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田猛
Takeshi Yasuda
陶藝家
/
1943年生於日本東京
1963年始在日本益子學習陶藝
1973年移居英國
繼續從事陶藝創作與教學工作
2003年左右來到景德鎮
參與樂天陶社的建立、擔任創意總監
2011年,與Felicity Aylieff安田猛太太、熊白煦在景德鎮創建紅房子工作室
與安田先生的採訪,約在景德鎮陶溪川內的紅房子工作室。
深秋時節,攀附在紅房子外層清水牆面上的爬藤植物,已見一些枯黃與凋落,便是晴好的白晝,也能清晰感受到季節的變換,以及隨之而來的薄薄的涼意。
而步入紅房子,當日正在展廳佈置作品的安田先生,卻仍是一件白色短T、腳著涼鞋的夏日乾淨裝扮,精神矍鑠的樣子,令人太容易忽略他的滿頭白髮,與他的年紀。
77歲的安田猛談起陶瓷精神奕奕
紅房子接待室的茶几上,擺放著一件安田猛收來的一位中國年輕陶藝家的陶盤。
工作室一角
現年77歲的安田先生,自20歲開始接觸陶藝,到今天已有五十多年。而他來到景德鎮創作、生活,源於偶然,轉眼卻也已過十來年。
但對他來說,這座自由且十分具有活力的城市,仍然充滿新鮮感,每一天他都能從中發現值得好奇的人事物。而這些,也在不斷“刺激”著他的陶藝創作。
|從日本,到英國,
再到景德鎮。
1963年,是在結束高中畢業旅行的歸程中,年輕的安田猛在以生產陶器聞名的益子,第一次認識了這項獨特的文化。為此,他未選擇就讀大學,而是留在這裡,在大誠窯社Daisei-Gama Pottery接受了三年的陶藝學習,並在學成後建立了個人的第一間工作室。
在益子的十年,安田猛集中在灰釉粗陶的創作上。
這是他最早、也延續了很長時間的創作主體,包括到英國的最初十多年裡,也仍以此類作品為主。
1973年,安田猛到了英國,原本他只是打算在這裡遊學一兩年,希望積累一些與本國完全不同的外國文化、經驗,並試圖在這之中找到自己。但身處其中,他反而越發覺得“還不夠”,時間便越發延長。
後來,這裡成了他的第二故鄉——他在這裡認識了他的妻子Felicity Aylieff。
妻子也是陶藝家,同時也是英國皇家藝術學院教授。英國的旅行也最終改變了他的創作——除了嘗試在英國備受歡迎的米色陶外,1984年安田猛在米德爾斯堡的克利夫蘭工藝美術中心駐留時,不得不使用電窯進行創作,這項並不那麼情願開始的“挑戰”,成為一年之後他的“三彩”系列誕生的源頭。
安田猛70年代作品早期作品
安田猛80年代作品三彩系列
安田猛90年代作品米色陶系列
這些作品,很快讓安田猛廣受認可。也正是因此,他被熱情邀請在英國不同的高校裡授課。
爾後,他的足跡遍佈美國、丹麥、挪威、澳大利亞等十幾個國家的院校與藝術機構中,教學與主持工作室,也令其創作理念影響著更多的人。
2004年,安田猛應邀到中國美術學院擔任客座教授。當然,這並非他第一次到中國——2002年時,他就已經因為創作用材從陶土改為瓷土、想要更多認識這一材質特殊性的緣故,到過景德鎮。
兩年後的訪問交流,以及參與景德鎮樂天陶社現代化國際駐場項目的創辦,令安田猛放棄了回日本產瓷區繼續精研的念頭,就此在景德鎮紮下了根。
|造型語言
當前,安田猛在景德鎮的創作,主要在青白瓷上。
他喜歡魅力十足的青白釉,也深為黏土的柔軟質地所驚奇,是以,他著意在創作過程中呈現出陶瓷更柔美,甚至帶些“性感”的面相。
對他來說,親自從事青白瓷創作的每一個步驟,著實是一種享受。尤其拉坯,更是一次次絕妙的體驗——沒有形狀的黏土,在一雙手的不斷觸碰中,流動成型,帶上溫度,帶上質感,成為一件件造型各異的器皿。
2000年代作品青白瓷系列
2010後作品青白瓷系列等
安田猛的作品,確實是獨具一格的。
它們貼近日常生活的使用,卻又不僅僅只是為了使用。它們完全不同於常見的日用器,而皆是打破常規的創作,不對稱,不規整,卻自有一種靈動,在每一件精緻手作的造型裡,在釉料與深淺不一劃刻的結合中,風格盡顯。
他最新的一個系列,即是延續這一理念所創作的帶切割紋的不規則花瓶、花盆。特殊的結構感,抽象表意的紋理,這是他還在繼續的獨特探索。
新系列:切割紋花瓶
新系列:青白茶器
這份不同尋常,還表現在他的創作方式上。
安田猛在景德鎮生活許久,深諳這座城市的陶瓷歷史與工藝運用,但他卻更傾向於自己不斷琢磨與試驗,始終在嘗試著創造出新的工藝或技術,輔助其表達出自己獨一無二的想法——他想要創作出屬於他個人的瓷器藝術。
因此,就連使用的工具,也是獨創的。
乾淨整潔的工作室,很多工具是自製的
紅房子的一樓空間,是安田猛與太太各自的工作間,靠裡的那間屬於安田猛。各項特殊的工具,各歸其位,乾淨、整齊地碼放在架上、牆上,隨時等待召喚,準備著為下一次創作,傾盡全力。
|“第三春”
如今,安田猛的陶藝作品,已被包括大英博物館、維多利亞與亞伯特博物館、英國工藝美術館在內的眾多重要博物館及美術機構收藏,在世界各地舉辦展覽,受到更多矚目。
而除展覽、交流等活動外,安田猛每年大概會有九個多月都待在景德鎮,遠遠超過在日本和英國的生活。
兩年多前,紅房子從雕塑瓷廠搬至陶溪川國際工作室中的現址,每天,安田猛大部分時間都在工作室度過,早上八點騎著他的小電驢,二十多分鐘,就能抵達紅房子,一直呆到晚上八點回家。
這裡有他愛的陶藝,創作的時候,他非常快樂,九點鐘開始的工作,往往會延續至傍晚七點,中途甚至沒有午休。
這裡有他愛的美食,二樓的接待室裡,有設備齊全的廚房,工作室夥伴們的午餐常常是安田猛親自動手做的。他最拿手的是私人改良版的海南雞飯,被夥伴們冠以“猛爺雞飯”,還有他愛做的天婦羅大餐,隱隱已能與它平分秋色了。
當然,這裡還有他最愛的咖啡。
工作間的一角,有一整列架板,被用來安置他鍾愛的咖啡豆與自製的烘焙設備——他將超市買來的生活用具改裝,配置好電路系統,組成了十分實用的烘焙機。
安田猛用高壓鍋、蒸鍋、不銹鋼盆等自製的咖啡烘焙機
各地採購的咖啡豆,精確計算烘焙條件
眼前的這台“大男孩的玩具”,已是經十幾次摸索換代後的產物了。而關於不同品種的咖啡豆,在怎樣的烘焙條件下能有最佳的味道,也經不斷試驗,以清晰的資料被一一記錄在冊。
喝著咖啡,看著電影,安田猛在工作室中的休閒,是細緻的文藝。
不在工作室的日子,安田猛習慣在景德鎮四處“閒逛”,感受這裡的人文。
他不會說中文,但走出去他總是最愛“脫隊”的那一個,他可能突然就走進感興趣的作坊或匠人,語言不通就笑笑,似也能溝通;他還愛逛古玩市場,從來不會空手而歸的他,至今收了許多老的建築構件、古董眼鏡、文革瓷、春宮瓷等雜項。
安田猛淘來的春宮瓷、文革瓷、老眼鏡
“景德鎮,是個非常有趣的地方。”好奇心很強的安田猛,不喜歡旅遊,卻將這裡視為了他的創作來源,“我在這裡生活了十幾年,但每當創作的時候,總還是能找到新的東西。”
“他總是說,來到景德鎮是他的第三春。”與安田猛共事十多年、紅房子創始人之一的熊白煦如此說,“第一春,是在日本遇見了陶瓷;第二春,是在歐洲找到了自己;而在景德鎮,他開始重新認識瓷泥,也重新認識著這座瓷都’。”
文字|吳少菊
攝影|程世達、程香、紅房子
鳴謝|熊白煦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