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乾隆皇帝坐的一把椅子,遙想中國坐具的文明。

清郎世甯、丁觀鵬、沈源、周鯤等《乾隆帝歲朝行樂圖》
俗話說,沒過正月十五,不算過完年。那麼二百多年前的古人尤其是皇帝,又是怎麼過年的呢?
作為傳統節日中的重中之重,宮廷對於新年的慶賀自然隆重,除了與民間相似的習俗外,還會舉行大型的朝會儀式。
到了清代,皇帝尤為重視此類儀式,且在迎新之時還會舉行開筆儀式,而對《歲朝圖》的繪製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程度,例如僅乾隆皇帝就命人創作過數十幅的《歲朝圖》。
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的《乾隆帝歲朝行樂圖》即是描繪乾隆皇帝慶祝歲朝之日正月初一的作品。
此畫由丁觀鵬、郎世甯、沈源、周鯤等中西畫家合作繪製,上有“八徵耄念之寶”、“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寶”、“太上皇帝之寶”等鑒藏印。其中,郎世寧畫乾隆帝像,沈源、周鯤、丁觀鵬等人畫小童、房舍與樹木,作品呈現出皇家歲朝的熱烈氣氛,同時展示出皇帝與諸皇子之間的親密關係。
《乾隆帝歲朝行樂圖》由前後兩個庭院構成,以中部的圍牆分隔,前景庭院中盤坐並手持如意的是乾隆皇帝,目光慈祥充滿愛意,他的腳下有一童子在燒炭火,兩邊站立著多位皇族子弟。不難看出,乾隆皇帝坐的是一把圓後背交椅。
《乾隆帝元宵行樂圖》
再來看另一幅圖。此圖描繪的是乾隆皇帝與皇族子弟們在宮苑內慶賀元宵節的情景。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歲朝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按照中國民間的傳統,在這天皓月高懸的夜晚,人們除吃意寓團圓美滿的元宵外,還要點起彩燈萬盞,燃放焰火和猜燈謎。圖中乾隆皇帝坐在樓閣上,正安詳地目視著皇族子弟們慶賀元宵節。坐的,同樣是一把圓後背交椅。
兩個重要的節日,乾隆皇帝都選擇坐在一把交椅上,這究竟有何講究呢?
柯惕思先生曾寫過一篇《聖靈之交椅》,通過多種文獻例證,簡明扼要地交待了交椅的源流與演變,並明確了交椅的重要地位。
明初 《明宣宗宮中行樂圖》 局部
他認為,在椅類之中,交椅身世如迷,可能是最獨特的品種。其造型像是結合了漢人的半圓形憑幾或方椅的靠背與胡人的馬紮底座。交椅最早出現于遼、宋,比其他的傳統椅類晚了兩三百年。其來源已無從考證。
“雖然起源不詳,但歷經漫長的發展過程,交椅最終已不再是尋常百姓們使用的傢俱。使用者的地位節節攀高,最終為高階的達官貴人所專用,熱別是歷代皇帝和貴族們在宮外巡遊、狩獵時經常使用,以表徵其崇高的身份和地位。末了,也是逝者墓室裡的一把空蕩蕩之寶座,意表逝者的靈魂升天後之座。”柯惕思寫道。
清初《康熙南巡圖》 局部
鑿枘工巧
“鑿枘工巧——中國古坐具藝術展”海報
2013年歲末,“鑿枘工巧——中國古坐具藝術展”在北京舉行,這是“鑿枘工巧”的第三個傢俱展,在其入口顯眼處就擺放了一把“明或清早期 黑漆描金花卉紋交椅”,可見其地位之隆,極具象徵意味。
是次參展古坐具的材質既包括紫檀、黃花梨等名貴硬木,也囊括櫸木、榆木、柏木、槐木、杉木、槭木等軟木;年代則穿越元代至民國,至於出身,更是上至宮廷府苑、下至民間百態而不拘一格,盡可能全面地展現了歷史上中國坐具的風貌,真正可謂“大觀”。
“鑿枘工巧——中國古坐具藝術展”入口處
借坐具,又牽扯出空間、文化、禮儀、情趣、思想等諸多內涵,這是本次展覽的宗旨所在,緣此而分成澄古、立象、味外、天真、造詣、傳續六大主題,其間並不絕對獨立,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環環相通。
那幾年,“鑿枘工巧”系列展辦得風生水起,對推動中國古典傢俱文化傳播,當記一功。
《坐·位——中國古代坐具藝術》,便是此次展覽的圖錄,意在對中國坐具藝術展開探討。《聖靈之交椅》被收錄其中。
此書共輯錄古坐具128件套,僅僅是取浩瀚坐具中的一瓢,它們所展現的不是美和醜,更不是貴和賤,而是告訴我們,祖先曾在上面操勞、歇息……
席上時代
席上時代
取自《傢俱裡的中國》
唐代之前中國人最為標準的坐姿,是兩膝著地,臀部落在腳跟上,這是有意識的坐,上受禮法制約的坐。適應此坐姿的坐具便是經緯篾片而成的席等,後來還有榻。
起初人們為了隔潮防涼,用獸皮、樹葉等鋪在地上,後演化為中國古代社會最早的坐具——筵和席。東漢鄭玄注《周禮》時解釋說:“筵亦席也,鋪陳曰筵,籍之曰席,筵鋪于下,席鋪於上,所以為位也。”時至今日,我們的言詞中還保留著這些古老坐具的印跡,比如“首席”、“出席”等。
早期床的功能也與今天有異,《說文》:“床,安身之坐者。”可見,床還是一種坐具。劉熙《釋名·釋床帳》說:“長狹而卑曰榻,言其榻然近地也,小者曰獨坐,主人無二,獨所坐也。”床、榻與席是中國席上時代的主要坐具,共建了中國起居文化的核心。
垂足而坐
垂足而坐
取自《傢俱裡的中國》
從席到床,坐具已經逐漸高了起來,而後又出現了一種更高的坐具——“胡床”,這種交午為足的坐具在漢代傳入中國,與此同時也出現了與之相應的垂足而坐的方式,它開啟了跪坐與垂足而坐的並行的時代。
當然,同來的還有適應垂足而坐的“筌蹄”。另外還有隨佛教東傳而來的盤膝而坐的方式,即“跏趺坐”。繩床是適應這種方式的坐具,其後演變為禪凳和禪椅,這種方式直至今天,仍能看到。
“鑿枘工巧——中國古坐具藝術展”現場
起居習俗是一種基礎文化,許多文化由此派生。唐代是垂足而坐逐漸取代跪坐的時代,月牙杌子、鼓墩、條凳等輕巧坐具在這個時代悄然興起。逐漸地帶有靠背的椅子出現了,這標誌著中國人的起居生活乃至整個文化範疇都將發生重大變革。
更迭交替
更迭交替
取自《傢俱裡的中國》
五代到宋是中國傢俱更迭交替,而最終走向成熟穩定的時期,坐具的發展變化始終起著引領變革的作用。五代南唐畫家顧閎中的《韓熙載夜宴圖》,生動地展現了當時的貴族生活場景,畫中韓熙載盤腿坐在靠背椅上,另外兩位官員也都“垂足而坐”了。
宋代更是中國傢俱高速發展的時期,我們今天能看到的圈椅、交椅、杌凳、坐墩、燈掛椅、官帽椅和玫瑰椅等都能在此找到原形。此時,偉岸華貴的寶座也垂掛著流蘇出現在帝后的畫像中。中國由此徹底告別了席地而坐,進入垂足而坐的時代。
“鑿枘工巧——中國古坐具藝術展”現場
陳寅恪先生曾說過,中國文化“造極于趙宋之世”。宋代崇文抑武,其文化空前繁榮,我們所熟識的中國古典傢俱體系便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日趨成熟。
巔峰之作
“鑿枘工巧——中國古坐具藝術展”現場
明、清時期,中國傢俱發展達到頂峰,我們能看到的古代傢俱遺存大多來自這一時期。其輝煌成就對東西方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世界傢俱體系中佔有重要地位。這一時期坐具已不存在形態的重大變革,而是在造型、結構、工藝、裝飾等方面不斷改良,使其日臻完美。
《坐·位——中國古代坐具藝術》
編 著:中央美術學院
出版發行:故宮出版社
開 本:8開
出版時間:2014年12月
定 價:560.00元

長按下方二維碼直接訂購
編輯丨謝谷
主編丨程香
出品丨退藏
長按右側二維碼
腹有詩書氣自華
投稿 | 合作 | 分享
微信:shuangyu_love
電話:18310765815
郵箱:191805765@qq.com
▼ 點擊閱讀原文,馬上訂購《坐·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