感:既然有幸看過那麼多老傢俱的美好,既然當代傢俱設計需要一個新的注腳,那麼,我來出一份力吧!
2012年6月,《古典工藝傢俱》雜誌再次採用“春在”傢俱做封面。

當你站在他的作品面前,透過那一件件的設計,你能看到,春在是有根的。你能看到作者的思想、態度、經驗,以及對當代美好生活的期待,都在透過作品跟你發生對話。
這看似簡單的對話,在這樣一個日趨浮躁的當代設計氛圍裡,卻是再也難挑其二了——為了快速被發現,設計師多會走捷徑。嘩眾取寵、斷章取義就能出名,誰會願意安安靜靜地做設計,而且一做就超過十年?
陳仁毅是固執的人。他認定自己應該為當代傢俱設計留下一些注腳,至於注腳如何書寫,那是後世評說的事。而當下,他只管沉心去做。
因為,他心裡明白,即使道路迂回,只要目標堅定,總有一天,終會抵達。
“春在”贊直系列作品攝影:氓卡

陳仁毅是我見過最像詩人的人。
2013年夏天,一次訪漆之旅,他第一次來福建,前後一周,我和同事全程陪同。
2015年至今,為了出版這本書和新品打樣,他更是每個月飛一次福建。於是,非常幸運的,我有很多機會見到他。
常常在完成當月的工作之後,我們會安排半天到一天的小旅行。有的時候去郊區的小山上走走,有的時候去兩三個小時車程的大山裡呼吸。
是的,他很喜歡山。一進山,就渾身充滿力氣,他稱之為“充電”。一座老房子,一棵古老蓬勃的樹,一扇挺拔精神的窗櫺,一塊斑駁滄桑的巨石,一片枯枝敗荷,甚至幾根攀枝錯節的樹根,他都能蹲下來細細研究半個小時。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去菜溪岩。那是福建仙遊的一處景點。一條小溪自山中緩緩流下,爬至半山腰,遇一片頗具規模的瀑布,瀑布下是一大片岩石。他喜歡極了,掏出隨身攜帶的小相機,拍了半天的照片過後,乾脆躺了下來。
那是初夏的一天清晨。因為我們趕得早,景區又荒涼,整個山谷只有我們三四個人。太陽初升,天藍如鏡,亮得睜不開眼。放鬆身心,躺在岩石上,瀑布就在身後,風起時,飄過一陣細細密密的小雨絲,落在臉上,涼涼沁沁。好像不小心跌入了仙境。
下山的時候,我們在景區小商店買了冰棒和零食,帶著坐到了溪邊。他脫掉了鞋子,雙腳浸在水中,一邊啃著冰棒,一邊笑得臉上蕩出了皺紋,滿足得像個孩子。
後來,我才知道,陳仁毅將類似這樣的旅行經驗,悄悄融入進了他的設計之中。他是一位元詩人,只是書寫的方式不同——別人用筆,而他自己就是筆。
山裡的詩意。攝影:程香

陳仁毅也是我見過最追求極致的人。
在這本書中,細心的讀者可能常常會讀到“精緻”“極致”這樣的詞彙。這並不誇張,因為他做的每一件事,都在追求著極致。
這本書的出版過程中,每一篇文章,每一幅照片,甚至到了後期,每一頁的排版,直到印刷上機的每一次調色,他都從頭到尾親自參與。排版時,看到很多過去的舊照片,我感歎,十多年前裝修的展廳,現在來看也絲毫不會過時。十多年前的照片風格,和現在新拍的,竟然也毫不違和,有些場景和細節,還能看到驚人地相似。
這是因為,每張影像背後,站著的,都是同一個人。
他不會用電腦,但是為了版面的感覺和準確,他花了四五個月時間選照片,最後從幾萬張照片裡選出了一千張,後來又忍痛扔掉一半,選了500張。到了後期排版階段,他又用了兩個月的晚間休息時間,將萬里挑一的照片,一張張配到合適的章節。因為每一篇文章的樣子,他腦海中已有畫面,所以配完照片,他先是用電腦資料夾將照片擺個大致位置,然後又親自用筆,在紙上畫出版面的樣子:這一頁,用幾張圖,擺在什麼位置,文字放在哪裡,他都一筆一劃地勾勒出來了。
他的助理Tina說,不是只有做這一件事,這麼多年來,對待所有的工作,他都是拿出百分之兩百的態度,在能力範圍內,事事做到極致。
今天我們看到的春在設計作品,每一件,都是他親自構思,親自執筆畫圖設計,親自監督打樣,修改定型,到產品命名、設計說明,每一個細節,都由他親自來做。
這其中,他又熬紅了多少次眼睛,又添了多少白頭發,是我們旁觀者無法想像的。
每一篇文章,每一幅照片,甚至到了後期,每一頁的排版,直到印刷上機的每一次調色,他都從頭到尾親自參與。攝影:程香、林曉青、氓卡

出版做到後期,細細碎碎的事情特別多,加上原本的藝術品顧問業務,他變得非常忙碌,每天工作超過16個小時。
有一次,白天他忙著和工廠看打樣,和攝影師氓卡在現場調整最後一次拍攝,和美編調整版面,稍有一點空,還拿著新的展廳設計圖和新作品設計圖細細研究,除了吃飯就是工作,連午休也沒有。原本他口述、我描寫的圖片說明,直到晚上才有時間做。
晚上十點,結束白天的幾大樁工作後,我們約在酒店大堂的咖啡廳見面。
“你和Tina先等我半小時,我上去洗個澡就下來。”
半個小時後,他穿著T恤休閒褲下來了,再仔細一瞧,腳上穿的居然是酒店的拖鞋!
我和Tina忍不住笑。他卻像換了一個人,笑容滿面,精神煥發:“忙起來的時候,我經常是這樣,早上一份工作,中午一份工作,下午一份工作,晚上洗完澡,再一份工作!”
當晚,他講述圖片故事一直到夜裡12點。
次日,在餐廳早餐時碰到他,得知他後來又工作到淩晨2點才休息。更可怕的是,他連早餐時間也沒有放過:杯碟前,還擺著一個本子,想起什麼,馬上就在上面寫寫畫畫。後來,這些塗塗畫畫的筆記,給了我:“這是補充的片段隨想,可能有些能用到圖注裡。”
我曾經問過陳先生,為何50多歲了,還在這麼拼?
“自找的。”他笑答,“沒辦法。”
陳仁毅手稿。裡面細細碎碎地記錄了出版文章筆記、手繪圖稿等。

Tina告訴我,在這本書的出版之前,他還有好幾大套出版計畫。有談宮廷文化的,有談文房器物的等等,題目列了一大串,打算一本一本地慢慢做。
這本書的收尾階段,Tina問陳先生:“先前計畫出版的書,還出嗎?”
“不出了。”他直搖手。有點賭氣,也頗為疲倦和無奈。
後來在聊天中,他也曾在不經意間感慨:“這是我的第一本書,也可能是最後一本了。”
2016年9月,陳仁毅第四次來到杭州影天印刷廠,校色調整。左起:程香,Tina,陳仁毅

我們當然不希望這是最後一本。
畢竟,擁有那樣豐富開闊的收藏經驗,而且有書寫表達能力的人,並不多見。我想,等邁過這樣一道又一道的關卡過後,當他捧著散發著紙墨香的第一本書,內心或許有蠢蠢欲動的衝動,就像他自己的兩句玩笑話:“自找的,認命吧。”
只是,依照他那樣吹毛求疵凡事追求極致的性格,第二本書,恐怕要讓大家久等了。
2016年10月1日,第一批趕制出來的《中國當代傢俱設計》成品亮相香港蘇富比預展現場。

詩書化境,
始之於落花,
而止於「春在」。
“春在”名稱的發想,源自于清代鴻儒俞樾先生的詩句:“花落春仍在,天時尚豔陽”,意指時光流逝,但美好的記憶與文化餘韻猶存。
這句詩非常簡短,是我見過的最美麗的品牌Slogan,也表達著陳先生對中國當代傢俱設計的美好祝願和期待:明代有明代的美好,可是那個年代已經過去了。清代有清代的美好,可是那個年代也過去了。當代傢俱的美好和新的文明,要靠我們自己創造。
如果一個“春在”,讓一千個人的生活美好一點點,那麼一千個“春在”,一萬個“春在”呢?
《中國當代傢俱設計》因“春在”而起,也是對中國當代設計過去十年的總結與回望。中國傳統美好在當代的不滅與再生,在這本書中得到了生動溫暖的多處詮釋,無論是古董收藏界,還是當代設計界,讀來一定會有獨特的視角和收穫。
感謝正在閱讀的你,讓當代傢俱設計多了一雙溫暖目光的注視。我們希望,這只是一個引子,中國當代傢俱設計需要更多人的參與和不同的聲音。如果你有想要分享的觀點,歡迎在下方留言,和我們互動聯絡。
2013年的一周訪漆之旅,埋下的種子在不知不覺中發芽生根,使得陳仁毅與福建結下了深深的緣分。

陳仁毅新書《中國當代傢俱設計》正在預售,
十月中旬發貨
長按下方二維碼,馬上搶購簽名版!
你可能還會喜歡:

傢俱創意從業者不得不看的一本書:陳仁毅著《中國當代傢俱設計》今日起預售
近年來規格最高的傢俱界盛事——《維揚明式傢俱》驚豔首發 | 退藏
編輯丨謝谷
主編丨程香
出品丨退藏
長按右側二維碼
腹有詩書氣自華
投稿 | 合作 | 分享
微信:shuangyu_love
電話:18310765815
郵箱:191805765@qq.com
▼ 點擊閱讀原文,預購《中國當代傢俱設計》限量簽名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