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初,我收到廣州敬和拍賣寄來的精品展圖錄《敬和錄》。
第一次收到包裝精緻得如同禮盒、還帶有五位創始人團隊集體簽名的圖錄,不得不令人慎重打開。細細翻閱,圖文俱佳,能夠看得出這支嶺南拍賣新秀用足了誠意。
聊起在疫情最嚴重的這一年成立拍賣公司,並決定按計劃舉行首拍時,敬和團隊表示:
“2020年這個庚子鼠年開年就不同以往,新冠肺炎攪亂了大家的正常生活,當然在疫情最嚴重的時候我們也曾猶豫過,究竟是否繼續原定進程?而想起古人雲:否極泰來。經過多番思考和討論,我們還是決定堅持往前推進。在國家不斷發展的前提下,我們相信有關中華文化的藝術收藏會隨著國家經濟發展及文化復興得到更好推動。敬和制定的目標不算宏大,我們只想做一家有自己特色,以深挖拍品背後的故事來傳承中華文化精髓,規模小而美的拍賣公司。所以我們無論從公司選址裝修、人員配置、拍品定位、宣傳推廣等方面,都朝著這個方向而行。立足嶺南,發展全國。“
12月,敬和作為新公司首次登臺,以同名展覽“初見”于廣州總部亮相,並隨後于深圳巡展,展覽期間得到頗多支持和肯定。
而之所以取名“敬和”,創始人表示:“敬畏’之心是我們對能從事這個行業的理解。無論是拍品,還是買賣雙方,是如何的因緣際遇才能把他們聚集在一起?這是一個奇妙的過程;對於同行,我們深感行業不易,大家都很努力,所以我們常懷敬重’之情;拍賣是一個人才稀缺的行業,能在一個公司奮鬥,也是修來的緣分,對於同事,我們應持敬愛’之意;和氣生財’是廣東人的生意哲學,和而不同’則是君子處世之道。“
“敬和”由此誕生。
1月6日,《敬和錄》收錄的精品展藏品,大部分將以拍賣的形式,于敬和成立以後的拍賣首秀上亮相。五位創始人卯足了勁徵集重器名品,藏品涵蓋了高古禮器、典雅器物、中國書畫、古典傢俱等近700件拍品,分為六個專場進行預展、拍賣。
其中,有知名官窯大行江氏兄弟領銜的“閱江樓”珍藏瓷器。此外,在“不器——中國古代器物”、“旨夜——中國藝術臻品”專場中,不乏大量重器精品,敬和專家在此精選多件此次拍賣中的傢俱及文房精品,並為您逐一解說。
/
part 1
傢俱
敬和首拍的一大亮點,是難得一次呈現了黃花梨及紫檀中國古典傢俱木器多件,來源有序,鐘靈雅秀。
這裡舉例一二:
△
LOT717
清中期 黃花梨束腰打窪攢牙方腿大畫案
H:83.5cm L:200.4cm W:96.5cm
1,800,000 – 2,500,000
中國傢俱研究者通常認為,沒有任何一種家俱形式能像畫桌那樣與文人緊密相連,因為無論書法還是繪畫都離不開畫案。因此,畫案在嚴格的意義上屬於文房用具,而非一般的傢俱。
局部細節
案面特寫
背部
可愛的“鬼面”
此案長兩米,寬近一米,用材壯碩,觀之憾人。於上揮毫潑墨,淋漓盡致。桌面以格角榫攢邊平鑲三拼面心,邊抹打窪,束腰。腿足直落,亦打窪。直牙板,與腿足交界處設三層「L」形牙頭,取料寬厚,如斗拱般支撐牙板、桌面,有濃厚的建築意趣。用材較碩,不見雕飾,造型極簡,通體打窪的裝飾使其簡而不陋,具華麗風度,曲折變化的黃花梨紋路也為之增色不少。隨著黃花梨供應減少,基於木料更貴、更難獲得的事實,這種形式的案子逐漸變得單薄、少了視覺衝擊力。此案宏偉的比例或許預示著一個更早的年份。
△
LOT718
明 黃花梨開光式條几
H:83cm L:161cm W:33cm
4,000,000 – 6,000,000
參閱:
陳夢家舊藏,尺寸:長191.5、寬50、高87釐米。
條几,古代漢族傳統家俱的一種,流行於明朝時期,是主要用於陳設物品的重要器物之一。此件以黃花梨為材質,木色沉鬱,用三塊整板製成,呈長方形。其直角相交處用悶榫接合,去掉硬棱做成圓角。板足開光,呈長圓形,並向內翻卷為卷書狀,雙側面打漥。黃花梨木的紋理很清晰,如行雲流水,或隱或現,非常美麗。條几整體造型簡練凝重,線條流暢,色澤不靜不喧,透著古雅的書香之氣。
此件和陳夢家先生收藏的一件明代鐵力木開光式條几極似。
△
LOT721
清 紫檀雲龍紋大方角櫃一對
H:187cm L:78cm W:48.5cm
RMB: 800,000 – 1,200,000
此對方角櫃採用紫檀木製成,大小一致,左右對稱,並立組合混若一體。單櫃方正,四根腿足自上而下構架整身,櫃帽橫連,邊抹成框內嵌獨門。門一側以合葉與外腿足固定,另一側設面葉、鈕頭、吊牌,與內腿足呼應。兩櫃四鈕頭等齊,適宜同穿大鎖封閉二器。底棖下飾牙條,足包銅活。
櫃上裝飾繁簡結合,極盡工藝之能事。兩扇櫃門滿工浮雕雲龍紋,每面一龍在上,兩龍在下,逐戲寶珠。上方飛龍作正視圖,頭下尾上,體軀蜿蜒。額頂起丘,兩角如鹿,粗壯挺拔。雙目炯炯有神,闊鼻獠牙,長須波曲隨勢而動。臉龐鬃發如似火焰,舞動張揚,氣宇軒昂。
兩扇櫃門滿工浮雕雲龍紋
同類傢俱可參考上海博物館藏清代紫檀雲龍紋大方角櫃、香港蘇富比紫檀雲龍紋四門大櫃和故宮家俱館「南大庫清代宮廷家俱展覽」中紫檀四開門頂箱櫃一對。其中故宮紫檀四開門頂箱櫃櫃門同樣採用浮雕雲龍紋滿工裝飾,構圖、佈局、工法與本件極為相似,如出一人之手,可茲比對。
△
Lot726
宮廷制天然奇木癭結扶手椅一對
年代:清乾隆
1. H: 104cm L: 88c;
2. H: 106.5cm L: 86.7cm
RMB:1,500,000 – 2,000,000
2016年,由蔣念慈先生口述、退藏梳理成文的一篇《這一次,我們不談高大上的明清傢俱,僅僅從一張根結椅開始說起》,刷遍傢俱圈,根結傢俱被關注和討論。
此次秋拍,敬和團隊從資深老藏家處徵集到了一對精彩的根結椅:
靠背扶手以穿插交錯的根蔓構成,如飛龍升天,瞬息萬變
此對扶手椅以奇木而制,大邊抹頭以敦實粗壯的癭結契合而成,面心鑲嵌楠木獨板。邊摸漫展形成彭牙,四角蜿蜒觸地,化為彎腿蹄足。靠背扶手以穿插交錯的根蔓構成,若織結連網,又若霹靂電閃,渾渾然,又似祥雲湧現,飛龍升天,瞬息萬變,幻化無窮。
明 項元汴 坐根結椅畫像
別例參考
奇木癭結椅靠背與扶手轉折分明,更近扶手椅之形。此對扶手椅極力保留材料原貌,巧思秒想造就自然天成,反映了古人師法萬物、天人合一的理念,與故宮博物院所藏鹿角椅有異曲同工之妙,皆為宮廷高級別坐具。
/
part 2
文房
書房作為古代文人讀書、寫字、畫畫、工作、交友之地,凝聚了主人畢生所學和審美精華,文房器物自然成為歷朝歷代文人雅士的情懷之物。此次敬和拍賣,亦有數十件文房雅玩,並於展覽期間陳列一室,可窺古代讀書人的瀟灑俊逸。
△
LOT741
清晚期 王東石制玉成窯刻磚瓦文大筆筒
H:14cm D:6.5cm
500,000 – 600,000
款識:
東石印款、方綱刻款
玉成窯窯址在今浙江寧波慈城,燒制時間大約為清同治至光緒年間。其創始人就是被日本書法界譽為「清代王羲之」的寧波籍書法大家、詩人梅調鼎。
行書銘文:「此瓦張瘦同舍人得之,闕中予為作前後二歌者也方綱題」
此件筆筒即由王東石製作,環刻「延年益壽」瓦當紋,行書銘文「此瓦張瘦同舍人得之,闕中予為作前後二歌者也方綱題」。此筆筒琢地刻法功力深厚,銘文書法精妙入神,獨具匠心,體現出高深的文化底蘊。玉成窯紫砂器是中國紫砂藝術品中的傑出代表之一。紫砂界曾有這樣的評價:「千年紫砂,綿延至今;雅俗共賞,文化先行;前有陳曼生,後有梅調鼎。」
△
LOT201
清早期 田黃石「從吾所好」獸鈕方章
H: 4.7cm W: 37.7g
RMB: 150,000 – 250,000
印文:
從吾所好
石章為正方形,神氣活現的靈獸蹲伏其上。獸側身,頭向左歪而面向正前,眼大如鈴,嘴闊耳圓,背聳而頸渾圓,爪探出身前,尾巴捲曲,體態健碩飽滿,充滿力量的肌肉結構清晰。
△
LOT99
明 紫檀嵌百寶文具盒
H: 10cm L: 15cm W: 12cm
RMB: 250,000 – 350,000
百寶嵌存世作品有屏風、硯匣、書箱、盒等,其中小件器物如硯匣、文具盒的製作在明清尤為興盛。此件紫檀嵌百寶文具盒,選用上等紫檀木製成,鼓頂,圓角相接,下微斂,起唇口,俗稱“麵包盒”。盒蓋鑲嵌百寶,成花鳥圖,精琢細磨,顏色柔潤,立體感強,頗具寫實畫風。
△
LOT703
清乾隆 粉彩宮廷行樂圖瓷板
H: 44cm W: 36cm
RMB: 800,000 – 1,000,000
自康雍盛世以降,因當時社會物質文化之精緻化、藝術化,宮廷貴族及文人士大夫頗流行於園林聚會,透過書畫器物之品鑒,營造出「閒雅好古」之生活方式。
畫中庭園內梧桐高聳,斑竹欄杆曲繞。女子憩于石座,侍女手捧執壺、茶具,立其身旁。前景有山石及松樹盆景。花盆選用仿古器之造型,綠、白釉顏色典雅清新,倍增添庭中雅趣。此瓷板繪製精細,汲中國傳統繪畫及界畫繪製技法之長。加之設色清雅,當為乾隆時期之粉彩精品。
△
LOT735
清乾隆 宮廷造雲龍紋象首耳銅爐
H: 8.1cm D: 12.8cm W: 1527.1g
RMB: 1,500,000 – 1,800,000
款識:
「大明宣德年制」六字三行楷書款
此類簋式爐器型可追溯至三代青銅器,以獸或獸首作耳,是自那時便開始的,表達著人類對自然的崇拜。《宣德彝器圖譜》中記載此種「象首耳大彝爐」系「照唐天寶局鑄象首彝爐款式」,是明宣宗頒賜工部衙門三員尚書一員、侍郎二員的爐器,另一說仿自宋官窯瓷器。象為吉獸,體性溫馴,任重致遠,含「太平有象」之寓意。
底款為「大明宣德年制」楷書款
此爐腹圓敞口,矮圈足,雙耳以獅首象鼻為耳,相貌威嚴。爐身通體浮雕雙龍穿梭雲霧之間,龍身騰躍,神情飛揚,如意雲紋層迭綿延,映襯其中;正面蛟龍回首仰望,嗔目圓睜,炯炯有神,指爪銳利,靈氣生動;另一面雕龍奔騰,昂首闊步,氣勢非凡,鱗紋滿布,鬃發細絲根根分明,線條流暢且雕工細膩。底款為「大明宣德年制」楷書款。
△
LOT715
明 龍泉官窯石榴形水滴
H: 11.5cm
RMB: 2,000,000 – 3,000,000
小口微斂,溜肩,圓球形腹,下承三乳足。滴柱管圓唇外翻,束頸,頸下凸沿成器蓋,以下稍細,呈長筒管狀。通體施粉青厚釉,色澤淡雅柔和,質感溫潤如玉,釉面開片不規則,局部開冰裂紋。足底及滴柱下端露胎,呈火石紅色。
圓球形腹,下承三乳足
水滴即硯滴,是滴水以添硯池的文房小品,淵源于水盂。宋人趙希鵠《洞天清錄》載「水滴辨」二條,其一道:「古人無水滴,晨起則磨墨,汁盈硯池,以供一日用,墨盡複磨,故有水盂。」用水盂往硯裡添水時,容易水流過量,故有水滴的發明。較之水盂,水滴容量要小得多,民國許之衡《飲流齋說瓷》第九「說雜具」雲:「凡作物形而貯水不多者則名曰滴,不名曰盂」正此之謂也。
△
LOT85
明 石雕三十六峰筆架
H: 13cm W: 27cm
RMB: 150,000 – 250,000
明代筆架是文房中不可或缺之物,山形筆架為明代主流,峰數一般不過五峰,此件石雕筆架通體雕琢錯落有致的山峰36座,實屬罕見。其峰或大或小,或高或低,皆秀麗雅致。紋理天成,層次分明。刀法精煉,線條舒朗大方,風姿古樸,自成一格。
△
LOT89
清乾隆 紫檀雕「福山壽海」紋墨床
H: 2cm L: 8.8cm W: 4cm
RMB: 250,000 – 350,000
來源:
日本藏家舊藏。
墨床,亦稱墨架、墨台,是專門用來承擱墨錠的小案架。墨磨後濕潤,亂放容易玷污他物,故制墨床以擱墨。此件墨床取紫檀原材一截整挖雕琢而制,就材施藝,質地細密,紋絲質理細若牛毛,色黑如漆。墨床分為兩層,圖案相同,分別雕鏤成山峰、海水組合圖,神韻凝於方寸之間。海水及山峰寓意“福山壽海”,體現「福祿壽喜」之吉意,也有「一統江山」之意,為清代宮廷傳統紋樣。紫檀紋理清晰,包漿自然瑩潤,構思奇巧,製作精湛,雅趣怡然,是清代宮廷紫檀文房用品之佳作。
△
LOT184
清 竹雕髹漆灑金詩文抱柱楹聯一對
數量2:
1. H: 111.5cm
2. H: 111.5cm
RMB: 200,000 – 300,000
銘文:
銘文:綠垂風折柳,紅滴雨梳花。
背面麻布打底,批灰髹暗紅色大漆
此對抱柱楹聯立剖毛竹而制,色澤赤沉,包漿老厚。頂部鑲嵌三聯環銅鈕,用以懸掛。正面竹隔長短相若,巧化界格,分別以隸書鐫刻“紅滴雨梳花”和“綠垂風折柳”詩句。結字端正大氣,渾厚內斂,用筆墨色豐潤,蒼勁磅礴,鑿刻細緻深峻,完美複現了筆墨飛白。字口填灰,在棗紅色竹肌的映襯下肖似筆出。背面麻布打底,批灰髹暗紅色大漆,大小不一的金箔散撒其上,點聚紛呈,更有碎金宛如星辰,漫漫閃耀。久曆歲月,局部漸現條條斷紋,足具韻味。
△
LOT729
清乾隆 剔紅錦地迎祥接福掛屏
H: 85.5cm W: 29.5cm
RMB: 1,200,000 – 1,500,000
「剔紅」為雕漆品種之一,又名「雕紅漆」或「紅雕漆」。明黃成《髹飾錄》載:「剔紅,即雕紅漆也」。此掛屏屏心雕萬字錦紋為地,雕刻清晰,繁而不亂。中央自上而下剔刻楷書「迎祥接福」四字吉語,字體筆劃渾圓遒勁,其上嵌有墨玉。屏外包硬木框,框面以珠光貝、象牙等鑲嵌纏枝花卉紋一周,裝飾華麗,包漿古潤。
△
LOT704
清康熙 綠釉素筆筒
H: 14.3cm D: 13.8cm
RMB: 1,000,000 – 1,500,000
款識:
「大清康熙年制」兩行六字楷書刻款。
綠釉在諸多名貴陶瓷上的難得一見。單色釉瓷器純淨典雅,少人工匠意而富天然韻致,去雕飾之美而獨存魅人色彩,其中綠釉一直為世人所重。此件筆筒胎壁厚薄適度,規整渾厚。胎體略收腰,旋紋痕歷歷在目,胎質堅致泛黑斑,通體及內壁施翠綠釉,發色勻淨,清澈晶瑩。宮廷氣息濃厚。二重圈底刻「大清康熙年制」兩行六字楷書款。
/
part 3
賞石
2020年絕對是賞石文化的狂歡之年。以閩人吳彬的《十面靈璧圖》領銜成交價5.12億元,刷新中國古代藝術品世界紀錄,以及多件超千萬元成交的古代賞石,堪稱賞石元年。
此次敬和首拍徵集到了一件“明 冒襄銘侯方域贈阮元藏郁林石硯山”,移石為硯,硯附於山,不是不堪為器用,都緣良匠未留心。
△
LOT722
明 冒襄銘侯方域贈阮元藏郁林石硯山
尺寸:H:26cm W:56cm
RMB: 1,500,000 – 2,000,000
銘文:
1. 東坡仇池,南宮海嶽,與吾硯山,庶幾相若。
2. 歸德侯朝宗社兄遺余郁林石一片,水木清華,雲生幾案,昕夕相對,宗少文,興複不淺也。崇禎壬午,冒襄贊于水繪園。
款識:
冒襄、水繪園、揚州阮氏守藏之石
銘者介紹:
冒襄1611—1693,字辟疆,號巢民,一號樸庵,又號樸巢,私諡潛孝先生,南直隸揚州府泰州如皋縣人,生於明萬曆三十九年三月十五日1611年4月27日。起宗子。明崇禎十五年副榜,用台州推官不就。家有水繪園,四方名士畢集,風流文采映照一時。為明季四公子之一。十歲能賦詩,善書,師事董其昌,擘窠大字特妙。間作山水花卉,書卷之氣盎然。一生著述豐富,有《朴巢詩文集》《岕茶匯抄》《水繪園詩文集》《影梅庵憶語》《寒碧孤吟》等傳世。
藏者介紹:
1. 侯方域1618—1655,字朝宗,明朝歸德府今河南商丘人,明末清初散文家,散文三大家之一、明末「四公子」之一、複社領袖。
2. 阮元1764—1849 ,字伯元,號芸台、雷塘庵主、揅經老人、怡性老人,江蘇儀征人。清朝中期官員、經學家、訓詁學家、金石學家。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局部
此硯山,是冒襄與侯方域二公子交集最獨特的篇章,也是複社晚期發展的見證之物。在崇禎壬午這個特殊的時間節點,我們看到其一代雅人從年少氣盛,顧盼自雄,到理悟「布衣之權,重於將相」。複社建立和發展演變,早已超越文人集團的性質,盟誓即為章程,唱和即為論政,面對蝗災、滿城棄嬰,複社成員與地方鄉紳擔負起了救災販濟的重大社會責任。
雙巒並立,形勢團轉,未見絕壁,也未見峭峰。
硯山拓印
細品此硯山,若按照荊浩《筆法記》,圓曰巒,有穴曰岫。雙巒並立,形勢團轉,未見絕壁,也未見峭峰。侯方域送來的郁林石形天然摒棄了主峰、次峰賓主朝揖的經典圖式,無高下,有動靜,一側大瀑直掛,若在研山開鑿小孔輔以煙雲,則有流雲斷泉的效果。飛瀑直瀉而下至低處,則亂石迭泉,泠然有聲,由實轉虛,讓人印象深刻。戴石插坡,妙開硯池,茅屋一間,掩映生姿,並非工細樓閣,是為文人理想家園。依山而就,雜樹遍野,樹多株分形而不交形,絕非漫無法則,點葉夾葉之法,可謂遊刃有餘。垂頭點、小混點、梅花點,楔形夾葉,均有源可尋。薄意雕刻之手法、表達技巧可謂古氣蔚然,直可問宋。石質紋理夾帶其中,渾然天成。整觀此硯山,經營佈置之精妙,唯畫癡、書癡、石癡所能創。
△
LOT161
明 「凝煙」青石賞石
H: 39cm
RMB: 100,000 – 150,000
中國傳統賞石文化對古代文人的浸透力和影響力很大,成為了一種傳統符號,藝術精神,文化境界和生活方式,也成為古代文人的精神家園和慰藉地。
此件青石賞石,表面變佈滿壑,石質細密。其如大朵彩雲追隨而出岫,又如勾雲升騰,翻轉之中舒展膨脹,狂風急雨孕育其中,氣象萬千。貴乎氣韻,氣韻者非雲煙霧靄也,是天地間之真氣” 可以滌煩襟、破孤悶、釋躁心、迎靜氣,求得精神的解脫和心靈的慰藉。
△
LOT103
明 「觀月」銘太湖石文房賞石
H: 34.5cm W: 34cm
RMB: 500,000 – 800,000
銘文:觀月。
賞石,大者置於園林,小可供於案幾,成為文人士大夫們熱衷品玩的清雅之物。相較于山川的宏偉壯闊,奇石雖小卻變化多端,如溝壑縱橫,似群峰聳立,若重巒迭嶂,集萬千山水於方寸之間。
而此太湖石不落窠臼:狀若磨盤,外緣隨形,中通獨孔,渾然敦厚。古拙簡練而內含細微變化,或有彈窩粼黶,或有裂闕溝壑。色澤灰青,白筋隱約,波折齒錯,霹靂行空。撫之縝潤光瑩,或滑如肪,扣之鏗然聲如磬。直至窗前,光衍穿透,宛如上弦明月,天中銀皓。孔下一側,篆書鐫刻「觀月」二字,筆力硬朗,秀雅雋永,點明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