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念慈:從模仿到擺脫,傢俱應以建築為師。

蔣念慈,香港著名古董商
《琢古凝暉:中國古建築榫卯構件精品展》前,因運輸問題,蔣念慈先生準備的一批精品古建築構件,遺憾未能送至石家莊。
在經營主項古傢俱之外,蔣先生對古建築上的大木作和小木作也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並試圖找尋它們與古傢俱之間的關聯。展覽期間的講座上,他逐一講解了這批古建築構件,毫無拖泥帶水的乾貨分享,成為展覽一個極佳的補充,同時也亮出了他鮮明的觀點。
以下為此次講座實錄。
小木作
這次,我準備了南北兩種風格的建築構件。
▼ 這是山西一座木塔的構件,清理前後的狀態:
▼ 局部的鳳與獸首:
▼ 內部結構:
▼ 其年份我認為可追溯至明末清初。顏色極為燦爛:
▼ 這一對應該是用在商業店鋪中前廳兩側過道的門楣,漆底上面貼真金箔,暫未知是哪個地區的風格。
楠木門楣,正反兩面
高47cm 厚5cm 寬87cm
▼ 可謂精工細作:
裝飾簡單還是繁複,只是風格有別,而無法作為斷代的依據。
▼ 這是來自江西上饒地區的單面窗芯花板,有別於江南東部地區的直條幾何圖形,其往往由三種至八、九種花卉圖案組成規則的圖案,配合令人目眩的榫卯與簡單的直條幾何組合,並配以小量花飾。這種窗芯花顯然難度更大,幾乎未發現有膠或釘拼接部分,年份往往在清中期以前。
杉木窗芯花板
寬37cm 高69cm
▼ 這是廣州的一種窗戶,以廣州內城地區大宅朝陽面多見,珠三角富戶間中亦有,有以紅藍套色玻璃組成者,當地人稱之為“滿洲窗”,光緒後少見採用,非常適合當地晴雨不定、人們喜好陽光的生活習性。
杉木花玻璃窗
寬62cm 高69cm
▼ 這類窗花榫卯結構講究鬆緊得宜,過緊易碎,過松不耐用,製作師傅要求有多年心得。以我所見,好的能擋百年風雨陽光而不損。
▼ 過於繁複則適得其反,成了炫技與炫富。這對花板令人眼花繚亂,裝飾過於密集,已經失去了空氣流通的功能。
▼ 這是來自福建閩南地區的一對花板,一進大廳大門便可看到。
山杉骨大門花板
長71cm 厚4.5cm 高105cm
福建多山,其中山杉別于一般杉木,體輕, “山杉骨”是當地居民意指只取用山杉中心部分。圖案隱見一瓶置中,而空氣可出可入,寓意出入平安。
▼ 這是來自安徽南部的窗欄,用途就如現在的欄杆,一般用在朝向花園的書房中,主人家把雅趣和實用結合起來,細想這絕非小康建築的必需品,故目前所見大多數來自安徽,可以說是當地建築的特色。
檵木積木冰裂紋窗欄
寬23cm 高70cm
▼ 這是柱子上的裝飾性構件,來自福建,靠近南部的潮汕地區。
▼ 清理前的狀態:
▼ 這是南方的一種腳門,集中在福建、廣東、廣西地區,高度在1.5米左右,可以阻擋小動物進出,但沒有拒人於千里之外的感覺,故受當地人喜用。
下面這兩件,雖非我所有,卻是很牛的東西。
▼ 這是一個單扇的門,長4.26米,寬1.3米,面心獨板,心板長3.8米,寬92米,是我見過尺寸最大的一個。
▼ 這是用格木鐵梨木做的一排窗戶,有兩米之高,極工整,也非常完整。中國傳統紋飾講求“圖必有意,意必吉祥”,其寓意還需進一步研究。
▼ 魯班尺是傳統木作必備的工具,尺寸都有講究,建築上尤其採用,圖中所示,此窗應用在壽衣店之類門口,故用尺寸“退口”。
大木作
以上除了第一件之外,其餘的都屬小木作,現在談一談大木作的建築構件。
廣東珠三角地區極致的古老大屋,為了追求維繫千百年的大宅,梁、柱、簷、椽,全部採用抗潮耐腐、木性剛硬的格木。
這類大宅造價非常昂貴,所以主人家往往會在構件上施以雕刻,一來追求風水吉祥,同時亦更顯矜貴。近乎立體的建築雕刻,往往講究無縫無補,同時要顧全建築的力學需要和大木作的榫卯設計。
▼ 這四個格木做的脊瓜柱,每個的榫都不一致,紋飾圖案卻一樣,這意味著它們被使用在不同的位置。
格木鐵力木 脊瓜柱
66L X 37W X 9H cm
▼ 其榫卯結構比傢俱更為複雜。實際上,但凡傢俱上有的榫卯結構,建築上幾乎都有,只多不少。21世紀,通過我們的努力,傢俱上的榫卯結構也許會得到再發展。要知道,榫卯結構停滯不前已經有兩百年了。
▼ 再舉一個負面的例子。這是一對金瓜的正反面:
▼ 不施刮磨的雕刻,刀法純熟:
▼ 從底部看,卻能看到十分明顯的接補,構成了建築的安全隱患:
▼ 雖然如此,它開出來的榫卻能夠像傢俱一樣工整:
▼ 其上有款。大部分建築構件上的款都是用毛筆寫上去的,只有用格木這樣的硬木所築的建築,才會用刀在上面刻字。
建築與傢俱
我個人以經營古傢俱為主,關於古建築有三本書可以與大家分享:一是北宋崇寧二年1103年李誡的《營造法式》,全書34卷,357篇,3555條;二是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清工部頒佈的《工程做法》,共計七十四卷,合2768頁;三是民國1930-1945年間的《中國營造學社彙刊》,共計7卷23期22冊,約5600頁。
世界上的文明古國當中沒有一個能在土木工程成就方面超越中國參考英國劍橋李約瑟著《中國科學與文明》卷十,我國木工藝在土木工程方面以計算精細、設計巧妙、榫卯豐富著稱。
中國傳統木構建築與傢俱的關係最為密切,古代按木工工藝的不同,把建造房屋大木構架的叫做“大木作”,把建築裝修和木制傢俱叫做“小木作”,因此木匠們亦有大小木匠之分,小木匠往往要向大木匠學習、借鑒,並配合建築的具體形式做裝修佈置,因而我們能從傢俱的比例構造上看到木構建築的影子。
建築既要考慮遠觀的視覺效果,又要考慮結構的穩定性,穩定性則通過一連串複雜的力學計算實現。這裡需要強調的是“計算”二字,它是有公式的。
建築的選料、方案考慮與製作,和傢俱不一樣,很多傢俱還在追求使用同一種木頭,建築卻會使用多種材料。為什麼沒有全部使用紫檀的建築物,至多只是全部使用格木或楠木?這是南北氣候決定的,對穩定性極為苛求。
說及木構建築的材料,最常見的是紅松與杉木,包括故宮也是如此。很多人說故宮都是用金絲楠木所築,但這是以偏概全,且大部分的金絲楠木,我認為都應該把“金絲”二字去掉。
楠木柱子
▼ 除了格木和“金絲楠木”,還有一種應用在古建築上的很強大的材料,叫柚木英文:Teak。傳說有一種金柚木,泰國的王宮便由此木所建,但只是聽說,我並沒有見過。
▼ 英國18世紀末的一座古堡的頂,用的便是柚木,上面覆蓋的“瓦”是用銅皮所做,這也是它為何如此耐用的原因之一。
▼ 有學者設想了一座四合院,試圖令所有類型的傢俱都囊括其中,我個人並不認同這種想像,它並不吻合中國傳統生活習慣,如將洗臉盆放置在屋子的最後,中堂添置了如此多的燈。但不可否認的一點是,應是先有大木作的規劃,進而才展開細部的考慮,傢俱是服從、配合大木作的。
圖片提供:蔣念慈
你可能還會喜歡:

琢古凝暉:去古建榫卯構件中找尋中國建築之美。| 退藏
建築與傢俱:一部傢俱史就是一部建築史?| 退藏
馬可樂:古藝擷英,舊物新解。| 退藏
從一張明代書桌開始,欣賞漆木傢俱的“草蛇灰線” | 退藏
這件榻很怪?No,它只是穿越了。| 退藏
編輯丨謝谷
主編丨程香
出品丨退藏
長按右側二維碼
腹有詩書氣自華
投稿 | 合作 | 分享
微信:shuangyu_love
電話:18310765815
郵箱:191805765@qq.com
▼ 點擊閱讀原文,走進東方美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