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傳生自述:大漆傢俱的前四十年已過,後四十年可期。

劉傳生,北京“萬乾堂”主人、《大漆傢俱》作者。
我初涉古典傢俱領域,是在1984年,最早接觸大漆傢俱就應該是1990年左右了。
大漆傢俱這個行業的開始,是在1978年之後。當時歐美一些國家的藝術家、收藏家被中國古代大漆傢俱的漆灰工藝和造型制式所折服,才有了港澳臺的部分古董商在歐美市場的影響下,來大陸收購黃花梨和大漆傢俱。
那時來北方收老傢俱的客商主要分三種:專玩硬木的、玩髹漆和大漆的,以及少數軟硬通吃的。編者按:劉傳生將大漆傢俱定義為製作具備胎上披灰或披麻掛灰環節的髹漆傢俱,以示與一般的漆木傢俱的區別。
當時的代表人物,有香港的黑洪祿先生、李悅華女士,還有澳門的馮英柱先生等等。
14~15世紀 黑大漆佛龕上參差如魚鱗的斷紋。斷紋之美也正是大漆傢俱區別於其他未經髹漆傢俱的特徵。
1983~1985年左右,就發生了轉變,有一些老外自己順藤摸瓜,摸到了源頭地。當時來北方的老外,也有幾個有影響力的,比如美國的白德曼,法國的沙皮,還有瑞典的文少力,英國的阿曼德、大衛等等。
這一時期,經營髹漆傢俱的老外主要看中的是大漆傢俱的工藝、做法,還有傢俱的年代。他們對於材質雖然也關注,但不是首選。多數老外把東西買過去,是用來裝點空間的,也就是一邊用一邊欣賞,但要從認知高度來說,多數老外的認知還是有限的。
16世紀 黑大漆嵌骨香幾
就國內情況而言,這一時期經營髹漆和大漆傢俱的主要分南北兩方。
北方地區主要以北京、天津為主,當時經營這些的有國營單位,比如信託公司,還有外貿公司。同時也有一部分人在私下經營,做得比較有影響力的,當時天津有馬可樂先生,北京有吳寶慶、趙小貝、張桂林、楊進孝等一批人,現在都屬於元老級的人物了。那會兒雖然沒有大的市場和集散地,但是大漆傢俱的流通,可以說是已經有一定的規模了。
南方地區古傢俱市場和行業發展形成一定規模,從時間上較北方來講稍晚一些,主要以廣州、珠海等地為主。較有影響力的人物有蔣念慈、林實發、劉科、袁唯嬌等。
15~16世紀 黑大漆四出頭官帽椅
那一時期,國內對於大漆傢俱的概念也並不是十分清楚。大家擇物的標準各不相同,可謂是五花八門。比如有買大漆的,有買高古的,還有專門按黃花梨模樣買的,玩法很多,也沒有統一的標準。但是基於當時貨量大,價格相對便宜,入行門檻低,所以玩大漆傢俱的人,還是不在少數。
受年代的影響和眼界的局限,當時大家唯一的目的就是賺錢,根本談不上有什麼研究。但平心而論,這些人為大漆傢俱行業的發展,確實都做出了一定的貢獻,奠定了一個很好的基礎。
1.
大漆傢俱永遠能被認知和認可,
只是認知的程度有差別而已
我是在1990年開始接觸大漆傢俱的,那時大漆傢俱的價格是幾百幾千,最多幾萬元。
記得當年,我們幫一位曾姓香港客人代收一些造型制式類似于黃花梨的髹漆或大漆傢俱,一對榆木的四出頭官帽椅,給他的價格是1500~1800元,我們自己收也要800~1000元,基本上就是這麼點微利。
做工一流,造型制式和黃花梨一模一樣的核桃木馬蹄腿圍子床,且後圍子嵌黃花梨草龍兩條,也只能賣到7000元,那時候一張黃花梨圍子床已經能賣好幾萬了。
說實話,因為利潤太少,有時真不想碰髹漆傢俱。
所以從以前到現在,古代傢俱這個行業始終呈現一種現象,就是玩紫黃的人,看不上大漆傢俱,覺得大漆傢俱沒價錢,破爛。可大漆傢俱真就是沒價錢的破爛嗎?
16世紀 黑大漆麒麟紋圈椅七隻中的一隻,20世紀90年代末,此組圈椅被瑞典藝術家尋走。劉傳生於2004年有緣得見,為其風華所折服,認定這是中國古代大漆傢俱的典範之作,欲納藏,備研究之用,但因價格甚高而未果。2007年再次嘗試,價格抬漲,卻仍難割捨。直至2010年恒心所至,終得如願以償。
聽北京華夏的一個老員工,也是一個老朋友說過一個故事:
八十年代初期的時候,東華門外邊有一家北京信託公司,他們收購了一對黑大漆嵌百寶的大櫃,開價8000元,被一個澳門的客商看上了。討價還價之後,最後是6800元成交。
澳門的這個客人其實對大漆傢俱的認知很高,成交以後覺得這東西買得太便宜了,他怕賣方反悔不賣了,就立刻把錢付清,催著賣方的工作人員趕緊找個車運走。那時候交通可沒有那麼發達便利,賣方哪裡能臨時安排車來。無奈之下,這個客商就自己跑到馬路上去攔了輛卡車,立馬運走。
15~16世紀 黑大漆翹頭案
這個故事說明,好東西就是好東西,沙子裡面埋不住金,它永遠能被認知和認可,只是認知的程度有差別而已。這也正是多數人對髹漆傢俱和大漆不夠深入瞭解和認知的體現。
其實髹漆傢俱才是華夏傢俱的母體,大漆傢俱是髹漆傢俱中的瑰寶,無論是論造型,講工藝,還是談藝術,亦或是挖掘它的文化,它才是真正的博大精深。它的厚重,沒有一定的文化修養和審美高度是看不明白、看不懂的。
15~16世紀 朱紅大漆高束腰供桌。2007年冬,劉傳生應好友之邀,奔赴晉北大同,淩晨兩點便登樓查看,暗淡的光亮掩蓋不住古物之美,如今回想,依舊心潮澎湃。于晉北地區所出同類供桌中,此桌榮登冠位當之無愧!
所幸的是,這麼些年過去了,大漆傢俱的魅力不斷地被人們發現。體現在市場價格上來說,2000年左右,最高一件可以達到幾十萬了;到了現在,無論是私下交易還是在拍賣行,幾百萬的也出現了,甚至還有更高的。
這種現象的背後,更加說明大漆傢俱還是能被一部分人最先認知,或者說為他們所喜歡的。
2.
大漆傢俱還有很大的空間
儘管國內目前大漆傢俱的行情,較以前來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是該挖掘的幾大價值還是相差甚遠,包括市場價值,還有很大的空間。
比如我收藏的“16~17世紀 黑大漆撒螺鈿圓角櫃”。
它的制式造型以及局部的線條轉角的處理,可以說是相當到位。僅以櫃子門邊的上下門軸線條來說,粗細的變化,高低的起伏,以及它們之間的比例關係,這個尺度的拿捏應該說是差一點都不行,粗了,它就顯笨,細了,就有點顯弱。
16~17世紀 黑大漆撒螺鈿圓角櫃。此櫃比例修長,各部位的銜接過渡恰到好處,通體披麻、掛灰、髹黑大漆、撒螺鈿,富麗堂皇,攝人心魄。
這如果是在一個木質傢俱上,好做。因為它可以先放粗一點,覺得不夠細,就往下刮一點,不夠再刮,刮到直至你覺得滿意為止,它容得你來修整。但如果換成一件大漆螺鈿的傢俱,這種工藝的實施就沒那麼容易了。
16~17世紀 黑大漆撒螺鈿圓角櫃局部
首先木胚得拿捏掌控到位,還得考慮最後這一道漆灰的厚度。而漆灰呢,時間不到軟的時候不成形,時間一過硬了就弄不動,所以必須在火候適中的時候,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技術完成。
也就是說,比起木質櫃子,這樣一件黑大漆螺鈿的櫃子,它所實施的工藝、對師傅技藝的要求上來說,與前者可謂天壤之別。
再者,就同樣造型的一隻黃花梨櫃子,先不論價錢高低,你能買得到,因為它還是比較多的。而黑大漆螺鈿的,它不是你花錢就能買得到的東西,因為稀有。但是就目前市場的認知度和人們的觀念來看,恐怕兩者的價錢應該還是相差甚遠,這是不正常的。
18世紀 黑紅大漆繪書櫃
再比如下麵這件宋代樣式榆木髹漆八條腿的幾案,論造型美不勝收,論制式宋味十足,講工藝,也是一絲不苟。
這樣的東西,黃花梨材質的,從來就沒出現過。假如有一件黃花梨材質的出現,以現在紫黃市場的行情來判斷,拍不出上億的價錢,也得拍個七八千萬。
清作宋式八足幾案,與宋代劉松年《西園雅集》對比可見此幾案宋味十足。
但是這樣一張榆木髤漆的孤品,別說在大多數人心目中,就是在那些對大漆傢俱、高古傢俱的認知和喜愛比較深的,所謂的這些發燒友的群體心目當中,它的價格能以百萬為單位計算就不錯了。它們與黃花梨之間的價格和價值差是不成正比的,是不合理的。
3.
歐美人與中國大漆傢俱
聊起對大漆傢俱的認知和喜愛,不能不提歐美人。大漆傢俱最早的認知和發現,也是由歐美人開始的。有時候我會感歎他們對於大漆傢俱的鍾愛。
就時間而言,我們的大漆傢俱在一百年前甚至更早的時期就出去了,比起硬木傢俱它更早被外國人所喜愛。就數量而言,國外館藏的大漆傢俱也是超過硬木傢俱的。
16世紀 黑大漆卷球足榻
16世紀 黑大漆卷球足榻局部,此種腿足形制在架子床中有見幾例,然作為平榻,至今尚為孤例。
個人的例子就更多了。比如大家都比較熟悉的羅漢,他深知中國大漆傢俱的內涵和潛力,幾十年來收藏了不少大漆傢俱,尤其是宮廷裡的,他收藏的一對“清雍正 紅漆彩繪戧金花卉螭紋繡墩”,當屬宮廷大漆傢俱的佼佼者。
羅漢多年來收藏了眾多精美的中國髹漆傢俱
圖片提供:羅漢
還有一位七十多歲的法國老太太Nico,她們家算是開了百年的老店了,她的父親特別喜歡中國的大漆傢俱。
在她那,我看到了一個帳本,本上記著她的父親從1920年開始都買了哪些中國大漆傢俱,什麼時候買的,一件多少錢,東西大致什麼年份等等。還有一些老照片,都是她們的生活照,照片裡有好多我們的大漆傢俱,這也能反映出,當時法國也是有一撥中國大漆傢俱發燒友的。
16~17世紀 黑大漆燭臺
另外,她們家修復中國大漆傢俱都是按照我們的古法,而且上到六七十歲的老師傅,下到年輕美貌的小姑娘,都修得非常非常認真,這種態度真是值得我們學習。
再有一種現象也足以說明問題,由於文化的差異和不同,她們把皇帝寶座後面大漆雕填戧金工藝的五屏風分別改制成其他的傢俱桌面,雖然是一種毀壞,但她們賦予它第二次生命的同時也能證明它的價值所在。
4.
前路漫長,
還需大家共同努力
不管怎麼說,正是因為有歐美人最早的認知,才影響到了我們的國人,收藏家、經營者的思路越來越清晰,觀念有了明顯的改變,也有了越來越多的研究者。
前些年馬可樂先生的《可樂馬選藏山西傳統傢俱》,還有朱寶力先生《明清大漆髹飾傢俱鑒賞》等一些著作,都對大漆傢俱的推廣和研究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2013年,丁文父先生的《中國古代髹漆傢俱:十至十八世紀證據的研究》與我的《大漆傢俱》一書,針對大漆傢俱的研究與深入更是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
幾本關於大漆傢俱的著作
目前也還有不少的論著都正在進行中,比如柯惕思先生有關於中國帶款傢俱的書,還有陳增弼老師生前的研究資料都在整理當中,其中都涉及到了大漆傢俱這個版塊。大家都在從不同的門類以不同的視角入手,進行多方面的探討和研究,研究成果也不少,但也還是存在著一些問題和不足。
首先,對於大漆傢俱的研究目前還是有一個統一的方向,不成體系。大家各自的研究方向和學術成果呈散片狀,這裡一塊那裡一塊,沒有覆蓋性,所以影響力還是不夠大。各研究各的,這樣有時也會造成片面性的認知和誤解,會導致研討進程遲緩,甚至得出錯誤的結論。所以還是建議大家在求同存異的前提下,多交流合作。
其次,相關的展覽以及講座活動等,目前來講還是太少了一些。除了廣大的愛好者、研究者之外,也需要各大拍賣公司,多做一些宣傳和推動工作。
15世紀 朱紅漆戧金龍紋元寶箱
第三,無論推廣研究也好,宣傳也罷,前面的路都是漫長的,還有許多的工作,有待我們大家乃至國家相關部門共同來做。目前的研究與探討多以民間力量為主,大多是一些愛好者在做,可大家的能力總歸是有限的。所以我有時也在想,如果古代傢俱這種藝術或者說這個門類能納入各大藝術院校的教學課程和研究領域就好了。
第四,搞藝術的也好,學設計的也罷,別的國家的東西可以借鑒,但它不是最好的,更不是萬能的,我們老祖先留下來的東西,你是因為沒有接觸、沒有認知,所以沒有嘗到它的甜頭。是時候該瞭解一下了,它的博大精深是你取之不盡的創作源泉。此外,如果政府的相關部門、各大博物館等等都能共同努力參與推動,或許效果會更加顯著一些。
15世紀 朱紅漆戧金龍紋寶箱上的漆斷,與其上隱隱可見的龍紋。
這樣一來,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能夠得以發揚光大,傳統工藝的精髓也能得以傳承,有益於社會、造福於人類。這其實正是民族文化偉大復興踐行的實際內容所在。
口述|劉傳生
採訪、整理|湯石香
圖片提供|萬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