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居意”古美術張富荃:乘物游心,尋文人氣,悟古人意。

張富荃,臺灣“居意古美術”藝廊創辦人,中華文物學會常務理事兼器物聯誼會召集人,多次參與臺灣重要收藏界人物與博物館專題展覽的文房空間策劃,規劃各種課程與活動。
浸潤在古董文物領域二十餘年,最初從事古董傢俱經營,累積多年藝術鑒賞和空間美學的專業經驗。帶領居意工作團隊多次參加“Fine Art Asia典亞藝博”,展出中國文房珍玩和黃花梨、紫檀傢俱,搭配精心設計的中國文人書房空間,獲得極高評價與迴響。
初見張富荃先生,與我最初想像中的長者形象有所出入。張先生看起來年輕,穿著穩重又顯時尚。交談時聲音不急不緩,帶著儒雅的氣息,臉上是淡淡如春風的笑容,遇見外面嘈雜的聲響便安靜下來,說:“等等,等等。”
張先生不老,卻顯“舊”,這股子“舊”的氣息,從張先生話裡話外對文玩藏品的喜愛中流露出來,也能從張先生的藝廊“居意古美術”中體現出來:
以主題性傢俱與各式文玩器物搭配,展示空間多變的風貌氣息,以感受古代文人高士雅俗共賞的氛圍,沉浸在珍玩小件的賞玩樂趣之中。
“居意”古美術空間
素懷出塵意,張先生在“居意”上不斷重現古代文人的生活空間,以追溯靠近古代文人的那種悠然之境。在此種空間玩賞思考是怎樣一種愜意的心境?
室外的世界吵鬧喧囂,走進室內,對著那些安放的傢俱、器物、文玩清供相互沉默,便似是穿越了時光,回到了古代窗竹搖影、墨筆飛舞的生活。
張先生在越來越追求速度的時代閑了下來,在一個美輪美奐的空間裡坐下來,喝茶,品香,賞玩器物,慢慢地行走,慢慢地思考。
正如他說:“慢是一種快,閑玩的樂趣,一定要坐下來,慢下來。”
“居意”古美術空間
在繁華的城市裡保持寧靜,借物懷古言志,君子如珩,恰如其分。
文人空間如何通過傢俱器物的擺放營造出來?張先生是因為收藏而懷古,或是相反之?現將與張先生的對話記錄如下,一品一位富郁文人氣質的收藏家的觀點。
Q&A
對話張富荃
Q_項昌海 A_張富荃
對話張富荃
Q_項昌海 A_張富荃
尋文人氣,悟古人意
·TUI CANG·
Q:您從什麼時候開始收藏古玩?主要以哪些品類為主?
A:早在二三十年前,臺灣很流行中西合璧的空間設計概念,當時我們以收藏較具實用性和生活性的古董傢俱為主,以古董傢俱在空間陳設的概念為出發點來經營這個領域。進而領略到在空間美學的設計和佈置中,傢俱占了舉足輕重的角色,是整個空間的靈魂所在。
因為從生活空間美學出發,慢慢地對文人收藏的東西感興趣,在自然的狀態下,瞭解古代文人如何去喜愛這些收藏,如何運用這些收藏,從而迷上了這些東西。
因此,只要是陳設在文人書房的項目,如文房、漆器、竹雕,乃至於木造佛像,都是我很喜歡的收藏類別。
陳設在文人空間的文房雅玩,乃至於佛像,都是張富荃的收藏項目。
嵌百寶的圖案花紋會隨著照射光線角度的變化,發出各種各樣的光彩,是我國古代工藝美術的一絕。
Q:在您看來,什麼樣的器物值得收藏?
A:在我看來,收藏必先在美學的範疇裡,才能說是賞玩。另外,收藏品本身的年代性、工藝性、完整度,是每一個收藏品的基本條件。也有一些品相不是那麼完美的器物,其美學造詣也許欠缺了一點什麼,但對我來說,我更在意的是它是否具備文人品味,是否與文人美學相呼應。
很多時候,我看到的也許只是一個縮影,但是一件美的器物,是可以被放大或縮小的。你看到了它的美,表示你已發現這件藝術品的收藏美學語言,這樣的藝術品就具備了收藏價值,這就是我對於器物收藏的看法,也是居意的經營態度。
明式傢俱的線條簡潔,讓人醉心不已。
更深入地說,收藏要有個人的喜好,才能讓收藏品本身的生命得到一個延伸,才能透過這些古物看到過去的時空,看到文人是如何面對它們並與之相處對話的。
收藏的“行”與“閑”
·TUI CANG·
Q:收藏古玩之於人,或是投資,或是單純喜好,每個人的想法和目的或許不同,於您而言,收藏意味著什麼?
A:收藏古玩,對很多人來說是一種自我修為的生活樂趣,修為指一個人的修養、素質、道德、涵養、造詣等,對我而言亦是如此。
收藏者本身的態度和出發點,會影響到與這件東西對應的心理變化,有些人看到一件東西只想著撿漏,掙錢投資,忽略內在價值,這些不成熟的心態,會影響到個人在古玩收藏這個領域的進步。
古玩收藏就和做學問一樣,學無止境,要下大功夫。生活在資訊爆炸的年代,收藏古董的人不只要讀萬卷書,更要行萬里路。就如同清代錢泳在《履園叢話》中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二者不可偏廢。”“讀萬卷書”可以吸收知識,涵養心性,培養卓越的眼光;“行萬里路”則可增廣見聞,開闊視野,兩者相輔相成。
對我而言,看過再多的書籍,都不如到各個博物館,到發現古玩的源頭處,深入地去瞭解領悟。
明 黃花梨官帽椅
Q:您推崇古代文人悠然的生活方式,那種生活裡是趣,是雅,是當下人們難以追尋的境界,在您的理解裡,這是怎樣的一種境界?
A:現代人是一刻不得閒,但是古代人一輩子都在享受這個“閑”。我認為現代人,尤其是藝術收藏家,一定要領略真正的“閑”。
清代張潮曾在《幽夢影》中寫道:“人莫樂於閑,非無所事事之謂也。閑則能讀書,閑則能遊名山,閑則能交益友,閑則能飲酒,閑則能著書,天下之樂,莫大於是。”
“閑”,是一種生活態度,更是美學的自我修為,對古人而言,慢生活讓他們有更多時間去體味和思考生活的點滴。有了閒情,有了逸致,人們才能從容、舒心地過生活,才能有更開闊的心境和眼界,這大概就是我所追求的悠然境界。
明 德化白瓷觀音像
Q:面對這些古意盎然的器物,您在賞玩時有何所思所感?
A:收藏這件事情,除了緣分以外,福分也很重要,每個人的福分,跟每個人的心態也很相關。對我來說,在收藏過程中,本身要先有心如止水的意境,如果說見獵心喜,就會計較種種,被蒙住雙眼,看不見器物的生命力。
面對一件藝術品,若要將它的生命力還原,你一定要看到它背後的脈絡,而不是停留在膚淺的表面。
觚的造型纖美典雅,深得古代文人的喜愛,除收藏研究之用,也將其用作案頭把玩雅物。
通常我會先去想像一件器物在當時的時空,擔任的是什麼樣的角色,加上觀察形制和工藝等,再以其現有的美學條件去思考它能夠在一個空間中做出怎樣的呈現。
一切美的事物都與空間美學相契合
·TUI CANG·
Q:您的藝廊取名“居意古美術”,請問“居意”二字,有何淵源嗎?
A:《論語》“學而篇”中,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物質的享受有限,精神之發揮無窮,故孔子以君子好學的精神來勸人研究學問。
而“意”在《說文解字》中,乃指志也。從心察言而知意也。從心從音,就如同古董的學問博大精深,研究古董之人必須勤勉好學,虛心求證,用心觀察,境界越高,功夫要下得越深。
更具體地針對我個人來說,過去從古董傢俱發跡,“居”是指空間的意思,“意”則有心領神會的意味,在文人空間裡面通過這些陳設與收藏品,進行一些文人相會的活動,焚香、試茶、洗硯、鼓琴等等,透過“居意”這個空間,心神領會古代文人的生活意境,坦然自得,不亦快哉。
銅爐的搭配和使用,可以讓整個空間多一種縹緲之感。
Q:您的“居意古美術”特別強調空間與器物的整體性,看起來總是那麼具有詩意,能聊聊您對空間這方面的看法嗎?
A:我個人認為收藏和空間美學應該是一以貫之可做聯結的。就像書房,書房不只是一個人“玩”的地方,也是個人修身養性的地方。我收藏一些傢俱和文玩,這些器物與人待得最久的一個地方就是書房。
那麼它們之間的關係是怎麼樣的呢?將器物取出來單獨對待,好像忽然就失去了許多韻味。這就是為什麼我一直強調收藏與空間美學不可分離的原因所在。
在以前,大家只知道單純去收一件東西,不會去想它如何在空間裡面表現。慢慢的人們對於生活品質的訴求越來越高,於是會讓收藏品在生活空間裡去陳列表現,以回應過去文人的生活態度和看待收藏的方式。
在中國漆工藝中,剔紅的製作工序可謂最多,製作週期亦為最長,藝術表現力最為突出。
Q:空間美學的基礎上,能讓這些器物,變得更有生命力。
A:對,收藏品本身因為空間得到提升,也讓一個人的品味、思維或者是生活態度都會隨著它們在空間裡面跟你的互動,昇華到更高的境界。所以每一次參加博覽會,我會在空間這方面去做呈現,希望可以讓觀賞者知道如何將器物與空間結合,將美最大化。
元 剔紅花卉紋大圓盤
Q:蘇州園林的山水相間,亭台舞榭,移步換景,半遮半掩的感覺,與現代人所營造的空間有什麼聯繫嗎?
A:我剛剛講的書房屬於室內,園林則屬於戶外,兩者之間有明確的界限,但裡外相合是需要的。過去的文人除了在書房裡面活動之外,肯定也要往外走,這就是屬於園林的範疇。
戶外又免不了另一種生活的意境,需要一些賞石、竹林、松樹,來得到不同的樂趣,一方面給空間帶來一種生氣,另一方面也能代表文人的氣質。這與收藏空間肯定是有相通之處,比如我將寥寥綠竹植于牆邊,將松樹盆景放到一個桌案上,意境一下子就出來了。
文字丨項昌海
圖片丨張富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