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北京春拍,依然以中國嘉德和北京保利先後領銜吹響號角。
朋友圈每天都在被各種捷報和“網紅”拍品刷屏,時不時地也會有億元紀錄奪人眼球。在股市和房地產行情持續走低的市場環境下,藝術品成為資金的不二選擇,有些熱門專場,新老藏家摩拳擦掌爭搶湧入,一“座”難求。
拍賣現場一座難求
而在這些所有的喧囂之外,今年春拍最打動我、最牽動我心的,是一組成交價僅僅只有270萬元含傭金310.5萬元的書籍。
王世襄最有溫度的舊藏
這組書籍來自王世襄。
不分新舊,一共4000冊,以編號4689的標的物“王世襄袁荃猷藏書十櫃”,一次性出現在中國嘉德“玩物適情——名家收藏集珍”專場。
自2009年冬王世襄先生仙逝後,他的一生珍藏,由後人陸續釋向市場,從傢俱到古琴、佛像、香爐、古籍善本、竹刻、鴿哨等,凡“王世襄舊藏”一經出現,必能引起轟動,名家效應可見一斑。
到2019年,經過十年的漸漸釋出,王世襄生前舊藏已散盡天涯各處,這批圖書,恐怕是最後一批遺珍。與往年1.15億元的“大聖遺音”伏羲式琴、5520萬元的“明 周制 魚龍海獸紫檀筆筒”相比,這十櫃舊書顯得毫不起眼,被淹沒在今年熱鬧的春拍大潮中,並未引起任何媒體的關注。
王世襄生前自用的4000冊圖書,連書帶櫃整體上拍
6月3日晚上八點,中國嘉德“玩物適情——名家收藏集珍”拍賣現場人聲鼎沸,座無虛席,後半場大多是王世襄舊藏,書畫、文玩小品都賣得不錯,最後這十櫃書作為壓軸拍賣,從一開始的二十萬起拍,很快就叫到了一百萬,然後迅速沖上了兩百萬。
站在場內左側的311號買家區錦澤堅定不易穩操勝券地一路舉到最後一口,最終以270萬元含傭金310.5萬元購得。
買家是這位沒有搶到座位的年輕小夥區錦澤
落槌瞬間
競拍成功後,區錦澤中與佳士得裴朝輝左、中國嘉德喬皓右合影留念
至此,王老最有溫度的一批舊藏,隨著這十櫃書籍的落定,余溫永存。
“先”有王世襄,“後”有明式傢俱
二十世紀後期,明清傢俱的藝術價值和商業價值都走向一個高峰,並登上藝術品的殿堂。
這現象產生的原因之一,離不開王世襄先生兩本專著的功勞——《明式傢俱研究》與《明式傢俱珍賞》。
王世襄先生和夫人袁荃猷
自若地面對大起大落的人生
在喜愛的事物面前,王世襄天真得像個孩子
從1945年開始,王世襄以四十餘載堅持不懈、百折不撓的驚人毅力,一點一滴、扎扎實實地積累創造著述所需要的各種條件,終於將《明式傢俱珍賞》與《明式傢俱研究》先後出版。
王世襄先生幾乎傾半生之力寫作的這兩部著作,和《明式傢俱萃珍》、《髹飾錄解說》、《清代匠作則例彙編》、《錦灰堆》等著述,做了許多過去沒有人做過或做得不夠的工作,把明及清前期的傢俱研究提高到一個令人矚目的新水準。
《明式傢俱研究》
《明式傢俱珍賞》
王世襄廣為人知的明式傢俱“三部曲”中,《明式傢俱研究》最早脫稿,有近30萬字、700多幅圖片。
《明式傢俱珍賞》則是應香港三聯書店之請,從此稿中摘錄部分內容,並將可以拍到彩色照片的實物收入圖版編著成冊而先行出版,隨後該書的英、法、德文版先後問世,在臺灣也正式出版了中文本,得到中外學術界的廣泛重視。北京的一些後起的古傢俱收藏愛好者,坦言多年來把這部書“翻爛了”。
誠如朱家溍所言:“真正能體現世襄研究成果的是《明式傢俱研究》。”
該書1989年7月經由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出版,立即受到海內外學術界、收藏界和從業者的高度關注,之後三聯書店北京又先後四次印刷發行,數量達數萬冊,仍供不應求。這部“大俗大雅”的巨著,不僅創建了明式傢俱研究的體系,客觀系統地展示了明中期至清前期硬木傢俱的風采成就,並從歷史文化、工藝藝術、審美鑒賞等方面對明式傢俱的基礎研究做了系統的闡述,到現在仍是每位傢俱業者案頭必備的教科書。
童年王世襄像
青年王世襄像
晚年王世襄像
王世襄從中國古傢俱鮮為人知的上世紀40年代開始,用40年時間完成了明式傢俱的兩部力作,之後又以近30年時間促進明式傢俱文化的傳播拓展。
若無王世襄的推動,很難想像中國傢俱今天會處於怎樣的境地。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先”有王世襄,“後”有明式傢俱,恐怕也是能成立的。
十櫃整拍,意義非凡
回到這次拍賣本身來看,將近現代名人生前自用的所有圖書一次性打包集中拍賣,這在中國拍賣史上屬於第一次,極為罕見,意義非凡,可以視為一次文化事件了。
更難能可貴的是,王老生前自用的這批圖書,從十張書櫃到4000冊圖書,是幾乎原封不動整櫃上拍的。
預展現場
這十張書櫃雖然不是明式傢俱,更非名貴材料製作,但是對王老很有意義。
1996年,王老整理了珍藏的80件傢俱連賣帶捐地送到上海博物館以後,家裡堆積如山的書籍沒有地方放了,上海博物館得知以後,訂做了十張書櫃送至王老家中。
此後的十幾年間,這十張書櫃和其內的幾千冊圖書,就成了王老最忠實的夥伴和最溫暖的精神寄託,日日相伴,一直到他和夫人先後離開。很多書上都留下了王老親筆勾畫的讀書筆記和便簽,其間閃爍著他不知多少的思緒火花和情感。
到今天來看,王老畢生珍藏散落各處以後,這批生前一直陪伴他每日讀書寫字的十櫃圖書,尚能連帶書櫃一起整體拍賣,並落入同一歸處,格外令人感慨萬千。
很多書上都留下了王世襄的簽名和讀書筆記
部分書目
拍賣結束後,有業內專家給筆者算了一筆帳:
“單從書本身的價值來看,4000冊圖書目前的市場價估摸著在70萬左右,加上不少書有收藏簽名和筆記,散賣價一百多萬也很正常。像這樣沒有拆散,集中在一起連書帶櫃整體拍賣,意義太特殊了,所以270萬的落槌價並不貴,還留下了巨大的研究價值。”
恭喜買家。
請保護好它們,並傳承下去
拍賣結束後,得知買家是來自廣東中山的知名傢俱企業區氏臻品傢俱新生代掌門人區錦澤先生,退藏即聯繫了採訪,瞭解了競拍前後的故事,這裡將採訪對話原文照錄:
1
退藏:你們在得知這次嘉德拍賣王世襄先生的4000冊書籍是什麼時候?決心參與競拍又是什麼時候,出於什麼樣的動力?
區錦澤:得知王老先生的藏書拍賣是大約拍賣的兩周前,是從一個圈內的朋友處聽說的,當即就決定前來參加拍賣。當然,我們也做了很多準備工作,拿到書目後馬上組織了人員進行了價格統計,同時請教了業內的專家老師和朋友,對這批書的心理價位,也是隨著認識一步步地提高,可以說我們是很堅定要拿到這批書。決心的原因是我們區氏臻品正在籌備一個古典傢俱資料館,籌建資料館的目的是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王老先生作為業界泰斗對我們有很大的影響,剛巧前些天我們也在一個拍賣會上拍了一幅王老先生的字,我覺得這是一種冥冥之中的緣分吧!
2
退藏:競拍的過程順利嗎?最後促使你們一路咬到底的原因有哪些?
區錦澤:競拍的過程比我們想像的要順利很多。這批藏書是最後一件拍品,當時場上的人很多,我們預計會有很多競爭對手。開始拍賣的時候的確有很多人搶拍,但價格加到一百萬以後競爭對手只剩下三位,這個時候我們一路堅挺,決心非常強烈,直到最後一刻落槌,當時的成交價比我們心理預期要低,內心很激動。
3
退藏:當最後一刻競拍成功時,心情和感想如何?
區錦澤:競拍成功之前心一直提到嗓子眼,這批藏書對我們來說意義很重大,區氏如果有了它,會成為我們資料館的一筆寶貴財富,所以我們成功的願望非常迫切。落槌那一刻心才落了地。當時內心最大的感受就覺得這是一件冥冥之中的事,覺得我們和王老真的很有緣分。
4
退藏:去年9月,區氏複刻的一把黃花梨躺椅亮相佳士得上海“當代書房”專場,這把躺椅曾是王世襄先生追尋了四十年的心儀之作,區氏以複刻版參與拍賣,可以看作是對王老的一次致敬。您心中對王老是一種什麼樣的感情?
區錦澤:是的,王老對我們古典傢俱從業者來說是心中的一盞明燈。他對古典傢俱的執著研究和學習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去年在上海佳士得拍賣的那把躺椅是我們對王老的致敬之作,也是我們第一次站在國內最高的平臺上亮相。我們區氏對產品品質的追求就是想奉行王老精神的衣缽,把品質做到極致。
5
退藏:聽說拍賣後馬上有人找你們,想加價購買這批書?你們如何選擇的?
區錦澤:是的,確實有好幾個人問,實話說我們挺開心的,說明判斷正確,大家都認識到這批書的價值了。但是書我們肯定不會再出售了,對我們來說這是最重要的一批收藏,一定要完整地保存下去。這也促使我們開始考慮更多書籍資料的收集,希望對於書籍的珍視和對知識的渴求,成為我們區氏企業文化的重要部分。
6
退藏:今後是否有打算對這4000冊書籍再做展覽或研究?會如何給他們安置一個歸宿?
區錦澤:這批藏書對整個區氏來說都意義非凡,它是王老先生一輩子的精神財富,也必將成為區氏和大眾的精神財富。本月13-21號我們區氏在北京佳士得藝術中心有一個展覽,主要是展示一些區氏的作品,很多其實就是依照王老書中的樣式複刻的。我們也會從這批書中挑選一部分珍品展出,歡迎大家去現場先睹為快。
佳士得展覽過後,這批書將正式收入我們區氏資料館,作為鎮館之寶,屆時我們將把這批藏書對公眾開放,讓王老的精神普照更多人。在不遠的將來,我們還會把這些藏書進行編輯整理,通過科技手段展示給大眾,讓更多、更廣泛的人群有學習的機會。這將是一件非常系統以及艱巨的工作,我們區氏在做好產品的同時會不遺餘力地推廣中國傳統文化,因為熱愛古典傢俱文化,所以希望把我們中華民族最美的文化精神傳遞出去,這對我們企業來說是一種社會責任。
黃花梨躺椅
區勝春中國,1959年生
2018上海佳士得“當代書房”專場
lot:274
110 x 65 x 100 cm.
2017年作
估價:人民幣 300,000 – 500,000
成交價:RMB 504000
王世襄先生曾在《儷松居長物志·自序》中寫道:
“人生價值,不在據有事物,而在觀察賞析,有所發現,有所會心,使上升為知識,有助文化研究與發展。此豈不正是多年來堅守自珍,孜孜以求者。”
對敬仰王老的區氏來說,能遇到這十櫃圖書,是幸運的事。對十櫃圖書來說,又何嘗不是如此?
請保護好它們,並傳承下去。
撰文|程 香
現場攝影|山外+朋友圈
部分資料圖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