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講述艾克:在中國26年,和魯迅做過同事,季羨林是他的學生

古斯塔夫·艾克Gustav Ecke,1896~1971
生於德國
母為伯爵之後,父為波恩大學神學教授。
1923年的一天,廈門港的輪渡上走下了一個年輕人,鷹鉤鼻,眼神堅毅,身上似乎還有著些微軍人的氣息。
前來接待的人很難將之與“哲學教授”這一身份聯繫到一起。但根據“上頭”交代的資訊,他知道眼前的這個人叫古斯塔夫·艾克Gustav Ecke,1896-1971,27歲,先前在包豪斯學院任教,是校長陳嘉庚特地高薪挖來的。
這是艾克第一次踏上中國的土地,他去過很多國家,甚至在這次來中國前,剛結束了一段歐洲遊學旅行。但中國是什麼樣的?這個神秘的東方國度讓他心跳有些加快。
那麼,就朝著目的地——廈門大學,進發!

來到廈門大學的“颶風”
1923-1928 」
艾克會偶爾想起當年在母親家的Van Lepel莊園裡,中國同學們一次次地說起他們的祖國,眼神裡帶著熱愛、複雜與悲傷。而這次,輪到他拜訪他們的故鄉,並且自己成為異鄉人了。
入鄉隨俗的艾克給自己起了個中國名——艾鍔風。不過不知為何,這個名號在廈門時還有幾位同事叫著,到了北京後就少有人稱呼,更多的人直接叫他“Ecke”或者“艾克”如今的我們也是如此。
關於他的名字還有個有趣的巧合,無論是古斯塔夫這個名,還是艾克這個姓,都是颶風的名稱,配上中文名鍔風,不禁讓人感歎:好大的一陣風啊!
◎廈門大學張嘉奇攝
然而艾克這陣風並沒有帶來多大的影響,雖然他是剛創校的廈大當時僅有的三名外籍教授之一。一些同事、學生們記得有這麼個德籍的教授,人還不錯,是教美學和哲學的。
他有時會和同事們互贈自己寫的書,比如同事魯迅就送了一本自己寫的英文版的《阿Q正傳》。
◎魯迅1881-1936曾是艾克廈門大學的同事
在一些同事的印象裡,艾克喜歡研究建築,常田野考察。
如今還能翻到這樣的記錄:
1926年10月31日至11月3日,廈門大學國學研究院教授陳萬里、張星烺,哲學系教授德國人艾鍔風到泉州考察文物古跡。11月2日陳萬里、張星烺離開泉州回廈門,艾鍔風多留泉州一日。這次考察的成果,由陳萬里撰寫《泉州第一次遊記》,《廈門大學國學研究院週刊》1927年刊出。張星烺撰寫《泉州訪古記》,發表于《史學與地學》1928年第4期。
◎戴密微Paul Demiéville,1894-1979,法國漢學家
◎1935年出版的《The Twin Pagodas of Zayton》中文譯為《泉州雙塔》
與艾克相熟的同事記得,這不是他第一次到泉州考察了,在這之前,他和另一個同事戴密微Paul Demiéville,1894-1979,法國漢學家就幾次到泉州,還雇了人,拍下了一些泉州開元寺雙塔的照片。
1935年,哈佛大學出版了一本《泉州雙塔》,作者署名艾克和戴密微。這本書,就是基於當年數次考察的照片以及測量的資料所著。
這本書出版的時候,艾克差不多已經在北京開始研究傢俱了。

清華園裡的德語老師
1928-1933 」
艾克去了北平——1928年,清華學院改名為清華大學,艾克接到任教邀請,於是包袱款款從廈門奔向帝都。
這次艾克被分配到了西洋學院,負責教德語。
清華大學的學生們發現,這並不是一個一本正經教書的老師——他經常翹課請假。如果季羨林1911-2009,中國著名文學家,當年艾克的學生沒有記錯的話,這位德語老師“翹課成績”可以和他一爭高下。1932年的9、10兩個月,就翹了7次課。有些直接翹,有些是請假,說“害了痢疾”。這一點有學生表示懷疑——私下腹誹“大概是懶病又發作了罷”。
◎季羨林1911-2009,中國著名文學家,當年艾克的學生
但艾克的學問是毋庸置疑的,當年他在德國、法國各大學攻讀美術史、哲學史,26歲就獲得了博士學位。對建築、美學、哲學皆有涉獵,有德國體系裡教育出來的嚴謹學問。否則陳嘉庚也不會不遠萬里特地先付了全年工資把他請來中國,只是不想,讓清華“撬了牆角”。
艾克德文課上用的閱讀材料是凱勒Gottfried Keller,1819-1890,瑞士傑出的作家的《鄉村的羅密歐與茱麗葉》,一向挑剔的季羨林難得說“keller的文章不壞”。
再說回季羨林,這位學生和艾克頗有些“相愛相殺”的味道季羨林單方面,披露艾克翹課、腹誹艾克請假其實是得了懶病的是他,後來認真研讀艾克開的書目的也是他,他在在日記裡寫道:“昨天Ecke介紹許多德文書,可惜我的德文洩氣,不能看得快,非加油不行。”
季羨林的畢業論文也是艾克指導的。不知道艾克在後來是否會偶爾想起當年的這位調皮學生。

在北平邂逅愛情和傢俱
1935-1948 」
1933年,又是5年之期,艾克離開了清華園,這時離他1935年到輔仁大學任教還有至少一年多的時間。
關於這段“空窗期”並沒有多少記錄,或許艾克真的是生病了季羨林日記裡艾克從1932年年底到1933年初,經常因病請假。我們只知道,這時候的艾克37歲了,在中國呆了10年,未婚。
1935年,“熱門選手”艾克這次被請到了輔仁大學,成為西洋文學史系的教授。
艾克人生中諸多重要的事情,都發生在輔仁大學執教的時期,比如那本造就他在中國硬木傢俱研究界第一人地位的《中國花梨傢俱圖考》,比如他的人生大事終於有著落了。
◎《chinese domestic furniture》中文譯為《中國花梨傢俱圖考》英文原版
◎《中國花梨傢俱圖考》內頁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艾克不能像以前那樣經常到室外測繪古建築了來北平後,艾克和梁思成搭上了線,經常一起討論建築、一起測繪,停不下研究腳步的他開始把時間用在了研究傢俱上。
說起來艾克和傢俱的因緣還和他的兩任同事鄧以蟄1892-1973,中國現代美學的奠基人之一有關。這位廈大時期的同事,後來和艾克一起到了清華大學教書。艾克在這位並不追求時尚的美學教授北平的家中,發現了明式的黃花梨傢俱,這個題目讓他有了研究的興趣。
◎鄧以蟄1892-1973,美學家
◎1944年版的艾克著、楊耀繪圖的《中國花梨傢俱圖考》
在20世紀30年代的北平找傢俱,是件非常容易的事情。
東四、天橋北大街西大街、德勝門外、鼓樓、後門大街、瓷器口、東曉市、魯班館……到處都是佚散的各式傢俱,品相好的、不好的,都灰頭土臉地堆著賣,而且十分便宜。和如今成千上百萬的價格相比,那個時代品相完好的黃花梨小方桌大概就是值10來斤菜油,小點的香幾大概就是幾斤大米的錢。這讓艾克的研究十分便利,只要買傢俱就好了。
不過日子總是要過的,不能總是買買買,因為不惑之年的艾克遇到了曾佑和1925-,現居中國。
艾克和曾佑和的戀情在當年是整個北平文化圈都“津津樂道”的事情——畢竟當艾克來到中國時,曾佑和還未出生,他們相差了整整29歲。
艾克在輔仁大學的同事陳光熙應該是這段戀情最重要的媒人了。他們都住在恭王府旁的大翔鳳胡同,也是鄰居。陳光熙還是曾佑和的姨夫,當年曾佑和就住在他的家中,因為在輔仁大學任教,陳光熙順便提起讓曾佑和試著考輔仁大學,這才有了後來曾佑和成為艾克的學生,再到助教,再到妻子的一系列發展。
◎北京輔仁大學舊址
後來曾佑和描述當年:
“他是我在輔仁大學時的西洋美術老師。我覺得從他身上有學不完的東西,他對音樂、繪畫、雕刻、建築、文學等方面都有所研究。在學校時,他就看上了我。一畢業,就請我去當他的助教,三年以後,我們結婚了。我很佩服他,很願意為他做事。”
1942年,17歲的曾佑和從輔仁女校畢業,成為艾克的助教。她看到艾克開始買一些稍微破舊或者殘損一點的傢俱——因為再找匠人修復,會比直接買品相完好的價格要更加便宜一些,也就能多買一些傢俱進行研究。
1944年,艾克投入十多年心力的《Chinese Domestic Furniture》出版後中文版譯為《中國花梨傢俱圖考》,印製200冊,50銀元一部。裡面有一件黃花梨三角圓幾,寫著曾佑和小姐收藏。
◎《中國花梨傢俱圖考》首印200冊
◎艾克舊藏明晚期黃花梨六柱十字絛環板架子床中國嘉德2017春拍
1945年,49歲的艾克和20歲的曾佑和在大翔鳳胡同12號艾克住所舉行了隆重的婚禮,女方主婚為溥伒、溥荃、陳光熙、啟功等,男方主婚為和普禮、威廉、楊忠漢、楊躍、黃博川、魏智等,美術系主任溥雪齋是他們的證婚人。
由此,助教曾佑和小姐正式成為艾克的妻子,艾克的同事陳光熙也升級成了姨父。
◎古斯塔夫•艾克先生與曾佑和女士結婚照
◎艾克、曾佑和大婚合影。女方主婚為溥伒、溥荃、陳光熙、啟功等,南方主婚為和普禮、威廉、楊忠漢、楊躍、黃博川、魏智等。
1948年,輔仁大學停辦,艾克拿著校方給予的一年補償金,帶著妻子曾佑和回到了當年抵達中國的第一站——廈門大學。
1948年後半年,艾克接到了檀香山藝術學院的邀請,而後決定離開中國。
1949年初,依然是廈門港的港口,不過當年來時的孑身一人,此時身邊有了嬌妻陪伴。
1949年3月,檀香山藝術學院主任格雷富寧和他的妻子在檀香山碼頭迎接艾克夫婦的到來。
◎1965年 古斯塔夫·艾克著《中國書畫在夏威夷》

後續
1949-1971 」
1952年,艾克在檀香山藝術學院東方藝術博物館舉辦了第一屆中國傢俱展,彙集了檀香山藝術學院以及當地收藏愛好者的許多藏品。
1971年,艾克因心臟病去世,享年75歲。一生無子。
2007年,曾佑和將7件傢俱捐贈給恭王府。
2010年,曾佑和回到兩人相識的北京定居至今。
◎曾佑和左
文章來源:《中國古典傢俱》7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