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會博物館賣掉了幾百件瓷器,卻留下了更為精彩的傢俱和剔紅

此帖對我來說,也不是什麼大驕傲。我做每一件事,都很認真的。
這裡,是我的一個小小花園。我悉心種下各色美麗的花,讓來訪者能欣賞享受,這些花雖無言,但她們的美麗內蘊,自會永遠芳香四溢,無論我在與不在。
小小女子,不敢奢望什麼驚天大業,我種花,只是因為我希望我的朋友們能享受這些花,僅此而已。
如今花園已成規模,我的朋友們可以反復回味這些花,而我,功成身退,悄然而去,這個花園依然會美麗如昔。
—山無棱山妹—
2016年9月15日,紐約佳士得亞洲藝術周秋季拍賣會舉槌,
“美國珍藏:大都會博物館中國瓷器”專場
204件中國瓷器全部成交,總成交額達1208.8125萬美元
再次,大都會博物館成了人們關注的焦點。
不過,儘管賣掉了幾百件瓷器,
大都會博物館館藏的傢俱和中國藝術品仍然不容小覷。
繼上次分享雅昌網友山妹帖子中
美國明尼阿波利斯藝術學院博物館的館藏
這次就跟大家分享分享大都會博物館的藏品
傢俱不多網上已多有曝光
山妹主要翻譯整理了關於漆器的部分
和其中的兩個展覽。
300張海量大圖,請準備好wifi再打開。
傢俱
明 16世紀晚期—17世紀早期 黃花梨百寶嵌頂箱櫃
高285.8cm 寬158.4cm 深82.6cm
紫檀 董其昌題字背板南官帽椅
高 101.9cm 寬 56.8cm 深 45.7cm
1976年購買
此椅背板刻有董其昌的題字,是其所書《黃岡新建小竹樓記》中的一句話:
“公退之暇,披鶴氅衣,帶華陽巾,手執《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慮。江山之外,第見風帆沙鳥,煙雲竹樹而已。”
樓上這件和下面發的三件,是一套的椅子,全由明代著名文人題字。此四椅,網上或曰有真偽之爭,但博物館標為:17世紀,明末或清初。
紫檀 周公瑕坐具 南官帽椅
尺寸同上
在《清儀閣雜詠》中記載了這把椅子,原文是:
“周公瑕坐具,紫檀木,通高三尺二寸,縱一尺三寸,橫一尺五寸八分,倚板鐫:無事此靜坐,一日如兩日,若活七十年,便是百四十。戊辰冬日周天球書。印二,一曰周公暇氏,一曰止園居士。”
周天球也是明代的大書法家,善寫蘭草,尤善大小篆古隸行楷,一時豐碑大皆出其手。
紫檀 祝枝山題字背板 南官帽椅
尺寸同上
此椅背板上鐫有王羲之《蘭亭集序》的一段文字:
“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晤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雖取捨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快然自足。”
落款為“丙戌十月望日書,枝山樵人祝允明”。
下麵兩方印:一曰祝允明印,一曰希哲。
紫檀 文征明書背板 南官帽椅
尺寸同上
文征明, 號衡山居士,也是明代的書畫家,“吳中四才子”之一。
文征明在椅背板上題文:
“門無剝啄,松影參差,禽聲上下,煮苦茗啜之,弄筆窗間,隨大小作數十字,展所藏法帖筆跡畫卷縱觀之。”
落款為“征明”,下用兩方印,一曰文征明印,一曰衡山。
清乾隆 剔紅大屏風《郭子儀壽筵》
款識1777年
高213.7cm 寬 375.9cm
清康雍到乾隆早期 剔紅雙面工小屏風 一對
21.9 x 12.7cm
1913年獲得
19世紀 阮元題字 大理石掛屏
28.9 x 40 cm
山妹注: 阮元1764-1849, 字伯元,號雲台,清朝江蘇儀征人,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進士。嘉慶、道光年間,歷任戶、兵、工部侍郎,浙、閩、贛諸省巡撫,兩廣、雲貴總督,體仁閣大學士。他倡修《清史》、《儒林》、《文苑傳》,曆官所至,以提倡學術為己任。他在浙設詁經精舍,在粵立學海堂,撰《十三經校勘記》、《經籍纂詁》、匯刻《皇清經解》180餘種。
再補充幾個小編自己從官網上扒的,不知為何,官網上的照片很多都醜爆了。
乾隆時期的一張椅披
這兩張畫也是大都會收藏的,19世紀,作者不詳。寫實風格。
文房/漆器
明永樂 朱漆戧金龍紋佛經箱
高14cm 寬12.7cm 長40.6cm
山妹注:網路資料--戧金漆是指在朱色或黑色地上刻畫出纖細花紋,花紋內填漆,然後將金箔或銀箔貼上去,成為金色或銀色的花紋。王世襄先生考證認為,我國西漢時已有戧金漆器,但戧金器流行於宋代,目前國內所能見到的最早的戧金器實物即是南宋時期的。
木制剔龍紋筆筒
高11cm 直徑 9.2cm
清乾隆 象牙雕毛筆和剔紅雕“福海”筆盒
蓋子蓋上時,高 5.1cm ,長 31.4cm, 寬 4.4cm
毛筆上的刻字顯示,此件文房制於乾隆年間,很可能是造辦處,可能是朝廷自用,也可能被用作禮物。有趣的是,在18世紀,南方雕刻象牙的工匠被帶到北京,在造辦處製造漆器:這一套,可能是由一位同時擅長製作象牙和漆器的工匠製作的。
清康熙 嵌螺鈿硯臺
6.8 x 9.2 cm
清乾隆 鴨子型盒子一對
木、螺鈿、象牙、玻璃
高 7cm 寬 5.1cm 長 11.4cm
18世紀 靈芝如意
水晶
長 38.1cm
18世紀 銅胎剔紅花地開光山水人物瓶
清 18世紀 剔紅小提箱
高33cm 寬20cm 長35.9cm
清 18世紀 靈璧賞石
尺寸連座:高81.3cm 寬53.3cm 厚38.1cm
Richard Rosenblum 家族捐贈
清康熙 黑色靈璧石
尺寸連座:高46.7cm 寬 32.7cm 厚 16.8cm
Richard Rosenblum 家族捐贈
明宏治—正德 15世紀末—16世紀早期 琵琶
木、象牙、骨、絲
總高:94cm
明嘉靖 紅、綠、黑漆剔彩道教人物米鬥
高 16.5cm 長 32.4 cm 寬 32.4cm
漆盒
元 如意雲紋黑剔犀盒
高3.2cm 直徑 8.6cm
剔犀工藝在13世紀晚期和14世紀很流行。
元 13世紀晚期
黑漆卷草紋剔犀盒
高4.1cm 直徑9.8cm
元 如意雲紋黑剔犀盒
高 3.2 cm 直徑 8.6 cm
南宋—元13世紀晚期到14世紀早期
紅、黃、黑漆剔犀螭龍紋圓盒
直徑 24.4cm 高 7.6cm
牡丹紋剔紅圓盒
高6.4cm 直徑 15.9cm
明嘉靖—隆慶—萬曆初1550-1600年 花鳥紋剔紅盒
高 4.4cm 直徑 10.8cm
此盒為滿雕工,底部同樣剔極為精彩的花紋。
南宋 剔紅茶花紋盒子
直徑:12.7cm 高: 3.8cm
日本保存有相當數量的此類盒子,它們被用作香盒。很可能此類盒子在中國也是被用作香盒或粉盒的。此盒的茶花是雕刻在光素地上的,這是早期剔漆器的一個特點,該特點於16世紀又重新流行。
剔紅荔枝紋盒
高 3.7cm 直徑 7.9cm
荔枝象徵兒女眾多,同時也象徵愛、浪漫和力量。
南宋 剔犀茶花紋扁盒
高 3cm 直徑 10.5cm
漆底為紅、黃色,近表面處有一層薄薄的紅漆,勾勒出了茶花和葉子的輪廓。作為13世紀剔漆器的一個特徵,花瓣與葉子都不重疊,而且大部分漆底暴露在外。花瓣與葉面上不刻出筋脈,也是13世紀花卉紋的特徵之一。
元代 紅黑漆如意雲紋剔犀盒
高3.8cm 直徑 12.7cm
剔犀盒
高 14.6cm 直徑 33.2cm
明永樂 花園文士圖剔紅圓盒
高 7.3cm 直徑 22.2cm
明16世紀 剔紅黑漆菊花螳螂盒
直徑 7cm
清乾隆 雲龍紋剔彩盒
高 4.4 cm 直徑 13 cm
清乾隆 仿古玉形狀剔彩盒
高 3.2cm 寬 9.2 cm 長 13 cm
剔紅圓盒
高 10.5cm 直徑 20.6cm
1913年購買
清乾隆 剔紅盒
高21.9cm 直徑27.9cm
清康雍乾18世紀 剔紅人物小盒
13.7 x 13.7cm
1913年獲得
清18世紀—19世紀早期 剔彩百寶方盒
剔紅、綠、黑漆
高 14.6 cm 寬 23.8 cm 長 23.8 cm
1881年 Stephen Whitney Phoenix的遺贈
18和19世紀中國的雕漆工藝品以多層複雜的表面為特徵,此盒就是一個典型。盒蓋表面有一個大“壽”符號,其本身被很多的吉祥圖案所點綴。四面的四塊雕黑漆的部位雕著鹿和鶴。它們的四周有祥雲,雲中有佛家八寶。
清17世紀後期 黑漆嵌螺鈿幾何圖案盒子
高2.9cm 直徑 7cm
明末或者清初 漆繪長方盒
高10.8cm 寬26cm 長70.5cm
清17世紀 黑漆嵌螺鈿嬰戲圖盒子
高9.8cm 寬25.1cm 長71.4cm
此盒前後左右和頂部每一面都嵌有螺鈿圖,圖案各不相同,均為兒童在玩耍不同的遊戲。
黑漆嵌螺鈿“桃花洞圖”盒
高 7.6 cm 寬 22.9 cm 長 34.3 cm
這個雖是日本的,也發上來。看看這漂亮的雞翅木!款識1862年。
漆盤
明嘉靖 剔犀龍紋盤
直徑16.5cm
元 剔紅嬰戲圖盤
高6 cm 直徑 55.6cm
此盤中人物的衣飾上承宋代
明萬曆 剔紅龍紋盤
直徑 15.9cm
元 紅黑剔犀盤
長 24.1cm 寬 16.6cm 高 3.5cm
明14世紀晚期 紅、綠漆剔彩道教人物下棋圖盤
高 3.5cm 長 23.5cm 寬 14.9cm
14世紀晚期開始,“花園中的人物”這樣的場景明顯地成為剔漆器的一個主要主題。盤中兩個下棋的人物,從他們的衣飾上可以判斷出,他們是道家仙人。盤子的不規則形狀、帶羅紋的口沿和由不同的花卉組成的圍邊,是典型的14世紀晚期、15世紀早期的裝飾手法。
明永樂 剔紅花鳥盤
高 0.3cm 直徑 32.4cm
明嘉靖 剔紅壽字盤
直徑17.1cm
剔棕色漆歲寒三友委角盤
16.2 x 16.2 x 3.2cm
此盤中梅花所占的比例之大不同尋常——一般的歲寒三友圖案中,三友各占的比例是很小心地均衡了的。
剔彩壽字龍紋盤
直徑 15.6cm
聖字龍紋剔紅盤
高 5.1cm 直徑 36.8cm
這可能是永樂宮廷製品中最精美的作品之一了。它可能是製作於永樂早期,那時,道教圖案尚未成為宮廷製品中的最主要圖案。
元14世紀 剔紅花鳥紋盤
高 0.3cm 直徑 32.4cm
明嘉靖晚期到萬曆1550—1600年 紅黃剔犀牡丹孔雀紋委角方盤
25.7 x 25.7 x 5.4cm
此盤所顯示出的對對比強烈的色彩的偏好,是明晚期藝術的一個特徵,此特徵也體現在當時的瓷器和織品藝術中。
明嘉靖 剔紅壽字盤
直徑 17.1cm
明1400年 剔紅人物盤
長20cm 寬13.7cm
明萬曆 刻龍紋填金紅漆盤
直徑 15.9cm
此盤使用了幾種複雜的工藝,來達到生動的效果。
牡丹石榴紋剔紅盤
直徑 17cm
明初14世紀晚—15世紀 花卉紋剔紅盤 一對
直徑 15.2cm
一盤飾以蓮花之上的牡丹樹,另一盤飾以梔子花與玫瑰。
元到明 剔犀盤
直徑 31.7cm 高 3.5cm
元到明 剔犀盤
高 2.7cm 直徑 16.6cm
剔紅、黑漆歷史人物圖盤一對
直徑 15.2cm
此盤很可能是劉關張三顧茅廬圖。
明16世紀 黑漆嵌螺鈿盤
直徑27cm
此盤中柳樹樹幹和樹葉的細膩描繪手法,是16世紀典型的風格。盤中對動物的簡要勾勒手法,顯示了木版畫的影響。
元 黑漆嵌螺鈿盤
高 5.4 cm 直徑 48.9 cm 足徑 43.2 cm
此盤上的景比較特殊,不同于一般的文士雅聚圖。
博物館注解說:這個盤上的景——士兵們正在接近幾個正喝著酒的人,無疑是在展現一部文學作品中的場景。
明初 黑漆嵌螺鈿盤梅花與鳥
62X 30 CM
道教人物圖黑漆嵌螺鈿篾盤
高 4.4cm 長 46.7cm 寬 29.5cm
明16世紀 黑漆嵌螺鈿方盤
長、寬 :14.3cm
清康熙17世紀中期—18世紀早期 黑漆嵌螺鈿盤
寬 9.5 cm 長 12.1 cm
此盤底部款識表明它是一件私人定制之物。此款識暗指明朝宰相嚴嵩的收藏。由於嚴嵩的貪婪,他收藏有大量古董。具有諷刺意義的是,他在晚年,成為了一個對古董的高品味的象徵。
南宋到元 黑漆鍍金葵口漆盤
高 3.8cm 直徑 18cm
盤中央有極模糊了的鍍金花卉痕跡。
西漢西元前2世紀 黑紅漆碗
高9.2cm 直徑 26.5cm
明永樂 鳳紋剔紅盞
高 7.6cm 直徑 16.5cm 口徑 9.5cm 足徑 8.3cm
在永樂末年的時候,宮廷漆製品中多出現鳳紋這一皇家圖案,通常代表皇后。其圖案的輪廓及其他部分的銳度、線條的清晰度也是宮廷製品的一個顯著特徵。這類漆盞通常是用來托茶杯的,通常是青綠瓷或青花瓷茶杯。於是,杯與盞之間的顏色對比會比較引人注目,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18世紀 仿剔紅效果瓷碗 景德鎮窯
內部鍍金
高 3.8 cm 口徑 12.5 cm 足徑 3.3 cm
此碗外壁的“福海”圖案模仿18世紀剔紅器的效果。此碗的形狀在清代瓷器中是罕見的。和它最近似的形狀,應該是西藏和蒙古所用的鑲著金屬邊的小木碗了,通常這種木碗被用作佛前供桌上盛物或花之用。可能此碗也是做宗教用途之用,或是送給外國人的禮物。
元藝展
今年是元大都建成740年。9月9日起,首都博物館以元大都、元上都、元中都為切入點,舉辦展示元代社會文化生活的展覽《大元三都》。
據瞭解,首都博物館從全國14家文博單位借調了160元件精美文物,同時充分利用了首都博物館自己的館藏精品,展覽旨在引發公眾對元代歷史文化的興趣,讓公眾在觀展中思考歷史、回味歷史。
這讓人想起2010年9月28日,大都會博物館推出的展覽《忽必烈汗的世界:中國元代藝術展》。是次展覽自開幕以來,好評如潮。不僅在美國,甚至在中國,也得到了大家的熱烈關注。這次特展集中了210餘件藝術精品,年代跨度從忽必烈出生的1215年,到元朝覆滅的1368年,除元代之外,還包括了南宋和金代的藝術品。
在這次主展的212件藝術品中,大都會自己的藏品有42件,其餘的都是借展:展品分別來自中國大陸的24家文物機構,上至故宮博物院、下至不知名的縣級文管所;臺北故宮,美國的7家大博物館,日本以美秀為首的6家博物館,還有大英,維多利亞阿爾伯特,科隆,聖彼德堡,皇家安大略。尤為難得的是,有10幾件展品來自私人收藏。它們無一不是重器,而且很少在公眾面前展示,這次也被大都會借來共襄盛舉。
展覽的策劃做了大量細緻的研究和準備工作,許多中外一流的學者和專家參與其中。聽gallery talk的館員介紹,前後策劃和準備歷時6年。一方面使人感慨大都會的財大氣粗,另一方面也為博物館對中國古代藝術研究的重視感到欣慰。
展品分為日常生活、宗教生活、書畫、以及裝飾藝術和紡織品四個部分,專注於統一帝國背景下中國的傳統藝術,以及它們在新的政治和經濟形勢下盛放出的燦爛光芒,還特別強調了從中亞、西亞、印度,甚至歐洲傳來的一些新的工藝和裝飾。
現選取有代表性的參展漆器若干。
元代中期 黑漆戧金鳳紋藏經箱
款識:1315年
高:25.7 cm 寬:23.3 cm 長:40 cm
這是幾個同類型的藏經箱之一。
這些箱子是目前所見最早的使用此種工藝的實物山妹注:目前發現最古老的戧金漆器是1978年在江蘇南宋古墓挖掘出的三件木胎戧金漆器,此技法在明朝時十分盛行,曾在元朝時傳入室町時代的日本,日本稱之為“沈金”,在日本相當風行,傳承至今,是取讓金色沈陷在刻紋的技巧命名。
每個箱頂繪一對鳳凰飛舞於雲中。其表面以線條和渦形紋飾來分隔的手法、花紋的尺寸,以及以鳥、石、葉、花等圖形的扭曲來為圖案增加深度的裝飾手法是元代典型的藝術手法。
南宋或元 雕漆盤
款識:1234或1294年
高 1.5 cm 寬 11.1 cm 長 22.4 cm
波士頓藝術博物館出借
山妹注:這個尤其難得,因為這個博物館是不把他們的藏品放在網上的
此盤底款識表明,它制於1234或1294年,也表明它制於 lu 家作坊,可能是杭州。
幾個細節——包括比較平的表面和鳳凰的大頭短翼造型——都表明此盤制於13世紀早期。
另外,其使用的用鮮紅色作點綴的手法,例如在鳳嘴的邊緣,都是南宋的典型裝飾手法。
元或明 黑漆嵌螺鈿《梅花雙鳥圖》盤
直徑 29.5 cm
大都會博物館藏
元代的嵌螺鈿技術益發進步。畫中的有些梅花以扭曲來製造空間上的深度感,這是元代藝術手法的主要特徵之一。
元1338—1353年 剔紅陶淵明賞菊盒
上海博物館出借
高 3.9cm 直徑 12cm
這個小盒出土自一組1338—1353年間的墓,在研究中國剔漆器歷史上佔有重要地位:這是唯一的一件可以被斷代為14世紀上半世紀的剔漆器。
元 剔紅盤
直徑 32.4cm
盤底有刻簽名“張成”。
山妹注:張成生卒年未詳,元末雕漆工藝家。浙江嘉興西塘鎮楊匯今嘉善西塘鎮北楊匯塘附近人。擅雕漆,長於剔紅、戧金銀等工藝。
他的作品,通常髹漆較厚,多雕盛開的大朵花,旁襯含苞欲放的花葩,枝葉肥厚,舒卷自如,滿布全器,雕工渾厚圓潤,不露刀痕,代表了我國雕漆工藝的最高成就。
有剔紅梔子花圓盤、剔紅觀瀑圖、剔犀圖等傳世,其中前者朱漆約百十道漆層,全盤皆花,盤心雕梔子花1朵,含苞4朵,花葉簇擁花朵,舒卷自然、生動,刀法渾厚圓潤。
元 嬰浴圖剔紅盒
直徑 6.5cm
Florence and Herbert Irving 出借
此盒原來被斷代為16世紀,但經過與那個雕有陶淵明的剔紅盒的比較,此盒可以被斷代為14世紀。兩盒上的石頭形狀、用作背景的單一線條都近似,衣服的刻畫和人物橢圓臉部的刻畫也都近似。
乾隆珍寶展
1771年,在故宮深處,近兩英畝的土地上,造起一個私密的宮中之宮,以供乾隆爺退位後居住。此住處極其華麗舒適,不計工本。裡面充斥著極其珍貴的木、石、琺瑯、瓷器和漆器。最後,乾隆爺決定不在此地度過他退位後的歲月,於是,這個宮中之宮就一直如一個封存著的時空艙,自清至今很少被打擾。
大都會博物館於2011年2月1日推出《養性怡情:乾隆珍寶展》,是次展出的90件來自乾隆花園的文物,因溥儀撤出宮中後乾隆花園一直封閉而從未對公眾展出過。
現選取當時其中的部分展品。
廳堂仕女大布貼落
來自: 養和精舍
絹本
325.1 x 304.8 cm
由歐洲傳教士帶來的這種“錯視畫派”除了欣賞功能外,也起到了擴大視覺縱深感的作用,使房間看起來更大。乾隆喜歡這種畫派的畫,此畫應由一位受歐洲傳教士藝術家訓練的宮廷畫師所作。
故宮中,很少1700年代的錯視畫派的畫得以保存至今。最近故宮的專家們修復了三幅這樣的畫,此為其中之一。
紫檀與掐絲琺瑯隔扇、花罩、橫眉
來自符望閣
367 x 343 x 65 cm
符望閣是乾隆花園裡面最大和最高的建築,此套構件位於其一樓大廳。慈禧曾使用過這裡一段時間,為慶祝她的60大壽,她重新裝飾過一下,把這裡嵌著的絹畫都換成了她自己的宮廷畫師畫的畫。
硬木框梅竹掛屏
來自:倦勤齋
檀香木、玉、天青石、孔雀石、紫檀、玻璃
高 110.5 cm 寬 192.3 cm 厚 8.3 cm
乾隆花園裡,有很多地方都能見到以珍貴的材料製成的梅花圖案。這一幅“千年老樹蓬勃開花”的掛屏,是給乾隆爺祝壽的貢品。
靈壁賞石
來自:第二個內院,遂初堂前
高 64 cm 寬 112 cm 厚 40 cm
乾隆皇帝是賞石愛好者。在第二個內院中,陳列有四塊賞石,都在座子上。此為其中的一塊。此石以小見大,以一方而見全野。
嵌琺瑯宮廷人物掛屏
來自: 養和精舍
紫檀與琺瑯
145.4 x 75.6 cm
1776年,乾隆皇帝設了一個盛大的筵席,慶賀甯壽宮及其花園的完工。此筵席同時慶祝新年,並慶賀他母親的85歲大壽。乾隆花園旁,故宮最大的戲臺——暢音閣上,演出了音樂和戲劇。一年以後,乾隆下旨製作此屏,以紀念那場盛事。
硃砂書畫漆盒
儲存著一本42頁的冊頁,均為乾隆禦制書畫
高 17.5 cm 寬 16 cm 深 10 cm
用貌似卷軸和書本的存器來存放真正的書畫,是乾隆皇帝喜歡的一個情趣。
攢竹嵌玉寶座
來自:養和精舍
紫檀、竹、玉、寶石和漆
高 98 cm 寬 117.5 cm 深 84 cm
此椅是很多工匠合作的結果。木匠造椅子,漆匠塗椅子,竹匠把竹子切成細條、染色、鑲嵌成幾何圖案,他們把竹子的內層表皮去掉,使竹條變得平整且可以彎曲,然後把它們貼上椅子,製成“冰裂紋上的梅花”圖案。木匠用紫檀製成了枝幹,寶石匠用寶石和螺鈿製成花朵。玉匠為座面的外沿加上了龍紋玉件。
由於修復此椅需要以上這些擅長不同手藝的匠師,故宮博物館發了通知去全國各地的文化局尋找。和故宮的漆器專家和玉器專家一起,他們讓此椅回復了其原本的風采。
嵌玉十六尊者像屏風
來自: 雲光樓
紫檀、漆、玉、描金
每一片連腿 總高 213.4 cm 寬 71.1 cm 厚 6.4 cm
同名圖錄中的屏風正反面部分特寫
這一套16件嵌玉屏風描繪的是羅漢,此屏風在雲光樓中被建成一個壁龕。
當故宮的文物專家將屏風拆下來進行保養修復時,才發現,屏風的背面,雕刻著如此豪華的吉祥花草圖案——她們被整整隱藏了兩百多年。
此十六羅漢的怪誕形象,出自唐代詩僧貫休的十六羅漢畫,他聲稱這些形象是他夢中所得。此十六羅漢的怪異形象可能是在顯示一個道理——人不可以根據他人的外在形象而判斷他的宗教成就。
1757年,乾隆南巡時,在杭州看到了這些畫,就叫宮廷畫師臨摹了下來。受皇上的啟發,寺廟主持請石匠照這些畫製成了石刻,這樣可以製成拓本保存與流傳。多年以後,一個地方官為討好皇上,照著那拓本制出了此屏風進貢。因此乾隆下旨在雲光樓用此禮物建了一個特殊的壁龕。
硬木嵌松石玉松竹梅玻璃插屏一對
來自:三友軒
紫檀、玻璃、玉、瑪瑙、水晶
高 210 cm 寬 106 cm 厚 60 cm
這對令人驚歎的大座屏彙聚了高端工藝水準的典範,同時也彙聚了各色最豪華的材料,正如整個乾隆花園裡所有地方的裝飾一樣。
它們也示範了,在同一個地方,所有的傢俱如何體現同一個主題——例如“歲寒三友”。屏上嵌入的玻璃,反映了乾隆皇帝對新近從歐洲進口的這種材料的喜愛。
銅無量壽佛
紫檀、銅鍍金佛像
來自:萃賞樓
高 57 cm 寬 100.5 cm 深 21 cm
這一套佛像和佛座,是萃賞樓舉行的佛教儀式的一部分。
硬木雕花框極樂世界佛屏
紫檀、鍍金陶像、絹本畫
來自:萃賞樓
160 x 93 x 7.4 cm
清代皇帝信奉一種在蒙古、滿洲和西藏流傳的秘傳佛教。這些佛像是佛、教師和其他神靈。
最大的那兩尊佛描述皇帝為文殊菩薩所散發出的光輝,以及“轉法_輪王”。皇帝的上面,天空中第一個最大的圓圈中是皇帝的佛教老師:Rolpay Dorje;再往上是宗喀巴——皇帝奉行的藏傳黃帽教派的創始人。花石樓閣工手極細,應為造辦處精品。
三友軒松竹梅窗
來自:三友軒
紫檀與玻璃
高 140.4 cm 寬 204.8 cm 厚 9 cm
此巨型窗雕刻歲寒三友。它是乾隆花園在建築中使用貴重材料的又一典範。此窗由珍貴的紫檀雕成,紫檀被縱向對剖,兩層紫檀中間夾進一層玻璃。玻璃是18世紀珍稀的貨品。這樣,乾隆坐在三友軒中時,就能透過窗子看得到園中的賞石。
根雕椅
來自: 禊賞亭
高 105.4 cm 寬 59.7 cm 深 73.7 cm
中國畫早自十一世紀起就開始描繪佛教和道教人物坐在天然根雕椅上,以表示他們與俗世的不同,和他們與自然界的和諧。
在明代,社會精英開始定制用人工雕刻成天然形狀的根雕椅。內務府記錄:禊賞亭中使用的是根雕桌和椅。禊賞亭是為了重現曲水流觴的雅集。
紫檀雕花座框彩畫玻璃插屏
H. 41 9/16 in. 105.5 cm; W. 25 3/8 in. 64.5 cm; D. 12 5/8 in. 32 cm
黑漆描金多寶格
H. 46 7/8 in. 119 cm; W. 34 7/16 in. 87.5 cm; D. 14 3/16 in. 36 cm
紫檀拼竹夾玻璃畫隔扇
77 15/16 x 77 3/16 x 2 15/16 in. 198 x 196 x 7.5 cm
紫檀邊座畫西洋風景玻璃插屏
26 3/8 x 28 3/8 in. 67 x 72 cm
硬木雕花寶座附足踏
寶座: H. 44 1/8 in. 112 cm; W. 50 3/16 in. 127.5 cm; D. 31 5/16 in. 79.6 cm; Base: H. 20 1/2 in. 52 cm;
足踏: H. 6 1/8 in. 15.6 cm; W. 25 1/4 in. 64.2 cm; D. 12 3/4 in. 32.3 cm
你可能還會喜歡:

傢俱創意從業者不得不看的一本書:陳仁毅著《中國當代傢俱設計》今日起預售
清華這次展出的傢俱,有七件收錄於《明式傢俱珍賞》,水準不次於上博。| 退藏
230張海量大圖,一張帖子帶你看盡美國明尼阿波利斯博物館家具文房珍藏| 退藏
整理丨謝谷
主編丨程香
出品丨退藏
長按右側二維碼
腹有詩書氣自華
投稿 | 合作 | 分享
微信:shuangyu_love
電話:18310765815
郵箱:191805765@qq.com
▼ 點擊閱讀原文,走進東方美學。

#R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