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多年了,明天是這張羅漢床的第二次公開亮相。

十月份,香港傢俱活動接踵而至,繼滿當當的十一香港行程指南後,我們單獨再為大家推薦一個展覽:中國嘉德香港主辦的“秋爽故人來——海外珍藏古典傢俱特展”。
其中的一張羅漢床值得一敘。
此床是傢俱收藏界的一個傳說,聽過的人很多,見過的人卻極少。見者,無不為之動容。
自其被發現迄今已逾二十年,一直被藏者香港“瀚明傢俱”主人劉繼森先生珍如拱璧,秘而不宣。而是次展覽,僅僅是它的第二次公開亮相。
古典傢俱研究學者譚向東先生,曾上手過此件傢俱,並專文有述。就讓我們通過他的視角,一窺此床堂奧。
日期:10月3日至7日
開放時間:10:00至18:00
地點:香港中區法院太古廣場港島香格里拉大酒店五樓泰山廳
探古
中國古代傢俱歷史中,床榻類傢俱的發展脈絡之一,源自于商周青銅禁。筆者在紀錄片《傢俱裡的中國》裡,曾經闡述過:青銅禁的箱體結構,為減輕重量以及受佛教蓮花紋符號的影響,逐漸演變為漆木傢俱連續的壼門造型。
至兩晉時期,壼門底部常用的花牙裝飾,漸漸蛻變成兩側翻卷的花足。這在下圖的山西天龍山東晉時期的石刻大阪美術館藏有所體現,石刻左下角可以清晰的看到腿足演化後的形式。
唐代吳道子的繪畫中,清晰的表現了維摩詰坐榻的造型。
而隨著木工技藝的進步,以及追求簡約風尚的審美習慣,箱型榻中間用於支撐的腿足逐漸減少,甚至完全省略,只留下最外側的腿足。而原先垂直相交的板足,漸漸融合為實木的方腿,底部的勾尖進化為馬蹄狀。明代萬曆年間的《三才圖會》以及《魯班經》中,都極為準確的繪製出這類床榻的形制。
成書於明代崇禎朝的《金瓶梅》刻本插圖中,這種直足內翻馬蹄的床榻屢見不鮮,可見早已成定式:
研究表明,該金瓶梅崇禎刻本,出自于徽派工匠黃子立、黃汝耀的刀功廣西美術出版社<金瓶梅插圖集>1993年版。書中刻畫的此類床榻,有著典型而清晰的特徵:三圍板、無束腰、及直足內翻馬蹄。這些出自安徽工匠之手的刻畫,明顯反映出作者對庭院建築、家居環境及傢俱器物的深入瞭解,在此基礎上細緻周詳的描繪出晚明時期,南方地區的生活常態。
這為我們理解古人的生活起居和日用器物,提供了詳實可靠的資料,更使得筆者對於劉繼森先生收藏的羅漢床,有了進一步的認知。而這件黃花梨三圍板羅漢床,極有可能是書中場景的實物依據。
尋微
← 按住圖片向左右滑動可流覽全圖由右至左→
黃花梨羅漢床,圍板以三塊黃花梨整木製作,兩端拍抹頭,以保障圍板端頭經過數百年的使用而不至於開裂。正面圍板略高於側面圍板,高出的部分經由兩側平緩自然的曲線過渡,有效的消弱了直接落差的唐突。
側面圍板的前端亦造出和緩的委角,與正面圍板呼應。三塊圍板均由厚板刨成,卻於外側均勻的挖出落膛,只留下極細的邊線,形成柔婉的外翻曲率,與簡潔平淡中生出意趣。這樣的造法,既保留了圍板厚實堅致的視覺效果,與整體比例和諧一致,又有效的減輕了重量,便於傢俱的拆裝及搬運。由此看出古代匠師在美觀與實用的取捨上,作出了智慧的兩全選擇。
床面邊抹用料之厚重異乎尋常,冰盤沿自中間便開始向內收斂,底端留出近一指寬的直邊,與牙條緊貼在一起,隨方就圓渾然一體。若不仔細觀察,極可能誤以為邊抹與牙條一木所制,正所謂天衣無縫。而牙條雖窄,立面用料也極為厚實,有力的支撐和分擔座面的承重。
正是邊抹和牙條的用料奢費,才使得經過幾個世紀的使用後,床面依舊筆直劃一,至今絲毫沒有彎塌的跡象。
直足剛勁挺拔,馬蹄雄健有力,難得保存完整。線條爽利硬朗,腿足上部及馬蹄的弧度,處理的恰到好處,極具美感。纖巧到若有若無的牙條,比多數床榻上的要窄小許多。但從與腿足折角處的弧線可以看出,牙條經由寬材削去近半,才顯出纖細的審美觀感,在無損于承重要求的前提下,儘量減低視覺上的滯重。這顯然是工匠出於造型藝術的需要,深思熟慮之後的匠心。也許只有在那個黃花梨原材料還很豐沛的年代,才可能誕生這樣堅實而不失秀美的傑作。
羅漢床兩側的腿間較為隱蔽處,安有羅鍋形棖子。棖子的用材亦十分厚重,這樣做法既強化了床身的結構穩定性,更是為了便於搬動傢俱而專門設置。若非如此,搬動時便要搭手於牙條,給腿足肩部的抱肩榫帶來隱患,造成難以修復的損傷。
眾所周知,古人消夏納涼,觀星賞月,常將床榻之類移於庭院之中。因而對傢俱的輕盈和便利,就有所要求。而這張羅漢床的特殊製作,如圍板的窪膛,以及側面的羅鍋棖,都是為了滿足這樣的要求而產生的設計。更為難得的,是該床的床身並無正反之分,而三面獨板在任何一面都可以輕鬆安裝。下圖所示,即為兩種安裝之後的狀況。
能夠實現如此前所未見的神奇轉換,得益于工匠在製作時,將床面四角的榫眼位置丈量的極為精准,無絲毫偏差。如此,安裝時便無需考慮床體的正反方向。
筆者得緣,曾經與張宏先生及洪先生一起拆解過此床。張宏先生是廣州知名藏家,與這張羅漢床的淵源極深。拆卸過程中,我們發現圍板可以徒手輕易地拆卸,而不用借助任何工具。正反兩面安裝後,圍板依舊紋絲不動。足見榫卯製作者的精嚴,絕非俗手可為。完整保存至今,除了黃花梨木的堅實耐磨特性之外,更少不了歷代主人的精心呵護。
莊重典雅製作精良的羅漢床,經由黃花梨木的天然絢爛襯托下,更加錦上添花,仿佛穿上了華美的外衣。明代學者曹昭在《格古要論》卷八,這樣描述黃花梨木:“其有鬼面者可愛”。可見黃花梨之美,自古便極受文人所愛。而這張羅漢床的正面獨木圍板上,遍佈著可愛的“鬼面”。大大小小的天然之眼,不僅多姿多彩,更組合幻化成種種奇異的圖案,或似狐面,或似外星來客,任由你天馬行空的聯想。
而側面觀之,天然形成的木紋晶瑩透亮,如微波蕩漾,坐臥其間遐思無限美不勝收。
至此,我們不得不嘆服,古代匠師在造物上所用的巧思。而這種看似不經意的奇思妙想和鬼斧神工,不知是多少代人心血的凝結,讓我們由衷的敬佩之餘,但願不負先賢。
你可能還會喜歡:

馬未都、柯惕思、黑國強、馮耀輝、陳仁毅……他們十一都聚在香港!| 退藏
典亞藝博2016,我們去香港看什麼?| 退藏
傢俱創意從業者不得不看的一本書:陳仁毅著《中國當代傢俱設計》今日起預售
近年來規格最高的傢俱界盛事——《維揚明式傢俱》驚豔首發 | 退藏
撰文丨譚向東
編輯丨謝谷
主編丨程香
出品丨退藏
長按右側二維碼
腹有詩書氣自華
投稿 | 合作 | 分享
微信:shuangyu_love
電話:18310765815
郵箱:191805765@qq.com
▼ 點擊閱讀原文,走進東方美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