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揚明式傢俱學術研討會在揚州舉行,同期首展密藏千年的五代出土傢俱。

五代 無束腰木榻
長188cm,寬94cm,高57cm
來源地:江蘇揚州尋陽公主墓出土
揚州博物館藏
4月26日下午,維揚明式傢俱學術研討會在揚州博物館舉行。此次研討會由《維揚明式傢俱》作者張金華先生牽頭發起,由揚州博物館、明式傢俱學會、中貿聖佳國際拍賣有限公司聯合主辦。
研討會現場
研討會邀約了美國前加州中國古典傢俱博物館館長柯惕思、明式傢俱學會理事陳風、古代傳統傢俱研究者劉傳俊、古典傢俱研究者譚向東、香港華藝大榮蔣念慈、故宮出版社張志輝、南通籍藝術家徐累先生共7位專家發表演講,各自從不同的角度分享了有關維揚明式傢俱的研究發現,內容翔實,證據資料豐富,稱得上是近年來難得一見的高含金量的學術研討會。
張金華
《維揚明式傢俱》作者、本次研討會發起人張金華先生在致辭中說:
到今天,《維揚明式傢俱》發佈整整七個月,短時間內受到了很多關注,感謝大家對學術的支持。最大的收穫是,各地收藏者提供了之前未看到的實物資料,促使我想要撰寫第三部書。感謝大家趕來參加這種純學術的活動,揚州博物館主辦這次活動,並提供了秘藏多年未展出的珍品。
書籍寫作過程中有四大遺憾:實例引證的歷史資料文獻不夠詳實,有待補錄;未將古代各地的傢俱,包括蘇州、揚州等地的傢俱圖案、紋飾做一些強勁地比較;個別案例原始採集點不夠準確;最遺憾的是,未對全書的案例做出一些自信的具體斷代,只能以後重版再補。
密藏多年的千年出土傢俱首次公開
五代 三足木座
座面長35.8cm;寬24.7cm;高26.5cm
來源地:江蘇揚州尋陽公主墓出土
揚州博物館藏
五代 四足木座成對
來源地:江蘇揚州尋陽公主墓出土
揚州博物館藏
五代 六足木鑲銀飾幾
幾面直徑30cm,底部直徑40cm,高78cm
來源地:江蘇揚州尋陽公主墓出土
揚州博物館藏
五代 六足圓座
上口徑64cm,下口徑74cm,高61cm
來源地:江蘇揚州尋陽公主墓出土
揚州博物館藏
這批出土傢俱已有千年,出土至今從未公開,此次配合研討會亮相,引起了轟動。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開篇的木榻。
早在1984年,著名明式傢俱研究學者陳增弼先生就于《文物》雜誌發表了一篇論文,題目為《千年古塌》,詳細分析了此塌的出土經過和學術研究價值。
陳增弼1933年-2008年,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中國傳統傢俱學者。
《千年古榻》發表於1984年6月
在研討會現場,陳增弼之子陳風先生滿懷感情地宣讀了父親的這篇論文,遙想到上世紀有限艱苦的條件下,老一輩學者們對明式傢俱研究付出的兢兢業業,很多研究成果至今未被後人超越,頗為令人動容。
陳增弼之子陳風先生
陳增弼如此評價這批傢俱的價值:這四件傢俱雖為陪葬品,但都是1:1多足尺實物,在地下埋葬千年,出土時有的還十分完整。對於瞭解五代時期南方地區床、榻一類傢俱的尺寸、造型、結構、用材、榫卯構造以及裝飾風格、加工技藝等方面,這四件是前所未有的實物。它們在我國傢俱史上居於承前啟後的地位。
以下摘錄陳增弼先生談木榻的重點內容:
五代 木榻江蘇邗江蔡莊出土
1、木榻四件,出土於墓中四個側室。其中一件完整,三件已散架。從所遺留的構件看,原是一式四件。
2、木榻長188釐米、寬94釐米、高57釐米。榻面由兩根長邊北京匠師稱為“大邊”、兩根短邊北京匠師稱為“抹頭”,仿45度格角榫做法組成邊框。中間橫向支撐七根托撐,縱向均勻鋪放九根長約180、寬3、厚1.5釐米的木條,木條用鐵釘釘於托撐上。榻有四腿,腿料扁方,兩側由如意雲頭為主的曲線構成多變的輪廓,上端兩側有與之呼應的曲線牙板。前後腿之間連以高4.2釐米、寬2.6釐米的矩形截面側撐一根。
木榻立面
3、榻面木條上原應鋪有席墊、織物敷面等物,今都已腐毀。所喜其木質結構部分未朽,在千年後的今天,仍以完整的姿態展現於人們面前。
木榻榫卯結構
4、榻面“大邊”與“抹頭”的交界處,採用簡化的45度格角榫,未作任何榫卯,只用鐵釘釘牢。河北钜鹿出土的宋桌、宋椅也使用這種格角榫。另一方面,說明此榻是足尺隨葬明器而不是實用器。墓主是當時最高統治階級的一員,所使用的真實傢俱在受力構件的部分不可能用鐵釘來代替合理的榫卯做法。同墓出土的其他木質傢俱大抵也是如此。
5、此榻造型很有特色。在滿足使用功能的條件下,對榻的腿部作了重點處理,採取了以如意雲頭為主的曲線和牙板造型。證之同時代的繪畫上榻的形象,可知這是當時的流行式樣。
五代王齊翰《勘書圖》又稱《挑耳圖》上,屏風前一張榻,形制與此墓出土的木榻幾乎一樣。
五代周文矩《重屏會棋圖》上,屏風前也有一張相同的榻,榻腿也是同樣曲線的輪廓,牙板也是一樣的花形。
五代 王齊翰《勘書圖》
五代 周文矩《重屏會棋圖》故宮博物院藏
在提出考證研究之外,陳增弼還在文末呼籲:
“1980年夏,承揚州博物館同志大力協助,使我有幸見到蔡莊五代墓出土的木榻,對其中完整的一件做了仔細的考察,深為感激。當時由於條件所限,這件木榻存放在一個不避風雨的臨時敞棚裡,沒有得到應有的保護。至希有關單位採取妥善辦法,務使千年古榻長遠保存,決不重蹈钜鹿出土的宋代木桌椅被毀的覆轍。”
7位業內專家學者誠意分享研究成果
除陳風先生宣讀的父親論文外,研討會另邀約的幾位專家學者也分別從各自的角度分享了對維揚明式傢俱的研究。學術環節由謝曉冬主持
受時間和條件限制,這些研究尚未得出準確結論,但在當下商業氣氛濃厚的環境下,不失為一種積極的嘗試和復興學術研究的正能量。
這裡也重點整理了一部分發言:
《漫談蘇北傢俱的特點》
——原美國加州中國古典傢俱藝術館館長 柯惕思
柯惕思
進入傢俱領域的時候,我對於傢俱的來源和年代極有興趣,而關於維揚傢俱,卻沒有特別的研究,沒有一個維揚的概念。但早年透過一些架子床的收藏、認知,開始慢慢地對蘇北傢俱有了概念。
而從眾多的鐵梨木、烏木、柞榛木、楠木、柏木、柞木、櫸木等材質的椅、凳、櫃、案等蘇北傢俱實例中,我們能看到蘇北傢俱或是維揚傢俱的特點,是非常豐富的,什麼風格的都有,有民間的傳統,也有非常高級的傳統。所以,地方傢俱的歷史是需要慢慢梳理和恢復的,需要時間。
《維揚地區明清傢俱淺析》
——古代傳統傢俱學者 劉傳俊
劉傳俊叢林
從維揚地區古墓葬出土及館藏的兩漢-五代木質傢俱及器物分析,可以看出:
1、這一地區的傢俱製作及使用歷史悠久;2、自西漢維揚地區髹漆工藝已被廣泛使用,木質器物的卯榫結構相對合理;3、至五代,這一地區木器加工製作工藝已成熟,為後期明代傢俱的製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另,通過近些年在維揚地區發現的硬木類明清傢俱的實例分析,從制式、做工、雕刻工藝、裝飾紋飾上可以大致看出:維揚地區硬木傢俱的雕工裝飾風格,由明代的簡約逐漸趨於繁複;造型也由明代的清秀俊朗,逐步演變為清式的壯碩硬朗。
五代 尋陽公主墓出土 木棺
揚州博物館藏
這些傢俱演變的特徵與蘇式傢俱的演變大體一致。唯有一些特殊制式及細微之處,能體現出維揚傢俱的特徵:1、制式方面,維揚地區較之其它地區,出現馬蹄足、高束腰、碗口線傢俱的頻率更高。由此可初步判定這一制式的傢俱或為維揚傢俱之經典制式之一;2、用材方面,硬木傢俱製作工程中,輔料大量使用當地櫸木、柞榛木;3、工藝方面,使用髹漆、鑲嵌螺鈿工藝的比例較為頻繁。
《一款維揚明式桌形的分析推斷》
——古代傳統傢俱學者 譚向東
譚向東
《維揚明式傢俱》建立在田野調查的基礎上,總結勾勒出維揚明式的輪廓。按圖索驥,我們發現很多的明式傢俱,原來都出自維揚。
書中列舉了椅類25例,筆者發現,其中有20例椅子的管腳棖,是前後低兩側高的形式,占總體的80%。業內公認的,維揚明式典型特徵代表之一,“貓耳朵”牙板。筆者在資料庫中檢索出使用“貓耳朵”牙板的桌類,共計6例不包括故宮,均同時使用霸王棖。其概率100%,反映了一定的造型規律。
通過對資料庫中近900例條桌畫桌,及約430例方桌僅包括黃花梨及紫檀的檢視,初步篩選出近百例疑似維揚明式桌類。
在此基礎上,筆者嘗試性的歸納分析:1、變體羅鍋棖桌類7例,其中一例紫檀方桌,早年出自高郵,它們有著明顯一致的造型特徵,對“該類傢俱出自維揚地區”的結論,具有較高可信度;2、圓包圓斷牙桌類10例。其中有蘇州地區、揚州地區、以及福建地區的產品,造型工藝類型較多較分散,說明該類傢俱可能在較多的地區都有生產歷史。
王世襄先生《明式傢俱研究》指出:明式傢俱造型規律之一是:方形或長方形傢俱有束腰方腿馬蹄足,實際情況也確實如此。但有13件實例卻明顯有悖於該定律,是有束腰而直圓足的桌類。通過這13件桌類的說明,以資料分析推斷,筆者得出嘗試性結論:有束腰直圓足式桌類,屬於且僅屬於維揚明式傢俱。
《中式意象傢俱——從一張根結椅說起》
——古代傳統傢俱學者 蔣念慈
蔣念慈
根結椅這個類別的傢俱,在學術界和業界至今沒有統一名稱的傢俱類別。其實我們並不陌生,其取材不外乎竹、木、藤,在大自然中盤根錯節地生長後,被人類有選擇性地採用,是人工與自然的巧妙結合。最早的實物是1982年湖北出土的戰國晚期的鎮墓獸。
1982年,湖北荊州馬山1號楚墓中發現了一件用完整的樹根雕成的怪獸,由六種動物和一種植物合成。怪獸長達69.5釐米。
這個類別的傢俱和佛教道教有深遠的關係,在文人中也有特殊地位。此外,上至宮廷御用,也不難看到經典示例。這其中,最愛根結椅的,當屬以文人自居的乾隆皇帝了。2016年,故宮博物院整理出版了一大套傢俱系列叢書:《故宮博物院藏明清傢俱全集》,一共有20本,裡面也能看到不少示例。
根結傢俱的審美與高低,鑒賞辦法與山子接近。我整理了一個“七字鑒賞法”:皺、透、醜、漏、油、舊、瘦。要集齊以上七種優點,無異於一場無止境的追逐,太難了。總結下來,欣賞根結傢俱最重要的是神韻,而不是僅僅是型似。
與傢俱裡的“蘇作”、“廣作”不同,根結作品完全跨越了地區限制,全國各地都能找到各式根結作品。此外,根結作品還跨越了朝代,不分明式、清式,或者民國。
蘇州留園中的根結座椅
根結椅的自然風骨,很適合置於園林之中,它是一種要用抽象藝術的角度去欣賞的中國藝術家具。由此可以順帶帶出一個新的話題,那就是園林傢俱。
目前在我國中國古典傢俱研究中,園林傢俱尚是一片空白,幾乎見不到這方面的專門研究。但是自古以來,園林就是中國文人士大夫表達情懷的重要表現。造園、寄情、寫意、抒懷等等,都表現在他們的園林之中了。這些石頭傢俱、木頭傢俱、瓷器傢俱,在園林中不怕風吹雨打,而且與戶外景色可融一體。可惜,現在已經不被人們重視了。
《清代宮廷中的維揚傢俱初探》
——故宮出版社編輯 張志輝
張志輝
因來源的複雜性,在清代宮廷中的傢俱,既有明顯宮廷特徵者,也有典型地方特徵者,這其中比較明顯的有廣作傢俱、閩作傢俱、蘇州傢俱,其中蘇作傢俱又可細分為維揚派系、蘇州派系等。
從遺存的狀況看,可以甄別的維揚傢俱實例並不多,大多為清早期樣式。本文從遺存實例和乾隆朝兩淮鹽政的進奉資料兩部分來談清宮中的維揚傢俱。
柞榛木面心的雞翅木卷雲紋平頭案,目前遺存的宮廷傢俱中除此件外,暫無第二例柞榛木傢俱甚至器具發現,其牛頭式卷雲紋牙頭,兩炷香線腿足,是典型的維揚傢俱造型特徵。
辨別維揚傢俱,主要依靠傢俱的用材和造型特徵來判斷。用材來講,柞榛木是維揚傢俱最典型的用材。從造型可以辨別出一些維揚傢俱,這其中大部分是只具有局部的造型特徵,是否一定是維揚傢俱,尚待進一步研究,這裡提出來作為討論:如柞榛木面心的雞翅木卷雲紋平頭案,牛頭式卷雲紋牙頭,兩炷香線腿足,是典型的維揚傢俱造型特徵;六方形扶手椅是維揚傢俱的典型特徵;此外,尚有一些零散的具有維揚傢俱特徵者,諸如有紫檀梳背南官帽椅、紫檀鑲黃花梨攢牙板翹頭案等,梳背和攢牙板都是維揚傢俱常見樣式。
黃花梨如意雲紋六邊形扶手椅
紫檀梳背南官帽椅
在清宮舊藏的清早期蘇作傢俱中,有一部分是屬於維揚體系,而且成批次、規模,這些傢俱尚保留著地方傢俱的特徵,屬於地方傢俱精加工後進入宮廷者,通過進一步的甄別,我們可以從這些傢俱上分析維揚傢俱的地區特徵。
乾隆朝的兩淮鹽政是製作宮廷傢俱的重要機構。這時宮廷裡的維揚傢俱已經明顯受到皇家藝術品位的影響,趨於奢侈、富貴、華麗,以百寶嵌、嵌玉、嵌沉香等工藝最為突出,並具有硬木髹漆傢俱、仿竹傢俱、文竹傢俱、“細雕”傢俱等較為獨特的品類。
《揚州清早期繪畫與維揚傢俱》
——中國藝術研究院著名藝術家 徐累
徐累
傢俱類的研究文獻少,但一些重要的繪畫,則是很重要的補充,對於曾經存在的圖像研究是很有意義的。傢俱是非常有說明性的——一張畫,有人、有傢俱,不用畫房子,就能展示一個人的生活品味,而榻、香幾與屏風在其中是最重要的。
清早期畫家,如王雲、袁江、袁耀、李寅、袁杓、石濤、蕭晨、禹之鼎等的寫實園林、人物等繪畫實例中,都能看到其園林、傢俱與揚州園林、與維揚傢俱的某些相似性與流傳性。
中國古建築園林藝術專家陳從周在研究揚州園林的時候,用“雅健”一詞來形容,我覺得這也可以用來形容揚州傢俱的風格,可說是其一個大致的方向。這種雅健之美,就是揚州一個集體的審美傾向,自成一格,雄偉中蘊靈秀,這是揚州一種地區性的風格。
徐累用“雅健”一詞形容維揚明式傢俱
再回那個王世襄、陳增弼先生的研究時代
研討會結束後,專家學者合影
馬可樂
從26日下午兩點至六點半,研討會扎扎實實地持續了半天,由於內容精彩,很多觀眾表示意猶未盡,張金華“自省”說,應該考慮更周到,安排一整天時間,讓各位學者講透。在研討會結束時,他誠懇呼籲:
我的很多傢俱知識,很多來源於王世襄先生的 《明式傢俱研究》,他提出三個傢俱研究方法:實物實地的考證、工藝美術及文獻印證三點必須相結合。《維揚明式傢俱》也是從這三個方面來進行研究的。
感謝參與的同仁,希望明式傢俱的研究回到一個真正的純學術的狀態,再回到王世襄、陳增弼先生那個研究明式傢俱的輝煌時代。
中國古典傢俱收藏家、天津可樂馬古典傢俱博物館館長馬可樂看到這番研討會盛況,感懷道:
自從1990年第一屆明式傢俱研討會開會以來,過去二十多年,前輩師長已經離開,由他們推動的明式傢俱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在關注。二十多年來,明式傢俱的生產、製造已經形成一個巨大的產業。
這次研討會是近二十年最重要的一次,這是一次行業的盛會,一個廣義的明式傢俱的概念已經開始被人們接受。
可喜的是現在國內大陸的藏家開始多於港臺的藏家,這是一個很好的變化。揚州是一個歷史名城,在如此的環境中,優質傢俱的出現是必然的,但歷史戰爭造成的文化遺存的損失也是非常巨大的。我們趕上了一個好時代,希望有更多有識之士能夠進來,為傳統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