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茶則玖拾玖·貳》作者施曉:一個設計師的茶則世界

茶則的文化性、藝術性給茶席增添了精神內涵與深度,中或古代雖有茶則的記載與論述,但真正使茶則發揚光大的是東瀛文人及匠師的努力。
在採訪施曉70後,無錫人,蟬舍主人,收藏日本茶則十多載。其著錄《茶則玖拾玖》《茶則玖拾玖·貳》為目前僅有的日本茶則專著。前,就曾聽江南文人圈的幾位老師提起他的名字。
約莫說的是,這一位極為少見的收藏日本茶則的人,出了一本叫《茶則玖拾玖》的書,無論在當年還是如今,無論在中國還是日本,除他之外,再沒有其他人出過關於日本茶則的專著。
這本書在當年出售的第一個月就早已賣得脫銷,我托參與這本書設計製作的王俊老師發來了一些照片,在這些照片裡,我看到了關於茶則的大千世界,花鳥魚蟲,山水樓宇,佛陀菩薩,都在這方寸間一一展現。
今年5月,《茶則玖拾玖·貳》面世。依舊是極少的文字,以及全新的99塊茶則所呈現出來的新的大千世界。
關於日本茶則這個無論中國還是日本都少有專著涉及的領域,我們有太多的疑問,於是借此機會採訪了極少接受曝光的施曉,聽他講述他和他的茶則世界。
Q&A
對話施曉
Q_湯石香 A_施曉
01
一個普通設計師的茶則收藏
Q:您常說自己是個陰差陽錯進入日本古美術和收藏領域的普通設計師?
A:對笑。我在2007年之前是一個平面設計師。最早和日本有聯絡,是因為動漫、玩具。後來我創立的網站設計公司被日本企業收購,於是有了很多去日本的機會,在這當中,才開始慢慢接觸日本古美術。
2007年,我在京都的清水寺三年阪上一家毫不起眼的古美術店裡,買了一塊刻有“鬥蟋蟀圖”的茶則,買它的原因是我從小就和我父親一起鬥蟋蟀。沒想到自此開始了我一條道走到黑的茶則收藏之旅笑。
施曉收藏的第一塊茶則:“市川鐵琅的秋蟲圖”茶則
Q:您在自述裡說到,最初您對茶則一無所知,那您是從怎樣的角度來欣賞茶則,或者說以什麼作為標準來選擇您的收藏?
A:我以前不喝茶,到現在我也很少喝茶,所以我不是以一個茶人的角度介入的。
可能和我最早是做平面設計有關,我會關注它的表現形式、鐫刻的內容,工藝、排版,以及所呈現出的美感,這是我最早的出發點,也就是審美。
其實和繪畫以及其他傳統藝術一樣,茶則只是把載體換成了竹子或者木頭,形狀有一定的局限而已,因為都是在小東西上進行創作。
Q:那麼現在您挑選茶則的標準是否發生了變化?
A:如果你去對比《茶則玖拾玖》和《茶則玖拾玖·貳》就能很明顯地看出其中的差別。
出第一本書前五六年的時間裡,我認識的人當中沒有人玩茶則,可以說就我一個人在玩,因此可能相對來說會比較主觀,包括選進書裡茶則的標準,大概就是美感、工藝、創意。
做第二本書的時候就遇到了很多同道中人,比如老餘,大濛老師,臺灣的茶則收藏家蔡董等等。
我們各自有不同的方向和偏好,老餘比較喜歡老的包漿和皮殼,喜歡時間賦予竹子的美;大濛老師是從文人的角度出發,它的圖案、文字、造型是否適合文人把玩;蔡董則是把茶則當成一個載體,來反映日本煎茶道的歷史,所以他收藏的是代表日本煎茶史每個重要節點的茶則。
彼此影響之下,到了第二本就可以說不是我一個人基於自己審美的單打獨鬥,而是博採眾長,更為豐富和全面一些。
02
不打不相識
Q:算起來您收藏茶則已經11年了,到現在您一共收有多少塊茶則?
A:五六百塊。
蟬舍主人施曉收集東瀛茶則數載,洋洋大觀幾百件,從材質的豐富性來看,有竹、木、銅、鐵、骨、金銀、大漆等。
其造型更是豐富多彩,趣味無窮,每一件都可以見著文心匠意,把玩品茗之時真是愛不釋手。
Q:您收茶則的主要途徑有哪些?
A:主要是三個管道。
一是我自己去日本收的,以前我一年至少要去日本四五次。二就是我在日本、臺灣、還有大陸的朋友都會幫我留意。另外就是雅虎的拍賣,說起這個還有件趣事。
我最早開始在日本雅虎古美術拍賣平臺上拍茶則的時候,總有一個熟悉的帳號和我競爭,當時關注茶則的人很少,不是我拍中,就是他拍中,以他的勝率更高一些。我一直不知道這個人到底是誰,就這樣大概交鋒了三四年。
一次很偶然的機會,我到臺灣玩,有個朋友推薦說,臺灣也有一個收茶則的人,他們稱他為“百則不撓”,是一位姓蔡的先生。朋友想領我去拜訪,但不巧對方去了日本,沒見到面。
後來這位姓蔡的先生先來拜訪了——他在大陸做生意,經常在上海出差。結果到我這兒一眼就認出來了,因為當初他沒拍到很多收藏都在這兒。
蔡董收藏的茶則
這一位就是上面我提到的臺灣茶則收藏家蔡董,我們倆可以說是“不打不相識”,後來蔡董更是成了我茶則收藏之路上的領路人,是我非常珍重的一位良師益友。
03
《茶則玖拾玖·貳》二三事
Q:我們知道《茶則玖拾玖》裡的第一塊茶則就是您收藏的第一塊茶則,那麼《茶則玖拾玖·貳》的第一塊茶則,是不是也有特別的含義?
A:這是一塊很有意義的作品。
日本明治大正時期有個非常厲害的名家叫迦納鐵哉,他本職工作是一位古董修復師,正倉院的很多國寶都是他參與修復的。他還是畫家,書法家,雕刻家,可以說是集多種身份於一身,是日本近代非常關鍵的一位大家,為當時的日本藝術界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在大正九年,日本還專門成立了“鐵哉會”,可見這位大家在日本的地位和人氣之高。
而這塊茶則是他致敬他的啟蒙老師萬峰的作品。雖然他們並沒有正統的師徒關係,但迦納鐵哉一直很欣賞萬峰的藝術造詣,後者對他的藝術風格影響甚大。
《茶則玖拾玖·貳》裡的第一塊茶則
所以迦納鐵哉在他晚年的時候,用萬峰的風格,製作了這樣一塊茶則,用來致敬和感謝他的這位啟蒙老師。從這塊茶則顯現出來的效果和技法上看,可以知道他的功力已經遠遠超過了萬峰。
而這一塊茶則所展現出來的歷史和文化價值,在日本應該可以算是館藏級。
Q:我比較好奇的一點是,雖然這本書叫《茶則玖拾玖·貳》,但在書裡我們沒有看到九十九個“茶則”,它們的名稱寫的都是“茶合”、“茶量”、“仙媒”,這是什麼原因?
A:首先,這本書之所以叫“茶則玖拾玖”,是因為它面對的還是我們中國讀者,是為了讓大家看到名字,能夠直觀地知道這本書說的是什麼,但其實這個標題是有問題的。
茶則是中國人的說法,日本人則叫茶合、茶量,或者仙媒。這三個名字都可以根據字面上來理解,茶合,合字體現了器物本身與茶道的關係緊密,所謂天作之合亦是如此;茶量就是度量的工具;仙媒,則是把茶則上升到了精神層面,把茶則當成了通仙之媒介了。
Q:在我們往常看到的藏品著錄裡,一般都會有賞析或者介紹文字,但這本書裡就只出現了名稱和尺寸,這是基於怎樣的考慮?
A:原因有二。
一是,我不能保證我所掌握的、或者我說出的資訊足夠正確和權威。這畢竟是日本的東西,無論是他們的歷史、製作這些茶則的人,他們在日本的地位,以及茶則的脈絡資訊,我都不夠瞭解,少提或者不提勝於傳播錯誤的東西。這些或許可以交給其他人去研究,我只作展示。
二則是,每個人對於美的東西都會有自己的理解,有時候並不需要太多的解釋。就像畫廊裡的畫,只會有一些最基本的資訊,比如作者和創作年代等等,並不會有更詳細的賞析和介紹,但它會讓觀賞的人,有自己的想像空間。
04
告別
Q:聽說您還做為《茶則玖拾玖·貳》做了個同名特展,作為您多年茶則收藏的總結。那麼總結之後呢?是否還會有新的動作或者新的方向。
A:等這本書結束後,我的茶則收藏也差不多該告一段落了。所有玩收藏的人,肯定會慢慢回到自己的文化裡來,我也一樣,會慢慢開始收藏中國的東西,比如臂擱,用原來買十件的錢,來買一件,算是一個更高的新起點吧。
文字|湯石香
攝影|王 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