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臧毅:平面設計師玩起了石頭,因為比傢俱更過癮。

-臧毅-
人稱“老藏”
北京“瞻源”主人
《吾心醉石》作者
20世紀70年代生於北京
幼學西畫,後求學設計于梁溪
半生筆墨相隨
“吾本山野林下人,只想醉覺乾坤,閑知日月。”
前言
“與石有緣,不僅沉醉於石雕藝術之美,石雕的頑強、堅韌、滄桑、孤介之性格亦使我迷戀。自迷戀上古代石雕,更是深愛上中國古代文化,追憶千年,神交古人,心胸豁然開朗,天地宇宙萬物皆在談笑間,期待大悟,追求不惑。”
—老藏—
瞻源一角
從北京民俗園門口進一百米,瞻源。
那些石頭靜靜地矗在裡面,這些原本散落在不同時空的石頭,因為老藏,有幸聚在一起。靜默的上空,是他們低沉的碎語,如一塊匾中所刻,“觀雲臥石”。
一處角落懸著一隻鳥籠,沒有鳥的身影,像一句無聲的唱白。
老藏已經很少來瞻源,一個月也就兩三次。他最近忙著裝修自己的家,等忙完,這裡的石頭就會被拉去家裡或者倉庫。
關掉店門,過他想要的自由生活。
觀雲臥石

“自創辦瞻源’,於今已十餘年矣。在中國近代百餘年收藏史中,這十幾年的飛速發展已經遠遠超過了以往任何一個時期,國人對古物的認知逐漸增加,古物的價值也得到了應有的體現。但也恰是此一時期,收藏界風起雲湧,浮躁之風大盛,魚龍混雜,泥沙俱下,重利輕文,審美混亂,盲從者眾。”
—老藏—
瞻源一角
他以前做過裝修公司,廣告公司,投資過網站,但總覺得那是一不小心踏進別人的世界,他並不屬於那裡。
前陣子,他在微信群裡看到幾張照片,暫態勾起了他的回憶。
八九年前,最活躍的是論壇;而傢俱圈,最活躍的便是雅昌論壇的明清傢俱版。
有一陣兒,每個人都換好相機,擺好角度,打好燈光,把拍完的照片上傳到傢俱版去炫。
那時候他三十多歲。
“那是傢俱的一個盛世。”
瞻源一角

“2008年8月29日,迎著秋日,暫時告別這個盲動的城市,也暫時逃避了所謂的單雙號,我們出發了,鏟貨去也。
離京只要超過100公里,真實的中國即刻便裸“陋”在你的眼前。出發前和當地的小行都打了招呼,他們將會熱情地拿出他們的物品一一向你呈現,還會一個村落接著一個村落帶你直接搜刮到戶,這時的他們更像是一個熟練的嚮導。
地方的鏟子因為現在精品傢俱及精品瓷器等貨源的嚴重匱乏,都在努力學習各類歷史和項目知識,個個都成了有相當知識的雜家,雜項方面都做得熱火朝天,不亦樂乎!以致於搞得我暈頭轉向,很多時候根本就沒有多餘的精力拍照。
隨心所欲地遊走在路上,我喜歡這種狀態,感受自然,感受歷史,感受人文,使我充實;而其間更是充裕了鏟貨的刺激與愉悅。”
—老藏—
京作鹿角灰酒桌
因為喜歡,他用閒錢買一些傢俱,以軟木居多,最後多得已經沒地方放了。
後來北京高碑店正好有一處空的門臉房,在展示的同時,也就開始了老傢俱的經營。
進入行業後,才覺得真正進入到這個多彩的世界,感悟到軟木傢俱造型之多樣、氣息之濃郁,大漆傢俱的精美絕倫和雄渾博大,而黃紫等硬木材質確實能做出更好的榫卯、更精緻的細節。
“無論玩什麼,都應該站到一個高處,站高才可望遠,既不能厚此薄彼,也不要非此即彼。”
軟木石面小插屏

“老傢俱之所以令人癡迷,拋開其工藝,結構,材質等外在表像不論;皆因其鬼斧神工,受數百年日月精華,型於外而神於內,使其自身具有氣場,此氣場雖彌散於無形,卻瞬間滲透觀者全身,奪人心魄!”
—老藏—
畫中的傢俱
唯美是他挑選傢俱的唯一標準。最高境界,他認為就是畫中的傢俱,“因為出塵”。
他喜歡那些看上去不屬於凡塵世界的傢俱。
十年前他玩傢俱的時候,每天屋裡一堆人,聊傢俱要聊到晚上十二點以後,傢俱成了他們唯一的興趣點。
百家爭鳴,共同學習、進步,三人行必有我師,誰都不敢說自己懂。
畫中的傢俱

“多年前的一個偶然,接觸到一塊古代賞石,愛不釋手。觸摸中,仿佛執手于古人,不禁暗自蹉跎,悵然懷古,感悟千年後因之而能心靈感應,對話聖賢。
愛屋及烏,後來又迷失于高古造像的出世之美,延伸到對明清石雕的癡迷,震撼于唐代石雕的雄壯完美,探索到中古石雕的詩情畫意,驚歎於漢隸、魏碑,沉醉于萬園之園,匍匐於昭陵六駿,膜拜於北朝傳奇,無法自拔,如醉如癡。”
—老藏—
第一次與賞石結緣
好傢俱越來越難收,黃花梨傢俱越來越少,傢俱陷入了一個瓶頸期。其實玩傢俱的時候他就在玩石頭,因為很少有人接手,所以純粹是自己的愛好。
他常說:石頭,傢俱不分家。
但漸漸地,他對石頭的感悟超過了傢俱。
石頭在中國畢竟跨越了兩千多年。
“越複雜,越刺激。元素越多,研究起來越過癮。”
石頭涵蓋的多重元素讓他的天秤逐漸傾斜。
早期藏品

“2009年3月,一路走來:
北京、上海、蘇州、木櫝、東山、張家港、南通、如皋、海門、啟東、泰興、泰州、鎮江、無錫、回到東山、杭州、回到東山、常州、金壇茅山、江陰、回到無錫、回北京。
遊弋于長江南北,太湖周邊,伴隨著失望多於興奮;產地資源已近枯竭,在路上,惶恐中。”
—老藏—
在使用狀態中的蘇作傢俱
傢俱大潮的時候,石頭的行情尚未起來;當傢俱慢慢走向尾聲,石頭出現的盛況堪比當年的傢俱。
他以江蘇南通人販賣蘇作傢俱為例:過去一個月會有一到兩車貨,傢俱可以一件一件挑,後來變成了三個月一趟,還沒有好傢俱。而石頭,成了過去玩傢俱的人轉向的主要選擇,北京、河北、河南、山東等,都形成了各自的貨源集散地。
“每天都有人報貨,每天都處在亢奮之中。”
他也從雅昌論壇的明清傢俱版轉戰到了雕刻造像版,在古代石雕中,他感受到了心靈的召喚。
在使用狀態中的蘇作傢俱

“在我說長不長說短不短的收藏歷程中,直到接觸古代石雕後,方始真正感受到收藏之樂趣。石雕作為一個獨立的收藏門類,除高古造像、文房賞石外此二項早期以西方人收藏為主,不過百餘年,在中國亦經歷文化斷層,才剛剛開始被世人認知,無師無書,百廢待興,充滿了機會與挑戰,其樂融融,甘苦自知,收藏之樂,乃為極致。”
—老藏—
明 高束腰漢白玉瓜棱型案上賞石盆、上為鐘乳石 瞻源藏石
2012年西泠秋拍推出“中國歷代庭院藝術·石雕專場”,109件宋元明清石雕,以成交率91.74%、總額2910.305萬元成交。
有精明的南方傢俱行家嗅到了變化,第一時間找到他,欲用一部分資金在最短的時間囤積一批石頭。
再往後,大勢所趨,無數人帶著熱錢義無反顧地投入到石雕領域。一時車水馬龍,人聲鼎沸,石雕開始了全國範圍的蓬勃發展。
明 自然型菊花石桌、凳 瞻源藏石

“對於這些歸結于田野文化的石雕藝術品,我以為美即其本質要素,並常常以此來衡量它們的價值,我想,這應該是對它們最好的詮釋。”
—老藏—
在河南省博物館
他習慣跳出行業看問題,不只盯著眼前的生意,凱撒的歸凱撒,上帝的歸上帝。
當他自認為對石頭已經有了系統認知,便動了寫書的念頭。在此之前,尚未有專著對石頭進行明確的歸納和分類。
他想彌補傢俱上的一個遺憾,即從純審美的角度,更感性地探討一種收藏,抒發自己的看法和情懷。
他完成了中國第一本全面闡述石雕的書籍。
他拿著單反相機走進世界各大博物館,造訪了全國的石雕收藏大家,在並不理想的環境下拍出了他想要的唯美效果。
那些黑白照片,有攝人心魄的力量。
在鞏義石窟

“那一尊尊破空而出的石雕造像,或莊嚴肅穆,或怒目橫眉,或慈顏常笑,或悲天憫人,站在她們面前,心靈會瞬間安靜,靈魂出竅,仿佛脫離了軀殼而昇華進入到另一個世界。每一條曲線,每一個表情,感受著這些遠古的藝術品,體會它們真實的存在,令人迷醉其中,那神秘虛幻的世界瞬間將你覆蓋,在這永恆於天地間的佛造像前頂禮膜拜,於冥冥中感受那來自另一個世界的召喚,亦夢亦幻——那是心靈的召喚。”
—老藏—
北朝 立佛 青州博物館
他喜歡旅行,去一些尚未開發或已被遺忘的古跡,這是他下一本書的主題。但在寫《吾心醉石》的三年,他曾陷入抑鬱,因此不敢輕易再動筆。
抑鬱來自寫作時的絞盡腦汁,以及那些石頭傳遞給他的微妙感覺,實難用準確的語句進行表達。
他又好像不是在寫石頭,更像是抒發對歷史,人性,生死,以及中華文人傳統思想的感悟。
他的身體陷入了糟糕的狀況,躺下去就會難受,起身就想踢東西。好在那時已經進入此書寫作的尾聲。
辟邪 齊武帝蕭賾景安陵石刻

“我本閑雲野鶴,一向天馬行空,這點與石雕之脾性暗合,思來想去,我們不如拋開那些條條框框,為什麼不乾脆感性一些呢?”
—老藏—
北齊 坐佛 青州博物館
放下生意,他把全國的石頭藏家和有石頭的地方幾乎都訪了一遍。

在西安的唐十八陵,石頭以各異的姿勢躺在地上,本是人跡罕至的地方,他對帶他來的朋友說,等我發完朋友圈,我玩石頭的朋友們就都會來找你。

果不其然。

去到榆社的石雕博物館,費盡心機的找而不得,最後發現,原來就隱藏在一個小小的自然博物館裡。
唐 坐佛 榆社博物館
去南涅水博物館,看管的不讓進。他問為什麼,對方也不說明緣由,只說,“先考考你。說一下我們這個博物館石雕的特點吧。”

最後一個門一個門地給他開鎖,不下十個。

青州博物館,那時候還不是一個熱門去處,他在裡面轉,後面保安緊跟著。

“你為什麼老跟著我?”

“大哥,我都一天沒見著人了。”

去響堂山路過峰峰煤礦,他看到一派末日景象:廠房廢棄、野狗亂竄,瞬間腦海中就浮現出僵屍出沒的場景,還好天還沒黑透。

若不是在榆社親眼所見那尊砂石佛像,就永遠也想像不出砂石打造的精細,那緞子般的袈裟流淌在身上的感覺。

若不是去了南涅水,就看不到那邊塞的江南之景,感受不到北魏造像的民間造型,就理解不了北魏東遷很多人留在此地的真實原因。

“賞石隱喻的是文人之精神,精神是無形的,不可直觀,而在這文人附體的具象賞石中,亦是難以表述。
石不能言最可人’,它沉默而寧靜,對於此種藝術形式本無需多言,打擾這種深邃孤寂之美亦無趣之極。”
—老藏—
明 太湖石 瞻源藏石
喜歡石頭,是因為它有更多來自器物之外精神層面的東西,對過往的追思、對當下的審視、對未來的嚮往,人類恒久探討的主題。
在他的書裡,毋寧說石頭只是一個載體,他寫的其實是人。
在卷五《文人賞石》裡,不見他對某塊賞石的分析,通篇卻是向古代文人致敬的爬梳。他甚至絕對地說,“文人賞石,賞石只屬於文人。”
清 猛獁象化石 瞻源藏石
自始至終,中國古代文人游走于儒釋道之間,進退自如,遊刃有餘。
這也是他的信仰。
“我不敢成為那樣的人,但希望我能理解他們,追尋他們的足跡,這樣就很滿足了。”
他常用“匍匐”形容自己在石頭面前的狀態,反對紀錄片中鏡頭對文物高高在上的“上帝視角”。
十一
“這些絕美的藝術品毀而不滅,每一段軀體,每一個碎塊,獨立而存在,佇立在這歷史的河流中,感動著你我。在它們面前,當我為之沉醉的時候,經常會有一種幻覺,感覺它們是有生命的,不是我在聆聽它的述說,而是它在審視我的前世今生。”
—老藏—
明 羊 私人收藏
對石雕,他站得老遠就能分辨出新老,“新的臉上有邪氣。”
唐代有最傑出的雕塑大師楊惠之,後人譽之為“塑聖”,與畫聖吳道子齊名,惜其所著《塑決》一書已然失傳,就連其作品也無一倖存,只能從唐代的雕塑中,感受此時期偉大雕塑家的鬼斧神工。
他時常做這樣的假設:倘若蒙古人沒有在歷史上出現,金其實已經完全漢化,國泰民安,安逸而乏戰,南宋未必會滅亡。以當時政治之開明、經濟之強盛、文化之繁榮,在13、14世紀與歐洲文藝復興同步,並非妄談。
這是他最嚮往的一個時期。石雕吸引他的,除了精神,便是穿越。
元 贔屭頭 私人收藏
十二
“瞭解人類的歷史是對自己生命的尊重。”
—老藏—
北魏 雲岡石窟
現在的生活他談不上滿意,卻是在自己的節奏裡。
以前做公司,很多時候事兒不受自己掌控,他無奈。跟別人去唱K,他總是倒頭便睡。
他也追求過世俗層面的多重享受,可那種快感和身體所付出的並不成正比。
他說自己最大的可能性就是過閑雲野鶴似的生活。
他嘗試走進弘一法師的內心,可依然有他看不懂的東西。
“那一定是參透了生死,人一旦參透了生死,他就成了淩駕於自身肉體之上的神。”
明 爐座 私人收藏
他自視為美的發現者、傳承者和收藏者。
7年前,他請到一尊石佛,主佛惜殘。2年前,他在朋友那兒發現了一個殘塊,試著安放後竟然嚴絲合縫。他歎世事滄桑,重在結緣。
“選擇古董為生,也就選擇了自由。這是一輩子不求人的職業,既可以一個人養活全家,也可以富可敵國。對看不慣的人,可以不理,對不喜歡的東西,可以不碰。沒人強迫,無拘無束。高興了可以開懷暢飲,受傷了可以閉門思過。這是可以說走就走的旅行,充滿挑戰,永無止境。更為重要的是:因為喜歡,所以熱愛!”
在朋友圈轉發這段話時,他又在後面補充道,“我們從來不工作,因為我們每天二十四小時在這個塵世旅行就是在工作,沒有退休,直到終點。”
正如——彼心醉石。
《吾心醉石》內頁
你可能還會喜歡:

從安思遠到馬克斯,看西方介入明式傢俱收藏的新角度多圖預警
一器 | 叢林:我與史上第一件破紀錄的黃花梨筆筒之緣
一人 | 劉加斌:從影視圈被劉傳生拉回來的傢俱設計師
撰文丨謝谷
主編丨程香
出品丨退藏
長按右側二維碼
腹有詩書氣自華
投稿 | 合作 | 分享
微信:shuangyu_love
電話:18310765815
郵箱:191805765@qq.com
▼ 點擊閱讀原文,走進東方美學。