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文靜,佛像堂古代雕塑館創始人、觀相文化發展公司負責人。
收藏世家,父輩收藏至今三十餘載,經常發表古代木造像的學術文章,對古代木造像研究起到開拓作用,並形成系統研究。
目前已收藏古代木造像數千尊,精品木造像數百尊,囊括唐宋遼金元明清時期。
編者按
….
如果還記得此前我們整理、發佈的關於識別中日木造像的區別以及中國幾個主流地區木造像的區別兩堂課,就一定會對“佛像堂”美女詹文靜老師印象深刻。
廣州“佛像堂”由詹氏姐弟創辦詹文靜、詹皇台,在圈內頗具名望,是佛像界的“網紅”。這次美女姐姐詹文靜又在“木取堂”古董群講了一堂課。
佛造像的低級贗品都能堂而皇之地進入浙江美術館,那麼一點一滴關於佛造像知識的正確普及,就顯得彌足珍貴了。
>>>>本文整理自“木取堂精英課堂”,本期主講:詹文靜。
美女姐姐的第三堂佛像課:
從服飾衣紋看
木造像每個時期的特點
講解/詹文靜 編輯整理/謝穀
引子
看一尊造像,首先會注意到它的開相,神情給我們的感覺。但如果從造像整體的觀感來說,是否協調和舒服,服飾的表現方式也非常重要。
嘗試先不去關注他們的開相,只關注服飾的線條,專注其衣紋演變和表現形式,從中分析每個時期的特點,其實也很有意思。
觀察每個時期的經典造像,可以領略其服飾衣紋,怎樣從最初的認識和表現逐漸發展,形成豐富、成熟的服飾語言體系。它與人文思想、宗教信仰所形成的審美取向有關。
中國的造像雕塑是用意取形,不是一味的寫實、程式化的複製,而是帶有韻律感和節奏感。基本用線來襯托,來畫體,再用體來托線。不是純粹的物理性線條,反映了雕塑的精神內涵。
反觀古希臘雕塑,注重寫實技巧,將形體用一種逼真、完美的方式呈現出來,這與中國造像截然不同。
我們能看到的比較早期的木造像源自唐代,宋代達到鼎盛時期,繼而延續至遼金元明清。
唐:
超現實的浪漫主義
唐木胎仕女像 埃斯肯納齊藏品
唐木胎釋伽牟尼佛
▲ 唐木胎供養人像
這些都是唐代的木造像,相對這一時期的其他材質而言,它不是最稀罕的,甚至算不上高古。但對木造像來說,它們卻極為珍貴。兩尊仕女像是國際級藏家埃斯肯納齊的藏品,其餘為巴黎吉美博物館館藏之物。
唐代仕女木造像沒有陶器那般豐腴,但從開相看,跟陶器相似,服飾的線條相比之下凸顯出了身體的曲線,衣紋較簡練,整體氣質既沉靜又溫和,風格典雅優美。
▲ 唐木胎菩薩像 法國巴黎吉美博物館
兩尊菩薩像面亦圓潤,頂束高髮髻,類似唐代婦女的頭飾,軀體多呈三折枝式,豐腴的軀體上下扭動,看上去婀娜多姿,嫵媚動人,但又有不容褻瀆的神聖美感,上身斜披絡腋,肩搭披帛,下身著長裙,腰圍絲帶,披帛的裝飾看似繁複,但並不淩亂和笨拙,既表現了絲織物的真實質感,又襯托出菩薩身姿的動態,服飾樣式和表現手法較此前明顯繁複和成熟。
▲ 唐木胎彩繪力士像 法國巴黎吉美博物館
天王力士像頭部高昂,雖然身著武士鎧甲,但也不影響軀體厚實度的表現,肌肉飽滿富有張力,全身肌肉鼓脹,氣勢咄咄逼人,鎧甲色彩豔麗,富有浪漫氣息。
宋:
清新樸實的自然主義
宋代,木造像大量盛行。一方面,晚唐、五代的戰亂頻仍,大量金屬被用來鑄造兵器,一方面,宋人更嚮往回歸自然的安逸生活,此時前朝石窟的大量開採已停滯,遂逐漸在居所旁興建寺廟,雕塑木造像。
木頭是有生命力的材質,中國人對木質有特殊情感,用富有生命力的木質雕刻的造像就也比其他材質多了一份親切。對雕刻者來說,木頭也是較易駕馭的材質,利於發揮雕刻的水準,其開相和衣紋處理因此顯得細膩、柔和。
宋代木造像藝術造詣達至巔峰。現在能看到的宋代木造像,大多是晚清民國時期流散至歐美博物館的。其以水月觀音為代表,大英博物館、大都會博物館、故宮博物院、國家博物館、上海博物館,都有這一題材,所謂“無宋木,不成館”。
這一時期,受佛教世俗化的影響,木造像呈現世俗的審美情趣。與唐代超現實、超理想化的手法截然不同,其衣紋處理完全脫離了外來的藝術模式,形成了漢民族獨有的審美情趣和藝術風格,富有清新、樸實的自然主義氣息。
有人說唐代造像是雕塑的巔峰,在筆者看來,其固然很美,富有浪漫主義色彩,卻不是純正的漢民族雕塑。唐代是大包容時代,很多外來民族聚合一處,這一時期造像的開相和造型因此具備多民族特色,至宋才慢慢走向世俗化,形成漢文化語言。
佛教發展得益於國人的“山寨”精神,在宋代被改造得愈顯世俗化,適應了信眾更普遍的需求,以至現在佛教依然興盛,印度源頭卻早已沒落。
菩薩像一般頭戴花冠和髮髻冠,花冠高大、繁複,衣飾也繁複。胸前有瓔珞,手足都戴有手釧、臂釧,上身比較袒露,肩膀習慣披一件天衣,下身穿有長裙。整體富有裝飾意味,濃郁的世俗審美情趣。
▲ 北宋木胎水月觀音 荷蘭國家博物館
這尊水月觀音是世界名品,頸戴項圈,也叫瓔珞,雙肩的飄帶搭落得很隨意、自在,身軀健碩的感覺猶如一個美男子,從開相看很難分出性別。衣紋線條的刀法簡括、有力度,兩邊衣袖袖擺很寬大。整體清新、明朗,彰顯了北宋時期的大國風範。
每一尊造像都和當時的時代特徵結合在一起,有了這個時代才有了這個產物,有了佛教才有了與之相應的雕塑。一件古物,一件藝術品,可以從氣息上感覺它所處的時代特徵。
北宋木胎水月觀音 三藩市亞洲藝術館
▲ 南宋木胎水月觀音 聖地牙哥藝術博物館
這兩尊木胎水月觀音,一個是北宋時期,一個是南宋時期,都是巔峰之作。宋代造像其實是一個比較籠統的概念,嚴格區分的話,北宋和南宋各有其特點。
北宋是大國,其造像表現出了大國的王朝風範。到了南宋,由於政治的顛沛,遷都到了杭州一帶,不善於打仗,總是處於被欺負的角色,這個時期的造像表現出的是內斂和低調。
這兩尊造像的開相,前者顯得雄偉、霸氣,後者五官小巧集中,顯得更加秀美。前者雄壯、肌肉感更強,後者身姿顯得更加婀娜。從發冠看,前者整個大的輪廓做得比較粗獷,細節沒有後者那般細緻。從衣紋服飾看,前者更注重整體雕刻,後者強調的是細部線條的流暢感。
山西長子崇慶寺彩塑羅漢,北宋
▲ 宋代木胎羅漢像 佛像堂藏品
這是我收藏的一尊宋代羅漢像,與山西長子崇慶寺的北宋彩塑羅漢風格如出一轍,面相瘦削,五官和顏面與頭部骨骼、筋肉、血脈的解剖關係、細部的起伏變化都有清楚明確的交待,似在參禪苦修,又似帶有慈祥的笑意,似乎難以捉摸表情後面深藏的內心世界,越過外在表像,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塑造者具有很強的寫實造型技巧,身著通肩式袈裟和僧裙,露出前面的胸骨,逼真寫實,衣著柔軟輕薄,緊貼身體,衣紋簡括自然。
遼金:
唐風遺存,民族審美
▲ 遼代泥彩塑菩薩像 山西大同華嚴寺
和南北宋處於同時期的遼金造像也很精彩。它繼承了唐代典雅端莊的遺風,在學習中原宋代寫實風格的基礎上又融入了契丹民族和北方地區的傳統審美情趣,與宋代形成了不同的藝術風貌。
遼代佛像身上身著袒胸式袈裟,下身著長裙,衣褶較繁複,衣紋質感比唐代明顯強烈。菩薩像多戴高花冠,頂束高髮髻,花冠的形式特別,類似契丹貴族的頭冠,胸前飾一串珠聯式瓔珞,兩耳際有兩條寶繒垂在兩肩,並分段打結。
上圖這些是山西大同華嚴寺的遼代泥塑、彩塑造像。現存關於遼代的木造像資料稀少,它們的表現手法實際上很相似。
▲ 金代木胎菩薩像 美國大都會博物館
這些是金代的菩薩,繼承了遼代風格,造型樣式和遼代很相似,又在遼的基礎上有所創新,頭戴花冠,且菩薩頭部常見是曲卷式雀屏狀的髮髻,耳側各有寶繒垂肩,上身雙肩披帛,頸飾項圈,左肩斜披絡腋,下身著長裙,面相豐圓,與遼代造像相比身軀更加豐肥,衣紋質感更強,衣紋線條顯得更加繁複。
金元菩薩像 佛像堂藏品
▲ 金元釋迦持禪定印 佛像堂舊藏
這是我之前收藏的一尊金元時期的釋迦牟尼像,螺發如火焰紋般獨特,飽滿的雙耳垂,身形厚實強壯凸顯了肌肉的健碩感,胸脯八字型的肌肉褶皺處理更是強調了肌肉感,整體來看還能找到犍陀羅造像的影子。
元:
漢藏結合,變化多端
元代崇尚佛教,尤其是藏傳佛教,其造像大多帶有密宗的特點,受到了藏傳佛教造像藝術的傳入和影響。最初,它還邀請了尼泊爾工匠來宮廷製作佛像,因此有些元宮廷造像就融合了尼泊爾、西藏和中原造像的特點,創造了初期漢藏結合的藝術形式。
元代蒙族民族文化進入中原,逐漸滲透、影響中原文化,這點在金銅造像上有所體現,呈現較為單一的漢藏結合特徵。對木造像來說卻不是這樣,其風貌千變萬化,顯得很多元。畢竟中原幅員遼闊,木質相對容易取材,也容易雕刻,雖然精品率少,但對某些蒙族文化沒有滲透到的地區,中原文化得以保留,這一時期的木造像因此風格特點很豐富,並不容易把握。
▲ 元大都宮廷風格木胎西方三聖一組 佛像堂藏品
這是我收藏的一組元大都宮廷風格的西方三聖像,是較早期漢地風格和尼泊爾融合時期的作品,還保留有比較濃郁的尼泊爾風格。中間的阿彌陀佛肉髻高隆,額部寬平,雙眉飛揚,鼻樑高挺,肩寬體壯,胸部隆起,氣勢雄渾,側面猶顯身軀健碩,儼然一尊犍陀羅式的身軀又帶有中原漢地味道的一尊造像。
左右兩尊菩薩像頭梳高髮髻,還保留有金代曲卷式雀屏狀的髮髻的遺風,雙眉飛揚,面露慈祥,胸前飾有獨特的瓔珞,此種瓔珞中原造像少見,應是吸收了尼泊爾造像的特點,雙肩斜披絡腋,下身著長裙,一尊呈中原流行的水月觀音造型,一尊結跏跌端坐,姿勢優美,富於動感和肌肉感。
元木胎菩薩像 佛像堂舊藏
明:
從簡約到繁複
明代造像分明早期、明中期和明晚期,呈現出的面貌各異,明早期永宣時期是巔峰時期。這時期的造像中的漢藏風格造像,大膽地吸收漢地藝術,並實現了漢藏兩種藝術的完美融合,造像面部寬平,具有明顯漢人審美特徵,軀體結構勻稱,寬肩細腰,造型端莊大方。衣紋採取中原地區表現手法,優美流暢,質感強烈。裝飾上也吸收中原地區傳統手法,特別是菩薩像胸前及腰部的U字形聯珠式瓔珞,體現了中原地區傳統的審美情趣。明代造像保留了元代的遺風,衣紋服飾與元代的有些相似,在開相上有所區分。
▲ 明永宣宮廷風格木胎釋迦說法像 佛像堂藏品
上圖是一尊永宣時期的宮廷風格釋迦說法像,肉髻高隆,典型的永宣時期的開相,身穿袒右肩袈裟,胸前和兩腿部的袈裟衣褶密集,又顯得自然流暢,從衣紋的節奏感中也體會到一種祥和寧靜之感。
明永樂宮廷風格木胎釋迦佛 佛像堂藏品
明早期宮廷風格木胎釋迦佛 佛像堂舊藏
早明元木胎菩薩像 佛像堂藏品
明早期夾紵仕女像 佛像堂藏品
明早期永宣時期以來到明中期,漢藏風格的永宣宮廷造像藝術風格也對內地其他地區的佛造像產生廣泛而深刻的影響,許多佛造像都帶有明顯的藏式特點,軀體結構變得勻稱,菩薩的頭冠到衣裝的裝飾也豐富了很多。
北京智化寺萬佛閣 毗盧遮那佛 明正統九年 金漆木雕 連座高490釐米
明中期木胎釋迦佛 佛像堂舊藏
明中期木胎釋迦佛 佛像堂藏品
明代木胎宮廷風格釋迦佛 佛像堂藏品
明中期京工夾紵菩薩像 佛像堂舊藏
明中期木胎京工麻姑獻壽像 佛像堂藏品
明中期木胎韋馱天王像 佛像堂藏品
明晚期嘉靖皇帝對藏傳佛教造像實施打壓政策,藏傳造像從此中斷,而內地佛像藝術重新回歸到主流藝術中,這一時期的造型風格繼承宋元造像產生了新的發展,金銅造像表現較多的是頭大身短,軀體會更豐臃些,衣紋簡約,有些綿軟無力。木造像似乎不受這樣風格的影響,整體造型比例包括衣紋都沒有明顯的衰退,反而衣紋的精美細膩度更強,這點尤其體現在南方造像。
明中期木胎菩薩像 佛像堂舊藏
明晚清初木胎宮廷風格釋迦牟尼佛 佛像堂藏品
明晚期木胎迦葉羅漢像 佛像堂藏品
明晚期京工木胎天官像 佛像堂藏品
清:
從寫實到誇張
清代造像延續了明代晚期的遺風,衣紋和著裝在明代相對簡約的線條的基礎上又進一步發展,體態也更豐滿,衣紋層次感更強,普遍華麗,線條繁複,衣褶密集,花紋圖案繁複而細膩。
木造像分為幾個地區流派,清代造像的重心已經轉移到了南方,北方造像尤其山西一帶不再鼎盛,北方以京工造像、南方造像以福建工、江浙工精品輩出。
清代造像可分為清中早和清中晚兩個時期。
清康熙木胎京工阿難迦葉羅漢 佛像堂舊藏
清初木胎呂祖像 佛像堂舊藏
清康熙夾紵宮廷風格白度母 佛像堂藏品
清康熙夾紵京工羅漢像 佛像堂藏品
清康熙京工夾紵羅漢尊者像 佛像堂舊藏
清康熙木胎京工觀音像 佛像堂藏品
清初檀香木接引佛 佛像堂藏品
清初木胎觀音菩薩像 佛像堂舊藏
清康熙京工木胎自在觀音 佛像堂藏品
▲ 清初木胎天官像 佛像堂藏品
上圖,這些都是清中早期的造像。這一時期的造像衣紋流暢、跌宕,更注重衣紋轉折處的寫實效果,少了些誇張,顯得更加隨意。衣紋處理相對簡化,著重刻畫身軀線條,與衣紋更好的結合,視覺上有平實、寧靜的感覺,能將目光更多地聚集在其面部神態。
清晚期木胎坐像觀音 佛像堂舊藏
清晚期木胎騎鼇南海觀音 佛像堂藏品
清晚期木胎神像 佛像堂藏品
▲ 清晚期木胎哪吒像 佛像堂舊藏
清中晚期的木造像,衣飾比較繁複,像海水紋一般多層次變化,跌宕起伏。胸前瓔珞也比較有特點,整體華麗非常,雕刻師往往將衣紋處理發揮得淋漓盡致。
結語
縱觀所有造像的服飾衣紋,每一尊造像都和當時的時代特徵結合在一起,有了這個時代才有了這個產物。當你閱造像無數,可以從氣息上感覺到它所處的時代特徵,判斷一尊造像往往也是一眼的感覺。
你可能還會喜歡:
▼
馬未都、柯惕思、黑國強、馮耀輝、陳仁毅……他們十一都聚在香港!| 退藏
典亞藝博2016,我們去香港看什麼?| 退藏
傢俱創意從業者不得不看的一本書:陳仁毅著《中國當代傢俱設計》今日起預售
近年來規格最高的傢俱界盛事——《維揚明式傢俱》驚豔首發 | 退藏
整理丨謝谷
主編丨程香
出品丨退藏
長按右側二維碼
腹有詩書氣自華
投稿 | 合作 | 分享
微信:shuangyu_love
電話:18310765815
郵箱:191805765@qq.com
▼ 點擊閱讀原文,購買張金華著《維揚明式傢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