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聖
1984年生於福州,畢業于福建師範大學美術系油畫專業,4年前開始在鼓山腳下搬泥制器,已有“清一”系列品牌茶器,“有山有雲”系列正在試製中。
車子沿盤山路朝鼓山上開,幾個急轉彎終於到達。從車窗往外窺去,細雨中,黃聖身著白T黑褲,露一光頭,隱隱顯露出點不自在。
這是我們第一次見他。
但在這之前的一年多時間,曾經數次在各個場合見過他的瓷器,算是早已有過交流。程老師低頭說了一句:“人和東西對上了,只是比想像中年輕太多。”
人和東西對上了
等進了門,清湯寡水的白牆水泥地,就幾個角落零星擺著放著瓷器的舊桌椅,牆上配了幾幅字畫。明明沒什麼邏輯感,莫名覺得清雅樸拙。
不巧,這正是他的作品帶給人的感覺。
「
所謂“半匠人”
Ceramic craftsman
」
大學時,黃聖學油畫,畢業後幹了兩三年的美術培訓。某一天,他興起在鼓山腳下這個“鄉下房子”里拉了一個碗,第三天,約了景德鎮的師傅上門就把窯裝了,“窯裝了就沒退路了。”
自此,正式決心幹起手藝人的活。
窯裝了就沒有退路
明面上的說法是“藝術創作需要陌生感”,我猜他是手癢心癢又玩多了老東西。
說起玩老器物,他雖年紀輕,但在福州算是玩得久,淩晨四五點跟著攤販被關在鐵門外等待早市開門的的日子也有過,大多收些老傢俱和老茶器。
曾經玩過的老物件,氣息依然留在角落
那些老茶器則被他隨意放在二樓茶室櫃子裡,連自己都時常忘記
他貪玩,但不貪多,近幾年活幹得多了也漸漸放下。
在他的空間裡,老傢俱隨處可見,那些老茶器則被他隨意放在二樓茶室櫃子裡,連自己都時常忘記。
然而,時間一點點過去,走過的日子和看過的東西卻留在他的作品上。他的瓷器大多清白、拙樸,器型中可見古意,細節處乾淨俐落能見文心。
這就是他的“清一”。
清一茶器
他自嘲自己“不三不四”、“半路出家”,是個“半匠人”。
受畫家父親的影響,他學油畫,做培訓,畫畫寫字,但他認為不過都是“藝”;做手工,做瓷器,往往隨心而至,也非純正的“匠”。
然而,看到作品,見到人,你就發現,不三不四,或許正是有三有四。美術經歷,給予他極強的色彩敏感度;玩老器物,也無形之中讓他的作品有了不俗的文氣和古意。
他的茶器放在老傢俱上一點不顯得突兀
他的茶器基本出窯就被搶購一空,工作室中僅僅留下幾件,隨手拿幾組擺在老桌子上,遠遠看去,分不清新舊,也一點不顯突兀。
“我想要的感覺,是茶器放在老傢俱上不顯得突兀,放在現代家居空間也和諧。”不知不覺間,這成了他評判作品是否合格的標準。
「
什麼是靈感?
Ceramic craftsman
」
半個月前,黃聖剛剛燒完一窯,窯口邊上還滯留幾個守夜留下的易開罐。
他說一邊燒窯一邊燒烤,再來兩罐啤酒,很舒服。但是在福州,秋老虎也有三十幾度的高溫,就算山上的夜裡也並不涼快。
他平常起居在市中,工作時一整天呆在山上。跟別人不同的是,他並沒有把“山居”看成多大的事。
對他而言,“山居”不是為了情懷,住在這山上,純粹為了幹活方便。
工作室一角
真的是幹活。
從景德鎮定來最好的泥,動不動就是兩噸,請隔壁的裝修工人一起卸下車,一人一噸。單單是卸泥,每次都去了半條命。
他對陶瓷圈並不熟悉,也不和同行來往,基本屬於閉門造車,拿他自己的話說,就是躲在山裡給自己造個天坑,自由生長。
隨意拿捏
在自由生長的過程中,他慢慢拋棄了從師父那學到的“範式”,扔掉了當時嚴格遵守的一張張“溫度錶”。
什麼時候該還原,什麼時候該保溫,隨著經驗的增長,現在可以隨意拿捏了。
自由生長
他從不是一個“規矩”的人。
攪釉料出了錯,就乾脆延續錯誤,燒出“影灰”;條刀用不順手,看到車枳師父用鋼刀,乾脆拿鋼刀磨出弧度來修坯。有點像“過家家”,試試這樣,試試那個,結果試出了自己的風格。
不斷嘗試,從早到晚地幹活,發現有意義的錯誤,然後延續。這,就是他說的靈感。
「
有山,亦有雲
Ceramic craftsman
」
相比山裡的生活,黃聖更喜歡市井氣。
早年逛完古玩市場,一定要去巷子裡吃一碗鍋邊再回家;出門玩也多喜歡犄角巷弄。
他喜歡市井裡的生動和煙火氣,反而對官窯不大感冒,“非典型的器物,我反而會更喜歡,正是因為這樣,它們很有生命力。比如有些茶壺的壺嘴,像是工藝師為了著急回家吃飯,隨意捏一下的感覺,我覺得這就是一個生命的存在。”
從人到空間,從空間到器物,透露出的都是四個字:清靜拙雅
說來,福州並不是一個適合做瓷器的地方。
沒有好的原料,沒有完整的體系,也沒有平臺。但幸好他在福州,簡單的原料和工藝,逼得他不得不將更多精力投入在“表達”上來,正好和“清一”的氣息不謀而合。
無非四個字:清靜拙雅。
但這已經是“過去式”,也遠遠沒有達到他的理想狀態。比如,他喜歡的暖白色,而非灰白色;比如,他想在釉面有變化,有更多的元素可以運用到創作中。
如同一個大男孩,他開始更天真地玩泥巴。
於是,有了即將呈現的“有山有雲”。
暖白色的“山”字款
“雲”字款:天真,活潑,帶點陽光
“山”字款已經成型許久,“雲”字款還只是桌上一個略顯刻意不趁手的樣壺。
壺是暖白色,他修完坯後隨意用手在壺身掐幾把,讓壺身變得凹凸不平,仿佛有雲飄過。形容起這把壺,他說,像一個三四歲的小男孩,“天真,活潑,帶點陽光。”
聊到這會,他才有點放開來,邊說邊笑。
“山”字款新品
但他還是嫌太過刻意,想不經意地如雲似雲,結果還是故意的成分太高。
也是,雲本是隨意變換,自由無形,化成具體又要怎麼呈現?他考慮用盤泥法,又想加點東西讓釉料有無法捉摸的變幻。
他理想中的作品是“天龍八部裡掃地僧的狀態,沒有招式,但在你面前就已經……”已經什麼,他沒有說,可能自己也捉不住準確的說法。
他做茶器,沒有什麼招式,卻自成一派
車子再啟動,已經是半天後,黃聖夫婦帶著兒子也準備下山回家。彼時,天色已暗,他站在門口送我們,一直目送我們消失,認真拘謹的樣子十分規矩。
下山路上,腦子裡想起幾個畫面。
想起他給我們展示十多年前他給太太做的手工皮包,想起他扔在窯房外的幾個易開罐,想起他養的那只名叫布丁的狗。
這個年輕的“半匠人”,遠比他外表所呈現出來的更有趣,也更天真。
天真是什麼?不是熊孩子玩泥巴,而是穿遍市井閱盡山河還留有童心。那大概就是山和雲吧,站得高,看得開,也放得下,才能有變,才能隨心。
最好的日子,無非也就是人在市井,心懷天真。
有山,亦有雲。
讀書寫字
冥思自省
晨起醒神
寒霄兀坐
日子漫長
終需一人飲
▼
黃聖手制
有山有雲系列之
“山”字款一壺一杯
退藏獨家首發
正式預售
組合推廣價/618元
長按下圖,瞭解詳情
▼
點擊末尾“閱讀原文”也可購買
文 字 | 鄭三觀
攝 影 | 程世達
編 輯 | 程 香
聲明:圖文均為退藏原創,未經許可,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