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亮的燈光下,一件件器皿被小心翼翼地托在手中。不同於日常的樣子,每個人的神態都透出些許鄭重來。雖然大家話語不停,但一種難言的靜謐還是縈繞在空間裡。因為他們手上的每一件器皿,都跨越了千百年。
這是2021年悠美術館的展覽現場。
從2月14號開始,這裡舉行了為期7天的以日用古美術為展示主體的“器物美學小品展”。
“
生活的“秩序”/
“器用美學”,字面意思足夠引人解讀,即日用器皿之美。日常之美,美在哪裡?我想有別于日本文化中滿滿的“儀式感”和約束,我們的日常之美應該是一種有秩序的拈手即來的儀式感。
這種儀式感體現在茶道香道裡,也隱藏在文房之中。
“反脆弱”展覽現場
儘管在現代,儀式感和秩序已經大部分消失在快消文化裡。但仍有一部分人在堅持這種講究。
為此,我們在頗為現代的外灘一號找到了一個具備茶、空間、現代和審美幾個重要元素的美術館——“孝文家茶·悠美術館”,來承載此次展出的近百件古代日用之器。
在沙發、圓幾和鋼筋水泥的氛圍裡,在貼近現代生活的空間中,“器用美學小品展”將這種“講究”搬進美術館:
“反脆弱”展覽現場
南宋龍泉窯三吊足香爐配大漆文盤和經年陳放的佛手、宋代抄手硯臺配琉璃筆架、磁州窯旋紋筆筒搭配宋代龍泉琴爐再填一隻甜白劃花香盒、點綴在空間各個角落的宋式花瓶和茶器——用審美在美術館中搭建日用場景,讓器與器發生連接,從而抛磚引玉地讓觀者發現更多器用之美,這就是“器用美學小品”。
生動而富有力量,出於生活又高於生活本身。
“
生命的“力量”/
物合山房的主理人陳曉淩家中世代為漆,2014年,她將熟悉的大漆從架上藝術轉入器皿之上,和另一位夥伴曹永強開啟了古器物修復之路。
金繕修復,粘合破碎的器皿,讓日用之器失而復得。
金繕修復,用愛和專業讓破碎的古器皿重現生命
這些年,在他們手上“重生”的器皿不少。
但“重生”不僅是修復,一如沈克龍在展覽現場分享所說一樣:“這是一種時間的疊加和整合”。很顯然,他們在這方面“很有一套”:
五代 定窯白釉新官款盤口淨瓶
展覽現場櫥窗C位的是一隻五代定窯盤口淨瓶。有別于常見的金繕修復,這只瓶子通體用素髤方式修復。就在一瓶之間,純粹的黑與白相互較量,張力十足又猶如陰陽兩極互相柔和。
北宋 定窯刻蓮花花口大碗
在一隻北宋定窯刻蓮花花口大碗上,一改純粹的白與黑,以金線勾勒,讓它的氣息猶如遊絲在蓮花中纏繞。
南宋 龍泉窯粉青釉鬲式爐
最富特色的應該是陳曉淩運用父親琢磨出來的仿青銅大漆工藝修復的一隻南宋龍泉窯仿青釉立式爐。從秦漢的青銅、到大漆、到瓷器,他們想用這只瓶子告訴大家,審美的延續一直都在。為此,他們甚至在大漆修復面篆刻銘文,讓整個氣息更加“高古”。
南宋 建窯油滴斗笠盞
金代定窯白釉鵝頸瓶
除此之外,南宋建窯油滴斗笠盞,亭亭玉立有如豆蔻少女;歷時3年修復而成的金代定窯白釉鵝頸瓶,金線纏繞仿佛芭蕾舞舞臺上的黑白天鵝相互交頸。
反脆弱的第一季,我們為什麼選擇了古陶瓷修復?
因為它們是歷史的疊加,千年以前,工匠懷著極大的虔誠,化無生命的土為有“生命”的陶瓷;千年以後的人們,又讓破碎的無用的碎片因為手藝人的溫情而承載新的生機。
這是一種生命的延續。
藝術家沈克龍“傳統與當下”分享沙龍。圖為孝文家茶創始人王開心左與沈克龍右
展覽現場掠影
“宋朝永遠就在那,讓我們在欣賞當下的時候變成一個標杆,一個尺度。”藝術家沈克龍在開幕展分享會上如是說。
與其說這是一個器皿展,不如說是一個邀請——當千年的時間在這裡疊加,你是否願意放慢步伐,到此一顧?
2月14日到2月20日,福建福州融僑外灘一號,孝文家茶·悠美術館,不是來打卡,只是讓生命的長河在這裡轉一個彎,看看千年前的風景。
這樣一說,好像“反”和“脆弱”都不那麼重要了——在靜謐之中觀賞和接受生命的無常和堅強,就是最大的反抗。
2021年,好好喝茶,好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