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揚明式傢俱》
張金華 編著
故宮出版社
2016年9月24日首發
—張金華—
1968年4月出生於中國江蘇省南通市
1991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
回江蘇南通從事美術教學及創作
開始涉足明清傢俱的收藏領域
1994年返京
從事舞臺美術設計工作
同年成立古典傢俱研究修復工作室
2005年受聘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擔任古傢俱鑒定專家
參與明清傢俱的海外徵集及主持館藏古傢俱修復工作
同時進行古傢俱學術研究
前 言
中國古典傢俱作為一門學科,自有獨立成篇的研究成果問世,快接近一百年了。而此書自1999年始動筆,至今也有十六年了。這樣的努力沒有白費,它填補了明式傢俱研究領域的重要空白,豐富了人們對明式傢俱的想像空間。
9月24日,《維揚明式傢俱》在故宮博物院召開研討會暨新書發佈會。場面盛大,大咖雲集,稱得上是近年來規格最高的傢俱盛事。
以下是我們第一時間從北京發回的報導。
內容
《維揚明式傢俱》分《研究編》和《實例編》兩冊,作者張金華在書中大膽提出了“維揚明式傢俱”這一概念,即明中晚期至清早期,長江以北從揚州到南通一帶明式傢俱的歷史狀況及相應特點。
揚州,舊稱廣陵、維揚,從西元前486年建城開始,歷史上功業彰顯,傳奇不斷。明代初年遷都北京,揚州是自南入北的門戶,尤其成化、弘治以來,囊豐篋盈的徽商西賈紛至遝來,因鹽務而盛,維揚富者數以千萬。
商業經濟的發達勢必引發大規模的豪侈之時風,正所謂“三年看熟揚州肆,富家宅第密鱗次”。為了適應這種奢靡消費需求,大批服務性人口從四方托業而來,百工雲集,藉以謀食,造就了揚州城市物質文化的空前繁榮。一直到乾嘉鹽務全盛時期,揚州更是“華盛之族,席豐履厚;器物財用,力求精美,以故藝能日進,片長薄技,新巧相尚,爭自揣摩,求其盡善。”
在本書中,張金華清單記載了維揚地區如泰興、南通、高郵、鹽城等周邊普通用戶家中所發現的明式黃花梨傢俱個案,包括羅漢床、架子床、拔步床、圈椅、官帽椅、玫瑰椅、畫案、平頭案、方桌、酒桌、亮格櫃、方角櫃、麵條櫃、衣架等,幾乎涵蓋了明式傢俱的主要品類。
這些作者過手經眼的第一手材料,明確無誤地見證了明式傢俱在維揚地區的曾經聚珍。
對明式傢俱的一般制式,本書不作主要贅述,作者著重梳理了維揚明式傢俱不可替代的個性特點,是本書最具有學術價值的亮點。每個形勢產生一種精神狀態,接著產生一批與此精神狀態相適應的藝術品,這是歷史的規律。一個地區的文化傳承,醞釀出特有的文化性格,在傢俱中就會體現出共同氣質的遺痕。
顯而易見,維揚明式傢俱的風格特點有其獨到的魅力,顯然有別于蘇州明式傢俱的時風。經過調查比對,作者發現其中的規律,並繪製局部圖樣一一加以鑒別,讓人直觀感受到兩地明式傢俱在樣式和細節上的異同,為真正意義上的“蘇作明式傢俱”作出全景式的輿情說明。
動機
一、遺珠之憾
蘇作作為明式傢俱最重要的代表類型,為世人所推崇。
已往的觀點認為,蘇作乃蘇州地區為主要產地的一種明式傢俱類型,製作精妙,品位超然,硬木、軟木傢俱皆然。以明代蘇州人文薈萃的歷史背景,這種約定俗成的說法不無道理,但如果廣義地追究,尤其是深入到一江之隔的蘇北地區實地考察,又會發現情況並不那麼簡單。事實上,蘇北地區也有大量明式傢俱遺存,與蘇州地區明式傢俱略有異曲,其中也不乏部分優品在交易過程中流入蘇州地區,混跡于蘇作陣營的可能。這些具有鮮明地區特色的佳器良構,如果籠統以“蘇州製作”來通稱,難免以偏概全,甚至有遺珠之憾。
1979年,王世襄先生專程南下考察揚州等地的古傢俱遺存情況,結果令老人家失望而歸。可能是行色匆匆的緣故,他對這個地區的古傢俱遺存狀況,並沒有得出如其所願的結論。可是多少年來,浸染此地的一線行家卻心照不宣,他們影影綽綽感覺到蘇北一隅,確實散落著數量可觀的明式傢俱,種種原因,這一被遮掩的歷史隱情,並沒有人進行系統化的論證。
二、深入認識
大約在1987年,張金華見到了《明式傢俱珍賞》,初識明式傢俱之美。此時其家鄉南通走街竄巷收購舊傢俱的人員也逐漸多了起來,不時聽說老戶出售傢俱的傳聞,他由於忙於應對高考無瑕理會。
1991年,他在北京結束了理想而慌亂的大學生活,分配回地方老家南通工作。業餘時間相對充裕,時常遊蕩於南通周邊各個舊傢俱收購點,樂此不疲。這期間,由於《明式傢俱研究》的影響,傢俱行業普遍對傢俱材料、品類、年代有了初步的認識,坊間不斷傳出黃花梨、紫檀等硬木傢俱出售的消息,從而也刺激了當地從業人員的陡增。
經驗豐富的收購人員對江蘇各地傢俱特徵幾乎一目了然,以諸如“南通本幫貨”“泰興貨”“揚州貨”“常熟貨”“東山貨”等用語相稱,作地域區別。外地行家對蘇北地區源出傢俱一律統稱為“蘇北貨”,藉以貶低和壓價。由於當時薪資微薄,貴重的大型硬木傢俱無力問津,張金華僅藏一點硬木小件、軟木明式傢俱聊以解渴。
1994年他回到了北京工作。此時,北京古傢俱愛好者不斷增多,市場擴大,全國各地的舊傢俱,尤其是山西軟木和大漆傢俱開始集中運往北京,肆集鼎沸,此盛景一直持續了十多年。
由於他的大部分收入用於傢俱收藏,常常入不敷出。又隨著傢俱收藏的增多,存放和修復成了一道難題。權衡再三,終於在1995年籌資租地,四處尋訪工匠,在北京近郊成立了古傢俱修復工作室,鑽研古傢俱修復技術,同時開始涉及傢俱的經營活動。
初期創業十分艱辛,很快步入了正軌。流散到北京的各地舊傢俱品類雖多,但讓他真正感興趣的,還是江蘇地區所產明式傢俱,為其搜集之重點,以至每月總用一周左右時間,奔赴江蘇各地採集,成為十數年的積習。隨著對蘇北、蘇南兩地民間大量傢俱遺存狀況的調查,過手與修復傢俱的增多,認知水準也不斷提高,逐漸對社會普遍認為蘇作明式傢俱的“蘇州中心論”產生懷疑,遂萌發撰寫此書的初念。
蘇州風格傢俱
維揚風格傢俱
三、責無旁貸
“維揚明式傢俱”的提法絕不是心血來潮,而是建立在田野調查基礎上,踏踏實實,水到渠成。如果沒有對中國古典傢俱文化的熱愛,沒有深入一線的考察經歷,沒有綜合知識及美學修養的經驗,俯察的感受就大不一樣。
以張金華的多樣身份,中央美術學院油畫專業畢業,長期以古傢俱修復、經營和研究為業,尤其是維揚明式傢俱重鎮南通人氏的家世背景,使他對古傢俱有著得天獨厚的領悟力。同為鄉黨,
為本書作序的徐累先生見證了張金華經年累月的追索過程,也曾經隨他一起,深入到揚州、南通一帶的窮鄉僻壤搜尋明式傢俱,俗稱“鏟地皮”,所見所聞,經歷難忘。在這樣的過程中,張金華越來越堅定了對“維揚明式傢俱”現象的猜想,對他而言,從初念、發願到完成這項工作,已經是責無旁貸的一件事。
亮點
一、填補空白
中國古典傢俱作為一門學科,自有獨立成篇的研究成果問世,快接近一百年了。最早的中國古典傢俱專冊,是1920年巴黎出版的《中式傢俱》,第一次以散頁的形式,輯錄流落至歐洲的宮廷大漆傢俱,開山之作,極有影響;
1944年,古斯塔夫·艾克先生的《中國花梨傢俱圖考》出版,著重介紹明式硬木傢俱,奠定了這一領域的學科基礎,除了論文、圖片外,楊耀先生的製圖增加了對明式傢俱內在結構的理解,功不可沒;
此後,安思遠先生也有專著涉獵明式傢俱;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期,王世襄先生的煌煌巨著《明式傢俱珍賞》以及《明式傢俱研究》面世,全面梳理了明式傢俱的豐富類型和造型特點,從學術高度上定位了明式傢俱的歷史價值,具有里程碑的意義。至此,明式傢俱成為一門顯學,為海內外收藏和研究者所熱追,至今不衰。
研究明式傢俱,眼見為實是根本,故以上學者無一例外源自親身經驗。他們走行訪戶,搜奇覓珍,細晰明式傢俱的林林總總,編織出具體可感的明式傢俱經緯。
如今,關於中國古典傢俱的著述層出不窮,啟發了這個領域更豐富的見識,一些專項研究課題,也拓寬了包括明式傢俱在內的學術視野。即便如此,真正有獨到之處的觀點仍然鮮見,所以有關明式傢俱的任何推進性研究成果,都會受到人們的關注。而這套《維揚明式傢俱》,則是近幾年來明式傢俱研究的重要收穫,張金華發現了蘇作明式傢俱的另一條重要線索,填補了該領域的一項空白。
二、追根溯源
研究明式傢俱見識要廣,首要條件乃佔有實體資料,途徑不外乎借助公藏、私藏或自藏,才能作出進一步判斷。而實際的情況是,由於古傢俱是一門新科,公藏體制力有不逮,對古傢俱的價值認知及鑒藏,遠不像書畫金石之類的主流項目為相關博物館所看重,甚至是一個盲點。因此,民間收藏就變成重要的資訊來源和依據。
事實上,對明式傢俱的廣泛搜羅,民間交易和交流的熱情更為高漲,這種現象在張金華的文章中也有披露。那些美器一次又一次流轉遞傳,遁走於五湖四海,個中不乏趣聞,也增加了收集研究的難度。張金華憑藉熱忱、專注和行業地位,在這個領域廣結善緣,在草蛇灰線之中追根溯源,還一件又一件明式傢俱個案的歷史原位,終以匯成大觀。
張金華的治學方法嚴謹樸實,他首先立足“維揚明式傢俱”的原生態,即通過傢俱使用的最初地點搜集證物。那些偶然現形於普通人家的明式傢俱珍品,成為無可厚非的確切來源。即便在異地甚至海外發現類同風格的佳器,他也直接向經手者或擁有者求證,弄清物件的來龍去脈。大量品類豐富的明式傢俱構成一個鐵定的證據鏈,即此地曾有過傢俱生產和使用的盛況。
三、還原歷史
張金華將維揚明式傢俱置入明清以來盛極一時的城市地位中考察,由表及裡,由點及面,在賴以生存的文化和物質基礎之上,猜想它們生成的可能性。
如果說蘇州文化代表了東南傳統文化的主流,那麼揚州城市文化具有明中葉以來東南地區新興的徽州文化之表徵,它的特點是亦儒亦賈,殷商巨族多好風雅,常延攬四方名士以自重,並以此為榮。當時揚州“文人寄跡,半於海內”,他們定時雅集,聯吟侍藝,一時人文薈萃,播聞海內。
在《維揚明式傢俱》中,關於文人對當地物質文化的貢獻多有涉筆,其中,張金華著重議論了揚州園林。揚州園林名勝此起彼伏,鬥巧炫奇,其中一個重要特點,即商人出重資邀請名士設計,品位自然不俗,故揚州有“翰墨園林”之美譽,一點也不在蘇州之下。
很難想像如此盛景之下,傢俱製造會有所缺席。以建築和園林為例旁敲側擊,無非說明如此講究奢華的外在條件,內飾也會順勢而上,應對得體,尤其有文人參與,精工怡神,巧法造化,傢俱製造怎能有失水準?
四、柞榛木傢俱
若論維揚明式傢俱最無可辯駁的典型,當屬柞榛木傢俱了。這也是張金華長期注意搜羅集藏的物件,甚至比黃花梨、紫檀更為他所器重。
其原因,一方面出自他對家鄉南通的感情,因為柞榛木是一種極具地方特徵的木料,唯南通獨有,故世人有“柞榛出南通”的定論。
另一方面,柞榛木傢俱確實表現出非同尋常的魅力,不僅材質堅韌近硬木,木紋有行雲流水之態,而且從它的現存狀況看,也基本含括了明式傢俱多樣化的品類。柞榛木傢俱立于年代之林又一枝獨秀,足以說明它的原生態,是寓個性於共性的典型標本。
在廣義的維揚地區,揚州與南通一線之牽,明代不僅行政隸屬,地理上水陸相連,而且經濟與文化互通有無,文脈相近。所以,明式柞榛木傢俱也可以視為維揚明式傢俱的一個縮影,以此為標本,推演南通及維揚地區明式傢俱的一般規律,與蘇州地區風格相比較,更能說明問題。
張金華以“南通明式柞榛傢俱”為題單獨設篇,目的也就在這個特殊結點上,加強“維揚明式傢俱”作為一個體系存在的理由。他如數家珍地剖析了南通明式柞榛木傢俱的功能和工藝特點,得出“作為地方木種之一的柞榛木材質的普遍使用,應在黃花梨等硬木傢俱生產的同一鼎盛時期”這一觀點。收入本書的南通明式柞榛木傢俱代表作品,確能讓人發現柞榛木傢俱既入情理又出乎意表的突出魅力。
五、秘藏首宣
《維揚明式傢俱》的選圖獨具慧眼,既照應到通常制式,又兼顧到特殊意趣,讓讀者在瞭解“維揚明式傢俱”全景的前提下,優先舉隅別具一格的佳構。這些良工巧作90%以上是秘藏未宣之作,其彙集標準也不以材質論高下,而是以功能、美感、工藝為圭臬,力主反映了維揚明式傢俱“天物文心”的價值取向。
現場
“該來的都來了。”
多位來賓對著現場點人頭,頻頻頷首。現場國內外文博界、傢俱界精英薈萃,大咖雲集。稱得上是近年來規格最高的傢俱界盛事。
一、研討會
研討會現場
故宮博物院常務副院長王亞民致辭
著名傢俱專家張德祥先生致辭,高度肯定了《維揚明式傢俱》的學術價值
剛剛在紐約佳士得成功拍賣專場的馬克斯也到場祝賀,並以幽默風趣的語言闡述了一個藏家可以同時兼顧行家、學者的多重身份。
藝術家徐累是作者張金華的南通老鄉,深情講述了這些年來張金華對這本著作的背後故事
作者張金華,一位非常低調的神秘藏家、學者
二、大咖雲集的現場
研討會現場
三、戶外
發佈會在建福宮舉辦。
“鏗鏘三人行”主持人文濤客串戶外主持
9月底的北京,氣候宜人
四、史上最短展覽
一下午的故宮研討會和發佈會結束後,嘉賓們轉移地點,參觀同名傢俱展暨答謝晚宴。
十三件維揚傢俱,當天上午十點布展,當晚十點撤展,堪稱史上最短展覽。時間雖短,細節一樣精彩。
南通籍藝術家徐累
這些中國傢俱的片段,在勾勒著一段歷史的輪廓。
-更多精彩內容盡在本書中-
▼
《維揚明式傢俱》
編 著:張金華
出版發行:故宮出版社
印 刷:北京雅昌藝術印刷有限公司
開 本:8開
出版時間:2016年9月
定 價:660.00元全二冊
▼
掃描下方二維碼直接預訂
現為預訂,十一後發貨
你可能還會喜歡:
▼
傢俱創意從業者不得不看的一本書:陳仁毅著《中國當代傢俱設計》今日起預售
純乾貨:香港這個小黑不一般,一堂課為你理清中國傢俱激蕩三十年。| 退藏
清華這次展出的傢俱,有七件收錄於《明式傢俱珍賞》,水準不次於上博。| 退藏
編輯丨謝谷
主編丨程香
出品丨退藏
長按右側二維碼
腹有詩書氣自華
投稿 | 合作 | 分享
微信:shuangyu_love
電話:18310765815
郵箱:191805765@qq.com
▼ 點擊閱讀原文,馬上預訂《維揚明式傢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