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唐-
作家,詩人,古器物愛好者
北京不二堂主人
新書《在宇宙間不易被風吹散》
有一點美學、有一絲禪意
有一抹世俗卻更有一份濃情
在序言《用美器消磨時間》中,他借自己的三件“玩物”道出了對東方美學的理解。
本文摘選自該書序言,經作者授權轉載。
配圖來自馮唐朋友圈。
用美器消磨時間
人是需要有點精神的,有點通靈的精神。否則很容易出溜成行屍走肉,任由人性中暗黑的一面驅使自己禽獸一樣的肉身,在世間做一些腐朽不堪的事情。
人不是神,無法腳踏祥雲或者頭頂光圈,人通靈的精神需要落實在一些通靈的時間上。
馮唐手書:人是需要有點精神的
明代嘉靖、萬曆年間的陳繼儒,在《太平清話》中列舉了一些東方文化中通靈時間:“凡焚香、試茶、洗硯、鼓琴、校書、候月、聽雨、澆花、高臥、勘方、經行、負暄、釣魚、對畫、漱泉、支杖、禮佛、嘗酒、晏坐、翻經、看山、臨帖、刻竹、喂鶴,右皆一人獨享之樂。”
抄經解酒
焚香
幾粒花生米,一瓶二鍋頭,天下有人管,我犯什麼愁。
不二堂的茶
人是群居的生物,越是在通靈的時候,越希望有知己在旁邊起哄架秧子。一杆進洞,四下無人,人生悲慘莫過於此。
這個放下不展開談,上述列舉的通靈時間,都需要一些器物實現:焚香需要香爐和香,試茶需要茶盞、茶壺和茶,洗硯需要硯臺,鼓琴需要古琴,哪怕負暄俗話說就是冬天裡曬太陽,也需要一條狐皮褥子墊在屁股底下。
通靈日常
沒想到這個老提油的玉葫蘆筆舔竟然是個實用器
南宋雙池硯
以器物論,東方文化中有兩個美學高峰。
一個高峰是商周之前的高古玉,幾乎全是禮器,“蒼璧禮天、黃琮禮地、青圭禮東方、赤璋禮南方、白琥禮西方、玄璜禮北方”,光素溫潤,毫無戾氣。
晚唐的長沙窯水丞,龍文堂的銅勺,尺寸竟然熨帖。
用翻譯飛鳥集的稿費買了一塊老黃玉。琮心兒掏了兩次,竟然成了最大的戒指和最小的經筒。
漢代的羽觴,元代的玉壺春,前幾年的葡萄酒和劍。
另一個高峰是宋金的高古瓷,很多和茶、花、香相關的美器,用於上述通靈的活動。
“點茶、插花、焚香、掛畫”,單色不琢,和敬清寂,因為隱忍,所以美得嘹亮。
商周之前的高古太遙遠,那時候人的平均壽命太短,生活太魔幻。相比之下,宋朝是個不愛打打殺殺的朝代,某些皇上都是骨灰級文藝男,對於我們今天的生活,宋朝的審美更具指導意義。
三建客
四鈞子
小器延年
我案頭常放幾件古器物,多數能用,喝茶、飲酒、焚香,多數是宋朝的。盤桓久了,看到窗前明月,知道今月曾經照古人,會問:“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一盞。
北宋建窯兔毫盞,撇口,直徑約十釐米,盞色青黑,兔毫條達,盞底修足工整,盞外近底處有垂釉和釉珠。
北宋建窯兔毫盞
一罐。此處刨遍馮唐朋友圈也沒有找到相關配圖,強迫症表示很難受!
宋金鈞窯雙耳罐,內壁滿釉,底足不施釉。
一印。依然沒圖,詩人手裡也沒有!接下來的配圖只好硬湊!處女座請繞道!
宋羊鈕白玉印,微沁,兩釐米乘一釐米見方。宋代喜歡用玉雕羊,雕工極細,羊神態自若,面部由多個棱面組成,體現宋代動物玉雕的特色。
很難用語言形容這一盞、一罐、一印的美。我一直認為,文學首要的追求是求真,探索人性中無盡的光明與黑暗。真正的美,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在真正的美面前,文字常常乏力。白居易說楊貴妃,“芙蓉如面柳如眉,對此如何不淚垂”,然並卵,這麼多年過去了,白居易這句詩流傳下來了,我們還是不知道楊貴妃長的什麼樣子。
整理了一下。有別人刻的,有自己二十年前刻的,有自己去年刻的,有漢印,有元押,有明清印。有幾方自己多年前刻的,死活找不到了。
二十年沒摸刻刀,老酒後手癢,鈍刀、粗石,造不二佛像一軀,沒蘸印泥就已經覺得萌萌噠。
如果勉為其難,用語言形容這三件器物呈現的東方審美:
東方審美就是實用的美
建盞的口沿很薄並且向外撇,喝茶的時候,上下唇貼上去,非常服帖;
建盞的壁很厚,茶湯倒進去不容易涼;
鈞窯罐的形狀很美,哪怕不插花,擺在案頭就很養眼;
釉厚,千年過後的今天,還是能當實用的水入,不漏不滲。
千年過後的今天,玉印摸上去還是滑膩不留手,順手,順心。
在日本得了一宋代天目盞,名“侘寂”。收口,深腹,紺黑,暗毫,局部隱隱虹彩,很舊、很多使用痕跡、很多傷殘。用了用,喜歡。以後喝水、喝茶、喝酒、喝粥以及裝逼都靠它了。
NASA拍的宇宙全圖
茶碗裡下午五點的陽光
給老友找了一個實用器,寫了小記,交代由來:宋徽宗講“盞色貴青黑,玉毫條達者為上”。此小盞是典型器,青黑,短毫條達,器型規整。從四十幾個小盞中選出,幾近完美。小盞口徑十二釐米,適合現世飲茶。建盞多十五釐米口徑,此小盞更屬難得。且閑生且吃茶,且自得自喜。
蒙古族早年的餐刀
春椅
東方審美就是傳承的美
這三件器物,我都見過類似器型和做工的同類。
在沒必要改變的時候,古時候的匠人竭盡心力傳承前輩匠人精心塑造的美,恭敬從命,細節一絲不苟,大局隨心所欲而不逾矩。
手把缸口沿的兩處破損補好了。外壁一處挺大的爆點,似乎要說點什麼。小說《素女經》的國內簡體版不讓叫“不叫”,隨身的杯子總可以吧。就叫它“不叫”。
黑髮
Love Bites
美哭。繼續給杯子起名字:哭了。
東方審美就是自然的美
它們似乎都不是主觀設計的產物,匠人只是努力把它們恢復到了天生應該的樣子。
拿起青黑的建盞,喝一口當年春天摘的古樹生普,冷澀而後甘,山林的春天就在唇齒之間,“一杯落手浮輕黃,杯中萬里春風香”。
插一枝蓮花到鈞窯罐,仿佛養一枝蓮花在小小天青色的水塘,“雨過天青雲破處,這般顏色作將來”。
不二堂
馮唐於不二堂
審美的確需要天賦,但是天賦需要點撥,後天薰陶能在相當程度上彌補天賦的不足。
多花點時間在這些通靈的事兒,人容易有精神;多用些美器做這些通靈的事兒,人更容易有精神。
精神即是物質,物質即是精神,本一不二。
四十幾年,一睡之夢,一期榮華,一杯酒。
人慢慢長大,喜歡略過本質看現象
年輕的時候喜歡透過現象看本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常常將天地揣摩,希望終有一日妙理開,得大自在。
人慢慢長大,喜歡略過本質看現象,一日茶,一夜酒,一部毫不掩飾的小說,一次沒有目的的見面,一群不談正經事的朋友,用美好的器物消磨必定留不住的時間。
所謂本質一直就在那裡,本一不二。
美,不在鏡中,在愛中。
你可能還會喜歡:
▼
從安思遠到馬克斯,看西方介入明式傢俱收藏的新角度多圖預警
一器 | 叢林:我與史上第一件破紀錄的黃花梨筆筒之緣
一人 | 臧毅:平面設計師玩起了石頭,因為比傢俱更過癮。
編輯丨謝谷
主編丨程香
出品丨退藏
長按右側二維碼
腹有詩書氣自華
投稿 | 合作 | 分享
微信:shuangyu_love
電話:18310765815
郵箱:191805765@qq.com
▼ 點擊閱讀原文,走進東方美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