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英學社黃清華:用古陶瓷,搭起一座橋

黃清華

1980年生於廣東臺山
現為唐英學社創辦人、英國東方陶瓷學會會員
10月16日下午四五點鐘,“時代之光——江西瓷業公司特展”進入最後的布展階段。
黃清華把箱子裡的瓷器一件件搬出來放進文博專用的展櫃裡。每件瓷器他都要花上十來分鐘,把瓷器擺正、把底座擦乾淨、調好光,總體上還要擺出節奏感。
黃清華在調整布展細節
我看到他半蹲著看、蹲著看、站著看、湊近看、站遠看,反反復複地看——因為這些象徵著那個時代的瓷器對他來說實在太珍貴。
“我由衷敬佩這些一百多年前把國外的技術引進來,把國內的瓷器銷出去的人。”他一邊說著這話一邊豎起大拇指,“時代之光’這四個字不是隨隨便便能說的。”
與古人對話
2002年,黃清華第一次來景德鎮就把大部分的古窯址都逛遍了。那時候他還不知道,這裡會是他後來的落腳地。2006年他第三次來景德鎮,不久後便正式定居在這個“國際化”的四五線小城市裡。
他在景德鎮的日子過得很愜意。
喝茶擼貓的日常
有一群志同道合的好友,每天七八點鐘當北京人還堵在路上時,他已經坐在茶桌邊喝了好一會兒茶。
景德鎮自有一股魔力,它像一個黑洞一樣吸引著喜歡它的人。因為千年的瓷藝傳承,許多喜愛陶瓷的人最終都會選擇停留在這裡。
但當下的景德鎮在他看來也像一隻擱淺在岸上的船,儘管有千年瓷都的背景,但它的學術氛圍並不強;傳統的技藝固然出眾,但大家似乎對古陶瓷缺乏足夠的敬畏之心。
“仿古的人就這麼抬不起頭嗎?傳統已經這麼好,為什麼不去看看?景德鎮這麼好的位置,這麼多人從世界各地趕過來,難道它不應該發揮該有的作用嗎?”
這個景德鎮該發揮的作用又是什麼呢?他想起自己停留在景德鎮的原因——“我自己好喜歡古陶瓷的”,他是廣東人,說話還帶著故鄉的調子。
“時代之光”部分展品
物比人長,景德鎮的歷史停留在那些器物裡,而這些器物又承載著古人的生活情趣和審美追求。
“沒有古物,怎麼跟古人對話?”他決定從自己鍾愛的古陶瓷研究入手,去做一個小浪,推一推心中擱淺的景德鎮大船。
“迎來送往”
2017年,唐英學社在景德鎮陶溪川落戶。
唐英1682-1756年
清代陶瓷藝術家
瀋陽人,隸屬漢軍正白旗,1728年奉命兼任景德鎮督陶官,在職將近30年,先後為雍正和乾隆兩朝皇帝燒制瓷器。
唐英是清代最著名的督陶官,也是黃清華敬佩的“風塵中學者”。他除了修書立傳,也和普羅大眾往來。唐英學社之名或許出自學術考慮,但唐英所代表的根植大眾的學者風度卻和黃清華想做的隱隱相合。
從2016年“神采飛揚——明末清初瓷器特展”開始,到2019年“時代之光——江西瓷業公司特展”,唐英學社總共策劃執行了8次展覽。所有展覽的展品都是黃清華對外徵集而來。
唐英學社往期展覽部分
黃清華想用主題性的展覽,把他的週邊收藏家朋友們聚合在一起,將流落在外的景德鎮經典瓷器再請回來同熱愛陶瓷的朋友見上一面。
他希望通過這些古陶瓷展覽,古陶瓷愛好者能從中獲益,學生和從業人員多一點敬畏心,現當代器皿製作者和藝術家也能從中獲取靈感。哪怕是普通的景德鎮人路過看一眼也能油然而生一股自豪感。
開篇提到的“時代之光——江西瓷業公司特展”是唐英學社最新的一個展覽,亦是黃清華向民國窯業革新精神的一次致敬和懷念。
清朝末年,江西瓷業公司在瓷都景德鎮建立,它是景德鎮第一家官商合辦的新型企業,標誌著中國陶瓷業開始進入企業化時代,陶瓷界稱之為“中國瓷業史中僅有的一朵復興之花。”
江西瓷業有限公司為現今景德鎮陶瓷文化旅遊集團的前身
作為引入西方最新技術的新式窯業,江西瓷業公司在清末是陶瓷業先進生產力的代表,為古老的陶瓷界吹進了一股新鮮的空氣。
10月17日下午三點,當我們處在“時代之光”展覽現場,看著人們接連進入展廳,為百年前的瓷器嘖嘖稱奇的時候,我突然想到黃清華說過的一句話,“我在景德鎮,主要的工作就是迎來送往。”
唐英學社如今已成為陶溪川的一張學術名片
黃清華不定期發起的古陶瓷分享會
“迎來送往”四個字說得簡單,但“迎”的是什麼,“送”的又是什麼?
不少人笑黃清華傻,唐英學社一年運營打底150萬的投入,做什麼不好,非得做這種“高危”行業?從策展到布展,不收取費用,全靠其它產業補貼養活,每場展覽下來,白頭發總會多熬出幾根,圖的又是什麼?
“現在做的事是我願意做的事,我喜歡。”一個願意,一個喜歡,回答了所有。
一束微光
黃清華不在乎掙不掙錢,他在意的是持續的影響力。
在他的計畫裡,唐英學社每三個月辦一次展覽,一年三到四次,十年下來就能積攢三十個展覽,就會存下三十本展覽書。看的人多人少不要緊,“抽絲剝繭,把陶瓷的美表現出來,總能留下點什麼。”
就像一束微光,先星星點點地發光,然後聚集,到一定程度或許會成點什麼事。如同景德鎮這艘大船,助推的人多了,有天水來了,它就揚帆起航了。
唐英學社舉辦的歷屆展覽部分
布展前一個月,是最令黃清華焦頭爛額的。
展品,物流,圖錄,展櫃,燈光,每一個細節都事無巨細,天天加班讓他頭昏腦漲。1980年出生的他,如今已兩鬢斑白,他常自嘲自己是“60後”。
忙碌的布展日子裡,稍微得一點閒暇他便會坐在茶桌前,一邊整理資料一邊哼著歌。他哼的都是香港八九十年代的粵語老歌,一邊哼歌一邊掛著開懷的笑。黃清華的家鄉臺山毗鄰香港,他從小就聽著香港那些老歌長大,對傳統經典有著一份特殊的情懷,一如他對景德鎮古陶瓷的情懷。
唐英學社茶室的落地窗外是一片坡地,綠草茵茵,穿插著幾棵參天大樹,那是陶溪川裡黃清華最愛的地方。
唐英學社窗外的坡地
空閒時,他喜歡坐在茶桌前看著草地上人來人往,有時候是一對情侶拍婚紗,有時候是爺爺帶著孫子散步,有時候是兩個小孩追逐奔跑,有時候是一個人坐在樹底下歇腳發呆。
他愛這個地方。
近二十年來,他像一座橋一樣,把景德鎮過去的時光牽引到現代,把世界各地的景德鎮瓷器請進唐英學社。同時,也把景德鎮更深層次、更豐富的內蘊介紹給了外面的朋友。
如今的景德鎮,五光十色,熱鬧非凡,專業的做瓷人、藝術家固然值得欣賞,但潛在這個時代的陶瓷文化傳播者,亦值得去尊重——譬如黃清華。
撰文|鄭三觀
攝影|三觀、唐英學社
統籌|程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