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芹齋C .T. Loo, 1880-1957
浙江湖州人,先後旅居法國、美國等,二十世紀初國際著名的文物販子、大古董商,將許多中國國寶級的文物販賣至國外,包括中國藝術史上最偉大的傑作之一,昭陵六駿中的“颯露紫”和““拳毛騧”。
盧芹齋1880-1957是第一位瞭解市場全球化的中國古董商。目前存於海外的中國古董,據傳約有一半經他之手售出。
家世卑微的他,除了聰敏勤奮,更有強大的政治靠山,這使他能在動盪時局中建立橫跨中、歐、美的龐大銷售網,成為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叱吒歐美的古董大鱷。
他在中國和歐美有著截然不同的評價——國人因為他大量走私文物而扼腕痛惜;西方人則將他視為中國藝術品的使者,敬仰之情如滔滔江水。
這其中的是與非,誠然難以說清,但不可否認,盧芹齋,的確是一個傳奇。
「
跟班小子,隨行到法國
C .T. Loo, 1880-1957
」
盧芹齋本名盧換文,1880年生於浙江湖州盧家渡。
他家境貧窮,幼年母親自殺,不久父親也過世,他由一位遠親撫養長大對於自己的悲苦出身,日後在歐美功成名就的他不願提及,甚至很模糊地編了一套稍微體面些的故事。
十幾歲時,他離家到富庶的名鎮南潯謀生,進入巨富張定甫的家廚做小工。據說盧換文的母親曾是張靜江的奶媽,這或許是他到南潯投靠張家的淵源。
張定甫的二兒子張靜江1877-1950是大才子,日後當上了國民黨首任黨主席。在後廚做飯的盧換文,幹活利索又吃苦耐勞,不久便被提拔為張靜江的貼身僕人。
張靜江年少時患有骨痛症而跛足,而且右眼幾乎看不清,跟班的盧換文把主子照顧得妥妥帖帖,深得其好感。於是在1902年,25歲的張靜江獲派中國駐法使館商務參贊時,他唯一帶上的家僕就是22歲的盧換文。
張靜江被稱作“民國奇人”,幼年殘疾,卻在日後成為孫中山的摯友,與蔣介石稱兄道弟。
出身商賈豪門的張靜江到巴黎後棄官從商,由其父出資30萬元,創辦通運公司,經營湖州的茶葉、絲綢、地毯等傳統外銷商品以及在國內搜羅的珍貴古玩。他得其舅父龐萊臣提供古董書畫的貨源,獲取大利。
而在通運公司內部負責古玩業務的心腹愛將,就是沒怎麼念過書但是學習能力超強的跟班盧換文。
通運公司位於巴黎馬德蘭大教堂的左邊,盧換文就是從那裡開始掌握了古董鑒賞經驗,同時學習從中國進口貿易的各項環節。
不過當時歐洲人對中國古董還沒有概念,他的第一批貨虧本了。但他很有生意頭腦,與當時法國著名的漢學家和收藏家謝閣蘭、拉蒂格、沙畹、伯希和等人保持良好關係,一步步在法國古董界嶄露頭角。
「
變身古董商,娶妻生女
C .T. Loo, 1880-1957
」
1905年,張靜江在船上結識孫中山,成為終身摯友。1906年起,他多次在經濟上鼎力資助孫中山及同盟會,而這些資金大多來自通運公司由盧氏負責的古玩業務。
從某種意義上說,盧氏稱得上國民黨建黨前夕的幕後財神。
隨著張靜江越來越多投入到協助孫中山的革命活動,28歲的盧換文決定自立門戶,成立了來遠公司。
盧芹齋位於法國巴黎的庫房
盧芹齋在自己的古董店入口
1908年,他換掉有點土氣的原名,改為雅致的“盧芹齋”Loo Ching Tsai,日後西方各界習慣稱他C.T.Loo。
在巴黎站穩腳跟後,1910年,30歲的盧芹齋和年僅15歲的瑪麗·羅絲Marie Rose結婚。然而根據勒南Géraldine Lenain,佳士得中國瓷器與藝術品部國際主管的描述,事實上,瑪麗·羅絲的母親、年長盧芹齋4歲的歐爾加Olga才是他真正的情人,她同時也是促成這樁婚姻的媒人,以延續兩人的婚外情。
盧芹齋和自己一生摯愛的“岳母”
盧芹齋的四個女兒
盧與家人的合照中始終有歐爾加的身影,其中絕大多數盧也“恰巧”總是和歐爾加站在一起。
盧芹齋始終遺憾沒有兒子,他與瑪麗·羅絲共育有四個女兒,卻多次表示自己沒有“孩子”。以致於當他臨終前對最崇拜他的女兒佳甯 Janine說出“佳寧,你像個兒子一樣有作為”時,成為伴隨她一生最大的讚美。
北魏大型灰色石獅與盧芹齋之女
成家立業的盧芹齋,1912至1915年間,每年都乘火車經西伯利亞到中國進貨,並在北京和上海與人合股開設商號,他出主要經費,對方經手鑒定並收購古董。盧吳公司就是盧芹齋與上海古董商吳啟周合作,後來成為中國近代史上最“牛”的私人古董出口公司。
1914年一戰爆發後,英法等地的古董生意一落千丈,盧芹齋隨即將敏銳目光投向大洋彼岸的新興市場——美國,在紐約麥迪森大街與第57街的街角,開設了一家分店。顯然,美國讓他賺到更多的錢。
對於盧芹齋的商業策略,勒南解析道:“他是第一位瞭解市場全球化的古董商,活動範圍橫跨歐美亞三大洲。他第一個瞭解到貨在中國,但錢在西方,因此他很快在北京和上海開設分號,有專人在全中國各地找東西,跟他聯絡,為他保留東西。他則每年到中國一兩次,看貨、取貨、訂貨,拿到西方去賣,並瞭解中國境內最新行情。”
「
財大氣粗,橫跨歐美亞
C .T. Loo, 1880-1957
」
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國內的藝術考古活動進入一個高峰期,許多文物被挖掘出來,很大一部分進入市場。
盧吳公司財大氣粗,有實力將市面上流通的好貨搶先收入囊中,然後將它們發往巴黎或紐約。同時,他們還從盜墓者手中購買大量文物。
清末民初,大量文物在市場流通
早在1913年、1914年6月,民國政府就頒佈了禁止和限制古物出口的法令,但盧芹齋的生意並未受影響,而且他對自己的買賣直言不諱。這背後的靠山就是“國民黨四大元老”之一的張靜江。
張靜江與孫中山、蔣介石均有著非同尋常的關係,孫中山稱之為“革命聖人”,而蔣介石則稱之為“革命導師”,陳果夫稱他為“党國理財第一人”。
實際上,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後,張靜江回到國內,後來成為中華民國財政部長,他與蔣介石乃結拜兄弟。1925年孫中山逝世後,他力挽狂瀾,在擔任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主席、代理中央執行委員會主席期間,為蔣介石奪取黨政最高權力出謀劃策,不遺餘力。
張靜江夫婦
倚靠張靜江這一堅強後盾,三十餘年間,當時的國民政府對於盧芹齋的走私活動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而盧芹齋的古董貿易也為民國政府創收不少。
這個飽受爭議的盧芹齋,在西方人看來,是中國文化的親善大使,教會了歐美收藏者如何欣賞中國古代墓葬藝術品。
1930年代,盧芹齋在他的公司留影
“在他之前,西方人主要收藏的是具中國風味的精緻工藝品,盧芹齋開拓、建立了一個高古藝術的市場。”勒南說。
這是一項很大的賭注,也是他有魄力的地方。
因為當盧芹齋開始賣高古器時,這些東西在歐美根本不值錢。他必須去教育潛在買家,教他們欣賞這些東西,他甚至創造出一套西方收藏家能夠懂的新語彙,來銷售中國高古藝術品,他想,“既然我面對的是只懂希臘羅馬藝術的西方藏家,那我就要用相同的詞語,才可以讓他們理解並產生共鳴。”
真是個行銷天才。
盧芹齋和他的歐美客戶
就這樣,盧芹齋穩紮穩打,在美國古董界再次拓荒成功,獲得頗高聲譽和知名度。
“他幫助建立西方博物館和私人手中最棒的亞洲藝術收藏”,成為他們的供應商和顧問,他的客戶有弗利爾、小洛克菲勒等大富豪,也有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波士頓美術館等著名機構。
「
榮歸巴黎,建中式紅樓
C .T. Loo, 1880-1957
」
1925年,盧芹齋在其發家福地的巴黎富人區蒙梭公園附近買下一棟原拿破崙三世時期建造的奧斯曼式公館,並耗時三年改建成五層的中式紅樓,這是巴黎市區唯一一幢中國風格的建築。
他在這裡向歐美藏家展售亞洲古董,樓內珍寶琳琅滿目,因此被稱為“中國的盧浮宮”,風光一時無兩。
盧芹齋的巴黎紅樓舊景,樓內珍寶琳琅滿目。
然而歲月催人老。
1947年,68歲疾病纏身的盧芹齋不得不將紅樓交給小女兒佳甯來經營。1949年之後,中國文物出境受到嚴格管理,他在中國兩家分店的大批庫存也統統被查收,紅樓失去了貨源,只有靠出售原有庫存和為客戶訂做中式傢俱來維持經營。
盧芹齋元氣大傷,不得不退休。他將紐約庫存拍賣,店面讓給助手弗蘭克·卡羅Frank Caro經營,1952年正式返回法國定居。
風燭殘年的他患上肌肉萎縮性硬化症,身體每況愈下,直至足不出戶。1957年,在女兒佳甯的安排下,他到瑞士治療休養,數月後病逝,葬在妻子的家族墓地、巴黎西北郊的古何貝瓦Courbevoie。
今日紅樓
2003年,紅樓一、二、五層和地下一層被巴黎市政府列為文化遺產,不能隨意改建。由於紅樓日常維護開銷極大,2006年家族協會將紅樓拍賣出售。現在,紅樓已變成一個文化交流的聚會地,常年舉辦亞洲藝術的展售。
盧氏經手的藏品,在今天的古董市場上仍然備受追捧
國際市場上,盧芹齋的名號至今響噹噹。一件藏品若他經手過,則保證了來源與品質,價格通常比較貴。
這份附加值,正是盧氏傳奇魅力的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